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鎮(zhèn)
摘 要: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是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以香型不育系港粳02A同香型恢復系港恢5號配組而成的雜交稻新品種,2022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其適宜在遼寧省中晚熟和晚熟稻區(qū)種植,栽培上應重視浸種消毒,壯秧稀植,合理搭配氮磷鉀,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文章闡述了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的品種來源及選育經過,分析了其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效益,總結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5-0028-04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1 ? ? ? 文獻標志碼:B
東港市位于遼東半島東部,東依鴨綠江,南臨北黃海,是全國唯一沿江、沿海、沿邊的新興港口城市,屬溫帶濕潤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氣候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素有“北國江南”的美譽。域內土壤肥沃,水質優(yōu)良,是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xiāng)”。東港市年平均氣溫8.4 ℃,無霜期182 d,降水量900~1 000 mm,日照時數2 484.3 h,地理緯度與日本主產越光大米的新瀉縣屬同一緯度,適合生產優(yōu)質稻米。
隨著國家政策引導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廣大種植者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最初片面追求高產向優(yōu)質高效轉變,東港市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生產優(yōu)質稻米提供了適宜環(huán)境。近年來,消費者對大米的適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軟硬適中、黏、彈、滑,而且還要香甜、有光澤、口感好,更重要的是健康安全。目前市場上種植的優(yōu)質稻米品種較多,有類越光米、長粒?米、軟米等,但有香味、口感好的長粒型大米很少。
1 品種來源及選育經過
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是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以香型不育系港粳02A為母本、香型恢復系港恢5號為父本雜交配組而成。
香型不育系港粳02A是以常規(guī)稻屜錦B作母本、香型保持系15B作父本雜交多代系選定型后,再以15A作母本、香型港粳02B作父本多代回交轉育而成的BT型香型不育系。該不育系經過廣泛配組試驗,表明其具有配合力強、開花習性好、異交結實率較高、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強、穗粒數多、米質香味濃、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抗倒伏能力強、耐寒性強等突出特點,是近幾年出現的比較理想的香型不育系,有望盡早完成老舊不育系的替代,從而促進雜交稻品種市場更新換代。其2021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已經成為東港市行業(yè)內重點利用的骨干不育系。
香型恢復系港恢5號是以雜交稻5優(yōu)280為母本、鹽豐47為父本雜交經多代系選而成,2010年夏季在東港市進行有性雜交,同年冬季到海南省加代,收集F2代種子約2 000粒在東港市單株種植,秋季選擇優(yōu)良單株30個,冬季將中選單株分別取1個穗子到海南省種植加代,經單株選擇后再到東港市種植,進行單株選擇后繼續(xù)到海南省加代,這樣往返8個時代,單株選擇,優(yōu)中選優(yōu),2014年對基本趨于穩(wěn)定的外觀長相偏恢的6份材料進行測恢,用香型港粳02A作為測恢的不育系,2015年在本地對測交種進行種植鑒定,發(fā)現編號2014R5的恢復系配合力強,雜種優(yōu)勢明顯,而且雜交子一代米質外觀透明,米飯清香口感好,豐產性好,抗病力強,穗粒結構合理。通過對港恢5號(2014R5)的廣泛配組測恢,表明其具有恢復力強、恢復面廣、抗稻瘟病、矮稈、分蘗力強、米質清香、莖稈清秀、耐寒性強等特點。2016年對港優(yōu)5號雜交種進行小面積制種試驗,母本表現出較高的異交結實能力,抗病抗倒、株高適中、分蘗力強,制種產量達2 250 kg/hm?以上;父本表現出花粉量充足、花期長、花粉活力強等優(yōu)勢。2017—2018年進行子一代種植鑒定試驗,表現出豐產、優(yōu)質、抗病、適應性好等優(yōu)勢,而且熟期適中、繁茂性好、抗倒伏、米飯軟糯清香。2019年通過遼寧省種業(yè)發(fā)展中心優(yōu)質米品評鑒定,順利進入優(yōu)質米區(qū)試程序。2020—2021年參加遼寧省水稻優(yōu)質食味組區(qū)試及生產試驗,2022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遼審稻20220023)。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農藝性狀
