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調控的財稅政策研究

        2023-09-28 05:36:02趙惠敏
        稅務與經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居民收入支配農村居民

        趙惠敏,張 帆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居民收入差距調控與實現(xiàn)共同富裕目標密切相關。李實認為,推進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縮小三大差距,即地區(qū)差距、城鄉(xiāng)差距、收入差距,重點是縮小收入差距。[1]杜志雄依據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變化趨勢以及各區(qū)域收入水平不均衡現(xiàn)象,認為縮小收入差距是新時期推動共同富裕戰(zhàn)略的重要任務。[2]造成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因素有多種,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來縮小居民的收入差距。Amara 等認為城鎮(zhèn)化的迅速發(fā)展使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因此政府提升了對農村地區(qū)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水平。[3]劉尚希指出,經濟轉型滯后于社會轉型是貧富差距拉大的根源,單純依靠轉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帶來的收入增加是有限的,要全面進行社會結構改革。[4]詹靜楠、呂冰洋指出,居民收入不平等來源于組間差距,要將縮小城鄉(xiāng)和區(qū)域的組間差距作為促進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重點。[5]在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方面,李實、朱夢冰認為,當前生產要素市場的不完善、再分配力度的有限性、財產分配差距的不斷擴大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應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增加稅收、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的再分配功能。[6]Anderson 等認為,增加國家財政支出,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社會福利保障可以調節(jié)收入分配差距。[7]岳希明和范小海從當前收入分配結構出發(fā),認為縮小收入差距最有效的手段是由政府主導的再分配。[8]Ciminelli 等通過研究多個國家的稅收政策發(fā)現(xiàn),稅收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收入不平等。[9]楊志勇從促進共同富裕的再分配制度入手,指出完善直接稅體系是縮小居民收入與財富差距的制度保障。[10]

        近年來,關于調節(jié)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論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但我國的財稅理論研究和現(xiàn)實政策在調節(jié)居民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方面還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本文立足于近年來的居民收入數據,分析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和產生根源,及當前的財稅政策對居民收入差距的調控現(xiàn)狀與問題,旨在通過完善財稅政策促進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進一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一、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呈現(xiàn)

        近年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都高于0.4 的國際警戒線水平。在新發(fā)展階段,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的羈絆。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如下。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大

        1.城鄉(xiāng)居民的收入差距顯著

        首先,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終高于農村居民。2019 ~2021 年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2 359 元、43 834 元、47 412 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6 021 元、17 131 元、18 931 元,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農村居民的2.64 倍、2.56 倍、2.50 倍,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的兩倍以上(見表1)。其次,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于城鎮(zhèn)。按照收入五等份分組,2021年農村居民中20%的高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 082 元,是農村居民中20%低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7 倍,同一指標比較下,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為6.13 倍。①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22》相關數據計算??梢娹r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大于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表1 近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2.各區(qū)域之間存在一定的居民收入差距

        從部分省份來看,我國東部、中西部與東北部的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根據2022 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數據,2021 年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高達78 026.6 元和75 002.2 元,甘肅為22 066 元,黑龍江為27 159 元。從區(qū)域整體來看,我國東部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8 671.4 元,西部地區(qū)為27 405.3元,東部地區(qū)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西部地區(qū)的1.78 倍。東北地區(qū)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 013.7 元,高于中部地區(qū)的29 762.2 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xiàn)出西部地區(qū)、中部地區(qū)、東北地區(qū)、東部地區(qū)依次增加的趨勢。

        3.不同行業(yè)之間的收入差距懸殊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不同群體的收入不斷增長,但不同行業(yè)之間的工資水平差距懸殊。從我國目前不同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平均工資水平排前三的依次是信息及計算機軟件行業(y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è)、金融業(yè)。信息及計算機軟件行業(yè)的平均工資最高,并逐年增加,且漲幅較大,截止到2021 年,該行業(yè)平均工資已達到205 536 元,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yè)緊跟其后,金融行業(yè)的平均工資水平在2021 年已達到148 816 元,而住宿與餐飲業(yè)的工資水平較低,一直在5 萬元左右徘徊。

