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憲 彭松
隨著葡萄設施栽培面積的不斷增大,綠色高效成為葡萄種植產業(yè)增加收益的關鍵,也是農民最為關注的焦點。如何打造一個綠色高效葡萄園區(qū),必須從品種選擇、土壤培肥、花果管理、平衡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著手,通過精準化栽培,細致化管理,創(chuàng)新性經營,培育高端產品,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1 建設高標準葡萄園區(qū)
1.1 園地選擇及規(guī)劃
1.1.1 園區(qū)規(guī)劃 葡萄園要求土壤疏松,透氣性比較好。pH值7.0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耕作層厚度大于40厘米,有機質含量1%以上。相對干旱的地塊要有灌溉設施,對低洼地、土壤黏重的地塊要做好淋鹽、排澇措施;交通應盡可能方便,規(guī)劃園地時,行內要考慮交通道路,方便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等機械操作,籬架栽培應南北走向,栽植時配置授粉樹。
1.1.2 電、水源位置 農作過程中,灌水、打藥需要電力,電源建設滿足生產需求。水源可選用河水和井水,標準符合要求,盡量設置在地勢較高的作業(yè)區(qū),以便節(jié)約用水。
1.1.3 田間區(qū)劃 根據實際地況,利用現(xiàn)有的道路、水利設施等條件統(tǒng)籌安排面積大小、道路、排灌水等系統(tǒng)。作業(yè)區(qū)一般為5~15畝、5個左右小區(qū)為一個大區(qū)的長方形地塊,長邊與葡萄行向垂直,以利于田間操作。
1.2 環(huán)境條件
葡萄屬于喜溫作物,對環(huán)境條件適應性很強,反之環(huán)境條件對葡萄生長發(fā)育和果實品質影響很大。土壤條件要求不高,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性能好的生長旺盛;對光照十分敏感,陽光充足,植株生長健壯,花芽分化良好;氣溫高于10 ℃有利于葡萄萌芽,萌芽期溫度不宜超過12 ℃;開花期適宜溫度25~30 ℃,溫度低于15 ℃時不利于授粉,成熟期要求較高的溫度30~30 ℃。生長期土壤持水量為60%~80%。
1.3 苗木和培育
1.3.1 育苗 目前應用最廣的是扦插繁育,利用營養(yǎng)袋扦插育苗。選擇氣溫在20 ℃左右的春季,以飽滿、芽肥的健康芽枝,裁剪枝條粗度在0.7厘米以上,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每3~4芽扦插留出3厘米枝條段,插穗先在半陰的條件下生長3周,逐漸見光,40天之后生根移植。
1.3.2 苗木選擇 以防止病菌和蟲源通過苗木或插條傳播為目的,新建葡萄園必須選用無病蟲的種苗或插條。栽植前用50%多菌靈浸泡種苗或插條10分鐘,可以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
1.3.3 品種選擇 葡萄品種繁多,不同品種果型、色澤、香味、風味不盡相同,品種選擇要考慮產品優(yōu)質、品種多樣、成熟期早晚搭配均勻。一是外觀和風味類型豐富,色澤和果形多樣,有核無核搭配,滿足個性化需求。二是成熟期盡量延長,合理搭配早晚成熟期品種,延長果品采摘旺季,保證暢銷,增加經濟收益。三是品種適應性強、抗病性強、結果性能良好、栽培容易的品種。四是具有獨特香味果實的品種,如陽光玫瑰(圖1)、美人指等。
1.4 栽植
1.4.1 定植 定植溝行距2米,寬度與深度為60厘米,秋后或春季開挖均可,溝內施有機物和農家肥,混合后填埋灌水沉實,以備栽苗。定植溝要保證幼苗根系擴展和生長,提前結果時間,保證穩(wěn)定的果實品質。定植溝深寬各1米,溝內填鋪有機質,農家肥與表土有機混合,栽植后覆蓋一層混合磷肥的表土,厚度為20厘米,回填土略高于地面,灌水沉實后與地面持平。
1.4.2 定植時間 葡萄苗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者在秋季定植。
1.4.3 定植方法 幼苗移栽于露地前,揭去塑料膜6天左右,定植行覆膜,每畝栽植600株;在薄膜上挖0.55米定植穴,帶土坨栽入定植穴,澆水后用細土封嚴,南北走向定植。
1.5 葡萄架式
1.5.1 架式 栽培架式可以選擇單籬架、雙籬架、棚架等。種植密度因品種、架式、土壤而定。采用籬架時南北行向較好,植株受光比較均勻;棚架采用東西行向,棚架一般有X形、H形架和一字形架。
1.5.2 搭架 先埋設水泥立柱。行距在2.1米左右,行內間隔1.8~2米一根水泥柱,埋入地下0.5米。在立柱上拉一道橫向鐵絲,引導新梢橫向生長。定植后要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樹體成長。
2 田間管理
2.1 肥水管理
為充分保障綠色高效葡萄栽培的肥水供應,施肥時腐殖酸和有機肥相結合,同時加施微生物肥料和無機礦物肥料。
