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尹艮翠(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二師焉耆醫(yī)院)
血液透析是臨床中針對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常用替代治療方案,其目的在于延長患者生存周期。為了使患者更好地接受血液透析,對其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患者的血液透析過程中,通常會出現(xiàn)較多護理問題,本文就針對其中常見問題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簡單的分析。
1.血腫 血腫是在實施血液透析治療中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但就實際情況而言,血腫主要是穿刺失敗而導致血管損壞的現(xiàn)象。在正常情況下,穿刺靜脈血管不會出現(xiàn)嚴重出血,因而需要重新對穿刺點進行選擇。為了有效避免針頭壓縮與固定對靜脈通路造成的影響,可在原穿刺點貼上止血貼,在完成透析后再將其針頭拔出。若出現(xiàn)腫脹擴大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將針頭拔出并進行針眼按壓,隨后用冰袋冷敷,避免出現(xiàn)血腫擴大現(xiàn)象。
2.穿刺點滲血 穿刺點滲血是常見問題,主要因患者內(nèi)瘺血管彈性較差,同時在進行血管穿刺中未能有效對穿刺針進行固定,從而導致針頭松動而引起滲血。對此,護理人員可在進行穿刺時注意減少定點穿刺,完成穿刺后,需要將其固定。若穿刺點出血,則需要噴灑云南白藥止血,并用無菌棉覆蓋固定。
3.機械漏血警告 所謂的機械漏血警告主要是指從透析器中流出粉色或淺紅色透析液,經(jīng)血凝試驗為陽性。若未能檢查出其他問題,則有可能是預沖不充分,在透析過程中存在氣泡排出所導致的假報警現(xiàn)象。若漏血不多,則可將跨膜壓調整為大于0。
4.靜脈壓力升高 靜脈壓力升高主要因靜脈回路管被夾住、彎曲、靜脈針較小等因素而導致。靜脈回路凝血可能會導致肝素劑量不足,靜脈狹窄,由于靜脈穿刺針位置不正確,導致靜脈血管穿刺部位血腫。這種情況下,需要過對管道實施嚴格檢查。若夾子未打開,則需要及時將其打開,同時拉直管道。
5.血液流動不足 血液流動不足主要原因是所選動脈針位置不當、動脈針不在血管中、針頭朝上靠近血管壁、血管通路狹窄及動脈針發(fā)生凝血而導致。對于血量不足的情況,需要減慢血流量、清除抽吸等。若患者血壓出現(xiàn)降低表現(xiàn),則需要及時告知醫(yī)師進行分析,并給予相應處理。若患者血壓正常,則需要將動脈針位置進行調整,并增加血流量至最初狀態(tài)。
在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干預。由于營養(yǎng)狀況會直接對患者生存與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而需要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攝入,并指導患者對身體質量指數(shù)進行有效控制。
至此,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血液透析治療中的各類問題有所了解,在對患者的透析中,遇到各種問題,均需護理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