        (二)居民財產性收入不平衡

        1.財產性收入多為高收入人群擁有

        居民財產收入差距的擴大是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當前我國居民財富的積累主要來源于房產和金融資產。根據CHIP調查數據,財產性收入更多地集中在高收入人群。2019 年高收入者房產占家庭總資產的70%,金融資產占總資產的20%。而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工資性收入,擁有的動產和不動產很少,很難獲得財產性收入。由此可見,居民財產分配是不均衡的。此外,居民財產性所得稅收占比為15.01%,遠低于勞動性所得稅收占比64.53%,造成了收入的高低與繳納稅款的多少不匹配,高收入群體繳納的稅收相對少、工薪階層承擔的稅款多這一現(xiàn)狀,違背了目前稅制“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的初衷。①根據《中國稅務年鑒2022》相關數據計算。

        2.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水平低于城鎮(zhèn)

        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比重低于城鎮(zhèn)居民。2015 ~2021 年城鎮(zhèn)居民的財產凈收入占比為10%左右,而農村居民占比均不超過2.5%。2021 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財產凈收入為469.4 元,同期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財產凈收入為5052 元,城鎮(zhèn)居民的財產凈收入水平是農村居民的10 倍。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水平低于城鎮(zhèn),更低于全國8.8%的平均水平(見表2)。受制度性因素影響,大多數農村居民存在著土地財產所有權缺失等問題,此外,農村有很多弱勢群體,他們很難獲得財產,這是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分配比重較低的重要原因。[11]

        表2 城鄉(xiāng)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構成占比情況單位:%

        3.中西部、東北地區(qū)居民財產性收入低于東部

        東部地區(qū)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比重大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qū),2021 年東部地區(qū)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財產凈收入占比為10.98%,均高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qū)的6.84%、5.91%、4.46%(見表3)。從數值上來看,2021 年東部地區(qū)人均可支配財產凈收入達到5716.58 元,中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東北地區(qū)分別為2049.60元、1614.79 元、1340.00 元??梢姡敭a性收入在不同區(qū)域之間存在著不平衡。

        表3 2021 年各地區(qū)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構成占比情況單位:%

        (三)各類收入群體結構不合理

        1.低收入群體占比高,中等收入群體規(guī)模小

        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22》相關數據計算,我國目前約80%的人口月收入在5000 元以下;40%的人口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下,其中20%的人口月收入不足1000 元??梢哉f低收入群體比重相當大,如何把低收入群體收入逐步提升到中等收入群體水平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這關鍵在于提高低收入群體勞動要素的收入比重,促進勞動所得不斷增長,這樣就有機會使一半的低收入群體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為實現(xiàn)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奠定基礎,從而為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目標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要關注過快增長的用工成本對企業(yè)生產成本的影響。因此,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有步驟、有節(jié)奏地形成合理的分配結構是關鍵。

        2.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速低于高收入群體

        我國不同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速呈現(xiàn)分化態(tài)勢。將全國居民家庭劃分為五等份,其中低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 年的5221 元上漲至2021 年的8333 元,年均增長不到1000 元,雖然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呈現(xiàn)一定的增長,但收入漲幅落后于高收入群體。長期以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增速低于高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相對穩(wěn)定,年平均增速為7.04%;而高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5 萬多元增長至2021 年的8 萬多元,年平均增長率為7.85%(如圖1 所示),保持著高速穩(wěn)步增長的趨勢。從相關因素來看,不同收入群體受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存在著收入分化,這意味著需要更加有效的政策包括財稅政策進行調控。

        圖1 全國居民五等份分組收入情況(單位:元)

