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昌龍 龍 翔 陸承云 顧艷梅 彭鶴陶
(1黔東南州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貴州 凱里 556000;2三穗縣中藥材和蔬菜產業(yè)發(fā)展中心,貴州 三穗 556500)
為貫徹推動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推行“稻-菌”輪作羊肚菌栽培模式[1],2022年10月,貴州省黔東南州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與福建屏南泓瑤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有限公司三穗分公司合作,開展稻田栽培羊肚菌菌株比較試驗,以期為黔東南州羊肚菌高產優(yōu)質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供試7 個羊肚菌菌株分別為六妹k、六妹k3、D3、七妹、六妹高原紅、六妹801、g10,均由重慶川菌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且所引菌株菌絲白色、新鮮、無霉變。
試驗設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八弓鎮(zhèn)武筆街道青洞村橋頭組農戶責任田,東經108°38′58″,北緯26°55′41″,海拔592 m。試驗所在地年日照時數(shù)1 200 h,年平均溫度14.9 ℃,年平均降雨量1 250 mm,無霜期295 d,屬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qū)。試驗水稻田土壤為潮沙泥田,有機質含量28.78 g/kg,全氮1.93 mg/kg,有效磷18.84 mg/kg,速效鉀85 mg/kg,pH 6.18。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個羊肚菌菌株設為一個處理,重復3 次,共21 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為4 m2(長2 m×寬2 m),區(qū)組間走道和小區(qū)間距均為0.5 m,播種量1.0 kg/m2(667 m2有效凈播面播種量200 kg)。
播種前15 d,深翻整地曬土,在田塊上搭建160 m2簡易竹木溫室棚。播種時按1.2 m(含溝寬0.3 m)每棚開4 廂,并撒施晶體敵百蟲(防治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再整地作畦。播種前2 d,垂直畦面開播種溝,溝寬、溝深均為0.1 m。2022 年11 月18 日播種5 d 后澆透水,水滲入土壤30 cm 深,需覆黑色地膜壓草。待分生孢子長出土面發(fā)白見菌霜時,每平方米擺3 個營養(yǎng)袋(配方為小麥90%,谷殼10%)。出菇前15 d 再澆透水催菇,水滲入土壤30 cm深,催菇期間避免高溫燒頂。
播種后記錄菌株菌絲長勢、生育期、子實體采收期、經濟性狀、產量及口感。
由表2 可知,7 個羊肚菌菌株中,出現(xiàn)菌霜較早的為六妹高原紅菌株,表現(xiàn)最遲的為六妹k菌株,其他菌株均在播種后6~7 d;七妹、六妹高原紅菌株出菇較早,其他菌株均相較七妹、六妹高原紅菌株要延遲2~3 d;從播種至羊肚菌成熟以七妹菌株最早,為92 d,六妹k 菌株最遲,為99 d,其他菌株在94~96 d。綜上可知,供試7 個羊肚菌菌株生育期有一定差異。
表2 供試羊肚菌菌株生育期
由表3 可知,供試羊肚菌菌株子實體的經濟性狀[2]表現(xiàn)為六妹k 菌株菌柄最長,為3 cm,其次是D3菌株,為2.8 cm,最短是g10、六妹高原紅菌株,均為2.3 cm;六妹k 菌株菌柄直徑最粗,為3 cm,其次是六妹k3 菌株,為2 cm,七妹菌株最細,為1 cm;菌蓋以D3 菌株最長,為7.8 cm,其次是六妹k 菌株,為7.5 cm,g10 菌株最短,為6.4 cm;菌蓋直徑以六妹k菌株最大,為5.2 cm,其次是g10 菌株,為5.1 cm,七妹菌株最小,為3 cm;凹坑深度以六妹k3菌株最深,為1 cm,七妹菌株最淺,為0.6 cm;凹坑寬以六妹k3、六妹k、六妹801 菌株表現(xiàn)突出,分別為1 cm、0.9 cm、0.9 cm,凹坑寬最小的是七妹、六妹高原紅、g10菌株,均為0.6 cm。菌蓋與菌柄的長度比以六妹高原紅菌株最大,為2.9∶1,其次是g10、D3 菌株,均為2.8∶1,六妹k菌株最小,為2.5∶1。
表3 供試羊肚菌菌株經濟性狀
供試羊肚菌菌株中子實體性狀以六妹高原紅、六妹801、g10 菌株表現(xiàn)較優(yōu),其中六妹高原紅菌株子實體綜合性狀[3]表現(xiàn)最好,子實體大、長、肉厚、顏色艷;g10、D3 菌株次之,子實體較大、細長、肉厚(圖1、2、4、7)。
圖1 六妹高原紅
圖2 D3
圖3 六妹K3
圖4 g10
圖5 七妹
圖6 六妹k
圖7 六妹801
由表4 可知,供試羊肚菌菌株產量有差異。六妹高原紅、六妹801 菌株產量極顯著高于其他供試菌株,而兩者間差異顯著;g10 菌株產量極顯著高于D3、七妹、六妹k、六妹k3 菌株;而D3 菌株與七妹菌株無顯著差異,但均極顯著高于六妹k、六妹k3 菌株;六妹k 菌株與六妹k3 菌株間產量無極顯著差異。由此可見,羊肚菌六妹高原紅菌株產量最高(230.22 kg/667 m2)。
表4 供試羊肚菌菌株產量
試驗采摘7 個羊肚菌菌株鮮菇煲雞湯,由專家不記名品鑒,結果六妹k菌株子實體嫩、脆、香,六妹k3菌株嫩、脆、味濃;D3菌株嫩、香、鮮、品質佳;七妹菌株味香;六妹高原紅菌株味嫩;六妹801 菌株清香、脆、鮮,品質較佳;g10 菌株味嫩、濃香、鮮,口感最佳。綜合品鑒結果:7 個供試羊肚菌菌株子實體烹飪品質排前三位為g10、六妹801、D3。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7 個羊肚菌菌株在黔東南州稻田栽培表現(xiàn)較佳為六妹高原紅、六妹801菌株,建議引進示范推廣,同時,生產上可適度搭配g10、D3 菌株,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需求,試驗結果為黔東南州“稻-菌”輪作羊肚菌栽培模式優(yōu)質高產品種選用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