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紅, 鄒循東, 林泰南
(1. 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醫(yī)院, 福建 泉州 362021;2. 福建省級機關醫(yī)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干眼是一種影響視覺及生活質量的常見的眼表疾病,是由淚液的質、量及動力學異常導致的淚膜不穩(wěn)定或眼表微環(huán)境失衡.干眼可伴有眼表炎性反應、組織損傷及神經異常,會造成眼部多種不適癥狀(如視功能障礙)[1].干眼常見的癥狀包括眼部干澀感、燒灼感、異物感、眼紅、眼癢、疼痛、視物模糊、視疲勞、視力波動等,會對個人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研究顯示,國外干眼患病率為 5.5%~33.7%,而我國的干眼患病率為21%~30%[2],且大學生已成為我國干眼患病率較高的一個群體[3-4].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線上教育的開展,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用眼習慣出現(xiàn)了較大的改變,熬夜、長時間使用電腦、平板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干眼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5-6],干眼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相關研究表明,干眼的發(fā)生與年齡、性別、生活方式、用眼習慣、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7],但大部分研究主要針對門診患者展開,對大學生群體干眼的相關調查研究比較缺乏,特別是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相關性的干眼研究較少,且大部分關于大學生干眼的研究止于問卷篩查影響因素,未進一步檢查眼部,也未對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8-13].基于此,本文對大學生干眼影響因素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2022年10-11月,采用橫斷面調查方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以自愿參加為原則,調查前告知調查的目的和過程,取得被調查人員的同意和配合,共收到1 307份問卷調查.在1 307份問卷調查中,排除近6個月內有眼部手術外傷史、近期患有眼部急性炎癥性疾病(包括瞼緣炎、瞼腺炎、急性角結膜炎等)、倒睫等眼部異常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但不排除已在醫(yī)院確診為干眼的大學生的問卷調查.最后,有效問卷調查為1 242份(男大學生為845名,女大學生397名,平均年齡為20.25±1.39 a).
1.2.1 調查內容 參考中國干眼問卷量表[14-15]和眼表疾病指數(shù)(OSDI)量表[16]等,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設計制定互聯(lián)網線上模式的“大學生用眼健康狀況調查表”.調查表的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內容:1) 性別、年齡、學院專業(yè)等基礎信息;2) 睡眠情況(入睡時間點和睡眠時長)、飲食情況及戶外運動鍛煉情況;3) 平均每天近距離用眼時間(包括使用電腦或手機學習的時長及近距離閱讀的時間;4) 近視情況、近期眼部是否有手術外傷史等眼部基本情況;5) OSDI量表(包括眼部癥狀、視覺相關功能、環(huán)境刺激因子3個方面的評估)[17].
1.2.2 眼科檢查 對有干眼相關癥狀的大學生,要進一步進行眼部檢查.
1) 熒光素染色淚膜破裂時間(FBUT)的測定.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濕潤熒光素試紙(天津市晶明新技術開發(fā)公司) 輕輕接觸下眼瞼結膜,瞬目3~4次,使熒光素均勻涂布于眼表,平視前方,從最后一次瞬目后開始計時至角膜出現(xiàn)首個黑斑的時間為淚膜破裂時間,測量3次,取平均值.
2) 角膜熒光素染色的檢查.完成FBUT測定后,在裂隙燈鈷藍色光下觀察角膜熒光素染色情況.
3) 淚液分泌的試驗.將Schirmer試紙(5 mm×35 mm,天津市晶明新技術開發(fā)公司)頭端內折置入下眼瞼外1/3交界處的結膜囊,閉眼5 min后,取出試紙,測量淚液浸濕長度(l).
