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楊早 劉曉蕾 莊秋水
秋水、楊早好:
剛剛過了元宵節(jié),你們在北京有沒有去看燈?徽州這里蠻熱鬧,正月十四還有一場四百人參與演出的盛會,可惜我只趕上了尾巴。以前害怕人多擁雜,現(xiàn)在開始喜歡這樣喧鬧的人間煙火。人真是容易遺忘的動物,文學是抵抗遺忘的。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里說:“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辈苎┣蹖憽都t樓夢》,也是他對如夢歲月的打撈。雖然我本人不喜歡在小說里找尋人物原型和作者家世,不過這幾年也越來越理解某些索隱派的腦回路了(人到中年果然寬容了,笑)?!都t樓夢》確實跟通常的虛構(gòu)文本不同,曹家家世顯赫,跟“九王奪嫡”這段神秘的宮廷政治事件剪不斷理還亂,招惹很多八卦,也實屬情理之中。
讀《紅樓夢》時,有些情節(jié)確實會讓人想歪,比如薛寶琴來了,人見人看,花見花開,還帶來了異國情調(diào),她從小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天下十停走了六七停,在她八歲時節(jié):
跟我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著黃頭發(fā),打著聯(lián)垂,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這些寶石;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著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的也沒他好看。
有趣的是這個外國美人還會寫中國詩:“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島云蒸大海,嵐氣接叢林。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guān)心?!边@首詩不僅出現(xiàn)得奇特,內(nèi)容也仿佛別有所指:朱樓夢(朱家王朝)、水國吟(滿洲朝),再加上最后一句,真的會讓人浮想聯(lián)翩。打住打住,畢竟游離文本太遠去猜謎不是文學本意。我在第一封信里就表達過困惑:為什么很多讀者堅信《紅樓夢》另有肚腸,絞盡腦汁要找到虛構(gòu)背后的真實,其實除了閱讀習慣之外,還是不理解虛構(gòu)作品的精意,認為“實”比“虛”高級,殊不知文學能夠抵達的人性真實,遠比我們能看到的現(xiàn)實更深也更真。
結(jié)合作家本人的家世和經(jīng)歷回到文本內(nèi)部,同樣也會有有趣的發(fā)現(xiàn)。比如已經(jīng)有京城的賈家,為何還有江南的甄家呢?第十六回以王熙鳳、賈璉和趙嬤嬤閑聊帶出省親一事:
“說起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書還熱鬧,我偏沒造化趕上?!壁w嬤嬤道:“噯喲喲,那可是千載希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jiān)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說起來……”鳳姐忙接道:“我們王府也預備過一次。那時我爺爺單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的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養(yǎng)活?;洝㈤}、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家的?!?/p>
原來賈家和王家都接過圣駕,不過江南的甄家比他們都厲害:
“還有如今現(xiàn)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兵P姐道:“常聽見我們太爺們也這樣說,豈有不信的。只納罕他家怎么就這么富貴呢?”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曹公果然高手中的高手,談笑間道盡富貴繁華,又用一句話戳破繁華的泡沫,原來連沒見識的媳婦婆子都知道這是“虛熱鬧”,當不得真。一面是榮耀,一面是創(chuàng)傷,往事雜草叢生,只有走出去猛回頭才可辨其路。我們都知道,曹家的鼎盛期到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時達到頂峰,周汝昌先生在《紅樓夢新證》里,考證出如下信息:1667 年,曹璽奉召回京覲見皇上,授蟒服,加一品。1668 年1 月,他的祖父母同時追授二品官銜,他本人則授工部尚書銜,妻子授一品夫人銜。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十七歲就成了康熙的侍衛(wèi),康熙待他極為親厚。曹璽去世后,曹寅先后被任命為蘇州織造、江寧織造、兩淮巡鹽御史,同時也是康熙的心腹、密探,成了皇家的耳目,可以通過上折子的方式,議論地方上的大事小事。但在跟權(quán)力的蜜月期里,也潛伏著巨大的危機,因為曹家的財政出了大問題,尤其是接駕康熙四次南巡,據(jù)說因為花錢太多,造成曹家在任上的巨額虧空,終于在雍正六年被抄了家。
江南的甄家其實是改頭換面的曹家,曹雪芹還是不忍埋沒家族史上最耀眼最顯赫的大事件,悄悄地安到了甄家頭上,甄家正是賈家的倒影。到第七十三回甄家已經(jīng)被抄了家,而賈家還忙著做賈母的八旬大壽,來祝壽的都是達官顯貴,外面的架子還在,但大廈傾頹也就片刻之間。
甄家還有一個甄寶玉,不僅名字、年齡,而且連長相、性情都跟賈寶玉一樣——整日說些歪話,不愛看正經(jīng)書,跟姐妹們廝混。第五十六回二人在夢中相見,賈寶玉在夢里見到了甄寶玉,而甄寶玉也同時夢到了賈寶玉,俄羅斯套娃般的夢中夢(這是多么現(xiàn)代的敘事手法,如果從個體成長的心理來看,我覺得兩個寶玉互為對方鏡像中的自我,這都能跟雅克·拉康的“鏡像”階段扯上關(guān)系了)。甄寶玉仿佛是平行世界里的賈寶玉,而當這邊的賈寶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終懸崖撒手,那個世界的甄寶玉又怎樣了呢?后四十回提供了一個答案:甄寶玉選擇告別過去的自己,開始讀書考科舉顯親揚名,他代表了世間萬般少年,年輕時也曾詩酒放誕,后來就長成了賈政。
