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蔚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yè)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屬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代表性技術[1]。高支模施工效果對建筑的質量、美觀、耐久性等均有影響,但部分建筑工程的高支模施工技術應用不善,存在質量隱患或安全隱患,常常引起工期延誤和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問題[2-3]。因此,深入探討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具有必要性,應重點掌握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明確施工注意事項,以提升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水平。
某兩層建筑工程項目,中心屋頂高度8.77m,由C-D軸間中點向A軸及向F軸呈人字降坡。工程施工中,層高大于4.5m的部分采用高支模。該工程由專業(yè)人員設計8.05~8.77m 的高支模板體系,制定規(guī)范的施工設計方案,保證高支模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
(1)按縱下橫上的順序在立桿底距樓面板200mm的位置設掃地桿,統(tǒng)一沿縱橫水平方向以1500mm的步距設置到位。
(2)梁底、最頂步距兩水平桿間均增設一道水平桿。
2.2.1 豎向剪刀撐的設計
(1)布設位置選擇在模板支撐架外側四周,剪刀撐寬度4~6m,中部縱橫向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依次設置,間距取5m。
(2)剪刀撐由鋼管搭設成型,沿高支架四周從底部開始依次向頂部設置,與樓面夾角穩(wěn)定在45°~60°。
(3)剪刀撐的搭接長度不少于1000mm,采取直角扣件搭接的方法;剪刀撐與立桿交接時,用旋轉扣件穩(wěn)定扣至立桿處,維持搭接部位的穩(wěn)定性;搭接處的扣件不少于3個。
2.2.2 水平剪刀撐的設計
設置在掃地桿和豎向剪刀撐頂部,支模高度>8m時,支架的穩(wěn)定性下降,在支架中間增設一道水平剪刀撐,用于提升支架的穩(wěn)定性。
2.2.3 立桿支撐的設計
(1)120mm 厚的樓板:立桿的橫距和縱距均為900mm,枋木間距為300mm。
(2)400×900 截面梁:立桿的橫向、縱向間距均為900mm,枋木間距400mm;于梁底設一道承重立桿并于立桿處設長度不大于200mm的頂托,全面保證結構穩(wěn)定。
按照模板配板圖紙設計尺寸精準拼裝模板,作業(yè)人員加強對板間拼縫的檢測與控制,使相鄰兩板緊密貼合;兩板接頭位置用木方壓縫,或設置卡子,提升嚴密性,防止漏漿;模板組拼成型后,用鋼絲綁扎豎向鋼管和模板。模板組拼精度控制項目及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模板組拼控制項目及精度要求
根據定位樁點測放十字交叉控制線,進一步測定各偏軸線500mm 控制線,用經緯儀檢測測量放樣的準確性。待偏軸控制線通過檢驗后,測放梁、柱等邊線,以便在后續(xù)施工中根據此類邊線將模板準確安裝到位。
(1)標高引測:用水準儀引測板面標高加0.5m控制點,用鋼尺引出梁底、板底的標高。樓板模板鋪設完成后,用水準儀和鋼卷聯合檢查安裝情況。
(2)柱模板標高控制:柱的高度扣除樓板標高,將所得結果與膠合板的高度做對比分析,確定完成柱模板施工所需的整塊模板數量以及需要裁剪的模板尺寸,根據計算結果準備足量模板,完成加工作業(yè)。樓板新澆筑混凝土固結后,在樓面測放軸線控制線、柱邊線,質檢員對測量放線結果做全面的復核,確認無誤后安排木工進場。
