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亭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新疆 伊寧 835000)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天煤化)20×108m3/a 煤制天然氣項目,熱電站選用粉煤鍋爐,空分裝置采用杭州杭氧空氣深冷分離技術,化工主裝置(兩個系列)氣化系統(tǒng)采用魯奇碎煤加壓氣化工藝,配套處理氣化廢水的煤氣水分離系統(tǒng)、酚回收系統(tǒng)(3個系列,三開無備)、污水處理系統(tǒng)、回用水系統(tǒng)以及多效蒸發(fā)系統(tǒng),氣化爐產出的粗煤氣依次經鈷鉬耐硫變換、低溫甲醇洗(配套混合制冷系統(tǒng))、甲烷化(合成SNG)、SNG干燥及壓縮,最終得到合格的天然氣送至管網。
新天煤化熱電裝置配備4臺480 t/h粉煤鍋爐(三開一備),3臺50 MW抽汽凝汽式汽輪發(fā)電機組(兩開一備),全廠蒸汽管網根據壓力的不同分為4個等級——9.8 MPa、540 ℃高壓蒸汽管網,5.2 MPa、460 ℃中壓蒸汽管網,1.5 MPa、260 ℃低壓蒸汽管網,0.5 MPa、158 ℃低壓蒸汽管網,以滿足全廠生產所需。鍋爐所產蒸汽用于驅動大型壓縮機組、發(fā)電、參與化學反應、加熱、管線伴熱、采暖等,各生產系統(tǒng)蒸汽使用后形成的冷凝液送脫鹽水站制脫鹽水循環(huán)利用,由于各等級蒸汽冷凝液溫度較高,需大幅降溫后方可滿足制備脫鹽水的需求,而無論是水冷還是風冷,冷量均需消耗電能來獲取,成本較高。
近年來,新天煤化技術團隊積極探索節(jié)能降耗措施,針對(蒸汽冷凝液)低位熱能的回收利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各車間積極響應,提出了多項低位熱能回收利用的技術方案,其中,酚回收車間提出的150 ℃冷凝液加熱酚回收系統(tǒng)水塔進料的優(yōu)化技改方案、生產運行部提出的冬季118 ℃冷凝液替代0.5 MPa低壓蒸汽加熱換熱站采暖回水的技術方案通過了專題討論,其后組織實施。以下對有關情況作一總結。
新天煤化全廠蒸汽冷凝液分3路回收至脫鹽水站冷凝液精制系統(tǒng),通過換熱器降溫至40~45 ℃進入冷凝液水箱繼而送至脫鹽水站。3路冷凝液分別為:① 來自空分裝置、熱電裝置的透平冷凝液,流量350 t/h、溫度60 ℃,經脫鹽水換熱器被外送脫鹽水降溫至40~45 ℃后進入透平冷凝液水箱;② 來自甲烷化系統(tǒng)、低溫甲醇洗系統(tǒng)、冷凍站、硫回收系統(tǒng)、換熱站、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工藝凝液匯集于全廠工藝凝液管網,流量650 t/h、溫度118 ℃,經循環(huán)水換熱器被循環(huán)水降溫至40~45 ℃后進入工藝冷凝液水箱;③ 來自氣化系統(tǒng)、酚回收系統(tǒng)的工藝冷凝液,流量380 t/h、溫度150 ℃,經生產水換熱器被生產水(生產水用于制脫鹽水)降溫至40~45 ℃后也進入工藝冷凝液水箱。
煤氣水分離系統(tǒng)的產品煤氣水經循環(huán)水冷卻至30~45 ℃后進入酚回收系統(tǒng)脫酸塔精餾處理,脫酸塔塔頂采出的酸性氣送至硫回收系統(tǒng),脫酸塔釜液由酚水泵送至脫氨塔。脫氨塔塔頂采出的130~149 ℃粗氨氣進入氨氣凈化塔,氨氣凈化塔塔頂采出的氨氣進入氨氣吸收冷卻器,被脫鹽水/生產水噴淋吸收成氨水后進入氨水罐,氨水罐內合格的氨水經稀氨水泵送至煙氣脫硫裝置/罐區(qū),脫氨塔釜液則用酚水泵輸送至預萃取單元。酚水泵送來的脫氨塔釜液與萃取物貯槽來的萃取物進入靜態(tài)混合器混合,再進入油水分離器靜置分離,完成預萃?。挥退蛛x器上部萃取物溢流至2#萃取物貯槽,后作為合格萃取物進入酚塔,油水分離器下部廢水則用預萃取酚水泵輸送至萃取塔上部,并用溶劑循環(huán)泵將溶劑循環(huán)槽中的二異丙基醚輸送至萃取塔下部,將酚水中的大部分酚萃取出來,萃取塔上部萃取相溢流入萃取物貯槽,作為預萃取段萃取劑,經溶劑泵輸送至靜態(tài)混合器,萃取塔萃余相則送至水塔。水塔塔頂采出的醚蒸氣,進入萃取物貯槽與萃取塔上部萃取相溢流液作為預萃取段萃取劑,再經溶劑泵輸送至靜態(tài)混合器,水塔塔釜合格稀酚水則送至污水處理系統(tǒng)。萃取物用萃取物泵送入酚塔,酚塔塔頂采出的65~75 ℃醚蒸氣,經冷凝冷卻至35~40 ℃進入溶劑循環(huán)槽中作為萃取劑循環(huán)使用;酚塔回流泵將溶劑循環(huán)槽中的二異丙基醚送至酚塔作為塔頂回流液,酚塔塔釜混合酚則經混合酚換熱器降溫至40~60 ℃后由混合酚泵輸送至罐區(qū)。