        二、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產生的根源

        (一)我國的收入分配機制不合理

        1.初次分配中存在資源配置不公等問題

        初次分配是產生收入差距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初次分配中要素資源配置不公會直接導致收入差距擴大與財政再分配困境。在初次分配中,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分配權重越高,則勞動要素的分配權益比重就越低,我國的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一直維持在50%左右,相比于發(fā)達國家55% ~65%的水平較低。①數據來源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IFB)。我國大多數居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勞動報酬所得,但在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重偏低,這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資源分配不均衡以及市場規(guī)則和價格等因素的作用,一些壟斷性行業(yè)的高額壟斷利潤也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此外,我國勞動力的流動具有一定的自發(fā)選擇性,勞動力的自發(fā)流動加劇了資源分配不公。不同地區(qū)的勞動力工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勞動力向資源和技能具有優(yōu)勢的地區(qū)進行轉移,進一步加大了城鄉(xiāng)間和地區(qū)間的居民收入差距。

        2.再分配職能未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與初次分配不同的是,再分配過程應更加注重公平。我國政府進行收入再分配主要通過財稅政策,但財稅政策在再分配的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發(fā)揮作用。一方面,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在區(qū)域間分配不合理,群體受益不均衡,人民享受的社會福利有所差別;部分勞動者的權益也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公共產品的供給在城鄉(xiāng)和區(qū)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低于較發(fā)達地區(qū)。轉移支付結構尚不合理,導致過于依賴財政轉移支付的地區(qū)缺乏生產與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利于城鄉(xiāng)與區(qū)域的協(xié)調發(fā)展,擴大了城鄉(xiāng)區(qū)域之間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稅收政策也不盡完善,個人所得稅調節(jié)力度較弱、財產稅不完善等問題加劇了居民收入分配不公。

        (二)我國的稅制結構易導致逆調控

        1.間接稅的累退性不利于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我國目前的稅制結構是以間接稅和直接稅為雙主體,但間接稅在整個稅收中的比重高達60%。以增值稅等流轉稅為主的間接稅體系具有一定的稅負轉嫁性,稅負通常轉嫁給最終消費者,而居民消費大多以中低檔消費品為主,因其需求彈性較小,稅負則由普通居民承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費水平。由于間接稅具有一定的累退性,收入越高的人承擔的稅負越輕,即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高于高收入者,導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2.直接稅占稅收比重較低抑制了收入調節(jié)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直接稅比重有所上升,2021 年直接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達到36%,雖然近年來我國直接稅比重有所上升,但與OECD成員國的直接稅比重高達50%相比,同口徑平均值還是處于較低水平。①數據來源于OECD Statistics《2022 年稅收收入統(tǒng)計》,2021 年數據未公布的國家采用的是2020 年數據。主要在于我國個人所得稅雖是直接稅的主要稅種,但比重較低,與財產收入相關的稅種征收力度不足,有的甚至尚未開征。直接稅比重的高低與納稅人的收入水平、財富狀況息息相關,直接稅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納稅人繳納稅款的多少。我國間接稅比重較高,直接稅比重較低的情形使得當前稅制不足以充分發(fā)揮調節(jié)收入的作用。

        3.地方主體稅種的缺位不利于緩解收支矛盾

        自1994 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稅種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2021 年地方稅收收入占比為54.8%,地方財政支出比重為85.8%。②數據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http:/ /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 =c01.近年來,地方稅收收入占比在不斷提高,財政支出占比也在隨之上升,地方財政面臨較大的收支壓力,原因在于“營改增”之后,地方主體稅種一直處于缺位狀態(tài),地方的稅收來源不夠廣泛,財權與稅權未得到合理的配置。地方財政支出反映地方政府的發(fā)展能力與政策偏好,地方財政支出過大會對居民獲得收入的機會與能力產生影響,通過影響城鄉(xiāng)、地區(qū)間居民收入進而影響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因此,為了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促進居民生產與消費,需要為地方財政收入尋求合適的主體稅種。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財富積累調節(jié)機制

        1.經濟體制改革未能關注到財富積累機制的構建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為財產積累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未能充分關注到財富積累機制的構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居民的財產積累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在改革開放初期,政府主要關注的是居民收入增長及分配問題,對居民的財富積累關注較低,更沒有相關的財稅制度去規(guī)范財富積累。隨著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居民收入水平得以提高,居民財富差距在儲蓄與投資不斷累積的過程中逐步拉大,因此,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財產積累差距上。此外,產權制度的改革也進一步加速了居民的財產積累。