我一直不喜后四十回,總覺得文字不對,氣質(zhì)也不對,讀著辣眼,但頗認同高鶚的這般設(shè)定,畢竟賈寶玉只有一個,而甄寶玉比比皆是。高鶚也應是甄寶玉和賈政的同路人,告別年少輕狂最終走回所謂的人間正道。如果讓賈政續(xù)寫《紅樓夢》,大概就是后四十回的樣子了。
楊早說重讀后四十回,可能會讀出高鶚續(xù)作的合理處,嗯,放下偏見,仔細體會續(xù)書里的價值理路和曲折心事,確實比一棍子打死更有價值。
有人說賈寶玉長大以后就是賈政,林黛玉成年后就是薛寶釵,晴雯也會成為趙姨娘,特別想知道你們是怎么想的,我是不太以為然的。能成為賈政的賈寶玉就不是真正的賈寶玉,賈政雖然也年輕過、詩酒放誕過,但他說不出“女兒是水作的骨肉,我見了便清爽;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便濁臭逼人”這樣的話,更不會聽到《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就慟倒在山坡之上,從落花引發(fā)出對生命和宇宙的廣大悲感,總之,缺少對生命的省察和覺悟。賈寶玉當然不只有詩酒放誕這一面,何況他的詩寫得并不好,每次詩社都忝居末座。賈政也斷然不會愛上林黛玉這樣的——他娶了王家的姑娘,又納了趙姨娘這樣的妾,出入間脫不了尋常讀書人的慣常模子。
至于誤會賈寶玉成年后會成為賈政云云,好比把平庸當務實,把怯懦當保守,在實用主義者眼里,美和自由無足輕重——王夫人眼里的芳官就是裝神弄鬼的東西,而認為卡列寧是理想伴侶的,自然不喜歡安娜·卡列尼娜。無用的美好其實是很容易被摧毀的,這樣的人大概會認為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最適合居住的,因為那里沒有詩人。
林黛玉雖也越來越親近寶釵,也越來越心平氣和,但她不會像寶釵那樣自我規(guī)訓、自我欺騙;至于晴雯,只是沒心沒肺、天真又驕傲的人,跟襲人把怡紅院當職場不一樣,她是把怡紅院當家的。我對晴雯這樣的人完全討厭不起來,因為一旦真的了解她,就知道她全憑一腔元氣活著,更像一個誤入社會叢林的莽撞小獸,缺了社會化這一環(huán)。她其實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一個人對人性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說到這里,我想曹雪芹最不喜歡的角色應該是趙姨娘——不明事理,顢頇愚頑。他最喜歡的人物可能還不是林黛玉,而是王熙鳳,一寫到她就活色生香。你們覺得呢?
“當歲月流逝,所有的東西都消失殆盡的時候,唯有空中飄蕩的氣味還戀戀不散,讓往事歷歷在目?!惫?,請原諒我老引用普魯斯特,我正試圖繼續(xù)啃《追憶似水年華》,天知道,我已經(jīng)停留在第二冊有多少年了??傆X得它跟《紅樓夢》調(diào)性相通,說到氣味,《紅樓夢》里最直觀的就是那些繁復無比的物質(zhì)細節(jié)了吧?從家居到服飾到美食,貴族“腐朽”的生活方式展露無遺。
當然,生活方式背后有權(quán)力加持,也有傳統(tǒng)的禮制規(guī)范(孔子的“禮”被保存最完好的就是區(qū)分不同階層的繁文縟節(jié)),比如第三回隨著林黛玉進榮國府的視野,榮國府里的排場可謂驚心動魄。去年年底三聯(lián)中讀和譯林出版社搞了一個“共讀《紅樓夢》”訓練營,有一個學員問我:黛玉來見賈政,來到東廊小正房里,為什么坐墊什么的都是半舊的呢?原文是這樣的——
正面炕上橫設(shè)一張炕桌,桌上磊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shè)著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半舊是使用的痕跡,說明賈政日常起居多在這間房,這好理解。這段話里還藏著一個信息,王夫人當然是知禮儀的,但還是要把黛玉往賈政的位子上引,這不排除給黛玉一個下馬威的意圖。幸好黛玉大家出身,也早聽母親說外婆家的規(guī)矩氣派格外與眾不同,沒被帶到坑里,否則很快整個賈家都會添油加醋說林姑娘原來沒見過世面(這些婆子們傳播八卦的速度幾乎是光速)。
針腳綿密的日常生活里處處暗藏玄機,難怪黛玉一步也不肯多走,生活在那個時代真不輕松。經(jīng)過民主洗禮的現(xiàn)代社會,早就把傳統(tǒng)貴族的“禮”拋掉了,但那些貴族化的生活方式也并非一無是處,看看《唐頓莊園》就知道了,現(xiàn)代人津津有味地看他們怎樣衣著得體、背部筆挺地在琳瑯滿目的餐桌邊小口啜飲,竟有觀看落日余暉之感,別有動人之處,所以也紛紛追求起“儀式感”來了,果然“生活在別處”。
1987 年版的電視劇《紅樓夢》還原度還是相當不錯的,不像新版的“竟是廟里的小鬼”(王夫人語),只是對林黛玉的衣飾稍微有一點點失真,太素凈了。曹雪芹很少寫黛玉的穿著,可能因為她本來是絳珠仙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但在第四十九回林黛玉“換上掐金挖云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貍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huán)四合如意絳,頭上罩了雪帽”,是不是特別明艷照人?這樣的林黛玉絕不是一味哀怨小性,不好相處的。張愛玲說“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從一個人的衣飾大致可以看出其性情。
對了,你們最喜歡《紅樓夢》里的哪款美食?我對著名的茄鲞沒興趣,倒是探春和寶釵吃膩了例菜,另外拿出五百錢來開的小灶讓廚房柳嫂子做的“油鹽炒枸杞牙”,味道一定清鮮。還有中秋節(jié)賈政給老太太送的“椒油莼齏醬”,想必是把莼菜搗碎加調(diào)料做成的小菜(同樣是小菜,后四十回林黛玉吃起了五香大頭菜),老太太喜歡這個。賈赦其實也送來兩樣菜孝敬,鴛鴦說“看不出是什么東西來”,壓根就沒端給賈母。被嫌棄的賈赦的一生啊,如果用他的視角重述賈家的故事,該是另一番光景了。
