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王應(yīng)平
2022 年12 月,傅光明編注的《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①上、下兩卷本由東方出版中心付梓發(fā)行,該書集錄陳西瀅寫于1943 年的日記98 則、1944 的日記225 則、1945 年的日記256 則、1946 的日記85 則。同書還收錄陳西瀅1944—1946 年致女兒陳小瀅的書信61 通、陳小瀅1943—1946 年致父親陳西瀅的書信21 通、陳小瀅1946 年日記殘片一則及沈從文1944年致陳小瀅書信一通。
陳西瀅15 歲負笈英倫,年輕時是現(xiàn)代評論派的中堅成員,也是魯迅筆伐最多的現(xiàn)代作家。陳西瀅何時養(yǎng)成記日記之習慣?現(xiàn)存史料似無從可考。但至遲于1943 年6 月,陳西瀅已將記日記視為每天生活中的重要儀式,選集中有“晨,記日記”“晚,記日記”“補記日記三則”“補記五則”之語,即為明證。陳西瀅日記的可貴之處在于不囿于記人記事,而在于評事議事。與《魯迅日記》《周作人日記》以簡略文筆記事記賬不同,陳西瀅日記更翔實,個人主觀感更鮮明,早已超越單純備忘錄的范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
傅光明在《代序》中說“西瀅曾作為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的‘中英文化協(xié)會’主任”②,有意味的是,陳西瀅從未在日記書信中提及這個官職,他當時對外開展文化交流的身份是“協(xié)會代表”,因有職無權(quán)影響力不大,葉公超曾出主意要陳西瀅在教育部謀一位置,該事不了了之,國內(nèi)來信竟稱陳西瀅為“旅英某君”,他在海外的處境由此可見一斑,所幸陳西瀅淡泊名利,冷眼看世,不計較個人得失?!哆x集》說他有一次為Times 寫稿,友人讀后指出他不是一名國民黨黨員。1945 年8 月1 日,陳西瀅到Universities China Committee③出席會議,Homell稱陳西瀅為head of a Propaganda Organization④,后者當面反駁說他“與P 毫無關(guān)系”⑤,學(xué)者的錚錚風骨躍然紙上。陳西瀅在日記中以春秋筆法切入歷史的罅隙和暗面,從微觀史學(xué)角度還原接近了事件真相,豐富了學(xué)界對民國史的感性認知?!哆x集》記錄了民國四大家族不見經(jīng)傳的稗史:蔣介石竟因哈佛大學(xué)教授反對中國統(tǒng)制學(xué)生思想的言論而一怒停止中國留學(xué)生的出國計劃,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程滄波因給《大公報》寫社論而被蔣訓(xùn)斥被迫辭職,讀者可一窺蔣之氣量??紫槲醯尿湙M更是讓人瞠目結(jié)舌,他往返華紐⑥之間時,中國大使、公使、領(lǐng)事館人員均要鵠立迎候,他竟頭也不回,一眼不見。有一次他心血來潮竟訓(xùn)斥使館工作人員一個小時,全體站立,氣氛凝重,顧維鈞大使身體吃不消,只得倚墻斜立。宋子文每天靡費十多萬元,在中國銀行報賬,只有他可當面頂撞蔣介石,在中國學(xué)油了的史迪威⑦竟然為他訓(xùn)練軍隊,宋子文的權(quán)勢刷新了學(xué)界的認識。教育部長陳立夫強調(diào)“中國學(xué)生必須服從三民主義”,因為三民主義“如美國的民主政治一樣”!⑧陳西瀅在日記中用了一個大大的“!”表達自己的質(zhì)疑。思想不能統(tǒng)制,民眾有自由表達的訴求,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常識,早在20 世紀20 年代陳西瀅就在《西瀅閑話》中借蕭伯納之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世界上只有一條金科玉律,這條律說,世界上沒有金科玉律。”⑨正是基于對民主政治的憧憬,陳西瀅日記記錄了對國民政府專制獨裁行徑的擔憂,諸如抗戰(zhàn)中封建主義Feudalism 的抬頭;蔣政府的任人唯親;國民黨封鎖邊區(qū),不讓藥品進入邊區(qū);基層政權(quán)中的保甲長販賣兵役名額月收入數(shù)十萬等,陳西瀅冷眼觀之,以皮里陽秋之筆委婉地表達了對上述行徑的反感。
