田祥玉
整個身體像是一把打不開的折疊刀,看不見別人的模樣,更看不見頭頂蔚藍的天空……他們被稱為“折疊人”。
今年5月,一則“感動全網(wǎng)的19歲‘折疊男孩:身高縮至1米,跪著上課,趴著高考上大學”的新聞引爆全網(wǎng),也讓“折疊人”這個特殊群體以及背后的醫(yī)生團隊走到了聚光燈下?,F(xiàn)在,這個“折疊男孩”怎么樣了?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和他一樣的“折疊人”群體,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和故事?
8月6日,筆者來到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采訪了姜延琛和他的媽媽,以及脊柱外科副主任、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教授王宇……
跪著考大學的“折疊男孩”
“祝你生日快樂!”
“我饞可樂好久了,謝謝主任!”
如果不是行色匆匆的白大褂和門診外走廊上長長的患者隊伍,筆者還誤以為來到了某個正在慶祝生日的普通家庭。
8月6日,是姜延琛的19歲生日。做手術之前,他的頭折疊在后背上,因為重心不穩(wěn),一坐就會朝后倒下去。但此刻,他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平視前方,青春的臉龐上陽光滿溢。他得意地跟王宇炫耀道:“我終于‘目中有人了!”
這天是周日,王宇難得休息的日子,按理說他應該在家陪伴兩個孩子。但為了給姜延琛慶生,王宇從北五環(huán)外的家開車趕到醫(yī)院,給姜延琛帶來了他最愛喝的可樂,也和他的媽媽于梅英、病友一起見證了姜延琛的新生。
于梅英分蛋糕時說:“這個生日是姜延琛生命的新開始。我給他第一次生命,主任則給了他第二次生命?!?/p>
姜延琛出生在山東省德州市一個普通家庭,家里還有一個弟弟。兩歲時,媽媽于梅英發(fā)現(xiàn)他走路腳后跟不著地,自己無法蹲下。醫(yī)院的診斷是跟腱攣縮,做了跟腱延長術后,走路和下蹲問題解決了,但姜延琛還是有些異常:他不像同齡孩子那么活潑愛動,頭也比別人大很多,而且脖子開始往后仰。上初中后,姜延琛的脖子開始發(fā)硬,后仰的頭再也托不起來了。
從德州到濟南,再到北京,于梅英帶著兒子去各大醫(yī)院檢查,診斷為不明原因罕見病。很多醫(yī)生都認為是基因問題,但具體是什么基因出問題,卻查不出來。找不到病因就沒辦法治療,姜延琛的病情一直在惡化。上初三時,他的脖子已經(jīng)緊貼到后背上,成了“折疊人”。即便這樣,姜延琛也在媽媽的陪伴鼓勵下堅持上學。為了接送兒子,于梅英辭掉了工作。她和丈夫從不覺得孩子是負擔,更不覺得自己家有什么不一樣?!拔遗c其他媽媽唯一的不同,就是沒法兒正常上班。”
每年寒暑假,父母都會帶他和弟弟去旅行。早些年租車,前幾年叔叔買了車后,他們外出的頻率更高了?!拔覐膩頉]有被嘲笑和歧視過,相反總是遇到好人?!蹦衬晔罴伲患胰巳R河海洋世界時,看到坐在輪椅上的姜延琛,大家紛紛讓路,讓他先上前去看?!坝形话⒁趟徒o我一大杯爆米花,我們都走遠了,她是跑過來送的?!鳖愃七@樣的暖心事兒,姜延琛一直都記得。
在身體慢慢“折疊”的過程中,姜延琛摸索出一套適應身體變化的生活方式。穿衣、吃飯、刷牙、睡覺,甚至睡覺時翻身,他都能獨立完成。于梅英也沒有事無巨細地伺候兒子,而是讓他自己收拾書包,有時還要幫忙擦餐桌。姜延琛朋友很多,節(jié)假日常常跟他們約好出去玩兒。
在媽媽的陪伴下,姜延琛讀完了高中。2022年6月,他趴在桌子上參加了高考,最擅長的數(shù)學,考了班級第一名。最終,他以超出山東省二本線60多分的成績,被德州學院錄取。
想到兒子即將上大學,再過幾年就要走向社會,于梅英決定再搏一搏,“看能否通過手術把頭掰回來,我不能陪他一輩子?!彼虍?shù)孛襟w求助,很快,姜延琛的故事就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不少人直接在抖音上@了王宇。
骨科界難度最高的手術
在脊柱外科領域,王宇是一名尖兵。他出生在東北一個醫(y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治病救人成了他的理想。2003年,王宇本科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在這里完成碩博課程后,前往丹麥奧胡斯大學讀博,師從國際骨科與創(chuàng)傷外科學會主席Cody教授。留學歸來后,他回到母校,成為脊柱外科的一名醫(yī)生。
