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都戶 ,郭會卿 ,曹玉舉 ,孟慶良
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2.鄭州中醫(yī)骨傷病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3.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痛風性關節(jié)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導致單鈉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jié)滑囊、軟骨及周圍組織而引起的代謝性、無菌性炎癥反應性疾病。其臨床主要癥狀為高尿酸血癥、四肢關節(jié)炎癥損害,后期可伴發(fā)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嚴重者可致腎臟損害[1]。中醫(yī)治療GA在控制病情發(fā)展、減少復發(fā)和不良反應等方面有獨特效果。近年來開展了大量中醫(yī)治療GA靶點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茲綜述如下。
GA 主要致病因子為單鈉尿酸鹽(MSU)結晶,MSU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而高尿酸血癥由多種酶調(diào)節(jié)。當腺嘌呤脫氫酶(ADA)、鳥嘌呤脫氫酶(GDA)、黃嘌呤氧化酶(XOD)等活性受抑制后,尿酸生成被阻礙;當主要參與尿酸重吸收的尿酸鹽重吸收轉運子(URAT)1、人尿酸鹽轉運蛋白(hOAT)1、hOAT3及主要參與肝臟和腎臟對尿酸代謝的多藥物抵抗蛋白(MRP)4活性被抑制后,尿酸排泄功能受損,兩者共同導致體內(nèi)尿酸升高而生成MSU[2]。MSU結晶可激活誘導NOD樣受體(NLR)、Toll樣受體(TLR)等關鍵介質(zhì)[3],其中NLR 與凋亡相關斑點樣蛋白(ASC)相互作用,誘導并激活胱天蛋白酶前體(proCaspase)-1形成炎性小體[4]。白細胞介素(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其他活化的炎性細胞因子促進炎性介質(zhì)表達,是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的主要發(fā)病機制[5]。此外,活化的炎性小體還可觸發(fā)炎癥級聯(lián)反應并將幼稚T細胞極化為促炎性Th亞群,進而增強炎癥反應[6-7]。目前西醫(yī)治療以抗炎和降尿酸為主[8],抗炎藥物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zhì)激素和生物制劑,且常聯(lián)合用藥以提高療效[9];降尿酸藥物主要包括非布司他、別嘌醇及苯溴馬隆等[10]。這些藥物雖可快速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病情,但長期服用易致腹瀉、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嚴重者可出現(xiàn)肝腎損害[11]。
GA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多因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過量飲酒,致臟腑積熱,蘊久化為濁毒,加之外邪侵襲,濕熱痰瘀痹阻脈絡所致[12]。治以活血化瘀、清利濕熱、通絡止痛等,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13],其機制可能與增加抑炎因子的含量與表達、干預信號通路正常傳導、抑制關鍵酶活性等有關[14]。
2.1.1 抗炎止痛
