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海明
傍晚,我照例去垃圾房投放生活垃圾,卻看到一張陌生面孔在3只垃圾桶前認真地分揀垃圾。
陌生人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咧開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憨厚地笑道:“之前看管垃圾房的老張頭已經60多了。他做不動了,回山東老家了,如今我接班……”通過簡短交流,我得知新來的接班人姓劉,今年剛50出頭,是安徽亳州人,和老婆共同管理小區(qū)的兩個垃圾投放點。
自從老劉接管垃圾房后,對社區(qū)居民干濕垃圾的投放要求更高了。有一次,我去扔垃圾,由于分揀不仔細,將廢電池混入了干垃圾,倒干垃圾的時候被眼尖的老劉逮個正著,他立馬從干垃圾中撿出兩粒七號電池,咧開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憨厚地笑道:“廢舊電池可是有害垃圾,可不能和普通垃圾放在一起?!?/p>
我們住在中高檔小區(qū),有許多收入不菲的白領租客。新舊租客的交替往往非常頻繁,常常會有不用的生活用品被送到垃圾回收站。有一次,有位租客扔了裝滿兩個大紙板箱的衣物。我去扔垃圾,瞧見老劉正彎腰在整理那些成色還蠻新的各式衣服。我開玩笑道:“老劉,你今天可是大豐收??!這些衣服賣給廢品回收站能換些錢!”老劉直起身,咧開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憨厚地朝我笑笑,也沒說話。
那天早晨,我去上班,路過垃圾房,看見老劉將4個打包得嚴嚴實實的大紙板箱往電動三輪車上放。我招呼道:“老劉啊,去賣廢品?”他嘿嘿笑道:“去郵局寄包裹!”這時,物業(yè)主管小許來檢查垃圾分類情況,他告訴我,老劉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將收集來的、成色較新的舊衣服洗滌干凈,然后打包托運到他自己單線聯(lián)系的四川省的大涼山……小許的這番“旁白”讓我對眼前這位皮膚黝黑、模樣憨厚的中年漢子肅然起敬!
那天傍晚我去快遞站取快遞,瞧見老劉也在寄快遞。我問老劉寄些什么?他咧開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憨厚地笑道:“快開學了,給大涼山的孩子們買些學習用品寄過去,嘿嘿!”
看著整天和各種垃圾打交道、自己生活也并不富裕的老劉,我很感慨:老劉上有老下有小,兩個兒子尚在老家的縣城讀高中,而夫婦倆唯一的收入就是靠垃圾分類分揀出可回收的廢品換取微薄的收入,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卻默默地用實際行動,從拮據(jù)的收入當中“擠”出一部分錢去幫助比他生活還困難的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雖然他愛的力量看似如一支蠟燭一樣渺小,但同樣是溫暖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