傅光明編注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下)
東方出版中心2023 年出版
據(jù)友人回憶,陳西瀅雖在文中喜歡“愛倫尼”(Irony)⑩,但其實是一個外冷內(nèi)熱的篤厚之人,此言不虛也。綜觀陳西瀅的日記書信,他對朋友極為厚道,周綆生在紐約割盲腸,陳西瀅親去陪護;蕭乾、葉君健在倫敦時,可借宿陳西瀅住處,并與之徹夜長談;陳西瀅甚至借錢給一位英國傳教士朋友Walbridge 買房,以致后來上當受騙;陳西瀅與王世杰、朱家驊、杭立武等人書信不斷;他與胡適、楊振聲、葉公超、蔣廷黻等人可謂相知,說話多無保留。除了對友人的熱心俠腸,陳西瀅更是一個書生報國式的文化交流者,他站在民族國家立場,維護國家權(quán)威,介紹中國文化,促進西方世界包容接納中國。1913 年9 月,陳西瀅開始了在英國長達八九年的留洋生活,英國人稱他的口語perfect,有人問他是否在BBC 廣播,英國人說陳西瀅的英語比他們本地人還說得好!陳西瀅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更是一流,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閱讀英文報刊,晚上睡覺前??从⑽男≌f、戲劇和時政評論。陳西瀅在《選集》中寫得最多的是他看戲看電影的觀感,傅光明指出這是研究20 世紀20 年代到1946 年好萊塢電影和演員知識的重要史料,此言不虛也,那么陳西瀅為何如此熱衷于觀演看戲呢?僅僅出于孤漂海外排遣寂寞的需要嗎?我們從他給女兒陳小瀅的信中,似乎可以一窺端倪,在1945 年7 月26 日的信中,他教育女兒說:“數(shù)學(xué)這門功課,與英文相同,一定得常常練習,不練習便會忘去?!?顯然,陳西瀅認為學(xué)習英文需要練習。他在日記中說他1943 年7 月買一臺radio,其目的就是練習聽力。那么,為了維持專業(yè)水準的英文水平,看戲看電影就成為陳西瀅一個重要的學(xué)習方式。20世紀20 年代中期,陳西瀅以“閑話體”時政文享譽文壇,1937 年8 月1 日,他在《武漢日報》發(fā)表《華北時局的解剖》一文,全面回顧了“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中日雙方的政治、外交、軍事博弈,告誡國人放棄幻想,做好中日全面開戰(zhàn)的準備。該文2000 余字,見解犀利,有史有論,惜未被陳子善編的《西瀅文錄》收錄?!哆x集》中記載胡適、周綆生在紐約夸贊陳西瀅寫的戰(zhàn)爭評論國內(nèi)無出其右者。陳西瀅在1943 年7 月7 日即預(yù)測中國的抗戰(zhàn)將于兩年內(nèi)取得勝利,他對時局大勢的把握很敏銳。為了維護國家權(quán)威,消除英美媒體對國內(nèi)的誤解,陳西瀅查閱資料,請胡適斧正,寫出答B(yǎng)aldwin 的辯駁文章China in Pacific Strategy?,發(fā)表在1943 年9 月5 日美國的主流媒體New York Times 上。1944 年8 月23 日,陳西瀅被教育部正式任命為中英文化協(xié)會駐英代表,當時他胃病復(fù)發(fā),夜不能寐,1944 年9、10 月德國的V2 火箭彈肆虐倫敦,有幾次就在他住處不遠爆炸,他在床上不停地“打戰(zhàn)”,生命在旦夕之間。為了鼓舞盟軍士氣,他到Y(jié)ork?給一個轟戰(zhàn)機軍營做演講;為了促進中英文化交流,陳西瀅到倫敦、劍橋、斯特拉特福德、利物浦、曼徹斯特、紐卡斯爾等地參觀學(xué)校、圖書館、名勝古跡、工廠、美術(shù)館等,拜訪羅素、福斯特等名家;陳西瀅的專業(yè)是英國文學(xué),他對莎士比亞、燕卜遜、奧登、艾略特、伍爾夫、蕭伯納等人的文學(xué)點評極為精當;他奔波于倫敦的大街小巷,只為早日給中英文化協(xié)會找到合適的辦公地點;他協(xié)助British Council?做好陳寅恪訪英翻譯唐書的工作,他出席UNESCO?的會議,維護了中國的地位和形象。
