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張麗杰,胡珍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腫瘤科,浙江 杭州 310000
化療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通過化學藥物殺滅腫瘤細胞以控制病情,可有效縮小或消除瘤塊,卻也損傷人體的正常細胞,引發(fā)嘔吐、脫發(fā)、白細胞計數(shù)下降等不良反應[1-2]?;熕幬镒鳛橐环N外邪,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對胃腸道組織造成損傷,而致脾胃虛弱,脾不運濕,濕濁內生;且化療期間患者多臥床,活動量少,易生內濕;脾虛則濕邪乘虛而入,內外濕邪合而困脾,脾胃運化失職,導致胃氣上逆、惡心嘔吐[3]。穴位貼敷療法以中醫(yī)經(jīng)絡學為理論基礎,將中藥制成膏、餅劑直接貼敷穴位,通過皮毛、經(jīng)穴、經(jīng)脈而起作用,達到扶正祛邪、調理氣血、理脾和胃等目的。本研究觀察中藥穴位貼敷對實體腫瘤化療后惡心嘔吐的預防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符合《實體腫瘤PD-L1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專家共識(2021 版)》[4]實體腫瘤的診斷標準。納入觀察的各種實體瘤均通過手術、穿刺等方式獲取腫瘤組織,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查明確診斷。
1.2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腫瘤化療標準;年齡18~80 歲;患者及家屬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晚期;白血病;合并上腔靜脈綜合征;既往有血栓史;合并對凝血功能有影響的疾??;合并意識障礙或精神異常。
1.4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7月—2022年2月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診治的200 例腫瘤化療患者納入研究,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 例。觀察組男76 例,女24 例;年齡42~77 歲,平均(63.15±3.02)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22.1~24.5,平均22.42±1.03;腫瘤分類:肺癌30 例,胃癌23 例,肝癌17 例,結直腸癌13 例,乳腺癌12 例,卵巢癌5 例。對照組男73 例,女27 例;年齡41~76 歲,平均(62.20±3.15)歲;BMI 22.3~24.7,平均22.80±1.51;腫瘤分類:肺癌28 例,胃癌20 例,肝癌18 例,結直腸癌17 例,乳腺癌10 例,卵巢癌7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化療常規(guī)應用卡培他濱、奧沙利鉑等治療。于化療前30 min 給予鹽酸托烷司瓊片(金鴻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8002)口服,每次5 mg,每天1 次。化療后睡眠差的患者,可使用安定、舒樂安定片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敷貼藥膏處方:法半夏、麩炒枳實、炒吳茱萸、酒黃連各15 g,酒黃芩、黨參、干姜、蜜甘草各10 g,大棗、蜜旋覆花、煅代赭石各6 g。上藥研超細末,加入白醋調成糊狀,制成中藥敷貼劑備用。穴位敷貼操作方法:敷貼前用0.9%氯化鈉溶液局部消毒清洗,取敷貼劑敷貼中脘、涌泉、雙側內關、雙側足三里等穴,每帖敷8 h,每天2 次。
2 組療程均為3 周。
3.1 觀察指標①惡心嘔吐癥狀。治療后記錄患者每天惡心嘔吐的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②睡眠質量。治療前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估,其中AIS 量表共8 個條目,每條目從無到嚴重分別計0、1、2、3 分,<4 分代表無睡眠障礙,5~6 分代表懷疑失眠,>6 分代表失眠;PSQI 量表包含18 個條目,主要由7 部分組成,每部分分值0~3 分,滿分21 分,分值越高代表睡眠障礙的狀態(tài)越重。③生活質量。治療前后采用生活質量量表[5]評定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精神動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交往、家庭生活4 個方面,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2 組惡心嘔吐癥狀比較見表1。觀察組惡心嘔吐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 組惡心嘔吐癥狀比較(±s)
表1 2 組惡心嘔吐癥狀比較(±s)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例數(shù)100 100惡心嘔吐次數(shù)(次/d)1.02±0.08 1.90±0.15 51.764<0.001惡心嘔吐持續(xù)時間(d)2.16±0.30 2.88±0.59 10.878<0.001
4.2 2 組治療前后AIS、PSQI 評分比較見表2。治療前,2 組AIS、PS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AIS、PSQI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AIS、PS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AIS、PSQI 評分比較(±s)分
表2 2 組治療前后AIS、PSQI 評分比較(±s)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PSQI 評分16.70±2.54 8.79±1.24①②16.68±2.61 11.18±1.09①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100 100 100 100 AIS 評分13.51±1.60 6.37±1.13①②13.48±1.63 9.12±1.20①
4.3 2 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3。治療前,2 組精神動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交往、家庭生活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上述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2 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2 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家庭生活23.61±1.95 39.36±2.31①②23.48±1.81 32.01±2.14①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100 100 100 100精神動力22.40±0.73 39.14±1.58①②22.47±0.69 32.31±1.62①心理承受能力20.73±0.52 35.02±1.57①②20.69±0.62 29.15±1.63①社會交往19.18±1.69 37.20±2.55①②19.30±1.45 31.09±2.40①
目前,化療藥物是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但其毒副反應也較多,從而影響其臨床應用。如化療藥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可通過血腦屏障薄弱區(qū)刺激催吐化學感受區(qū)一系列受體而引起嘔吐;或化療藥物通過刺激胃腸道黏膜上的嗜鉻細胞,使其釋放出5-羥色胺等物質,該物質與可引起嘔吐的神經(jīng)相關受體結合,從而導致嘔吐反應[6]。多數(shù)腫瘤患者從被確診的那刻起,生理、心理上都會有沉重的負擔;加之腫瘤帶來身體的不適,如手術的創(chuàng)傷、化療的毒副反應,以及腫瘤本身產(chǎn)生的疼痛、壓迫癥狀等,均可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7]。
中醫(yī)學認為,化療藥物直接損傷脾胃,中焦失和,氣機升降失常,胃氣上逆,從而引發(fā)惡心嘔吐,故治療多以健脾和胃、通調氣機、降逆止嘔為法。而化療后脾胃失和,可出現(xiàn)胃不和則臥不安,從而影響睡眠質量。本研究基于中醫(yī)學理論,應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收到較好療效。穴位貼敷療法屬中醫(yī)外治法范疇,其將組方理法方藥理論與傳統(tǒng)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互融合,將中藥制成軟膏、藥餅,貼敷于人體經(jīng)絡相關穴位上,通過穴位滲透皮膚導入臟腑,使藥效直達病所,激發(fā)全身的經(jīng)氣,發(fā)揮溝通表里、調解營衛(wèi)、平衡陰陽等作用。中藥敷貼藥膏方中,法半夏燥濕消痰、降逆止嘔;麩炒枳實破氣消積、理氣寬中;炒吳茱萸、酒黃連相伍為佐金丸,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之功;酒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干姜溫中散寒、化飲止嘔;蜜甘草健脾益氣、調和諸藥;大棗補脾和胃;蜜旋覆花降氣消痰、行水止嘔;煅代赭石重鎮(zhèn)平肝、降逆止嘔。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理氣消痰、降逆止嘔之功。中藥穴位貼敷的治療方法既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通過特定的藥物吸收以發(fā)揮藥理作用,雙重治療使療效倍增[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惡心嘔吐的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AIS、PSQI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量表中精神動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交往、家庭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實體腫瘤化療后患者,可有效減輕惡心嘔吐癥狀,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