按圖紙要求搭設滿堂支架和剪刀撐(如圖1所示)。立桿按照如下方法設置:取尺寸為300mm×300mm的膠合板墊塊,將其置于鋼管底部;搭設中間水平拉桿,在距離地面200mm的位置設置掃地桿;根據各層的層高設置立桿的水平牽引桿,中間步距取1500mm,頂部牽引桿設置在梁底下方500mm處;立桿布設到位后,做到位置合理、間距均勻。隨后,以標志點為準測放梁底模標高,設置梁底鋼管。為提高支撐系統(tǒng)的剛度,在搭設滿堂支架時需將其與構造柱和框架柱做剛性連接。剪刀撐沿高支架四周以先低后高的順序依次布設到位,與樓面的夾角保持在45°~60°。
圖1 剪刀撐設置示意圖
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完成后,以測放的控制線為準封柱模。首先吊裝直模板,確認位置無誤后上緊柱箍、穿螺栓,維持模板的穩(wěn)定性,為各面設置斜撐并連接至支架處。條件允許時,封柱模與梁柱接頭模板安裝同步進行,縮短施工時間。
材料取用方面,柱箍采用鋼管,柱截面超過700mm時于中間設穿墻螺桿。根據工程材料循環(huán)利用的要求,在穿墻螺桿外套長度與柱穿墻厚度一致的PVC硬塑管,以免因穿墻螺桿出現損傷而無法循環(huán)利用。安裝時測量穿墻螺桿的位置并精準調節(jié),使所有的穿墻螺桿均在同一垂直線或水平線上。施工完成后,回收穿墻螺桿,修整后繼續(xù)投入后續(xù)的施工中。經多次循環(huán)使用后的穿墻螺桿可能有滑絲或其它異常狀況,因此使用前詳細檢查,禁止任何受損的穿墻螺桿被投入使用。
柱邊角用合適尺寸的木板條和海綿條封堵,提升嚴密性,并使成型的楞角具有美觀性。板縫用柱模木楞嚴密封蓋,避免混凝土灌注期間漏漿。柱模板安裝后,以拉通線的方法檢查布設位置。
取50mm×100mm×2000mm 方木,根據設計間距依次鋪設;隨后開始鋪設梁底模,調整底模使其與柱頭準確對接,隨后釘牢;為梁底模設置立擋及支撐,材料采用50mm×100mm 枋木條;準備厚度為18mm、寬約30mm的模板,用于壓緊側模底部;將側模吊裝至指定位置,設置斜杠頂撐用于維持側模的穩(wěn)定性。梁高在750mm以上時,于梁的中間位置增設2道Ф16穿墻螺桿,確保即便側模斜撐的作用力減弱(梁偏高所致)也依然維持穩(wěn)定。梁跨度超過4m時,按要求在跨中梁底起拱,工程在此方面無明確要求的,根據梁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主次梁交接時,起拱順序為先主梁、后次梁。在大梁底模中間增設一排連接排架的立桿,提升梁的穩(wěn)定性,避免完全下沉、變形等問題。梁模板截面,如圖2所示。
圖2 梁模板截面示意圖
(1)根據橫鋼管標高控制要求在鋼管立柱上彈出控制線,于鋼管上鋪設方木,拉線檢查,判斷方木整體是否具有平整性;隨后,鋪樓面模板,樓板寬度不合模板模數時,根據尺寸關系裁切模板,在梁、柱邊做補板處理;樓面模板鋪設后,用長度為40mm的鐵釘釘牢,板縫用膠帶紙粘貼,避免混凝土經由板間縫隙流出。
(2)板模安裝的細節(jié)多,主要歸結為如下幾點:
第一,成型鋼管排架應橫平豎直,各部位尺寸要合理,水平拉撐連通,連接件對排架的加固效果良好。
第二,模板首排次楞木方緊貼柱邊模,相鄰模板的拼縫寬度控制在2mm 以內,達到2mm 及以上時用膩子封條,提升模板間的嚴密性。
第三,板模板的起拱量視板跨度L而定,分如下三種情況:L<4m,無需起拱;4m≤L<6m,起拱量取10mm;L≥6m,起拱量取15mm。
第四,板模板施工時,在每根立桿底部設膠合板墊塊,下部支撐采用滿堂架。為腳手架設置縱、橫向掃地桿,具體方法為:縱向掃地桿設置在距離底座上皮不超過200mm的立桿處,用直角扣件予以固定,各縱向掃地桿均與立桿穩(wěn)定連接;橫向掃地桿設在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處,采用直角扣件進行連接。理論上,立桿所在基礎的標高需一致,若局部標高存在偏差,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延長至低處并穩(wěn)定連接至立桿上。支架四周及中間位置均設縱向剪刀撐,統(tǒng)一從底部開始逐步向上進行,每隔4排支架立桿設置一處。