新天煤化酚回收系統(tǒng)自原始開車以來,3個系列酚回收系統(tǒng)實現了穩(wěn)定、長周期運行;其中,單系列水塔負荷達到設計值300 t/h,運行穩(wěn)定且各項工藝指標均在指標范圍內,水塔再沸器使用0.5 MPa、158 ℃低壓飽和蒸汽18 t/h。酚回收系統(tǒng)外送低壓冷凝液溫度為150 ℃,冷凝液送至脫鹽水裝置需由循環(huán)水降溫至45 ℃后再制取脫鹽水。水塔進料經稀酚水換熱器換熱后的溫度為60~75 ℃,60~75 ℃的稀酚水進入水塔經塔釜再沸器加熱至110~112 ℃進行精餾。
酚回收系統(tǒng)水塔再沸器使用的是0.5 MPa、158 ℃低壓蒸汽,進入冬季后全廠0.5 MPa低壓蒸汽用量大,氣化廢鍋、變換系統(tǒng)余熱回收器、氣水分離余熱回收器副產的0.5 MPa、158 ℃低壓蒸汽流量穩(wěn)定,0.5 MPa、158 ℃低壓蒸汽不足部分只能通過減溫減壓站獲取,造成全廠蒸汽管網供需平衡壓力較大。而酚回收系統(tǒng)一系列冷凝液匯集進入冷凝液儲罐,150 ℃冷凝液需經循環(huán)水降溫后制脫鹽水,造成熱量損失。據實際生產情況,經分析與研究,新天煤化酚回收車間決定于2022年實施回收利用150 ℃冷凝液低位熱能的技改,以提高水塔進料溫度、降低水塔再沸器0.5 MPa、158 ℃低壓蒸汽用量。
據系統(tǒng)工藝流程及各介質流向、流量、溫度等參數進行模擬計算與分析,可在稀酚水換熱器至水塔進料管線上增設1臺低位熱能換熱器,利用150 ℃冷凝液加熱水塔進料,保證稀酚水指標合格的前提下減少水塔再沸器蒸汽用量、降低外送低壓冷凝液溫度。
150 ℃冷凝液送至低位熱能換熱器與水塔進料換熱后,再送至冷凝液外送管網,原冷凝液外送主管自調閥前管線上新增截止閥,冷凝液進/出管線分別位于新增截止閥前后,如此一來,新增低位熱能換熱器及冷凝液進/出管線與閥組相當于冷凝液外送主管的“副線”,萃取塔塔釜稀酚水用萃取塔酚水泵輸送,先經稀酚水換熱器換熱、再經低位熱能換熱器(管程)換熱后作為進料進入水塔。酚回收系統(tǒng)3個系列各新增1臺低位熱能換熱器,低位熱能換熱器設計殼程工作壓力0~1.2 MPa、管程工作壓力0~1.0 MPa、殼程工作溫度95 ℃/158 ℃、管程工作溫度75 ℃/86 ℃。
(1)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前,操作人員精心調整,控制好萃取塔的工藝指標,保證萃取塔出料溫度在75~86 ℃,水塔進料壓力控制在0~1.0 MPa范圍內。
(2)現場確認低位熱能換熱器稀酚水進水/回水閥全開后,緩慢關閉低位熱能換熱器殼程冷凝液旁路閥,據系統(tǒng)溫度、壓力按操作規(guī)程逐步打開冷凝液進水/回水閥,保證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過程中不出現超溫、超壓現象。
(3)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時,先投冷進料萃取塔塔釜稀酚水、再投熱進料蒸汽冷凝液;隔離切出時先停熱進料蒸汽冷凝液、再停冷進料萃取塔塔釜稀酚水。
(4)投用酚回收系統(tǒng)三系列低位熱能換熱器(殼程)時,需進行暖管操作,防止投用過程中發(fā)生液擊現象。
(5)酚回收系統(tǒng)三系列低位熱能換熱器投用過程中,若出現工藝異?;蛟O備泄漏,現場人員應立即聯(lián)系中控人員,及時將低位熱能換熱器切出予以處理。
2022年9月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后,水塔運行工況穩(wěn)定,各項工藝指標正常,外送稀酚水總酚、COD含量均符合公司級控制指標要求,水塔再沸器0.5 MPa、158 ℃低壓蒸汽用量明顯減少且外送冷凝液溫度明顯降低。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前后酚回收系統(tǒng)一系列典型生產數據見表1。
表1 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前后典型生產數據
3.3.1 節(jié)汽效益分析