1.2.3 診斷標準 采用《中國干眼專家共識:檢查和診斷(2020年)》[18]制定的干眼診斷標準:1) 主訴有干眼相關癥狀,眼表疾病指數(shù)IOSDI≥13分;同時,熒光素染色淚膜破裂時間tFBUT≤5 s或l≤5 mm·5 min-1.2) 主訴有干眼相關癥狀,IOSDI≥13分,當5 s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對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同時,對性別、入睡時間點、睡眠時間、飲食情況、運動頻次、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近距離閱讀時長及近視情況等影響因素做單因素分析(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廣泛應用的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19-21]對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判定各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 變量賦值表,如表1所示.表1中:所有啞變量均以第1個變量值為對照. 表1 變量賦值表Tab.1 Table of variable assignment 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顯示:折半信度系數(shù)的平均值Cronbach′s α=0.819>0.800,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shù)和偏相關系數(shù)的指標KMO=0.888>0.700,表明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根據(jù)干眼診斷標準,352名學生被確診為干眼,干眼患病率為28.3%(352/1 242).將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分為正常組和干眼組,兩組大學生在性別、入睡時間點、睡眠時間、飲食情況、運動頻次、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及近距離閱讀時間的分布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近視方面,雖然隨著近視度數(shù)增加患病率上升,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因素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表2中:η為患病率.由表2可知:影響大學生干眼癥患病率的因素有性別、入睡時間點、睡眠時間(每日)、飲食情況、運動頻次(每月)、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每日)、近距離閱讀時間(每日)及近視情況. 表2 單因素分析結果Tab.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采用后退法對自變量進行篩選,最終選擇以性別、入睡時間點、睡眠時間、飲食情況、運動頻次、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等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表1),是否患有干眼為因變量(0=否,1=是),建立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回歸模型總體成立(Omnibus檢驗χ2=140.323,P<0.001),模型擬合優(yōu)度效果較好(霍斯默檢驗χ2=8.107,P=0.423>0.050). 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表3中:B為參數(shù)估計值;SD為標準誤差;OR為比值比;Wals為瓦爾德值;95%CI為95%置信區(qū)間.由表3可知:相對于男生,女生患干眼的風險更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444,95%CI為1.096~1.902);入睡時間點晚于24:00,熬夜增加干眼的風險,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2.473,95%CI為1.845~3.314);睡眠時間不足7 h,增加干眼的風險,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619,95%CI為1.224~2.144);飲食不規(guī)律增加干眼的風險,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599,95%CI為1.150~2.225);運動頻次少增加干眼的風險,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837,95%CI為1.310~2.577);電子產品的使用隨使用時間的增加患干眼的風險呈上升趨勢,特別是每日使用時間超過4 h的大學生,其發(fā)生干眼的風險是使用時間小于2 h大學生的3.329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3.329,95%CI為1.276~8.685). 表3 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Tab.3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sis 干眼為慢性眼表疾病,導致干眼的發(fā)病因素較多且復雜,即使是同一干眼患者也可能由多種因素聯(lián)合引起.因此,在診斷中對因治療十分重要.干眼按照發(fā)病危險因素進行分類,可分為全身因素、眼局部因素、環(huán)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手術因素、藥物因素及其他因素(如焦慮、抑郁等)[1].大學生干眼大多與長時間不良生活方式和用眼習慣有關. 本次調查的大學生干眼患病率為28.3%,而國內關于大學生干眼患病率為18.70%~65.12%[3-4,8,11-13],這可能與調查地所處的環(huán)境、飲食生活習慣不同,使用的干眼調查問卷量表 及診斷標準不同等因素有關.與大部分研究結果一樣[8,11,22],女大學生干眼患病率高于男大學生,風險是男大學生的1.444倍,可能是因為女生情緒不穩(wěn),容易焦慮,愛戴美瞳、隱形眼鏡[23-24],涂抹不適當?shù)难鬯脱蹔y(堵塞瞼板腺開口),從而引起局部炎癥反應[25];也可能是因為女大學生過度減肥、節(jié)食,缺乏鍛煉. 大學生入睡時間點集中分布在23:00-24:00(占39.21%)和24:00-1:00點(占44.93%),23:00前入睡的僅占3.3%,熬夜(24:00后入睡)的大學生發(fā)生干眼的風險是不熬夜大學生的2.473倍,中醫(yī)認為熬夜導致肝火旺盛,而肝開竅于目,熬夜的人在眼睛上主要表現(xiàn)為眼紅、眼干,因此要避免熬夜,盡量在24:00前入睡,可減少患干眼的風險.足夠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鍛煉是國際公認的人體健康3大要素,大學生睡眠不足、飲食不規(guī)律、缺乏運動鍛煉,其發(fā)生干眼的風險升高(OR分別為1.619,1.599,1.837),因為睡眠時間會直接影響淚液代謝及淚膜穩(wěn)定性,而睡眠時間越長者的淚液分泌量越多,淚膜穩(wěn)定性受到的干擾越少[26].規(guī)律均衡的飲食在提供能量的同時,可以給眼部提供營養(yǎng)物質,在飲食中補充ω-3不飽和脂肪酸對瞼板腺功能障礙性干眼患者有明顯的改善[27].適當?shù)膽敉忮憻捲黾恿诉h眺的時間,放松眼睛的同時,又能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huán). 短時間的近距離閱讀不會增加患干眼的風險,而當閱讀時間超過4 h時,干眼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盡可能將閱讀時間控制在 4 h以內.雖然隨著近視程度的增加,干眼患病率有所增加,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近視并不是干眼患病的危險因素.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由于戶外活動減少,屏幕時間增加,尤其是睡前使用電子產品,影響睡眠質量,增加患干眼的風險[28-30].每日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大于4 h的同學占63.93%,而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小于2 h的大學生僅占4.03%,說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而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長,患干眼的風險越大.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大于4 h的大學生患干眼的風險是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小于2 h的同學的3.329倍.手機電腦等視屏終端引起干眼的主要原因是瞬目次數(shù)改變,在交談時,平均瞬目頻率為 15.5 次·min-1,在使用視屏終端時瞬目頻率減少至5~6 次·min-1,甚至更少.由于瞬目減少,眼表暴露于環(huán)境增多,淚液蒸發(fā)增加[31],淚液不能均勻分布在角膜表面,淚膜穩(wěn)定性下降,從而引發(fā)干眼.視頻顯示終端相關干眼所占比例和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并有年輕化的趨勢[32],因此,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是預防大學生干眼的重要因素之一.1.3 統(tǒng)計學分析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
2.2 單因素分析(χ2檢驗)
2.3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