        2.財富的代際傳遞缺乏財富積累調節(jié)機制的約束

        財富的代際傳遞產生了一種中等收入階層分化為一小部分高收入和一大部分低收入群體的“葫蘆型”收入分配格局。將財富的代際傳遞分為兩種形式:親代遺贈型傳遞和社會捐贈型傳遞。親代遺贈型傳遞是家庭內部的財富傳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家庭間財富不平衡的程度,而社會捐贈型傳遞是家庭外部的財富傳遞,可以縮小家庭間財富不平衡的程度。這兩種形式都為財富積累提供了物質基礎,當前的財富不平衡有一部分來源于親代遺贈型傳遞,由于財富的遺贈型代際傳遞,財富繼承將在中國財富積累過程中顯示出更大的效應。[12]根據已有的研究,遺產稅可以對遺贈型傳遞起到一定的稅收約束作用,可以降低家庭財富的不平等程度,這意味著對遺產進行征稅對于實現(xiàn)財富公平有一定的意義。

        三、我國財稅政策在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上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支出政策在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上存在不足

        1.社會保險項目未平等覆蓋不同群體

        社會保險作為社會保障促進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在縮小收入差距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當前我國社會保險項目未平等覆蓋到不同群體,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社會養(yǎng)老保險待遇不一致。城鄉(xiāng)居民和職工享受的待遇有明顯差別,職工退休后的月養(yǎng)老金約是農村居民的19 倍多。[13]二是居民的醫(yī)療保險存在差距。農村居民因收入能力有限,缺乏對大病、重病的參保;職工醫(yī)保待遇水平顯著高于居民醫(yī)保。三是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覆蓋的大多是企事業(yè)單位職工,一般居民特別是農民基本不參保。四是城鎮(zhèn)職工的社保繳費比例較高,這意味著一般勞動者有相當一部分的勞動報酬成為暫時無法支配的收入,使得工資水平較低的居民生活負擔更大。此外,由于歷史等相關因素導致我國地區(qū)之間的社會保險制度尚不統(tǒng)一。

        2.就業(yè)保障機制發(fā)揮的作用不足

        目前我國農民工的收入處于低收入與中等收入水平之間,同時農民工還面臨著復雜的衣食住行問題,存在工資被拖欠現(xiàn)象。農林牧漁從業(yè)者和城鎮(zhèn)低收入群體的最低收入尚未得到有力保障,雖然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使得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仍有一部分城鎮(zhèn)勞動力工資低于當地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甚至有些行業(yè)存在就業(yè)歧視,就業(yè)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差距,相當一部分地區(qū)的基層公務員和基層企事業(yè)單位職工的工資待遇甚至還達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3.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未體現(xiàn)均衡性

        轉移支付的作用在于通過平衡各地區(qū)由于地理因素不同或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而產生的政府收入差距,以保證各地政府能夠按照國家統(tǒng)一標準提供社會服務。在我國現(xiàn)行的轉移支付體系中稅收返還占據較大比重,不合理的稅收返還制度使得經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獲得的返還額越多,致使地區(qū)間的財力分配差距擴大,削弱了轉移支付的平衡性。此外,省級以下的轉移支付制度尚未建立,使得轉移支付的作用受到限制。當前政府對農村及貧困地區(qū)投入的公共資源不充足,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較低,進一步加劇了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從欠發(fā)達地區(qū)流入較發(fā)達地區(qū)的趨勢,人口流動引起各區(qū)域之間、區(qū)域內部財政資金的流動,進而影響到財政資金的支付效能。