楊早說好小說的標準是會寫吃。我同意。咱們讀的六大名著里,除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美食無所用心(都去干大事了),其余四部還都挺擅長寫美食的,對“吃”的執(zhí)著算是中國文化之一種了。寫過《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的學者王學泰,還寫過一本《中國飲食文化》,認為對飲食的講究乃先賢哲學的一部分:“中國人善于在極普通的飲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與意義,哲學家更是如此。莊子認為上古社會最美好,最值得人們回憶與追求,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可以‘含哺而嘻,鼓腹而游’,也就是說吃飽了,嘴里還含著點剩余食物無憂無慮地游逛,這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樂趣。當然不能說先民沒有過痛苦的追求……像蘇東坡在《前赤壁賦》剛剛感慨完‘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對于人生短暫寄予了無窮的悲慨,可是詩人善于自解,用相對主義抹殺了長短壽夭、盈虛消長的差別,后面馬上就是‘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吃喝解決人生的苦悶,因此在春秋時代人們就說‘唯食無憂’?!眲諏?、理性,就是李澤厚所說的“樂感文化”吧。
張愛玲則看到了另一面:“就因為對一切都懷疑,中國文學里彌漫著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質(zhì)的細節(jié)上,它得到歡悅——因此《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細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為什么,就因為喜歡——細節(jié)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于人生的籠統(tǒng)觀察都指向虛無?!痹谪S厚的物質(zhì)后面,其實是虛無的深淵,不愧是天才小說家。所以她面對虛無,寫男男女女的故事,也只是想在俗世里尋找一點安穩(wěn),所以沒有悲壯,只有“蒼涼”。
我讀《紅樓夢》時,看到華服美食、小兒女們的心事,總是想要嘆息——真美啊,請停留一下。
盼即賜復
2023 年2 月8 日
曉蕾、秋水:
新年吉祥。
古人說“慣喜得書懶作答”,為啥我一收到曉蕾的信,就忍不住想要回信呢?大概是因為普通的答信總得說說近況,敘敘寒溫,滿滿都是套路,所以不想動筆……但收信總是快樂的,好像在別人的生活與思想上開了一扇小窗,尤其談的是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汪曾祺《跑警報》里說,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學的金先生,跑警報時總是帶著一只很小的手提箱。“箱子里不是什么別的東西,是一個女朋友寫給他的信——情書。他把這些情書視如性命,有時也會拿出一兩封來給別人看。沒有什么不能看的,因為沒有卿卿我我的肉麻的話,只是一個聰明女人對生活的感受,文字很俏皮,充滿了英國式的機智,是一些很漂亮的essay,字也很秀氣。這些信實在是可以拿來出版的。金先生辛辛苦苦地保存了多年,現(xiàn)在大概也不知去向了,可惜。我看過這個女人的照片,人長得就像她寫的那些信?!?小時候我每次看到這段,心中都充滿著艷羨之情——實話說,《紅樓夢》里描述美人的容貌,大半都是舊小說的套路,其實是反作用。不如只寫衣著與詩詞,她們會在讀者的想象中腦補完美。所以《紅樓夢》雖然很棒很棒,但我還是老想改寫一遍,把那些俗套都改掉,哈哈。
說到書信體,魯迅是很反對的,因為如果寫信之初,就想給收信者之外的公眾看,難免會在信里“做作”“裝腔”,“日記體、書簡體,寫起來也許便當?shù)枚嗪冢矘O容易起幻滅之感;而一起則大抵很厲害,因為它起先模樣裝得真”,因為魯迅說他寧可看《紅樓夢》,也不愿看當時新出的《林黛玉日記》,“它一頁能夠使我不舒服小半天”,“做作的寫信和日記,恐怕也還不免有破綻,而一有破綻,便破滅到不可收拾了”。但是魯迅也給出了解藥:“與其防破綻,不如忘破綻?!保ā对趺磳憽罚┪乙彩沁@么想的,雖說咱們這信總是要公開的,但我寫的時候總要努力“不裝”,最好連“不裝”也忘掉,不去管書信體還是隨筆體,寫就完了。
曉蕾的信里,提到了好多點。節(jié)令、飲食、衣著,還有洋貨洋風……我都感興趣。不過我這封信想講的還是更基礎(chǔ)的問題,也是曉蕾這個擁黛派念念不忘的。那就是:千萬不要小看林黛玉。
對于黛玉,我少時的態(tài)度很“直男”,對這個小心眼又喜歡擺姿態(tài)的病姑娘是“哀其不幸”,對她的對手——寶玉兄,則是“怒其不爭”。當然后來自己談了戀愛,明白“動輒得咎”有時是一種特殊的待遇,就理解了寶玉兄的思想行為邏輯。但對于小林子,還只能是“黑轉(zhuǎn)路”。當然我也不喜歡寶釵姐——我對于勸男性上進的女性,都有點天生排斥,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啦。不過我以為上進不是能靠戀人勸的,蘇秦是因為嫂子的蔑視才頭懸梁的,勸誡這種事嫂子則可,老婆則不可,朱買臣被老婆刺激后是怎樣的表現(xiàn)?至親的人勸你上進,意味著她對你選擇的價值觀與人生道路是不滿意的?;橐鋈绻幌朐僬覀€媽的話,還是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比較好吧。
但這次重讀,我對黛玉妹妹的看法又起了挺大的變化。曉蕾、秋水你們兩個擁黛派總是強調(diào)黛玉“絕不是一味哀怨小性,不好相處的”,最近電影導演徐皓峰亦有此見,說黛玉繼承了母親賈敏北京大妞的性格,不是寶釵這種南京姑娘比得上的(地圖炮,笑死)。當我放棄小時候的刻板印象,重新審視林黛玉,確實有了新的感知。