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后,外送冷凝液溫度由之前的150 ℃降至75 ℃,酚回收系統(tǒng)一系列水塔再沸器0.5 MPa、158 ℃低壓蒸汽用量大致由之前的18 t/h降至8 t/h,3個系列的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后可節(jié)省低壓蒸汽30 t/h,按0.5 MPa、158 ℃低壓蒸汽生產成本約60元/t及全年運行8 000 h計,全年節(jié)汽效益約1 440萬元。
3.3.2 節(jié)電效益分析
酚回收系統(tǒng)3個系列外送冷凝液總量為155×3=465 t/h,外送冷凝液溫度由之前的150 ℃降至75 ℃,循環(huán)水換熱量減少Q=cm(T1-T0)=465×103×4.2×(150-75)=146 475 000 kJ/h[水的比熱容c取4.2 kJ/(kg·℃)];脫鹽水站循環(huán)水總量為36 200 t/h,共9臺冷卻風機(夏季九開無備,冬季根據循環(huán)水溫度調整風機運行臺數)、單臺風機配套電機功率為290 W,據實際經驗值,正常運行時每臺風機可使循環(huán)水降溫約1.5 ℃(不包括極端天氣),據公式Q=cm(T1′-T0′)計算可得T1′=32.96 ℃(降溫前循環(huán)水溫度T0′取32.0 ℃),降溫后脫鹽水站循環(huán)水溫度較低位熱能換熱器投運前降低約0.96 ℃,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變頻風機(電流)由之前的95%負荷調整至40%負荷運行,小時節(jié)電約145 kW·h,按工業(yè)用電0.22元/(kW·h)、全年運行8 000 h計,全年節(jié)電效益約25.52萬元。
新天煤化全廠換熱站(共3個換熱站)將來自各用戶的50 ℃的采暖回水經換熱器加熱(加熱熱源采用0.5 MPa低壓蒸汽)至70 ℃后作為采暖供水,采暖水經循環(huán)泵加壓后送至各用戶,如此循環(huán);加熱蒸汽換熱后形成的凝結水溫度約80 ℃,通過凝結水泵送至脫鹽水站。其中,第一換熱站采暖循環(huán)水量為596 t/h、熱負荷17.3 MW,第二換熱站采暖循環(huán)水量為120.6 t/h、熱負荷3.5 MW,第三換熱站采暖循環(huán)水量為810 t/h、熱負荷 23.5 MW。
綜合考慮全廠118 ℃冷凝液經循環(huán)水換熱器降溫后會造成熱量損失,而冬季因0.5 MPa低壓蒸汽副產量不足還需減壓站予以補充后方可保證0.5 MPa低壓蒸汽的供應,經分析與研究,與換熱站實際循環(huán)量結合,新天煤化決定冬季第三換熱站由采用0.5 MPa、158 ℃低壓蒸汽改為用118 ℃冷凝液與采暖循環(huán)水換熱,夏季則恢復為原流程,第三換熱站采暖循環(huán)水與脫鹽水站循環(huán)水換熱后降溫至40~45 ℃進入冷凝液水箱,用于制脫鹽水。
2022年9月本項技改實施后,冬季第三換熱站采暖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外送采暖水溫度均能保證在75 ℃以上,符合換熱站外送采暖水溫度要求。0.5 MPa、158 ℃飽和蒸汽焓值為2 748.59 kJ/kg,噸0.5 MPa蒸汽的熱量折合熱負荷為0.763 MW(3 600 kJ/h=1 kW),第三換熱站0.5 MPa蒸汽用量23.5÷0.763=30.80 t/h。北方采暖期較長,大致為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4月15日,共計180 d,0.5 MPa、158 ℃低壓蒸汽生產成本按60元/t計,118 ℃冷凝液低位熱能回收利用后全年節(jié)汽效益約798.34萬元。
近年來,新天煤化技術團隊與時俱進、敢于創(chuàng)新,深挖煤制天然氣裝置的節(jié)能降耗潛力。在低位熱能回收利用方面,通過不懈努力與分析論證,提出并實施了酚回收系統(tǒng)3個系列外送低壓冷凝液加熱水塔進料(增設低位熱能換熱器實現)以及第三換熱站(冬季)采暖系統(tǒng)改用118 ℃冷凝液加熱采暖回水的優(yōu)化技改方案。技改后,減少了0.5 MPa、158 ℃低壓蒸汽用量,降低了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電耗,助力了煤制天然氣裝置的安全、穩(wěn)定、優(yōu)質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