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琦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苯y(tǒng)編教材注重體現(xiàn)學生有效的自主閱讀過程,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四上第六單元是以“成長故事”為主題的閱讀教學單元,其單元語文要素為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如何將人文情感、語言文字與“批注”的閱讀方法結合起來呢?如何依托“批注”實現(xiàn)自主與合作的閱讀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初次學習批注閱讀法具有一定的難度,批什么、怎么批都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指導。在學習《牛和鵝》之前,可采用“尋寶式批注”。我讓學生去“尋寶”,尋找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寫寫自己喜歡的原因,再把找到的句子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分享,然后推薦一些有深度的句子全班交流。完成這一學習任務之后,我告知學生:像這樣把自己喜歡的內容圈畫出來,并且在空白處做上注解,就叫作批注。相機出示文中的批注,讀一讀,將這些批注分類。并讓學生談談自己剛才“尋寶”的內容是從哪個角度進行的批注,喚醒了學生已有的批注經(jīng)驗,也激發(fā)了學生對“作批注”的興趣。
除了“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本單元的語文閱讀要素還有“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在教學時,既要關注整體性的單元目標,也要關注“這一篇”的“個體”要求。《一只窩囊的大老虎》的課后習題除了要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還要求學生結合文中有關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的語句提取出“我”的心情變化,并體會變化的原因。因此,在執(zhí)教本課時,我將課后一、二題無縫銜接,學生有問題就有思考,要解決問題,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引導學生對不理解的地方作了批注后,可以針對大家的交流,自然地過渡到作者的心情變化上,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批注”,密切關注文章中人物的一系列活動變化,學生在交流人物的心情變化時,我引導他們嘗試采用“心電圖”式起伏變化的思維導圖,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人物的心情變化,因勢利導地讓學生依據(jù)思維導圖說說整篇課文中“我”的心情變化,較好地完成了這一任務。
本單元的三篇文章雖然凸顯的都是同樣的語文要素,但每篇課文仍有其獨特的功能價值,三篇文章在編排布置上呈現(xiàn)由淺入深、由扶到放的推進性。在批注要素的學習上,《牛和鵝》是學習如何作批注,《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和《陀螺》是用學到的方法自主作批注。教師要注意不同課文的功能,既要關注學生的困難所在,又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統(tǒng)編教材強調“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最終學會并運用這種閱讀方法。一可在略讀課文中加大放手力度,通過自主批注和交流合作批注完成閱讀任務。二可拓展到課外閱讀,將批注與讀書筆記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達到“沉浸式閱讀”。三可與習作教學的互批互改相結合,教會學生用批注的方法欣賞同學的習作,從而獲得更多的閱讀樂趣。
批注只是一種理解文章的閱讀手段,因此教學中不能只是側重“作什么(批注)”和“怎么作(批注)”,也應該在設計交流批注環(huán)節(jié)時,讓學生關注其他同學的批注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在學生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在碰撞中對自己的批注進行二次回讀,二次補充批注。相信學生在反復交流中既訓練了語言與思維能力,又提升了閱讀能力,實現(xiàn)了雙贏式成長,何樂而不為?
總之,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所歸納的幾點淺顯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xù)關注作批注這一閱讀方法,爭取探索更多的作批注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