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雪,歐永忠,余海明,李立新,李芳華,楊偉華,謝梅英
1.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廣東 韶關 512726;
2.廣東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野生動物不僅是生物資源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樣性評價和保護的重要指標[1]。中國作為全世界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物種特有度高,而且遺傳資源豐富[2]。野生動物群落組成、空間分布和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等信息匱乏,不僅導致野生動物管理和保護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降低,也必然限制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科學研究及制定相應的保護策略[3]。
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與監(jiān)測是瀕危物種評估、保護及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傳統(tǒng)的樣線法和樣方法等調查策略存在調查主觀性強、難度大和數(shù)據(jù)質量差等問題,難以有效監(jiān)測評估活動隱秘和數(shù)量稀少的物種。較傳統(tǒng)調查方法,紅外相機監(jiān)測具有隱蔽性好和全天候工作等特點,使其在調查隱秘珍稀物種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4]。目前,紅外相機技術廣泛應用于保護區(qū)鳥獸物種生物多樣性調查監(jiān)測工作中[5],在野生動物管理保護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因此,該項目通過紅外相機監(jiān)測技術,于2021年8 月~12 月在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開展了野生鳥獸資源調查,初步分析森林公園內(nèi)獸鳥資源多樣性,基本摸清森林公園內(nèi)珍稀鳥獸的分布情況;構建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外相機管理數(shù)據(jù)庫和管理模塊,為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鳥獸資源的管理保護和科學研究提供完整準確地基礎資料。
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天井山公園”)地處南嶺支脈五嶺的南麓,位于乳源縣境內(nèi)的西部,省屬天井山林場內(nèi),東臨乳源縣乳城鎮(zhèn),南連乳源縣洛陽鎮(zhèn),西、北與南嶺自然保護區(qū)相鄰,地理坐標為24°42′7″N~24°47′37″N,113°01′51″E~113°14″54″E,總面積5564.1hm2。天井山公園植被保存完好,珍稀物種豐富,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有伯樂樹、桫欏、臺灣杉和福建柏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有中華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和藏酋猴等。2009 年,在《廣東省森林生態(tài)旅游線路規(guī)劃方案》中,公園被列入廣東省森林生態(tài)旅游精品,先后被評為“廣東省國民旅游休閑示范基地”“韶關市學生德育基地”“森林科普示范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被選定為國家林業(yè)局的“生態(tài)監(jiān)測站”和國家環(huán)保部的“空氣背景監(jiān)測站”的子站建設點之一。
如圖1 所示,采用公里網(wǎng)格法將天井山公園劃分為99 個1km×1km 公里網(wǎng)格,將40 臺4G 回傳紅外相機和50 臺觸發(fā)式高清紅外相機布設在森林公園公里網(wǎng)格內(nèi),形成紅外相機監(jiān)測網(wǎng)絡。如圖1 所示優(yōu)先選擇網(wǎng)格中動物水源地附近或有明顯動物活動痕跡(臥跡、足跡或糞便等)的地點進行紅外相機布設。紅外相機布設需兼顧不同類型生物環(huán)境,所有紅外相機監(jiān)測位點周邊均不設置引誘劑,且相鄰相機間距大于300m。
圖1 2021 年8 月~12 月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外相機鋪設Fig.1 In August 2021 to December 2021,the Distribution of Infrared Camera Traps in the Guangdong Tianji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記錄每臺相機編號、位置和生物環(huán)境信息,相機位置與動物預期出現(xiàn)位置間距控制在3m~5m 之間。相機固定在樹干或其它牢固的固著物上,距離地面0.3m~1.2m。相機的鏡頭與拍攝地面呈平行或小角度夾角,朝向與獸徑走向呈小于45°夾角。野生動物活動痕跡多的樣區(qū)選擇4G 回傳紅外相機,行實時傳輸,無4G 網(wǎng)絡覆蓋或數(shù)據(jù)量較小的網(wǎng)格每個月進行一次照片采集。
通過《中國鳥類野外手冊》[6]和《中國獸類野外手冊》[7],對紅外相機數(shù)據(jù)中的鳥獸進行鑒定。鳥獸分類參考《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8]和《中國哺乳動物多樣性(第二版)》[9]。鳥獸保護等級參照《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通過鳥獸物種的相對豐富度指數(shù)(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來衡量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鳥獸物種的相對種群數(shù)量:RAI=A×100/T。其中,A表示某種動物的獨立記錄次數(shù);T 表示90 個紅外相機監(jiān)測位點拍到所有動物物種來統(tǒng)計物種的相對豐富度。
該次紅外相機調查共獲得有效照片20071 張,其中識別到野生動物12241 張,人類活動7830 張。該次紅外相機監(jiān)測,共記錄到可識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35 種,隸屬于2 綱10 目21 科。其中,哺乳綱4目10 科15 種,鳥綱6 目11 科20 種,包括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嘴相思鳥(Myophonus caeruleus)、白眉山鷓鴣(Arborophila gingica)、白鷴(Lophura nycthemera)、斑林貍(Prionodon pardicolor)、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等8 種(表1)。
表1 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外相機監(jiān)測情況(2021.8~2021.12)Tab.1 The Summary of Infrared Camera Survey in the Guangdong Tianji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from August 2021 to December 2021