林黛玉的家庭環(huán)境很簡單:“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yǎng)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請注意,黛玉是被“假充養(yǎng)子”的,這意味著她受的其實是男兒教養(yǎng)。而且黛玉六歲時母親早亡,府里人口又簡單,只有“兩個伴讀丫鬟”,后來到賈府也只帶“一個是自幼奶娘王嬤嬤,一個是十歲的小丫頭,亦是自幼隨身的,名喚作雪雁”,對她起不到什么教導作用。所以黛玉對于大家族的禮法規(guī)矩,不能說無知無覺,但恐怕跟現(xiàn)在的城市年輕人回鄉(xiāng)過年一樣,沒什么皮膚感受,需要“每事問”。她初入榮國府,小心謹慎得讓人心疼——她才是個六歲的孩子啊,就知道往哪里坐,見到王熙鳳這潑辣人也“陪笑見禮,以‘嫂’呼之”,飯后看人用茶漱口,照著做,免得露怯。她沒有大人遮護,只能自己一步步去試探,一次次地去適應這深門重院的環(huán)境。
這里要說說林黛玉的啟蒙老師賈雨村了。這家伙得志之后忘恩負義,又是個貪官,趨炎附勢,估計沒啥讀者會喜歡他。然而此人人品雖劣,見識趣味并不差。他教黛玉,雖然因為黛玉年幼體弱,功課上不十分上緊,但日常講授,其見解品位,是會影響幼小的女學生的。
還要注意的是,賈雨村入林府教書前,是在金陵甄家處館。雨村兄對甄家的態(tài)度很矛盾,一方面說甄家“富而好禮”,另一方面又很瞧不上學生甄寶玉,“其暴虐浮躁,頑劣憨癡,種種異常。只一放了學,進去見了那些女兒們,其溫厚和平,聰敏文雅,竟又變了一個”,辭館的原因更是“因祖母溺愛不明,每因?qū)O辱師責子”。按說賈雨村是很討厭兩個寶玉那樣的做派,但他聽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不同意對于銜玉而生的賈府二公子“必是色鬼無疑”的主流看法。他將甄賈寶玉比擬為“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龜年、黃幡綽、敬新磨、卓文君、紅拂、薛濤、崔鶯、朝云之流”,對這些人物的歸納是“置之于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tài),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于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于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qū)制駕馭,必為奇優(yōu)名倡”,言下并非全是鄙夷,反倒充滿“同情之了解”。
賈雨村當然不會跟五六歲的林黛玉談仕途官場之道,他講論詩文,多半這些見解也是寓含其中。偏偏黛玉緊接著被送入賈府,跟寶玉這混世魔王日夜在一處,看看寶玉日后的表白:
當初姑娘來了,那不是我陪著頑笑?憑我心愛的,姑娘要,就拿去,我愛吃的,聽見姑娘也愛吃,連忙干干凈凈收著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飯,一床上睡覺。丫頭們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氣,我替丫頭們想到了。我心里想著:姊妹們從小兒長大,親也罷,熱也罷,和氣到了兒,才見得比人好。如今誰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寶姐姐鳳姐姐的放在心坎兒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見的。我又沒個親兄弟親姊妹。——雖然有兩個,你難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獨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樣。誰知我是白操了這個心,弄的有冤無處訴!
兩個人要好成這樣,如果說只是賈母放在一處撫養(yǎng)的緣故,恐怕不盡然??梢哉f,寶玉、黛玉的成長,是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他們會長成什么樣的人呢?不消說,便是賈雨村總結(jié)的“情癡情種”“逸士高人”了。
清楚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木石姻緣或可動搖,但寶、黛愛情牢不可摧。說白了,因為這兩人“男不男,女不女”,就是超越了當時社會的性別規(guī)范,男的不依世情理法,往那仕途經(jīng)濟上用功,女的不守閨范婦道,難在德容言工這幾項上出色。這兩人傲視同儕的,不是富貴出身、男德女德,而是才華橫溢、不可逼視。試才題對額,魁奪菊花詩,才子才女,全無藏拙之念、炫才之忌,一往不復,奪目照人。穿著飲食,尤其余事,我以為。
香港歌手許冠杰有首歌叫《最喜歡你》,林振強作的歌詞,你倆聽過沒?我覺得用來描述寶、黛愛情,很是恰當:
愛著天上鳥飛 愛著海浪跳起 亦愛望星空千里
但我更加喜歡踢著雨花 跟你望雨點翻飛
我愛秋葉四飛 也愛冬日雪飛 亦愛夏天多朝氣
但我始終不分暖夏冷冬 都也是最喜歡你
原因好簡單皆因你真 天生不愛做戲 永遠也做回自己
原因好簡單開始至今 天天雙眼亮起 皆因所見是你
我已不大記起 也懶得問究竟 在那日開始想你
現(xiàn)我只知相識那日計起 都也是最喜歡你
寶、黛愛情的核心,就是一個“真”字,“天生不愛做戲”。寶釵作為黛玉的對照組(判詞曲子都是合寫的),寶玉對她愛不起來的原因就是魯迅說的“裝腔”。有人可能會說,寶釵幾次懟人,也很放飛呀,但那是曹公特細寫給你看的。寶釵給人的總體印象,還是鳳姐說的“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識大體顧大局,就意味需要壓抑自己順從規(guī)范?!翱諏χ街懈呤烤К撗?,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我第一次讀,就覺得很諷刺,說寶釵是“山中高士”,讓我聯(lián)想到“終南捷徑”,又想到“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衙”。寶釵對社會與家庭權(quán)力的熱衷是明顯的,也是用心的。菊花詩,寶釵寫不過黛玉,菊花那是陶淵明的標簽,“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情感是很難相通的。但是螃蟹詠,不是通曉世事“翻過筋斗來的”寶釵,又怎么寫得出“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皮里春秋空黑黃”來?寶玉不喜歡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恰恰是寶釵的座右銘吧?
