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 燕 趙 麗
(1.棗莊市薛城區(qū)中醫(yī)院公共衛(wèi)生科,山東 棗莊,277000;2.棗莊市薛城區(qū)中醫(yī)院輸液室,山東 棗莊,277000)
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產生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疾病,急性發(fā)作時,主要以咳嗽、咳痰、喘息、氣短等癥狀為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有著嚴重影響[1]。在臨床中,西醫(yī)治療效果顯著,但易復發(fā)。目前,隨著中醫(yī)技術的不斷應用,情志護理、藥膳調理、穴位貼敷等中醫(yī)護理措施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經調查顯示,在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中應用中醫(yī)護理干預,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緩解患者癥狀[2]?;诖?,本研究旨在探究中醫(yī)護理干預改善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棗莊市薛城區(qū)中醫(yī)院收治的70例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棗莊市薛城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s)]
組別例數(shù)性別(男/女)年齡(歲)病程(年)辨證分型痰濁阻肺證風寒閉肺證肺虛證表寒里熱證痰熱遏肺證試驗組3518/1755.75±4.595.52±1.44108755對照組3516/1955.18±4.865.34±1.5298765 χ2/t0.2290.5040.5090.0720.0000.0000.1080.000 P 0.6320.6160.6130.7881.0001.0000.7431.000
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3]、《支氣管哮喘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2016版)》[4]中有關診斷標準;②對醫(yī)用膠布不過敏。
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類疾?。虎诎橛行?、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③易過敏體質;④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⑤臨床資料不齊全。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對患者病情予以密切監(jiān)測,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馬上告知醫(yī)生,及時給予對癥的處理;同時給予恰當?shù)慕】敌膛c心理疏導,向患者普及有關健康知識,充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疏導與鼓勵,讓患者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此外,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輕松、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持續(xù)護理1周。
試驗組給予中醫(yī)護理干預:(1)情志護理:①移情易性法:根據(jù)患者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情況,為患者提供一些報紙、書籍等,排解患者憂愁,舒暢氣機,寄托情懷。②情志相勝法:根據(jù)五行相克理論,遵循喜勝悲原則,向患者說明治療的目的、意義,講述治療成功的病例,叮囑患者多看一些幽默的電視節(jié)目,轉移注意力,調節(jié)不良情緒。此外,可讓患者多回憶一些美好的事情,保持心態(tài)放松,以此疏導不良情緒。③解疑釋惑法: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普及有關疾病的知識,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以此增強治療信心,改善不良情緒。(2)藥膳調理:患者飲食應以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為主,注意營養(yǎng)均衡,不可食用過咸、過甜的食物,也不可食用海鮮、奶類、蛋類等易過敏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且晚上不可多吃,以免增加腸胃負擔。痰濁阻肺證患者可吃木耳、大棗等食物,可達到生津化痰的目的;風寒閉肺證患者可吃蘿卜、大豆等食物,可達到清肺散寒的效果;肺虛證患者可吃花生、百合、大棗等食物,可達到益肺健脾的目的;表寒里熱證患者可吃梨肉、蓮子、銀耳等食物,可達到祛火化痰的效果;痰熱遏肺證患者可吃大豆、銀耳等食物,可達到清熱平喘的效果。(3)穴位貼敷:取患者前胸膻中穴、天突穴以及背部兩側膏盲穴、肺俞穴進行貼敷,根據(jù)醫(yī)囑配藥,即按照6:6:4:4:4:4:3:1的比例,將生白芥子、延胡索、生川烏、生甘遂、豬牙皂、桂枝、花椒、丁香研磨成粉末,之后用黃酒將粉末調制成餅糊狀,2 g/份。具體操作如下:在選取穴位上貼敷餅糊狀,用醫(yī)用膠布固定2 h,之后取下,然后擦凈皮膚。在貼敷期間,如果患者感覺灼熱癢痛,皮膚充血紅腫,可提前取下藥貼。持續(xù)護理1周。
以患者癥狀、心理狀態(tài)、臨床依從性、肺功能及滿意度為觀察指標,并對兩組觀察結果予以比較。①癥狀評估標準:參照《中醫(yī)診療方案》[5]對患者護理前及護理1周后咳嗽、咳痰、喘息、氣短癥狀進行評估,評分為0~6分,無癥狀為0分,輕微癥狀為1~2分,中度癥狀為3~4分,重度癥狀為5~6分,分值越低,癥狀程度越輕。②心理狀態(tài):焦慮程度以焦慮自評量表[6]予以評估,分值為0~100分,以50分為臨界值,50~60分評定為輕度焦慮,61~70分評定為中度焦慮,71~100分評定重度焦慮;抑郁程度以抑郁自評量表[7]予以評估,分值為0~100分,以53分為臨界值,53~63分評定為輕度抑郁,64~73分評定為中度抑郁,74~100分評定為重度抑郁。③臨床依從性:采用棗莊市薛城區(qū)中醫(yī)院自制調查表評定患者臨床依從性,即是否按時用藥、是否合理飲食、是否配合臨床操作等,總分100分,完全依從≥90分,部分依從60~89分,不依從<60分,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④肺功能:對患者護理前及護理1周后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量(PEF)進行檢測。