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生育期156 d,發(fā)棵快,分蘗力強,株型集散適中,葉片直立上舉,葉色淡綠,株高105.7 cm,平均每穴穗數17.9個,有效穗可達330萬穗/hm?,穗型為半緊穗,穗粒數128.8粒,穗長18.0 cm,結實率88.2%,千粒重25.5 g,灌漿快,熟相好,籽粒長寬比合理,稀頂芒。
2.2 抗病性強,適應性廣
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經遼寧省水稻區(qū)域試驗沈陽農業(yè)大學植保學院抗病鑒定結果如下:苗期對不同生理小種接種反應(病級)混合為3 MR,田間穗頸瘟綜合抗性指數3.7,穗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大面積種植稻曲病、紋枯病發(fā)病較輕,抗白葉枯病,抗條紋葉枯病,耐寒性好,耐鹽堿,耐瘠薄,抗干旱。
2.3 米質優(yōu)良,適口性好
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經農業(yè)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2年平均結果:糙米率80.6%,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7.0%,粒長5.9 ㎜,籽粒長寬比2.5,堊白粒率12.5%,堊白度4%,透明度1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75 ㎜,直鏈淀粉15.9%,蛋白質8.5%,米質主要指標達到部頒標準優(yōu)3級,香味濃,米飯柔軟,不返生,口感好,如表1所示。
2.4 生育期適中,種植區(qū)域廣
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生育期156 d,在遼寧省中晚熟和晚熟稻區(qū)均可種植,生育期比對照鹽粳48短3 d,適應性好,根系發(fā)達,抗倒伏能力強,適合直播稻種植。
3 產量表現及效益
3.1 遼寧省水稻品種優(yōu)質食味區(qū)域試驗
2020年參加遼寧省水稻優(yōu)質食味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8 514 kg/hm?,比對照鹽粳48平均產量7 950 kg/hm?增產7.1%;2021年參加遼寧省水稻優(yōu)質食味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8 689.5 kg/hm?,比鹽粳48平均產量8 128.5 kg/hm?增產6.9%;2020—2021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8 601 kg/hm?,比鹽粳48平均產量8 098.5 kg/hm?增產6.2%。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 314.5 kg/hm?,比鹽粳48平均產量7 917 kg/hm?增產5.0%。
3.2 示范試種推廣及效益分析
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自參加優(yōu)質食味組區(qū)試以來,表現出早熟、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抗病性強、適應性廣、抗倒伏等優(yōu)良特性。2020—2022年在遼寧省中晚熟和晚熟2個稻區(qū)累計推廣面積達到0.4萬hm?,表現插后發(fā)棵早、分蘗力強、有效穗數多、抗病抗倒、灌漿快、活稈活葉成熟、米飯香味濃以及適口性好等特性。連片種植平均產量為 8 250~9 000 kg/hm?,比當地主栽優(yōu)質米品種平均增產750 kg/hm?以上,增加社會糧食0.15萬t,增加社會效益1 000多萬元,已經成為廣大種植戶競相種植的香型優(yōu)質米品種。2020—2022年連續(xù)3年在河北福寧稻區(qū)進行麥下茬直播稻種植,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大面積種植平均產量在9 000 kg/hm?,比鹽豐47增產顯著,優(yōu)質優(yōu)價,增產增收效果明顯,受到當地農戶的廣泛好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4 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多年實踐表明,黃海稻區(qū)中等以上肥力地區(qū)港優(yōu)5號單產為8 250~9 000 kg/hm?,米質優(yōu)良,適宜的穗粒結構應為有效穗300萬~330萬穗/hm?,每穗粒數125~130粒,結實率85%~90%,千粒重26~27 g。高產栽培策略為構建高質量群體,穩(wěn)定穗數,主攻大穗,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相應的栽培途徑是“精苗保前,控蘗穩(wěn)中,大穗強后”,即在適宜基本苗的基礎上,前期促早發(fā),奠定足穗基礎;中期控上促下,控制群體質量,提高成穗率,促進強根壯稈,孕穗期爭大穗;后期促保兼顧,水氣協(xié)調,養(yǎng)根保葉,增粒增重,實現穗粒重最佳組合與高產優(yōu)質的統(tǒng)一[1]。
