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浩,李蔚,高直,郭毓
(1.鹽城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江蘇鹽城 224051;2.鹽城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江蘇鹽城 224051;3.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江蘇南京 210094 )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機器人的應用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并逐步運用到了制造業(yè)、農(nóng)業(yè)等領域。同時國內(nèi)對于機器人的研究也逐年深入,但這些應用和研究大多集中于單機械臂領域[1-2],對于多機械臂[3]的研究和應用仍有所缺乏。在實際應用方面,單機械臂有著效率低下、易受干擾、無法適應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面對大而重的物體力不從心等諸多局限性,因此相較于單機械臂系統(tǒng),多機械臂系統(tǒng)有很大的優(yōu)勢。
雖然相比于單機械臂系統(tǒng),多機械臂在實際運用中有著諸多的優(yōu)勢,但這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控制要求。當多機械臂控制物體在約束環(huán)境上運動時,多機械臂與物體形成一個整體,所以不僅要考慮控制物體按照期望的位置指令運動,控制物體與約束環(huán)境間約束力,還需要考慮控制機械臂對于物體的夾持內(nèi)力[4],保證機械臂穩(wěn)固控制物體的同時不對物體造成損傷。因此,針對多機械臂系統(tǒng)的力/位混合控制問題[5-8],國內(nèi)外專家們提出了諸多的控制方法。文獻[9-13]將命令濾波與反步法相結(jié)合,同時基于誤差補償系統(tǒng)來消除濾波誤差。文獻[14]設計了一種滑模控制算法,解決了協(xié)調(diào)機械臂不確定性問題。文獻[15]設計了一種神經(jīng)網(wǎng)絡自適應算法,克服模型建模以及時間滯后對系統(tǒng)的影響。然而這些方法控制器的設計都比較復雜,并且只單獨考慮位置和內(nèi)力的問題,忽略了約束力的影響。本文作者提出一種基于自適應降階滑模算法的受約束多機械臂力/位混合控制方法,首先將位置控制、約束力控制、內(nèi)力控制引入同一控制器;其次設計自適應律補償未知擾動提高控制精度,利用降階方法提高響應速度;最終經(jīng)過李雅普諾夫方法,證明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并經(jīng)過仿真證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建立由k個n自由度機械臂及被控物體所組成的多機械臂系統(tǒng)。多機械臂系統(tǒng)坐標系由三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任務空間坐標系{O},以物體的重心為原點的坐標系{G},以機械臂末端執(zhí)行器為原點的坐標系{Ei}(1≤i≤k)。為方便研究,滿足如下幾點假設[16]:
圖1 多機械臂系統(tǒng)
假設1,每個機械臂自由度相同;
假設2,被控物體為剛性物體;
假設3,整個系統(tǒng)為非冗余的;
假設4,所有轉(zhuǎn)換矩陣均滿秩且有界。
第i個機械臂動力學模型[17]為
(i=1,2,…,k)
(1)
由式(1)可得k個機械臂所組成的多機械臂動力學模型:
(2)
其中:
D(q)=blockdiag[D1(q1),D2(q2),…,Dk(qk)]∈Rkn×kn;
Je=blockdiag[Je1,Je2,…,Jek]∈Rkn×kn;
式(2)所描述的動力學模型具有如下性質(zhì):
性質(zhì)1:存在正數(shù)k1、k2,滿足下式:
(3)
(4)
性質(zhì)3:存在參數(shù)線性化關系:
(5)
被控物體的動力學方程為
(6)
(7)
其中:Joi(x)∈Rn×n為從機械臂末端位置向量到x的Jacobian矩陣;Fei∈Rn為機械臂末端對物體的力。Fe可分為內(nèi)力FI∈Rk×n和外力Fo∈Rk×n兩部分。
由式(7)可得:
(8)
xe=φ(q)
(9)
其中:φ(q)∈Rn×n為從q到位置向量xe的變換矩陣。
對式(9)左右同時求關于時間的導數(shù),得:
(10)
又有:
(11)
其中:Jo(x)∈Rn×n。
由式(10)(11)可推導出:
由假設4可知Je可逆,則有:
(12)
對式(12)左右同時求關于時間的導數(shù),得:
(13)
把式(12)(13)(8)(6)代入式(2),可得:
(14)
(15)
式(15)描述的動力學方程具備與式(2)相似的性質(zhì)。
設多機械臂系統(tǒng)在m維約束環(huán)境運行。取xc為物體與約束面的接觸點,則對于物體重心位置向量x,有xc=h(x),因此約束環(huán)境可表示為
ψ(x)=Φ(h(x))=Φ(xc)=0
(16)
由式(16)左右兩邊同時關于時間t求導得:
(17)
由式(6)可得受約束物體得動力學方程為
(18)
(19)
(20)
(21)
將式(20)(21)代入式(19),得:
τa+Fc
(22)
則受約束多機械臂系統(tǒng)動力學方程表示為
(23)
式(23)所描述的動力學模型具有如下性質(zhì):
性質(zhì)2:具備與式(2)性質(zhì)3相似的性質(zhì),即滿足參數(shù)線性化關系。
將式(23)兩邊同左乘LT(x1),推導可得:
(24)
設xd為期望的物體重心位置向量,定義以下變量:
(25)
其中:x1e為位置誤差;x1d為x1的期望位置;x1r為系統(tǒng)誤差向量;Λ>0。
滑模函數(shù)為
(26)
力誤差:
eλ=λ-λd
(27)
其中:λd為期望接觸力。
設計控制器為
(28)
由式(23)及其參數(shù)線性化關系可得:
(29)
其中:Ya為回歸矩陣;Pa為系統(tǒng)未知定常向量。
用于控制力的項:
λr=λd-Kλeλ
(30)
則可得位置和力的控制器為
(31)
(32)
設計如下李雅普諾夫函數(shù)為
對等號兩邊關于時間t求導得:
(33)
式中:λmin為矩陣LTL的最小特征值。
為了使得機械臂有效控制物體,則在受約束多機械臂系統(tǒng)控制器中加入內(nèi)力控制,與式(14)相似,將式(12)(13)(8)(18)(20)(21)代入式(2)得:
(34)
其中:
CoL
設用于控制內(nèi)力的項為
CoL
CoL
FIr=FId-KIeFI
其中:KI>0;eFI=FI-FId,F(xiàn)Id為期望內(nèi)力。
(35)
則最終的受約束多機械臂系統(tǒng)控制器為
(36)
針對受約束雙二自由度機械臂系統(tǒng)模型進行仿真驗證,進而證明文中所設計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受約束雙二自由度機械臂系統(tǒng)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受約束雙機械臂模型
其機械臂的動力學模型參數(shù)如下:
Ci(qi)=
Gi(qi)=
Jei(qi)=
物體的動力學模型參數(shù)如下:
取參數(shù):
控制器參數(shù)如下:
li1=li2=1.0 m,mi1=mi2=1.0 kg,mo=2.0 kg,
g=9.8 m/s2,R=0.2 m,
x1d(0)=0.6,x2d(0)=1.117 2,
x1(t)=0.8+0.1cost,
FId1=FId2=7 N,F(xiàn)Id3=FId4=-7 N,
Λ=11I2,Kd=25I2,w=2I2,
Kλ=10,KI=7I2,Γ=7I2。
仿真結(jié)果如圖3—6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與未改進的多機械臂自適應位置控制相比,文中所使用的基于自適應降階滑模的力/位混合控制算法能夠有效提高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和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在位置指令跟蹤上,文中所使用的方法雖然在起初有較大波動,但很快便在1.6 s時跟蹤上,而反觀對比方法在2.4 s才跟蹤上,響應速度有了顯著提升,并且對比方法在之后的跟蹤過程中仍有一定的波動產(chǎn)生,而所設計控制方案就能夠很好地貼合期望軌跡。從圖4—6來看,所設計的控制方案的約束力誤差、內(nèi)力誤差雖然起初有一定的波動,但很快趨于平穩(wěn),且將誤差限定在極小的范圍內(nèi),說明了所設計控制器的有效性。
圖3 位置跟蹤
圖4 約束力跟蹤誤差
圖5 機械臂1內(nèi)力誤差
針對受約束多機械臂系統(tǒng)模型,將自適應滑模算法與降階方法相結(jié)合,實現(xiàn)了受約束多機械臂的力/位混合控制。仿真結(jié)果表明:所設計的控制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和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且多機械臂系統(tǒng)的內(nèi)力和約束力可以限定在理想的范圍內(nèi),驗證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