⑤滿意度:以調查問卷形式予以評定,即對住院環(huán)境是否滿意、對護理人員服務是否滿意、對護理人員技能是否滿意等,分值為0~100分,0~59分為不滿意,60~89分為一般滿意,90~10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將本研究數(shù)據(jù)輸入專業(yè)軟件SPSS 22.0中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咳嗽、咳痰、喘息、氣短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各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shù)咳嗽咳痰氣短喘息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試驗組354.01±1.242.24±0.623.97±1.161.09±0.323.86±1.091.07±0.283.78±1.041.09±0.29對照組354.02±1.212.66±0.733.99±1.032.31±0.453.79±1.021.77±0.353.75±1.081.73±0.40 t 0.0342.5940.07613.0710.2779.2390.1187.664 P 0.9730.0120.939<0.0010.782<0.0010.906<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分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后各項分值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 (±s,分)
組別例數(shù)抑郁焦慮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試驗組3553.65±4.5640.22±3.1549.89±4.8540.38±3.06對照組3552.24±4.8143.12±3.4250.98±4.6743.09±3.41 t 1.259 3.6900.9583.499 P 0.212<0.0010.3420.001
試驗組臨床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依從性比較 [n(%)]
護理前,兩組FEV1、FEV1/FVC、P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FEV1、FEV1/FVC、PEF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比較 (±s)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比較 (±s)
組別例數(shù)FEV1(L)FEV1/FVC(%)PEF(L/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試驗組351.39±0.352.98±0.5253.12±4.5268.52±5.763.02±0.764.49±1.05對照組351.38±0.312.21±0.5053.51±4.3762.04±5.433.01±0.793.80±1.01 t 0.1276.3150.3674.8430.0542.802 P 0.900<0.0010.715<0.0010.9570.007
試驗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是一種以咳痰、喘息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發(fā)病群體主要為中老年人[8-9]。從中醫(yī)理論角度分析,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屬于“痰飲”“喘證”等范疇,發(fā)病機制為復感外邪、痰飲伏肺、壅塞肺氣、肺失宣肅,治療應以化痰逐飲、辛溫助陽為原則[10-11]。
在中醫(yī)護理干預中,落實情志護理,能夠有效舒暢患者情志,調節(jié)患者負面情緒[12]。在穴位貼敷中,膻中穴、天突穴具有化痰降逆、寬胸理氣的作用;膏盲穴、肺俞穴具有宣肺祛痰、溫陽化氣的功效;白芥子作用為理氣散結、溫肺豁痰;延胡索作用為活血理氣;川烏作用為溫通經絡;豬牙皂作用為滌痰開竅;生甘遂作用為瀉水逐飲;桂枝、花椒、丁香作用為溫經散寒、溫腎助陽[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后各癥狀分值均比對照組低,F(xiàn)EV1、FEV1/FVC、PEF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以說明,通過中醫(yī)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在中醫(yī)護理干預中,穴位貼敷是以中醫(yī)的經絡學為理論依據(jù),把藥物研成細末,用黃酒等調制成糊狀,直接貼敷于穴位,能夠實現(xiàn)穴位與藥物的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直接刺激穴位,經由透皮吸收,使局部藥物濃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后抑郁、焦慮值均比對照組低,由此可以說明,中醫(yī)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在中醫(yī)護理干預中,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移情易性法、情志相勝法、解疑釋惑法疏導等方法開展情志護理,從而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讓患者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7-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臨床依從性、滿意度更高,由此可以說明,通過中醫(yī)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臨床依從性與滿意度。分析原因可能如下[19-20]:在中醫(yī)護理干預中,通過情志護理、藥膳調理等措施的應用,能夠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提高患者臨床依從性,讓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同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滿足患者各項需求,進而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通過中醫(yī)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癥狀,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提高臨床依從性及滿意度,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