日記本是一種非常私密的文體,作者寫作時并未想到出版,故沒有必要做假,陳西瀅的日記書信采用一事一記的分行體,內(nèi)容非常零碎,他把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記載下來,只言片語,彌足珍貴。陳西瀅月旦人物,點評時事,總是非常簡潔,從來不會超過一句話,大有鄭逸梅“補白體”的風味。陳西瀅過目不忘,他的日記對時間、地點、人名、物事的記載相當準確,有時開國際會議,西方學(xué)者幾十人的名單,他能一一記錄在冊。陳西瀅看事犀利,見解獨到,語句詼諧,讀他的日記,有妙趣橫生之感。諸如他寫葉公超,說他“豪氣縱橫,什么人都加批評”?,葉公超在飯桌上是一個話霸,1945 年2 月24 日,陳西瀅請Roxby 夫婦吃飯,請蔣仲雅、蕭乾、葉公超作陪,結(jié)果“公超一人講話。到后來Roxby 與仲雅及炳乾背過去說話”?。這種無聲的抗議不知葉公超能覺察否?熊式一是一個在英國大獲成功的戲劇家,國內(nèi)盛贊他的《王寶釧》《天橋》,可陳西瀅卻說他的Bridge of Heaven“抄襲中國舊小說中的故事、笑話等”,“寫得毫無生氣。書中人物也沒有一個活的”。?這個熊式一也是一個有點奇葩的人,他向英國文士學(xué)者介紹駐英大使顧維鈞,竟然帶有賣弄自己人脈資源的意思,領(lǐng)了顧維鈞一路走過去介紹,讓顧維鈞頗為難堪。這個過于“懇勤”的自大作家很會逃稅,“二戰(zhàn)”時英國實行嚴格的稅收政策,但熊式一“會填種種的claim?,不必出所得稅”?。陳西瀅是一個有廣博學(xué)識的智者,面對西方學(xué)者的有意刁難,他能做出有力的反駁。英國的經(jīng)濟學(xué)者Mrs.Joan Robinson?攻擊中國留學(xué)生出國前必須受訓(xùn)的紀律制度,陳西瀅反駁說“中國人也應(yīng)有些discipline”?,比如英國“King’s?的草地只準dons?走,學(xué)生不能走。在中國做不通”。該例子太生動了,國情和傳統(tǒng)有別,紀律的領(lǐng)域和尺度就不同。在中國行不通的荒唐事情,在英國卻根深蒂固,可見紀律和自由也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印度人帕里卡爾講“中印間的文化關(guān)系”,他說中國翻譯了許多印度書,印度沒有譯什么中國書,一個英人說“印度人長于語言,所以不必等翻譯,中國人不長于語言,所以要有翻譯”?。陳西瀅在演講結(jié)束后問此人:“是否英人比俄人、德人長于語言,如何俄、德人譯英書比英人譯的俄、德書為多?”以其矛攻其盾,這個英人理屈詞窮。翻譯與一個國家開放的學(xué)習理念有關(guān),與是否“長于語言”關(guān)聯(lián)不大,陳西瀅以英、俄、德為例,委婉地批評了所謂某個國家“長于語言”的觀念。
陳西瀅的戲謔之筆有時也用在對國內(nèi)文壇和人事的評價上。他認為曹禺改編的《家》并不成功,“角色太多了,線索也太多了”,“并不成為好劇本。不過曹禺寫的人物,有些很不差,對話也常很好”。?他說袁浚?的《萬世師表》“寫得壞極了。這樣幼稚的作品在國內(nèi)居然可以出版、行銷,而且上演”?。上述語句尖銳刻薄,這應(yīng)該是陳西瀅站在西方戲劇的高峰來俯視20 世紀40 年代國內(nèi)話劇的過激之詞。他在1945 年7 月20 日的日記中寫駐英大使顧維鈞宴請于斌主教和威斯敏斯特大主教格里芬,“于斌穿長袍馬褂,掛金十字,頭戴紅帽,很是神氣。只是穿了中國衣,更覺得肚子凸出”?。這位主教在國際場合很壓得住臺面,陳西瀅說他“很是神氣”,惜中年發(fā)福,肚子凸出,陳西瀅在此不知是在調(diào)侃他穿的“長袍馬褂”呢,還是在調(diào)侃他發(fā)福的身材?語氣中有戲謔的味道。