讓“折疊”的身體打開,重新恢復挺直的脊柱矯形手術,是骨科界難度最高的手術之一。王宇帶領的脊柱矯形團隊,多年來幫助了數(shù)百位“折疊人”解除病痛,重塑人生。雖然從醫(yī)多年,但姜延琛是王宇第一次見到的反向“折疊”病例。翻閱相關資料,全世界只有一例相關手術,還失敗了。
要不要接手這個病例呢?王宇猶豫了……
王宇的妻子也看到了姜延琛的故事?!八蘖艘粋€下午,一直念叨著‘這個孩子太可憐了。”王宇說,“以這樣的身體條件完成高中學業(yè),考上了大學,姜延琛和他的家人讓我驚訝又感動。如果我們選擇拒絕,那他的治療也就到頭了……”
在預知手術風險的同時,王宇也知道:對于剛剛考上大學的姜延琛來說,健康的身體將會給他帶來怎樣全新的人生。如果手術成功,也能為同行提供非常寶貴的參考經(jīng)驗,以后有這樣的患者也會受益。
姜延琛的勇敢自信、家人的支持、令人感動的網(wǎng)友和醫(yī)者的仁心,這一切促成了王宇挑戰(zhàn)這項高難度手術。但決定手術后,王宇有點兒發(fā)怵,他的妻子同樣跟著擔驚受怕,在姜延琛手術前幾天,她一度緊張到失眠。
今年5月25日早上7點,姜延琛被推進手術室。為了安撫家屬,王宇對于梅英說:“別擔心,手術很簡單。”對王宇而言,即便是極端病例,也只有接不接受的問題,他從不考慮難不難,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好了。
這是一場難度極大的手術。王宇做了很多預設,但手術過程遠比預想的困難得多。麻醉持續(xù)了一個半小時,插管也非常棘手。由于姜延琛的姿勢特殊,做手術時需要趴著,但仰頭麻醉后舌頭等軟組織后墜,遮擋了氣道導致血氧直降,最后由麻醉科主任親自出手才完成了插管。
原本計劃3小時的手術,最終耗時7小時,雖然過程險象環(huán)生,但結(jié)果達到預期,第一次手術成功!姜延琛脖子的“折疊”程度從之前的180度變成了90度?!搬t(yī)生其實比咱們還想讓孩子好?!庇诿酚⒃絹碓叫湃瓮跤钪魅危瑢罄m(xù)的手術也充滿期待。
經(jīng)過近3個月的鞏固治療后,8月15日,王宇為姜延琛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和第一次手術一樣,這次手術,王宇及其團隊也使出渾身解數(shù)保證手術順利。姜延琛的骨質(zhì)疏松如七八十歲的老人,為了讓骨頭“牢牢抓住”打進去的鋼釘,王宇提前準備了異體骨?!鞍堰@些顆粒狀的異體骨撒到有鋼釘?shù)墓穷^附近,隨著異體骨被慢慢地吸收、融合,骨頭會變成鋼板一塊,非常結(jié)實?!蓖跤钤诮予〉牡谖骞?jié)頸椎到第二節(jié)胸椎置入了9顆鋼釘,這很好地鞏固了第一次手術的療效,也為后續(xù)的手術打下了堅實基礎。
像姜延琛一樣因為王宇被改變命運的“折疊人”還有很多。
18歲的貴州黔南男孩仲友,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頭幾乎埋進了胸里,腰部折疊超過90度,身高不到1米,體重只有25公斤。仲友常年與疼痛做斗爭,吃不下飯,喘不上氣,但即便這樣,他還是一路讀到了高中,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父母和哥哥都在外打工,攢一點兒錢就帶仲友去看病。考上縣城高中后,仲友寄住在親戚家,直到高二,他都是自己上下學。高三下學期,哥哥仲明辭掉工作回到縣城,每天接送他。“我覺得比起考大學,先治病更重要?!敝倜髟诰W(wǎng)上聯(lián)系了王宇,王宇讓他盡快帶弟弟來北京。
和姜延琛一樣,仲友可以申請異地醫(yī)保報銷,報銷不了的部分,一直支持該院強直和脊柱外科手術的“智善公益基金會”全部支付。
仲明喜出望外,但仲友不愿意。在他看來,高考后有更多時間,想到時再考慮手術。但哥哥認為,如果不做手術,可能沒有學校敢要仲友。他的身體越來越彎,已經(jīng)到了生活無法自理的程度。
得知仲友的想法,王宇想到自己另一位患者王唯佳。他患有罕見代謝性疾病—龐貝病,這種疾病也會導致脊柱側(cè)彎甚至成為“折疊人”。2020年,王唯佳以662分考入南開大學。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能直立行走,每天都在盡情享受大學生活。王宇引薦仲友和王唯佳加了微信。在王唯佳的鼓勵下,仲友決定做手術。