        (二)稅收政策在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上存在的不足

        1.個人所得稅對流量財富的調控力度不足

        近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一直維持在7%左右,且個人所得稅稅源主要依賴于勞動報酬所得,部分以勞動報酬所得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等收入人群感到稅負較重。目前個人所得稅在收入再分配上發(fā)揮作用時面臨一些障礙:一是對高收入者的征管力度不夠。高收入群體收入來源廣、金額多,容易出現(xiàn)一些稅收征管漏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二是經營所得適用的稅率低于勞動所得稅率,導致部分超高收入群體將勞務報酬轉換為經營所得,從而達到少繳稅的目的。三是對流量財富的調控力度不足。工資薪金等勞動性所得稅收在個稅總收入中的占比遠高于財產性所得稅收。以2021 年為例,個人所得稅稅目中勞動性所得的稅收占比高達64.53%,而財產性所得的稅收比重僅為15.01%。財產性所得一般為高收入群體擁有,也就是說,當前個人所得稅的稅負多由中低收入群體承擔。四是專項附加扣除制度未考慮個體情況差異,存在著經濟水平相差較大的家庭部分項目扣除金額基本相似的問題。此外,還有一些新興行業(yè)的高收入群體的稅收征管問題,如網紅、直播帶貨的收入征稅問題。

        2.缺乏房產稅對存量財富的調控

        目前我國高收入人群財富積累的主要來源除工資等勞動性收入外,還有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等可投資資產,而且不同階層的家庭財富主要集中在房屋價值上,擁有較高房產價值的家庭將部分資本進行儲蓄升值,就可從資本中持續(xù)獲利,這部分家庭所獲得的財富就越來越多,與勞動積累的財富相比,資本的集聚總是保持在很高水平,財富差距造成的不平等不斷累積。此外,對投資性房產還缺乏有效的稅收調控。雖然有些地區(qū)試點征收房產稅,但存在稅基過窄,計稅依據不合理等問題,調控效果不夠明顯,需要對房產等存量財富進行進一步的稅收調控。

        3.需要開征遺產稅與贈與稅減少財富的代際轉移

        遺產稅與贈與稅被認為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可選調節(jié)手段之一。[14]開征遺產稅可以減少財富代際轉移,贈與稅有利于輔助遺產稅的開征,促進社會福利捐贈事業(yè)的發(fā)展,助推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最早由我國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提出,它是在道德力量的約束下,利用個人資源自愿進行的分配。當前我國對財富的代際轉移缺乏相關制度的規(guī)范,且鼓勵捐贈的稅收政策主要體現(xiàn)在對個人與企業(yè)的公益慈善捐贈的稅收優(yōu)惠上,需要開征遺產稅與贈與稅對此進行有效調節(jié)。

        四、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財稅政策建議

        (一)構建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財政支出政策體系

        1.健全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險制度

        首先,要努力縮小城鄉(xiāng)居民享受的基本社保待遇差距,保證農村居民享有更加廣泛的社保項目。其次,要推進職工社保和普通居民社保的一體化,保證全民享有公平的福利待遇水平。同時要改革社保繳費制度,下調一般勞動職工的社保費率,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繳納的社保費占其收入的比率,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實現(xiàn)均等化,從而縮小群體間的收入差距。最后,需盡快統(tǒng)一全國各地不同層級的社會保險制度,促進不同區(qū)域之間居民的社保待遇平等。

        2.加強對困難群體的就業(yè)工資保障

        一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解決轉移人口的住房需求、醫(yī)療與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問題。二要完善農民工欠薪治理長效機制,保護農民工的勞動所得收入。三要提高農林牧漁從業(yè)者和城鎮(zhèn)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關鍵在于增加他們的勞動收入,擴大增收渠道,幫助這一群體增產增收。四要落實并完善公務員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工資制度和工資增長機制,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進一步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五要健全城鄉(xiāng)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激發(fā)重點群體的增收活力,努力消除就業(yè)歧視,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在就業(yè)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3.提升轉移支付制度的針對性和平衡性

