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雙減”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舉措。本文通過對農村小學在課后服務模式探索方面的實踐研究,解析了當前時代下“雙減”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落地。
在調查研究中,筆者得知:農村小學創(chuàng)新性開展的課后服務新模式,能夠有效推動“雙減”政策落地生根,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同時能有效錘煉教師的教學技能,為教育質量總體性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農村小學課后服務活動的重要性
“雙減”政策的推出,意味著學生將從繁多的學科作業(yè)和學科培訓中脫身出來,投入并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
對農村學校來說,課后服務是個新生事物,而提供高質量課后服務更是全新的挑戰(zhàn)。就此,針對農村學校課后服務質量的提升問題,本文基于學校是課后服務實施主體的角度,提出注重實際、挖掘潛力、依靠自身獨特優(yōu)勢、有效提升服務質量的可操作策略。
二、制約課后服務的因素
“雙減”背景下,想有效提升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新課后服務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教育教學過程,跟隨教師的教學設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育活動的各項任務指標。
但就現實情況看,有許多因素制約著農村學校課后服務的開展和實施,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城鄉(xiāng)差異以及傳統(tǒng)觀念的深刻影響:在許多家長的認知里,仍然認為好的成績是學生的首要目標、好的學校能推動學生的快速進步,因此會下意識地拒絕由“雙減”衍生出的課后服務。同時,從整體教學模式上看,相較于城市學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教學,農村學校也存在著諸多軟件和硬件的不便,比如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能力不足以及學校的基礎設施欠缺、基本資源匱乏等。鑒于此,使得“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模式難以在農村學校落地生根開花。
三、如何落實課后服務新模式
1.完善教學方式
黨和國家推出“雙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教育的整體推進,努力確保每個學生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讓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獲得更多高質量人才。
兩年多來,綜合當前城鄉(xiāng)學校推出的課后教學服務模式,可以明顯看出我們已走在為學生減負的道路上:一是作業(y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改善,學生作業(yè)負擔減少,學生花在作業(yè)上的時間變少;二是課后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后活動時間增多,學生的活動內容日趨多樣化;三是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得到強化,從嚴審批培訓機構,真正解放學生的課后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全方位成長和發(fā)展。
隨著“雙減”的深入,教師在課后服務模式開展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提升學生關于學習的綜合導向,引領學生在課后服務過程中持續(xù)參與并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切實改變他們對學習的看法,提升對未來發(fā)展的諸多理解。總之,課后教學服務模式的完善,應該從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著手,要讓學生慢慢融入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中,強化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才能有效落實“雙減”。
2.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理解、運用十分重要。因為,大部分的課堂知識,難以在課堂上有效消化吸收,想要在學習時更好地投入進去,就需要對所學知識有所儲備,才能較好地融入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中。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預習、練習、復習、鞏固等。
“雙減”背景下,教師應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著眼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確保通過完整的課后服務模式探索,開展一系列對學生的關注舉措,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育正向思維,端正積極態(tài)度,勇于付諸實踐,切實推動學生在課后服務模式下的全面成長。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課后服務是新生事物。如何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積極性思維,持續(xù)在課后服務模式中保持足夠的專注力和領悟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極為關鍵。對教師來說,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比如故事引入教學、身臨其境教學等,讓學生進入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教學討論,并在教師引導下慢慢領悟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從而找到樂趣、激發(fā)靈感并全身心投入。
4.興趣項目多樣化,素質提升有目標
要切實強化學生對課后服務的興趣,就要盡可能圍繞學校的資源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項目,讓學生在課后服務過程中體驗快樂找到追求。做好此項工作的前提,是要把握住學校發(fā)展的現實狀況,主動落實教育責任,切實優(yōu)化教學方式。比如,為讓學生及家長深刻認識體、美、勞的重要性,教師應按一門課程的標準思考整個專項興趣班或社團活動的全過程,通過音樂、美術、書法、舞蹈、體育等不同課程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在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格調。
“雙減”任重道遠,教師要勇敢懷揣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管何時何地,依據不同學生的狀態(tài)施予針對性地教育教學,以“千錘百煉出真金”的態(tài)度把控細節(jié),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性持續(xù)護航,努力踐行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以實際行動完成個人的綜合能力提升,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助力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