4.1 藥劑浸種,防治種傳病害
育苗前用氰烯菌酯、乙蒜素、咪鮮殺螟丹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采取先曬種消毒、后干種包衣的方式,可預防惡苗病和立枯病。采取先干播種后復水的輕簡育苗方式可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但要注意預防干尖線蟲病。
4.2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灌漿結實期的氣象條件對米質影響較大,主要表現在溫度和光照方面。在水稻灌漿結實期,對整米率的貢獻溫度約占88%,光照約占7%,北方粳稻灌漿最適宜溫度為21.5~26 ℃,較大的溫度日差和適中的相對濕度(75%~90%)都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質。根據東港市多年氣象數據顯示,水稻出穗灌漿期在8月10日前后最為理想,此時溫度和光照等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生長。據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分析,黃海稻區(qū)4月下旬播種為宜,既可獲得較高產量,也可保證水稻品質。機插秧播種量37.5 kg/hm?,每盤插干種90~100 g,播種曬種2 d,采用營養(yǎng)土軟盤旱育苗技術,苗床溫度管理應堅持“2、5、8”原則,及時通風煉苗,培育壯秧。提倡苗后莖葉除草技術,在秧苗1.5~3.1葉期,苗床用千金(氰氟草酯)10%乳油2 500 mL/hm?加排草丹48%乳油2 500 mL/hm?,兌水300~500 kg/hm?,采用噴霧法施藥。如果苗床只有禾本科雜草,可單用氰氟草酯。移栽時秧苗做到“三帶”,即帶藥、帶肥、帶菌,保證插后發(fā)根早,緩苗快。移栽秧齡一般35~40 d,葉齡3.1~3.5片葉,培育帶蘗壯秧,在安全成熟的前提下,提倡晚育晚插[2]。
4.3 適期移栽,合理密植
稀植可使水稻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有利于節(jié)水省肥,減少植株之間的競爭和對光合產物的消耗;株間通風透光好,濕度小,不利于病蟲害繁衍。晚熟稻區(qū)在5月底插完秧較好。香型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插后生長勢強,繁茂性好,應通過擴行減苗,降低起始群體,提高群體質量。株行距(16~18) cm×30 cm,每穴栽插2~4苗,基本苗60萬~75萬/hm?。機插后25 d達到計劃有效莖數,30 d最高分蘗數達420萬/hm?以上后適時烤田控制無效分蘗,最終成穗330萬~360萬穗/hm?。栽插時要保持淺水層,做到淺插、直插,縮短返青期[3]。
4.4 平衡施肥,均衡營養(yǎng)
施肥應以增加穗數和每穗成粒數為主,以前促、中控、后補為原則,將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合理配比氮磷鉀,提倡全層施肥,重施底肥。追肥要多次少量,適當增施硅肥和鋅肥。根據土壤肥力狀況確定施肥量,通常目標產量在9 000 kg/hm?,全生育期需施標氮肥825 kg/hm?、磷肥150 kg/hm?、鉀肥225 kg/hm?。二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鉀肥在底肥和穗肥2次各占50%施用,氮肥按3段肥4次施,比例為底肥35%~40%、分蘗肥30%~35%、接續(xù)肥15%左右、穗肥10%~15%。孕穗期至灌漿期根據水稻田間長勢情況,可增施葉面肥,補充營養(yǎng),保護上部功能葉片,增加粒重。后肥不可偏晚過量,以免莖基節(jié)拉長,造成倒伏,還有可能使稻米的蛋白質含量增加,導致口感下降[4]。
4.5 合理灌溉,科學管水
淺水插秧活棵,薄水發(fā)根促蘗,當群體總苗數達到計劃苗數的80%時,排水曬田,促使葉色落黃,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曬至田板開裂,看到白根長出后復淺水;孕穗期至揚花期結束前田間有水層,后期薄露灌溉,干干濕濕管理,收獲前適當晚斷水,促進灌漿充分。采取淺、濕、干相結合的灌溉方法,既可滿足地上部分對水分的需求,調控群體結構,又可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根系生長,達到以水控肥、以水調氣、以根養(yǎng)葉、防止早衰的目的。
4.6 科學防治病蟲草害