仲友先后做了兩次手術:第一次手術是頸椎截骨,讓頭抬起來;第二次手術是腰椎截骨,能平躺,身體也由彎曲到直立。兩次手術后,仲友能直立了。出院后,哥哥帶著他回到貴州。在進行了3個月的康復訓練后,仲友能借助輪椅行走了,體重也接近30公斤。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學校,現(xiàn)在正全身心備戰(zhàn)2024年高考。
“我相信他和姜延琛、王唯佳一樣,一定能實現(xiàn)夢想?!币恢标P注著仲友康復情況的王宇說。
當“折疊”的身體被打開
在王宇的個人抖音號下面,有個“預約門診/在線預約”鏈接。很多患者會在這里預約來京治療和手術的時間。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上網(wǎng)的條件,有的患者住在偏遠山區(qū),走出村莊去鎮(zhèn)上看病都很難,何況舟車勞頓來北京。對于這樣的病例,王宇只要知道就會提供幫助。每年,他都會帶團隊下鄉(xiāng)義診。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些人光是活著就用盡了力氣。來自吉林農(nóng)村的張波今年48歲,因為強直性脊柱炎導致身體“折疊”,身高從1.7米縮到1米。在見到王宇之前,他已經(jīng)被病痛折磨了26年。身體對折后,張波再也沒出過遠門。可他并不屈服,看不見路,就拿一塊鏡子當眼睛;走不了多遠,他就改裝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載著年邁的母親走遍鄉(xiāng)間的每個角落。“這是我唯一能為母親做的事?!?/p>
2021年8月,王宇跨越1000多公里來到張波家,帶他去北京治療。因為母親年邁體弱不能出遠門,王宇幫忙租了專車接他去火車站,又派人送到醫(yī)院。
經(jīng)過3次手術,張波“折疊”多年的身體被徹底打開,再也不用借助鏡子看路了。他也終于實現(xiàn)多年的愿望:像小時候媽媽牽著自己的手一樣,牽著媽媽的手出去散步!他的人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去縣城看多年未見的老友,找到了工作,還準備去相親……患者的人生發(fā)生逆轉(zhuǎn),這也是令王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近3年來,王宇幾乎每天都要做三四臺手術,每一臺手術都是闖關。5月給姜延琛做完第一次手術后,因為壓力太大,手術結(jié)束后王宇就病倒了。前不久,河北的“折疊人”李華來醫(yī)院復查。見到王宇時,他突然跑了起來,一邊跑一邊笑。那一刻,王宇知道,他還要為更多“折疊人”打開身體,幫助他們迎來嶄新的人生。孩子可以好好讀書、上大學;成年人可以找工作、結(jié)婚成家,讓坍塌的人生可以站立,破碎的家庭也能重新復原……
“折疊人”手術難度高,但效果立竿見影。從身體折疊到直立,從躺著都不可能到坐在椅子上平視前方,從邁開步子到快速奔跑,王宇和其團隊每天都在見證著奇跡。顯然,他們也做好了繼續(xù)創(chuàng)造奇跡的準備。
王宇所在的醫(yī)院脊柱外科,每年下來都要做近千臺手術。脊柱矯形領域的患者大部分是孩子,節(jié)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是求診旺季。今年暑期,醫(yī)院的門診時間是早上8點,但王宇6點半就坐在了門診診室,一上午接診160多位患者。加號,不斷加號,他不忍心拒絕任何一位患者?!叭绻揖芙^的話,那孩子可能一輩子都這樣了?!?/p>
他的不拒絕,換來了更多人的人生改變?!?9歲的天空格外絢麗,奔山赴海,未來可期?!苯予≡?9歲生日那天發(fā)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特別感恩!感恩王宇教授讓我們這些卑躬屈膝的人,終于有了抬頭挺胸的機會!”“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您一樣,做一個偉大的醫(yī)生!”“這才是真正的男神!”在王宇的個人賬號下,類似這樣的留言隨處可見。
王宇拯救并改變了無數(shù)孩子的命運,卻對自己的孩子心生愧疚。女兒上初一,兒子上幼兒園中班,正是需要父親陪伴的時候。但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家長會,假期陪孩子出去更是不可能。但是在女兒的作文里,爸爸讓她驕傲,是她心中永遠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