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媛
整齊的宿舍、綠油油的菜園、菜品豐富的食堂……走進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桂五鎮(zhèn)敬老院,宛如置身于一個舒適靜謐的農(nóng)家莊園。老人們有的聚在一起說說笑笑、下棋玩牌,有的坐在房門口瞇著眼打盹。往深處走,一塊“農(nóng)療園”的牌子赫然立在樓后,三三兩兩的老人拿著鋤頭,正在彎著腰翻地。
桂五鎮(zhèn)敬老院的院長是李銀江。當院長37年,他全心全意服務老人,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與老人們的關系十分親密。
1986年,組織上決定籌建敬老院,將這項任務交給了李銀江。李銀江到建設點一看,4畝多的荒地上連一片瓦都沒有,李銀江只好把“盱眙縣桂五鎮(zhèn)敬老院”的牌子掛在一棵刺槐樹上。他在荒地邊搭了個棚子,吃住都在那里。因為經(jīng)費有限,找石頭、運沙子,都得他自己干。盡管條件艱苦,但在李銀江的不懈努力下,95天后,桂五鎮(zhèn)敬老院終于建成了。這座242平方米的磚瓦建筑,是當時全鎮(zhèn)最好的房子。
建院之初,敬老院主要服務當?shù)匚灞@先?。五保老人是中國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或街道辦事處經(jīng)濟組織供養(yǎng)的,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yī)、保葬”五保措施。2014年,敬老院又加掛了“農(nóng)村區(qū)域性養(yǎng)老服務中心”牌子,將多余的床位向社會開放,為空巢、留守老人解決養(yǎng)老難題。這些年來,桂五鎮(zhèn)敬老院的面積擴大了將近5倍,占地面積達35.5畝,建筑面積超過4300平方米,床位從16張增加到126張,有70余名老人常年在院。
桂五敬老院曾有一位五保老人孫波,能寫會算,總懷疑敬老院的賬目有問題。不少老人聽了他的話,也開始猜疑。李銀江考慮良久,最后買來本子和筆,讓孫波管賬,敬老院每天買啥菜、價格多少……每筆開支都由他記錄。
沒過多長時間,孫波就跑到李銀江的辦公室訴苦:“早知道這個事情這么麻煩,我才不操這份閑心。不記了不記了!”
賬目風波由此告一段落,但這件事也啟發(fā)了李銀江:敬老院到底應該怎么管呢?老人們雖然上了年紀,但腦袋靈光、手腳麻利的不在少數(shù),每天沒事做,難免會覺得無聊和煩悶。于是,他想了一招:通過選舉成立敬老院老人自治委員會,將五保老人和行政后勤人員混合編組,每組衛(wèi)生包干、伙食采購、財物管理等事項各有分工。院內大小事務一律上自治委員會討論,民主決策,公開透明。這一做法極大地激發(fā)了老人們的熱情。
雖然敬老院為老人配備了不少娛樂設施,包括棋牌室、健身房、閱覽室……但老人仍時常會覺得無聊。一輩子在田間地頭忙碌慣了的老人們一下子閑下來,反而覺得哪兒哪兒都不舒服。李銀江靈機一動:既然老人們閑不下來,索性利用敬老院的空地種植蔬菜、糧食作物等,讓大家活動活動筋骨。這一提議得到了老人們的支持。沒用多長時間,李銀江就帶領院內有行動能力的老人開墾出了菜地和糧田。勞動全憑自愿,實行積分制,每日記分,每月公布,每年分紅。隨后,積分制在全院推開,不光是種地,燒水、掃地、澆花、鋤草、種菜、喂豬……都可以掙積分。幾年下來,老人們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還出了好幾個“萬元戶”。
“沒活干的時候,這病那災的,總覺得不舒服。干干活,渾身舒坦,還有錢掙?!笨扛苫畲婵钭疃嗟囊獢?shù)五保老人張德進,他說,“我負責點豆子、養(yǎng)魚啥的,攢了五六萬塊錢?!?/p>
目前,桂五敬老院已開發(fā)農(nóng)田6畝、菜地5畝、魚塘9畝,全院日用蔬菜、魚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糧食也實現(xiàn)了半自足。
在桂五鎮(zhèn)敬老院,老人們只要想干,采買、記賬、打掃、種地、養(yǎng)魚、養(yǎng)雞鴨等都可以干,自治委員會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安排。在自治委員會,老人們還可以了解國家撥的錢花到了什么地方,民政部門撥的物資是如何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