行文至此,有兩點必須提出來:其一,陳西瀅的《選集》包羅萬象,特別是為20 世紀40 年代海外漢學(xué)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書目,諸如賽珍珠的評論The Chinese Novel?、抗戰(zhàn)小說Gragon Seeds?、Waley 翻譯的《西游記》《金瓶梅》在西方很有影響力,元曲《灰闌記》被譯為英文、德文,在倫敦的劇院上演。韓素音的Destination Chong King?,Standish寫中國的小說The Small General?,哈羅德·阿克頓的Modern Chinese Potery?等,均有待學(xué)界的進一步研究。
其二,《選集》校勘工作還要進一步精進,諸如1944 年4 月4 日日記中寫到“回時不認識路,做錯了車”,此處的“做”應(yīng)為“坐”之筆誤。1944 年4 月29日日記中寫到“三世余熊、譚乘車去St.Marylebone Church”,此處的“世”為“時”,即下午三時多之意。1944 年5 月28 日 日 記 中 寫 到“到Sheldon Theatre”?,可下行中卻寫成“Shelton Theatre 是牛津授學(xué)位等等的禮堂”。1945 年2 月27 日日記寫到“堯圣大談祖文霞”,后來王東原請Irene Ward吃飯時“招祝等二人來陪”,此處的“?!睂崬樯衔恼f的“祖”(祖文霞)。1946 年3 月1 日日記寫到“住在車站附近的Hotel Cortinential”,注釋說是“大陸飯店”,此處Cortinential 英文拼寫錯誤。有時陳西瀅在日記中也有誤筆,比如1945 年4 月5 日他寫到“蘇聯(lián)莫洛托夫已宣布日蘇中立條約。參戰(zhàn)的前奏來了”,不是“宣布”,而是“宣布廢除”。以上錯訛均沒有校勘出來。
① 以下簡稱《選集》。
② 傅光明編注:《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代序》(上),東方出版中心2023 年版,第4 頁。
③ “中國大學(xué)委員會”。
④ 一個宣傳部門的頭兒。
⑤??????? 傅光明編注:《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下),東方出版中心2023 年版,第653 頁,第828頁,第475 頁,第639 頁,第484 頁,第706 頁,第708頁,第636 頁。
⑥ 即華盛頓與紐約。
⑦ 時任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
⑧?? 傅光明編注:《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東方出版中心2023 年版,第178 頁,第140 頁,第193 頁。
⑨ 西瀅:《西瀅閑話》,新月書店1929 年版,第3 頁。
⑩ 英文,諷刺、反諷之意。
?《中國太平洋戰(zhàn)略》。
? 英國的約克郡。
? 英國文化委員會。
?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 權(quán)利要求。
? 瓊·羅賓遜夫人。
? 紀律。
? 劍橋大學(xué)國王學(xué)院。
?(尤指牛津、劍橋的)大學(xué)教師。
? 應(yīng)為袁俊(張駿祥),此處疑為誤筆。
? 《中國小說》。
? 《龍種》。
? 《目的地重慶》。
? 斯坦迪什寫中國的小說《小將軍》。
? 《現(xiàn)代中國詩歌》。
? 謝爾頓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