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斌
(隴南市宕昌縣車拉九年制學校 甘肅 隴南 748500)
數(shù)字時代下,信息的流通越來越便利,不僅給大眾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同時也帶來了文化的沖擊,不少學生接觸到了國外文化,向往、憧憬國外的生活,對于自己國家的文化卻沒有自信,而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未來,任何一個教師都應該承擔起弘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責任。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學生三觀形成的基礎時期,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正確引導,積極挖掘更多的德育教學資源,結(jié)合思政學科的特色,加強教學設計,“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構(gòu)建正確的三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基和底色,是華夏兒女獨有的文化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代化,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奔t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創(chuàng)造的,里面蘊含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厚重文化內(nèi)涵的先進文化形態(tài)。弘揚紅色文化,可以給新時代的人民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群眾的廣大力量推動國家在新征程上不斷前進,給歷史和時代交出美麗的答卷。
時代在不斷地變遷,日新月異的變化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但不管是在哪個年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精神信仰。而中國的精神信仰就是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這兩種精神信陽是我們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和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和支撐。新時代下就應該有新時代青年,紅色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土壤,教師積極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在教學中進行深度融合,培養(yǎng)出一代代的新青年,為國家和社會輸入源源不斷的新能量,讓他們?nèi)?chuàng)造出的更多的價值,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1]。
愛國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準則,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只有熱愛祖國,才能夠認同民族文化,才能夠擁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思想品德教育就好似一顆種子,教師應該在小學生的內(nèi)心里埋下這一棵種子,傾注心血為它灌溉,讓這一棵小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堅定不移的信仰,為他們抵擋住風暴的侵襲。也只有懷著熱愛祖國的熱忱之心,在這一股強大的內(nèi)動力的驅(qū)使下,學生們會更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以后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夯實思想基礎,也在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國家價值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2]。
所有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雖然他們的情緒情感能力在逐步增強,但是共情能力整體還是偏弱的,且紅色文化的年代距離學生們的時代已經(jīng)比較久遠,如果采用直接傳授的講學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營造一定的文化氛圍,通過相關情境的引導,讓學生慢慢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從而引起學生內(nèi)心的共情,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首先,學校也應該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認識到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為學生打造一個紅色校園基地,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傳輸紅色文化知識,讓學生能夠行走在“紅色的海洋”里,自然地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如,可以在學校放置哈達鋪游擊隊的形象雕塑,突出游擊隊伍的特色,并對這一支隊伍進行詳細介紹,放在較為顯眼的位置,學生進出的時候都能夠看到,耳濡目染[3]。還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欄上設計一些紅軍長征的海報,宣傳哈達鋪與紅軍長征之間的故事,結(jié)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在宣傳欄旁邊放置一個語音播放器,按下按鈕就會有語音解說,更加適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校各處也可以加入紅軍卡通人物,比如路標、指示牌等,既生動活潑,又進行了文化宣傳。學校還可以添加一個廣播節(jié)目,在學生中午放學、下午放學的時候,通過廣播,配合一些紅色歌曲,為學生們講一段短小的紅軍故事等。學??梢越Y(jié)合數(shù)字信息技術(shù),不斷創(chuàng)新各種宣傳方式,及時更新紅色文化宣傳內(nèi)容,持續(xù)地為學生們傳輸紅色文化知識,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再者,在學校對學生已經(jīng)進行一定的紅色文化影響之后,教師再切入紅色文化教育就更便利和簡單,但也要注重班級紅色文化氛圍的建構(gòu),與學校共同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教學氛圍,用濃郁的紅色氛圍包裹住學生。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墻壁上設置一個文化角,里面可以張貼一些圖片——“紅軍長征與宕昌哈達鋪”、“哈達鋪紅軍長征一條街”、“哈達鋪會議舊址”、“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也可以張貼一些小簡報——“朱居光談歲月”、“哈達鋪會議內(nèi)容”、“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介紹”等等,圖文并茂地進行展示,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盡量采用圖片或者漫畫的方式進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多放置一些文字資料,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也能豐富學生的情系情感體驗。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自然引入紅色文化,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4]。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主要以教師為主,輕視了學生教學體驗的重要性,因此在實踐教育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度較少,使得課堂的學習不夠好,學生的思維不夠活躍。因此,教師想要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需要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重視學生的教學體驗,開展更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覺、自愿地一起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帶動整個教學氣氛,讓學生既能夠體會到活動中的趣味,又能夠從中獲得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自動地將紅軍長征的故事引入進去。尤其是一些長征中的一些紅色小故事的講述,教師可以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將長征當時的場景講述,投屏上配合一些長征的圖片,貼合教師的講述,一定要注意說話語調(diào)的起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夠深入體會到其中的戰(zhàn)友情義,以及長征旅途的艱辛,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這其中所蘊含的精神,特別是要突出在長征途中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戰(zhàn)士們互相幫助的情景,有助于學生理解“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含義,教師還應該結(jié)合朱居光老先生所講述的長輩的故事,體會為了民族大義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實質(zhì)。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現(xiàn)代青年的身份為紅軍的前輩們寫一封信,然后還可以從中選取出優(yōu)秀的作品也張貼在文化角上。
再例如,在教學“歡歡喜喜慶國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從節(jié)假日的意義切入,提問學生們“知不知道為什么有國慶節(jié)呢?”,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將課堂的氛圍調(diào)動起來,然后自然地引入紅色故事,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當時“哈達鋪會議”的情形,在模擬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當時會議的緊張、重要,加強學生的體驗感,在無形中將紅色文化知識滲透其中,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增添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5]。
教師是設計教學活動的人,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想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能力素養(yǎng),尤其是教師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更多的交流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能夠巧妙地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學校也應該聘請一些研究紅色文化的專家到校進行宣講,拓展教師們的思維和視野,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才能夠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引入恰當?shù)募t色文化;教師自己也應該多學習紅色文化,尤其是應該學習當?shù)氐募t色文化,去參觀當?shù)氐募t色遺址,深入感受和體會,只有教師自己有豐富的紅色文化知識,才能夠?qū)⑵淙诤系綄W科教學中;教師也要深入研讀教材,在教材內(nèi)容中挖掘更多的德育教學資源,緊密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設計;同時,教師也應該積極與學校進行溝通,爭取得到學校的支持,從多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也要和其他學科教師緊密合作,共同挖掘更多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內(nèi)容,將紅色文化、思想政治知識融合進去,拓寬教育緯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zhì)量[6]。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有限,注意力的品質(zhì)不夠高,教師需要積極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新更多的教學方式,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命力,帶給學生更多不同的學習體驗,將紅色文化和現(xiàn)代學科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重視借助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染,對紅色文化進行繼承和弘揚,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