積極預防各種病蟲害,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瘟病、潛葉蠅、二化螟、稻飛虱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綠色和有機生產的角度,提倡加強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同時輔以化學防治。
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調控肥水、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等水稻栽培措施,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植株抗逆性;施用生物有機肥,增加葉片角質層厚度,防治病菌侵入,減少病害發(fā)生;打撈覆苔,清除越冬蟲源和菌核。采用性誘捕器捕殺二化螟雄蛾,防治水稻二化螟,6月上旬放置誘捕器,以高出水稻10~15 cm為宜,定期清理誘捕器內的害蟲。
采用頻振式、扇吸式太陽能殺蟲燈捕殺水稻二化螟、稻飛虱等害蟲。每盞有效面積1.3 hm?,定期清理殺蟲燈內的害蟲。
化學防治提倡防早、防小,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復配藥劑防治。防治潛葉蠅主要注重2個時間點。第1個時間點是移栽前3~5 d在苗床上噴施氧化樂果等內吸性藥劑防治,第2個時間點是插秧后5~7 d或返青后,用阿維毒死蜱等藥劑進行大田防治,同時可兼防稻水象甲等幼小底蟲;用滿穗(噻呋酰胺)或愛苗(苯醚甲環(huán)唑)加氯蟲苯甲酰胺防治紋枯病、二化螟;水稻破口前5~7 d(劍葉葉枕與倒2葉葉枕平以上1~2 cm)用富士一號、稻瘟靈或拿敵穩(wěn)(戊唑醇·肟菌酯)加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蚜酮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二化螟、稻飛虱等蟲害,遇高溫天氣可加入天然蕓苔素內酯,有利于減少高溫逼熟現象;水稻破口期或距上次施藥7~10 d(10%左右穗剛露頭)用富士一號或吡唑醚菌酯加磷酸二氫鉀,根據實際發(fā)生情況加吡蚜酮,重點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當病蟲害發(fā)生時間相近時,可進行綜合防治,盡量減少用藥次數,降低生產成本,減輕環(huán)境污染,提高稻米品質。
一般情況下,用丁惡乳油、農思它或秋之寶等藥劑進行插秧前封閉5~7 d,保持3~5 cm水層;第2遍用藥在插秧后10~15 d,用二氯喹磷酸加芐嘧磺隆采取毒土法或結合施肥混拌均勻施入;分蘗末期(6月末至7月初)根據田間草害實際發(fā)生情況,用安達星等藥劑防1年生、多年生闊葉和莎草科雜草,注意保持3~5 cm水層5~7 d。
4.7 適時收獲
水稻收獲時間對稻米口感有一定影響,適時收獲能提高稻米品質,過早或過晚收獲都會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質和適口性。水稻收獲過早,未成熟的青粒較多,千粒重低,既影響產量又影響加工品質和外觀品質。收獲過晚,水稻成熟粒反復吸水干燥,米粒會出現裂痕,加工時易斷裂,影響加工品質,稻米香味隨收獲延遲有降低趨勢。一般應在水稻黃熟期,即稻谷色變黃、籽粒充實飽滿堅硬、80%以上米粒達到玻璃質程度、含水量為20%~25%時收獲,有利于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
5 結束語
廣大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努力研發(fā),廣泛收集優(yōu)質香型的保持系資源,進行雜交選育和轉育不育系,同時對現有的香型恢復系進行遺傳改良,通過大量配組和篩選鑒定,育成香型優(yōu)質三系雜交粳稻港優(yōu)5號,有效滿足了市場對口感好、長粒、香型大米的需求,加之其抗病性強,引起廣大種植者的關注。自試驗種植以來,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綜合性狀優(yōu)良,繁茂性好,抗病抗倒,熟期適中,豐產性好,米質外觀透明,長寬比好,米飯口感極佳,深受稻米消費者的喜愛,是米業(yè)公司開展訂單種植的理想品種,有效促進了稻米的產業(yè)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梁華金.雜交中秈新組合C兩優(yōu)33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稻米,2018(3):120-121.
[2]崔曉梅,劉延剛,李靜,等.香粳圣稻2572的特征特性及高產保優(yōu)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2(10):107-109.
[3]姜文學.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北方水稻,2017(2):61.
[4]汪靜.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種子科技,2023,41(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