我想象不出寶玉、寶釵怎樣談戀愛,話不投機半句多,光有“雪白一段酥臂”也是無用——曹公的偏心顯而易見,他從不將基于欲望的凝視加諸黛玉,似乎是要保持寶、黛之間這種超越身體甚至超越性別的愛情。大家都遺憾黛玉身體不好,殊不知身體不好才是黛玉區(qū)別于其他青年女性的一種特質(zhì)。這涉及另一個命題——“高貴的總是脆弱的”,就像人類的文明。
曹公還有一種偏心處,我也是這次重讀才體悟到?!都t樓夢》對所有人都是通過言行來描寫勾勒,頂多是“獨他與寶玉一樣,心里越發(fā)沒意思起來”(寶釵)“幾時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鳳姐)一句帶過。只有寶玉、黛玉,會有大段的內(nèi)心戲。比如寶、黛二人就“好姻緣”拌嘴,作者就忍不住破例插入一大段對二人的心理分析:
原來那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了那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了起來,只用假意,我也將真心真意瞞了起來,只用假意,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爭。即如此刻,寶玉的心內(nèi)想的是:“別人不知我的心,還有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為我煩惱,反來以這話奚落堵我。可見我心里一時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沒我。”心里這意思,只是口里說不出來。那林黛玉心里想著:“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我的?我便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無聞的,方見得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可知你心里時時有‘金玉’,見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著急,安心哄我?!?/p>
看來兩個人原本是一個心,但都多生了枝葉,反弄成兩個心了。那寶玉心中又想著:“我不管怎么樣都好,只要你隨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罷,不知也罷,只由我的心,可見你方和我近,不和我遠?!蹦橇主煊裥睦镉窒胫骸澳阒还苣?,你好我自好,你何必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梢娛悄悴唤形医悖幸饨形疫h你了?!比绱丝磥恚瑓s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遠之意。如此之話,皆他二人素習所存私心,也難備述。
畫外音結(jié)束,作者還要找補一句“如今只述他們外面的形容”,代入感真是太明顯了!只是如果沉浸式體驗寶、黛之愛的讀者,可能意識不到?我讀的時候覺得十分啰嗦,有損《紅樓夢》的簡潔氣質(zhì)。
當然曹公有他的道理。他借開篇那位僧人的口說:“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并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他要寫出“兒女之真情”,就不能不將聚光燈都打在寶、黛二人身上,濃墨重彩地寫二人欲說還休的心思。寶、黛愛情一直能不被閱讀者的世俗偏見壓垮,恰恰可能就在于這份情感的抒寫最厚重也最真切,微信讀書上這幾段的評論也多有代入感:“我與男友就是這樣……”其實你們可能只有鬧別扭的方式是一樣。
《紅樓夢》的野心當然不僅限于為閨閣立傳。1990 年代知識界喜歡討論中國古代“道統(tǒng)”與“政統(tǒng)”之爭。我也不妨說,在大觀園的世界里,黛玉與寶釵,分別代表了儒道互補的“道統(tǒng)”與陽儒陰法的“政統(tǒng)”。黛玉葬花,是道家的風致,寶釵參與整理大觀園則是法家的手段。黛玉是出世的,超越功利與禮法的,我既不能想象寶玉、寶釵卿卿我我談戀愛,也想象不出黛玉成為寶二奶奶,坐在堂上像鳳姐那樣發(fā)號施令,或是立在王夫人旁邊小心地伺候婆婆,再抽空跟鳳姐、李紈這些妯娌含沙射影、皮里陽秋。如果非要說釵黛合一,那或許最合適的配偶是婚前黛玉婚后寶釵。
突然想起魯迅對于陳獨秀與胡適的比較了: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時最惹我注意的是陳獨秀和胡適之。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nèi)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里面有幾支槍,幾把刀,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guān)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nèi)無武器,請勿疑慮?!边@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cè)著頭想一想。
可能正是不喜歡這種閉門低調(diào)的做派,魯迅對于胡適的看法大抵負面(他歷來討厭“做戲的虛無黨”,或許是這樣看胡適)。我們后來看胡適自述,講小時候深受母親教訓——拿生氣的面孔對人,是世間最下流的事——大概能理解胡適保持優(yōu)雅寬容的艱難努力。但魯迅顯然跟寶玉一樣,是不喜歡這種“裝腔”的,也揶揄過胡適寫的日記又拿來出版。在對“真情”的追求方面,其實真的可以超越性別等束縛的。黛玉對寶玉唯一的一次“規(guī)勸”,是在寶玉被打得起不了床時,那也是寶玉少有的駁回:
此時林黛玉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得利害。聽了寶玉這番話,心中雖然有萬句言詞,只是不能說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說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寶玉聽說,便長嘆一聲,道:“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你放心”在這里似乎有點突兀,其實是“兒女之真情”的又一次確認。雖然我是將《紅樓夢》當成清代百科全書來讀的。但我也不能不承認,寶玉、黛玉對真情、對自由如此決絕的追求與堅守,是《紅樓夢》最動人的地方之一。他們的主張,是沒辦法大聲說出來的,就只能在題于手帕上的詩里、在傷春悲秋的哀鳴中、在彼此拉扯的傾訴中、在死生以之的自毀里,將此真情“發(fā)泄一二”。情癡情種是他們,逸人高士是他們,他們是高貴的,但也是脆弱的。滿紙荒唐言與一把辛酸淚,配成了世俗之外的秘密,在每個解得其中味的人的內(nèi)心里流傳。
曉蕾、秋水,我小時候看三言二拍,對《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印象深刻,尤其是末尾的那首詩,現(xiàn)在還能背誦:
摔碎瑤琴焦尾寒,子期不在向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我曾祖父曾對祖父說:“交幾個‘窩子雞’的朋友,患難時可以互相幫助?!弊娓负髞碚f:“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一般的朋友很多,但真正經(jīng)得起考驗的知已難求?!币搽y怪魯迅會給瞿秋白寫這樣一副聯(lián)語: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這副對聯(lián)的原作者是道光年間的舉人徐時嶼。古往今來,大概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需求吧?黛玉生如春花,但總是有過,寶釵、湘云、探春呢?她們想要過這樣的知己嗎?她們能得到這樣的知己嗎?
即請文安
楊早
2023 年2 月9 日星期四
曉蕾、楊早:
看到楊早上封信關(guān)于“知音”的記憶,我想起了小時候印象極深刻的一個片段。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在船內(nèi)撫琴,突然間一根琴弦斷裂,她美麗的面龐陷入了深深的哀慟之中。船行過水面,綠竹迤邐而過,這時候響起了一陣婉妙的歌聲,“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這是1981 年上映的一部電影《知音》的結(jié)尾,導演謝鐵驪,女主人公由張瑜扮演。我想不起來是在什么時候看的,按照時間推斷,能夠在我們鄉(xiāng)下的露天上映,當在1981—1982 年吧。我那時候也只有五六歲,所以記憶中唯一留存的,就是這個抒情氛圍濃厚的結(jié)尾,小小孩童似乎也能領(lǐng)略影像彌散出來的哀情。除此之外,故事完全忘記了,關(guān)于這部電影的其他信息,比如主線故事蔡鍔和小鳳仙的愛情、袁世凱稱帝等,都是長大后方了解到。片尾曲《知音》是歌唱家李谷一所唱,后來還上過1983 年的春晚?!叭松y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這句,和楊早引《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詩,以及魯迅寫給瞿秋白的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恰是挪用,或者說闡發(fā)。我后來聽過很多遍,但始終也找不回幼年時那種深邃入骨的凄美之感。
這當然是一脈相承的“知音文化”?!案呱搅魉鲋簟?,從俞伯牙和鐘子期的以音樂論交(即知音的本義),到發(fā)展出一種獨特的文藝批評,比如劉勰《文心雕龍·知音》里說:“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陶淵明也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备M一步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惺惺相惜,彼此之間流溢著賞識與贊美。說真的,這是我最欣賞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少數(shù)剝除群體身份、角色扮演之外,個體之間的雙向奔赴。我們讀《紅樓夢》,用的是脂評本。最早在讀者間流傳的書名都叫《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肯定是曹雪芹的知音,也可以說是第一位紅學家。
我現(xiàn)在讀,尤愛看評語,其快樂大概和年輕人們看劇發(fā)彈幕差不多。而且這位老兄(或者老姐)是個話癆,回前、回后、眉批、側(cè)批和夾批,2271 條評語??!想想看部劇發(fā)上萬字彈幕的工(快)作(樂)量,是不是很驚人呢?大概只有批奏折動輒寫數(shù)千字的雍正皇帝可以拼一拼了。脂硯齋這個人究竟是誰?紅學家們?yōu)榇舜蛄嗽S多年的筆仗。胡適說就是曹雪芹本人,也說過可能是身邊親屬,周汝昌力主就是史湘云的原型,后來成了曹雪芹的繼妻。周汝昌的一個論據(jù)倒還蠻有意思,他說在第四十九回里,提到“一個帶玉的哥兒和一個掛金麒麟的姐兒”在商議吃生肉,是借由李嬸娘之口,點出真正的“金玉良緣”,薛家的是假金。不管是誰,脂硯齋無疑是深度嵌入曹雪芹生命的一個人,他能點化出作為小說素材的生活經(jīng)驗,又能做出一些獨具見解的論斷。即如第一回里的眉批:
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已至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云龍霧雨、兩山對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復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釋,以待高明,再批示誤謬。
這段特別重要的提示,是說《紅樓夢》作為一部小說的構(gòu)筑“建材”和“法式”,也就是曹雪芹本人的技藝,何嘗不是脂硯齋作為知音發(fā)展營造出的一個獨特空間:一個由記憶、美學、批評編織的異度空間。曹雪芹何其幸得此知音,脂硯齋何其幸得此知音。我記得魯迅曾說:“文學雖然有普遍性,但因讀者的體驗的不同而有變化,讀者倘若沒有類似的體驗,它也就失去了效力?!蹦敲矗廄S可以說是最理想的“元讀者”了,因為其體驗接近元體驗,在批語中常??吹玫剿麄児餐挠洃??!胺墙?jīng)歷過,如何寫得出。”“非經(jīng)歷過者,此二句則云紙上談兵,過來人那得不哭?!敝廄S反復強調(diào)作家身經(jīng)目睹的生活經(jīng)驗對這部巨著的重要性,“《石頭記》得力擅長,全是此等地方”,而其作為親歷人的見證者,真真地“身受” 且“感同”,故而總能抓到極緊要、極精彩處。
上封信里,我說過寶、黛這種知己之愛,一直被我視作愛的天花板。這次看到楊早的“成年”闡釋,真的很開心。在我印象中,大部分男性不喜歡寶、黛組合,可能還是實用主義的單一視角。楊早說他倆是超越性別規(guī)范的“真”愛,我深以為然;“高貴的脆弱”也對,但我覺得,此種愛既脆弱又堅韌。這是一種靈魂的果實,但凡曾結(jié)出來過,必垂下永恒的光芒,遍布于時間鋪陳的荒原。想想人一生,侍奉自己這具永不饜足的軀體,已經(jīng)耗盡了大部分心力,即便看上去華麗無比的,也是孤獨荒寂的。一個人真正活過,是多么大的誘惑啊。現(xiàn)在老批評年輕人缺少追求,無意義感,我覺得也是中老年人的傲慢。意義必然是在更自由的層面,和人的生活體驗相關(guān)聯(lián),否則它就是沉默、靜止的東西。
曉蕾比較甄寶玉和賈寶玉,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一個點?,F(xiàn)在喜歡讀穿越文的年輕人,希望替代寶玉,回到某個時間點,幡然悔悟,讀書,科考,積攢人脈,顯親揚名,挽救家族于頹勢。這一切,甄寶玉其實已經(jīng)做到了。所以說,高鶚老師也是位爽文作者呀。賈寶玉和甄寶玉,誰過的是有意義的人生呢?生命中擁有過黛玉,和不曾擁有過黛玉,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嗎?帕斯捷爾納克說:“只有在我們能愛別人,并且有機會去愛的時候,我們才成為人?!比绻藧鄣闹皇且恍┪镔|(zhì),并且也沒有愛的機會,怎么辦?這些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卻總是在一生中縈繞不去。
今年春節(jié)我在先生老家,與他家親戚們吃飯聊天。在他們眼里,最可怕的懲罰是三代不能考公,所以那些因一時沖動可能造成這種后果的年輕人都是傻。我忽然想到寶玉總是被府里府外的人認為傻。傅秋芳家的婆子說他“外像好里頭胡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氣”,小廝興兒的評價是“外頭人人看著好清俊模樣兒,心里自然是聰明的,誰知是外清而內(nèi)濁”??梢妼氂竦奶幘巢恢皇撬约旱奶幘?,是任一時代任一地方與眾不同的年輕人的困境。曉蕾說人到中年,越來越理解了賈政,我和楊早對此更是身受之感同之。作為開明派父母,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講理講不通,以身作則半點沒用,我和先生時有抱頭痛哭的沖動(副產(chǎn)品是我們成了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后,結(jié)下了深厚的戰(zhàn)斗友情,互為后盾)。不過我也總能自我紓解,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路要走,即便全依存父母和社會所謂的真知灼見,也未見得必然成才,必然成功,更遑論必然幸福。即以寶玉(或曹雪芹本人)論,即便他如賈政要求的那樣讀書上進,如寶釵等所期待那樣留意經(jīng)濟學問,他就必能有所成嗎?清代從順治三年(1646)開科取士,至光緒三十年(1904)止,各種正科、恩科、特科,進士總共26391名。讀書科考這條路更是窄門。有清一代,鄙省山西出了1417 名進士。我若穿越回去,做一讀書男兒,必是落地秀才,考中舉人那都是祖墳冒青煙了。賈政像現(xiàn)在的老父親,自己本想科甲出身,結(jié)果因父蔭直接進入官場,希望最聰明的兒子去實現(xiàn)未竟的夢想。其實賈政自己真要去參加科考,能不能中還未可知呢。
曉蕾批駁了“賈寶玉長大以后就是賈政”的說法,說賈政“缺少對生命的省察和覺悟”,我覺得倒也未必。你們還記得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讖語”吧?上元節(jié)寶玉和姐妹們都制作了燈謎,元春是爆竹,迎春是算盤,探春是風箏,惜春是海燈,寶釵是更香,賈政猜謎,覺得都是不祥之物,悲從中來。
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來覆去竟難成寐,不由傷悲感慨。