        要改革城鄉(xiāng)之間的轉移支付,可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等方式縮小城鄉(xiāng)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的差距。加大在農村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向農村地區(qū)投入更多公共資源。區(qū)域之間的轉移支付要重點關注一般性轉移支付,鼓勵省以下各級政府采取跨區(qū)域的幫扶政策,提升財政轉移支付的效能;將流動人口在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流動資金與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掛鉤,對不同地區(qū)、不同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動態(tài)調整。

        (二)構建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稅收政策體系

        直接稅具有累進性特質,收入和所得越高,所需繳納的稅收越多,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量能納稅原則。提高直接稅比重,符合我國調節(jié)貧富差距的現(xiàn)狀。因此,未來應將所得稅和財產稅兩大稅種作為主線,強化直接稅的收入分配調節(jié)職能。

        1.優(yōu)化個人所得稅以規(guī)范居民的流量財富

        個人所得稅要覆蓋所有的高收入人群,使其起到調節(jié)“過高收入”的作用。一是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征管力度,建立嚴格的收入監(jiān)控機制,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來源進行嚴密甄別,尤其要加強對新興行業(yè)的高收入人員的規(guī)范。二是擴大綜合所得計征的范圍,應將經營所得納入綜合所得計征范圍,提高高收入群體的個稅占比。三是調整稅率,綜合所得稅率級次由七級調整為五級較為合理,對過高收入要上調稅率,而對中等收入要下調稅率。四是要完善專項附加扣除制度,發(fā)揮個稅對中低收入者的保障作用。由于地區(qū)間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專項附加扣除不能一刀切,應科學設計各類標準扣除和分項扣除,對于困難家庭制定更合理的家庭費用扣除標準。

        2.加快開征居民的房產稅以規(guī)范存量財富

        要加快實施居民住房房產稅的擴大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房產稅的比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擴大房產稅的征收范圍,如對農村的部分高檔房產應征收房產稅。由此,房產稅的稅源不斷豐富。二是不同的地區(qū)采用不同的比例稅率,譬如依據家庭的收入、擁有的房產數量、住宅面積等制定相應的稅率政策,能夠體現(xiàn)量能負擔原則,實現(xiàn)稅負公平。三是對現(xiàn)存房地產保有、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費需要進一步的歸并、簡化,給予合理的房產免稅面積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

        3.適時開征遺產稅與贈與稅以縮小財富代際傳遞差距

        縮小財富的代際傳遞差距需要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機制,引導富人的財富向低收入群體進行轉移。一是完善社會救助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yè)與個人參與對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為有勞動能力的人提供崗位。二是通過稅收優(yōu)惠進行激勵,利用稅收優(yōu)惠引導更多有能力的群體參與第三次分配,同時,合理引導勞動者在行業(yè)間流動。此外,還應對納稅主體、征收對象和適用稅率這些基本要素進行深入研究,以此促進我國遺產稅和贈與稅的開征;同時,要加快不動產登記法規(guī)、配套制度的改革和建設。

        猜你喜歡
        居民收入支配農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4.8% 細算農家增收賬
        被貧窮生活支配的恐懼
        意林(2021年9期)2021-05-28 20:26:14
        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數說陜西70年”之居民收入
        當代陜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58
        跟蹤導練(四)4
        促進農村居民心理健康與實現(xiàn)精準扶貧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23
        基于決策空間變換最近鄰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預測
        自動化學報(2017年2期)2017-04-04 05:14:34
        隨心支配的清邁美食探店記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00:02:56
        國有經濟對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線性效應
        居民收入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5
        又黄又刺激的网站久久| 久热香蕉视频| 麻豆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国语对白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蜜桃 |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白人极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综合|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虎白女粉嫩粉嫩的18在线观看|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欧美亚洲国产丝袜在线| 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日韩精品熟女中文字幕| 国产一极内射視颍一|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 欧美zozo另类人禽交| 亚洲日本高清一区二区| 欧美白人战黑吊| 最近免费mv在线观看动漫| 欧美视频九九一区二区| 亚洲日产国无码| 午夜大片在线播放观看|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乱子伦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综合亚洲综合| 亚洲av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精品国产av无码一道| 亚洲五月天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