第五,用壓刨加工板的縱橫格柵,直至各自的規(guī)格一致。拉通線找平,要求所有格柵處于相同標高處,期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四周格柵的布設情況。板與格柵用50mm 釘子固定,鋪板作業(yè)結束后用靠尺檢查平整度、用水準儀校正標高,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偏差。模板受損或變形時,隨即安排修整,必要時換新。模板鋪設到位后,整體需平整,板間接縫嚴密。經檢查確認模板各方面均達標后,清理雜物,均勻涂刷脫模劑。
第六,首根立桿設置在墻根起步350mm的位置,后續(xù)根據設計要求以特定的間距依次將支撐支立到位,使各層的立柱支撐位置保持一致。在縱橫向水平拉桿施工時,于支撐中間開辟出通道,供施工人員行走。
(1)施工人員在布置立桿時需兼顧頂板、主梁、次梁各自支撐立桿的布設位置,采取協(xié)調措施,使三者立桿共處相同直線上。必要時適當調節(jié)立桿間距,但不可加大間距,僅能調小,否則立桿將在一定程度上喪失支撐作用。
(2)每步距設雙向水平桿,要求桿件在x、y 方向的剛度均達標,使水平桿在施工中保持穩(wěn)定。
(3)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規(guī)范布設水平和豎向的剪刀撐,加固高支模體系。
(4)滿堂支撐架底部距基礎面200mm 范圍內應有雙向掃地桿。
(5)立桿接長采取搭接的方法,搭接至少用2 個旋轉扣件,搭接長度不少于1m。各扣件的擰緊力矩達到45~65N·m,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距桿端至少100mm。
(6)若底部支座坐落至墊層上,應取墊鐵和長木跳板,將兩者鋪設至立桿下部。
(7)板厚>120mm 時,用雙扣件對支撐橫桿與立桿做連接處理,且要求頂部承載支撐裝置采用鋼管橫桿。
高支模施工完成后,進入拆除環(huán)節(jié)。拆除細節(jié)豐富,隱患多,工程人員必須嚴格依據規(guī)范操作。
(1)混凝土澆搗完成約8d 時,測試混凝土的強度,若實測結果達到設計要求,可進入高支模拆除環(huán)節(jié);結果顯示混凝土的強度偏低時,推遲拆模時間,禁止在混凝土強度未達標時盲目拆模。
(2)高支模拆除采取分段、分級、分部的方法,根據待拆模板體系的總量進行逐級劃分,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部分的拆除作業(yè)。拆模遵循先澆筑后拆除、后澆筑先拆除的原則,且首先拆除側梁模板,再進行柱梁模板的拆除。
(3)為高支模拆除搭設作業(yè)平臺,供施工人員在平臺上安全拆模。
(4)拆模作業(yè)平臺搭設成型后,才可拆除木枋與模板,拆除順序為“松枋、散板、拆除模板、拆除支架”,所有拆除產生的模板均要被運出施工現場,若未外運模板,則規(guī)劃在與樓層邊緣相距超10m 的區(qū)域,堆放整齊,堆放高度不大于1m。禁止在通道口和出口堆放模板,否則將阻礙拆模作業(yè)的順利進行。
(5)嚴格控制拆模力度,避免建筑結構因拆模而出現損傷。拆模人員注重防護,禁止強制性撬動模板,否則混凝土結構易受損。拆除人員嚴格聽從指揮,按照順序依次拆除各模板。
(6)高支模體系拆除結束后,全面檢查模板,修理變形的模板、破損的模板或存在其它缺陷的模板,剔除無法重復使用的模板;而后,清理模板表面的雜物,根據類別的不同分類存放;由專員管理拆除后的模板,以便在后續(xù)工程中重復使用。
綜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妥善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有助于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質量、減少成本。但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細節(jié)多,施工單位應根據工程質量要求進行高支模施工方案設計,嚴格按照高支模施工技術要點以及施工注意事項開展施工,施工完成后要保證高支模拆除的安全??傊?,在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應貫徹全流程質量意識,加強質量檢查與控制,確保高支模施工作業(yè)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