我們都記得魯迅那句關(guān)于《紅樓夢》的著名評論:“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呼吸領(lǐng)會之,唯寶玉而已?!逼鋵?,從此回看,賈政也是感受到了這份盛極而衰的悲涼,那不僅僅是府里的經(jīng)濟狀況,大家族的兒孫無能,也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氣氛。作者借燈謎再度揭示這些年輕人的命運,而賈政捕捉到了這份闌珊——似乎在熱鬧和繁華背后,站著一個手拿小榔頭的人,突然敲門提醒說:在這繁盛背后,不幸和衰敗一定會來到;團聚和美滿必接著離散與哀愁。賈珍、賈赦、賈蓉、賈璉之流,知曉園子里進項少了,辦大事缺錢了,和頂級資源距離遠了,但他們都感受不到那個敲門聲。所以,我猜賈政在十來歲的時候,對世界對人也和寶玉一樣明敏,只不過他早早就放棄了,主動鉆入了套子里,他的詩酒風流也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文人標配,婚姻是經(jīng)典的賢妻美妾模式,社會規(guī)范成了他本能意向的極限。這樣,他周圍的生活,開始模型化;看上去他和其他人交往,方正做官,教養(yǎng)子女,但本質(zhì)上他處于一種閉關(guān)自守的隔絕狀態(tài)。他還會竭力把這種狀態(tài)擴大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上。
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怡紅院迷路探深幽”對此有極好的展示。這一回極有趣,賈政帶著清客和寶玉逛大觀園,可謂是“中式家長”的面目完全暴露:從不當面夸孩子,哪怕心里滿意,也要責備幾句;又要對外展示孩子多才多藝,得旁人贊賞??抠Z政吃飯的清客們深得其趣,一路上抬轎子,搭梯子,哄東家開心。賈政喜歡的是稻香村:
倏爾青山斜阻。轉(zhuǎn)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筑就矮墻,墻頭上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里面數(shù)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h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連元春也說太奢靡了的大觀園,突然出現(xiàn)這樣的田園風光,也確實喜人,難怪賈政說勾起了自己的歸農(nóng)之意。簪纓世族家的子弟如此說,相當于開跑車的人,有天看到雙層巴士,覺得真有意思,哪天去坐坐。最好玩的是接下來:
說著,引眾人步入茆堂,里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自是喜歡,卻瞅?qū)氂竦溃骸按颂幦绾??”眾人見問,都忙悄悄的推寶玉,教他說好。寶玉不聽人言,便應聲道:“不及‘有鳳來儀’多矣?!辟Z政聽了道:“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那里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
這相當于自己玩COSPLAY(角色扮演)上癮,別人都得跟著進入他的狀態(tài)。清客們會湊趣,偏偏寶玉不買賬?,F(xiàn)代人會說清客們有職業(yè)操守,而寶玉同學情商不高。不過我每次看這里,寶玉懟他爹一氣呵成,就哈哈大笑。
我引用這段,不是鼓吹小孩懟家長。作為經(jīng)常被小魚懟的那個人,我是經(jīng)常恨不得踢她兩腳的。我想指出的是賈政這個人的閉關(guān)自守。他的路,規(guī)整、安全,不是說不對,但全是這樣的人,何來創(chuàng)新?即便是守成,也是要在進取中方守得住。主流讀者埋怨寶玉無成,試想想,賈政在官場中歷練多年,當大廈將傾,他又做了什么?在這個維度上,他和寶玉一樣無能無用。救勢的人,非大英雄不可?;钤谔鬃永锏娜舜蟾怕食刹涣舜笥⑿??!爸弥谌f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tài),又在萬萬人之下”,此等人旁逸斜出,不走尋常路,眼界遼闊,精神活躍,倒還可能成就一番偉業(yè)。
楊早在信里說起賈雨村對黛玉的影響。我們仨有次聊天,說到這個話題,我記得我說賈雨村確實是個厲害人物,他和冷子興的對話、和甄士隱的交往、對賈家的奉承,都能看出這個人有見識,有手段,有能力,一旦徹底放下良知,必然也是爬得快的能吏。拋開道德評價,他才是主流讀者心目中的能人,是賈府需要但缺失的后繼者。賈雨村算是寶玉的半個知音,寶玉的另外一個知音是尤三姐。第六十六回,對著尤氏姐妹,興兒說了一番笑話寶玉的話,那句“倒難為他認得幾個字”真真讓人展顏。原來在下層奴仆那里,寶玉也就這個水準了,可見所謂“社會評價”的不靠譜。說寶玉糊涂,尤三姐不以為然:“我冷眼看去,原來他在女孩子們前不管怎樣都過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們不知道?!闭f寶玉只是“不大合外人的式”,真是一針見血的評價。
如今人生行至過半,我覺得“外人的式”,重要,也不重要。重要,在于人首先得維護身體這個載體的正常運作,故必得維持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存,少不了與世浮沉。不重要,在于人在更大的法則下求存,這法則上有難測之天道,下有無情之制度,若都安于一個個的套子,生下來便受管制,那就只能在反復循環(huán)中謀求上位者的殘羹冷炙而已。我一向認為曹家家敗之后,雪芹已做得很好,他的家族命運非個人努力可改變,我們在下封信里可以探討。
人如何度過這一生才是有意義的?這是古老哲學便探討的問題。古希臘的智者泰勒斯行于曠野,抬頭看天,因為過于專注,不小心掉進水坑,旁人譏笑他,想了解天上的事,卻不知道腳下是什么。我想的是,如果一直在坑里,就不會掉坑里,當然也不會知道外面還有不是坑的地方。
我在回這封信的時候,又聽了很多遍《知音》。許多年之后,還覺得很好聽,小時候的電影時刻又浮現(xiàn)了。曉蕾說文學抵抗遺忘,實際上不止文學,歷史、藝術(shù),所有這些關(guān)于人的創(chuàng)造,都在定義人、創(chuàng)造人、成就人?;叵肫甬斈暝谀前阖汃ぶ刈x《紅樓夢》,紙上夢游,吃著土豆,想著茄鲞;住在陋室,隨寶玉游覽大觀園;身披舊衣,想象脂粉香娃,那種歡悅,似露珠一般,注入心靈,竟成勃發(fā)之勢,讓一粒粒種子得以抽芽吐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