2.1.1 施肥原則 定植后,離樹干開長、寬、深60、40、40厘米的溝,每畝施用農家肥2000千克。春季時可每隔15天施肥1次,選用富含氮、鉀的復合肥料,每株施加500克,肥料施入土中,用水澆透。夏天噴施濃度較低的化學肥料,促進葡萄枝條生長良好生長。秋季為促進葡萄成熟,可直接采取穴施法施肥。
2.1.2 施肥時間 一是萌芽期。以氮肥為主,促進花芽分化,每株施肥10~15千克。追肥應在根系活動前幾天施用。二是新梢快速生長期。以氮肥為主,追施磷鉀肥,促進枝梢生長,為開花坐果奠定良好基礎。施肥量依據樹體長勢而定。三是開花坐果期。補充硼鋅,提高受精質量,減少大小粒。以噴施葉面肥為主,可用鋅鈣氨基酸或磷酸二氫鉀等。四是果粒迅長膨大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施催果肥各1次,以氮磷鉀混合施用(圖2)。第一次以氮肥為主,后面兩次加大磷鉀施肥量。其間可追施尿素水溶液和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五是果實采收后。9月下旬施基肥,每畝施用優(yōu)質農家肥,以牛糞、羊糞、秸稈混合發(fā)酵堆肥,每畝施用4000千克,配合施用磷鉀肥。
2.1.3 水分管理 葡萄土壤合適的持水量合適是確保優(yōu)質高產的重要因素。一是萌芽期,新梢生長迅速,花序發(fā)育,根系活動旺盛,需水量較大,充足的水量可促進萌芽,反之萌芽不良,枝條抽干。二是開花前10天,這個時候新梢和花序快速生長,根系發(fā)生新根,同化旺盛,蒸騰量增大,要控制土壤濕度,提高葡萄受精坐果率。三是落花后10天,新梢開始木質化,葉片增大,根系發(fā)生新根,根系在土壤中吸水量達到極至,是需肥需水的關鍵期。四是漿果著色期,漿果內糖分開始積累,及時供給肥水,不僅可以提高當年產量和品質,而且還能對來年產量起到良好的效果。五是漿果成熟期。成熟期水分充足,果粒發(fā)育良好,產量、含糖量都高,若降雨量不足,則含糖量降低,香味減少,易裂果,不易貯藏,經濟效益受損。六是葡萄埋土防寒期。埋土前適量澆水,可適當減少凍害的發(fā)生。
3 花果管理
3.1 ?;ù俟拇胧?/p>
一是花后增施速效肥提高坐果率,一般在6月分兩次畝施尿素共計25千克左右,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促進豐產穩(wěn)產。二是嚴格控制留果量,確定合理的葉果比,使葉面制造足夠的養(yǎng)分,供給果實發(fā)育,促使花芽分化。三是花前摘心,采取摘心的方式引導營養(yǎng)流向,增加花序養(yǎng)分,減少落花落果(圖3)。四是花期噴施微量元素硼,促進花粉管生長,提高受精率和坐果率。五是采取環(huán)剝防止養(yǎng)分下流,促進花序生長。六是加強病蟲害防治和土壤含水量管理。
3.2 花果管理措施
疏花序是調整葡萄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根據品種、樹齡、樹勢疏花序,按計劃產量要求疏去過多花序,留壯去劣,避免大小年。目的主要是疏松果粒,強化果穗內部通透性,增大果粒和提高著色率,同時規(guī)范果形,提高果品品質。疏果是根據目標產量、穗重指標和坐果好壞,清除掉多余和品相差的果粒,使果粒排列美觀。果穗整理是在坐果后,對夾在枝蔓、葉柄等中間的果穗及時摘除,留出生長空間,使果穗四周見光,果面著色均勻。果實套袋,根據當地的降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和不同品種選用適合的果袋,提高果品品質,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4 葡萄的修剪
當年定梢根據品種特性、目標產量等因素進行,避免留枝過多,造成通風透光差、架面過密、果實品質下降。一般苗木生長到15厘米開始抹芽,30厘米進行定梢。
冬季修剪在樹體落葉前后進行,封凍前全面完成修剪,可以提前不可以推后。使傷口及時愈合,避免留傷發(fā)生凍害。對上部生命力較強的蔓條輕剪,對下部長勢較差的重剪,培強去弱,清除枯蔓、病蟲蔓(圖4)。
完成冬剪后,將園內雜草、落葉和病蟲枝蔓及時清理,清理害蟲越冬場所,減少來年病蟲基數。
5 病蟲害防治
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嚴格執(zhí)行農藥標準,在病蟲害發(fā)生期適時用藥,精確計算配釋比例,防止藥害發(fā)生,保證噴藥質量,提高防治效果。如霜霉病屬低等真菌——卵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影響樹體光合作用,致使葉片干枯脫落,應及時清除病葉。發(fā)病前噴施銅制劑及其復配制劑進行預防,發(fā)病后用烯酰嗎啉、精甲嘧菌酯等進行噴施防治。白粉病屬于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枝梢。發(fā)病前用氟硅唑水乳劑2500倍液進行預防,發(fā)病后用苯醚嘧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等與保護性藥劑混合使用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