表2 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外相機監(jiān)測鳥類統(tǒng)計(2021.4~2021.12)Tab.2 Summary of Birds Infrared by Camera Survey in the Guangdong Tianji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from August 2021 to December 2021
表3 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外相機監(jiān)測獸類統(tǒng)計(2021.8~2021.12)Tab.3 The Summary of Mammal Infrared by Camera Survey in the Guangdong Tianji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from August 2021 to December 2021
鳥類記錄有20 種,隸屬于6 目11 科。雀形目最多,有6 科13 種,雞形目1 科3 種、鷹形目1 科1種、鸮形目1 科1 種、鴿形目1 科1 種、啄木鳥目1科1 種。在調查記錄的鳥類中,國家I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紅嘴相思鳥、白眉山鷓鴣、白鷴、鳳頭鷹(Accipiter trivirgatus) 和領鵂鹠(Glaucidium brodiei),“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有紅脅藍尾鴝(Tarsiger cyanurus)、小黑領噪鹛(Garrulax monileger)、黑領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虎斑地鶇(Zoothera dauma)、灰背鶇(Turdus hortulorum)、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yncha)、 灰樹鵲 (Dendrocitta formosae)、灰胸竹雞(Bambusicola thoracica)和山斑鳩(Streptopelia orientalis)。
該次監(jiān)測共記錄野生獸類動物15 種,隸屬于4目10 科。其中,食肉目最多,有4 科6 種,嚙齒目3科6 種、偶蹄目2 科2 種、靈長目1 科1 種。在調查記錄的獸類中,國家I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斑林貍(Prionodon pardicolor Hodgson)、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有花面貍(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黃腹鼬(Mustela kathiah)、隱紋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紅頰長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紅腿長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中華竹鼠(Rhizomys sinensis)和野豬(Sus scrofa)。
該次紅外相機調查共記錄到8 種國家I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別是紅嘴相思鳥、白眉山鷓鴣、白鷴、鳳頭鷹、領鵂鹠、斑林貍、豹貓和藏酋猴。
從獨立有效記錄數(shù)來看(圖2A),最高的是白鷴,獨立有效記錄數(shù)為918 條,遠遠高于第2 位的豹貓(201 次);獨立有效記錄數(shù)最低的是領鵂鹠,僅為3 次。從相對豐富度指數(shù)(RAI)來看(圖2B),最高的是白鷴,其RAI 值達到7.50;最低的是領鵂鹠,其RAI 值僅為0.02。由此可見,白鷴是天井山公園種群數(shù)量最多的珍稀動物。
圖2 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珍稀鳥獸相對豐富度指數(shù)Fig.2 The RAI of Rare Birds and Beasts in Guangdong Tianji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該次紅外相機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3 種干擾因子,分別是人類活動、狗和羊。從獨立有效記錄數(shù)來看(圖3A),最高的是人類活動,獨立有效記錄數(shù)為156條;獨立有效記錄數(shù)最低的是羊,為57 次。從相對豐富度指數(shù)(RAI)來看(圖3B),最高的是人類活動,其RAI 值達到1.99;最低的是羊,其RAI 值為0.73。由此可見,人類活動是天井山公園最主要的干擾因子。
圖3 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干擾因子相對豐富度指數(shù)Fig.3 The RAI of Interference Factor in Guangdong Tianji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該次紅外相機調查已達到預期效果,共捕獲到陸生脊椎野生動物35 種,隸屬于2 綱10 目21 科。其中,哺乳綱4 目10 科15 種、鳥綱6 目11 科20種,包括國家I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嘴相思鳥、白眉山鷓鴣、白鷴、斑林貍、豹貓和藏酋猴等8 種,表明天井山公園野生動物較為豐富,并具有較高的珍稀性。該次紅外相機調查獲得的影像數(shù)據(jù)作為重要天井山公園的調查資料,結合天井山前期調查資料,將逐步完善國家森林公園的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庫及鳥獸的紅外相機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庫,為后期有效的科學保護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
在該次調查得到的20 種鳥類占森林公園記錄鳥類物種數(shù)的16.9%,15 種獸類占森林公園記錄哺乳物種數(shù)的28.84%,這可能是哺乳類動物多在林下地面活動,所以拍攝記錄物種較多。此外,鳥類中國家II 級保護動物白鷴數(shù)量最多,且紅外相機監(jiān)測中未發(fā)現(xiàn)白鷴的天敵存在,提示天井山公園比較適合白鷴繁殖生存。而哺乳動物中國家II 級保護動物豹貓的種群數(shù)量多,種群得到了恢復,生態(tài)位占據(jù)寬,生境類型利用最高。以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表明天井山公園的管理成效有目共睹。
但是,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中也發(fā)現(xiàn)天井山公園內(nèi)的大量來往人員,主要為附近的村民活動(農(nóng)作、放牧、釣魚、采藥等活動)。此外,由于天井山公園內(nèi)仍有很多地方未建立巡護道,該次監(jiān)測的難度及監(jiān)測范圍被大大壓縮。建議天井山公園后期應組織規(guī)劃全區(qū)域巡護道,有利于森林公園日常巡護及資源調查,在便于巡護的同時,增強對干擾因子的及時干預。此外,還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加強保護,并嚴厲打擊非法捕獵和等開發(f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