牛膝具有補益肝腎、逐瘀通經(jīng)、引火下行功效,其所含牛膝總皂苷主要通過抑制NLRP3及胱天蛋白酶(Caspase)-1表達,從而起到消炎鎮(zhèn)痛作用[15]。葛根素在治療GA過程中主要抑制TLR4,干預其信號通路傳導,達到減少血清IL-1β、TNF-α含量目的[16]。秦艽醇主要通過下調(diào)miR-34a、上調(diào)沉默信息調(diào)節(jié)因子1(Sirt1)表達,從而使Ac-p53蛋白表達上調(diào)、p53蛋白下調(diào),且通過抑制炎癥因子TNF-α、IL-6、IL-1β及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療GA[17]。烏蘞莓的主要成分為木犀草素,可通過下調(diào)TLR/MyD88/核因子(NF)-κB通路減輕AGA炎癥反應[18]。短穗兔耳草中分離的黃酮類、環(huán)烯醚萜苷類、苯乙醇類等化合物,能通過調(diào)節(jié)TLR信號通路和NLR信號通路緩解GA臨床癥狀[19]。穿山龍治療GA大鼠模型實驗發(fā)現(xiàn),大鼠體內(nèi)TNF-α、IL-1β和IL-8含量減少,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和總SOD活性增加[20]?;⒄纫掖继崛∥镏委烥A調(diào)控機制可能是NLRP3/ASC/Caspase-1軸,其通過干擾NLRP3 信號通路,抑制Caspase-1 活性和IL-1β產(chǎn)生[21]。姜黃素能有效改善MSU晶體誘導的GA癥狀,通過抑制NF-κB信號傳導和NLRP3炎性小體激活,進一步下調(diào)proCaspase-1、Caspase-1和IL-1β發(fā)揮作用[22]。
2.1.2 拮抗尿酸
土茯苓具有解毒利濕、通利關節(jié)功效,其有效成分為槲皮素、落新婦苷。槲皮素能經(jīng)過多種機制形成槲皮素-XOD復合物,導致XOD構象發(fā)生變化,影響XOD催化功能,進而控制尿酸生成[23];落新婦苷可抑制肝臟XOD活性,顯著降低血清尿酸含量[24]?;⒄群凸鹬ε湮榭赏ㄟ^抑制肝臟XOD基因和蛋白表達,抑制高尿酸血癥大鼠尿酸水平,對降低尿酸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25]。黃芩苷對尿酸生成有特殊作用,通過分子對接分析和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研究發(fā)現(xiàn),其對XOD具有較強抑制作用[26]。有研究表明,牛尾菜可能通過下調(diào)腎URAT1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9水平上調(diào)OAT1,從而發(fā)揮降尿酸作用[27]。桑葚苷能下調(diào)高尿酸血癥小鼠GLUT9、URAT1 mRNA和蛋白水平,上調(diào)OAT1、有機陽離子和肉堿轉運蛋白mRNA和蛋白水平,可為高尿酸血癥伴腎功能不全患者尋找替代藥提供參考[28]。研究表明,車前子單體成分毛蕊花糖苷可通過抑制URAT1、GLUT9促進尿酸排泄[29]。薯蕷皂苷為山藥提取物,可通過下調(diào)GLUT9,上調(diào)OAT1、ABCG2表達干預高尿酸血癥,其代謝產(chǎn)物劍麻皂素可通過URAT1 途徑顯著抑制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30]。
中藥復方以多成分、多靶點作用在降尿酸、緩解AGA癥狀等方面具有獨特療效。三妙丸(蒼術、黃柏、牛膝)具有雙重降尿酸作用,通過抑制肝臟XOD減少尿酸生成和調(diào)節(jié)URAT1、hOAT1、hOAT3水平,減少尿酸重吸收和增加尿酸排泄[31]。研究表明,四妙丸(蒼術、黃柏、牛膝、薏苡仁)可通過逆轉草酸鹽所致URAT1、GLUT9 mRNA和蛋白水平,增強小鼠腎臟尿酸鹽排泄能力[32]。進一步研究表明,四妙丸可改善痛風導致的腎臟損傷,其機制可能與上調(diào)大鼠腎小球Sirt1蛋白水平,抑制NF-κB/NLRP3炎性小體活化,降低腎小球IL-1β水平有關[33]。此外,四妙丸有效成分對軟骨細胞促炎介質(zhì)活化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并可抑制MSU誘導的軟骨細胞蛋白聚糖降解,有效抑制GA發(fā)作[34]。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可抑制源自不同LOX類花生酸生成物合成及一氧化氮產(chǎn)生和趨化因子基因表達,從而發(fā)揮消炎作用[35]。周麗雅等[36]通過動物實驗研究表明,丹溪疼痛湯(天南星、蒼術、黃柏、川芎、神曲、白芷、桃仁、防己、威靈仙、羌活、桂枝、紅花、龍膽)可能通過降低炎癥信號通路TLR4、MyD88表達,以及降低炎癥因子TNF-α、IL-1、IL-6、IL-17 和Th17 細胞水平發(fā)揮抗炎鎮(zhèn)痛作用。康佳瑩等[37]研究表明,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白芍、雞血藤、桂枝、當歸、川芎、生姜、牛膝、大棗)在治療GA 過程中發(fā)揮顯著作用,其可抑制NLRP3及IL-33表達,提高抑炎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1表達,減少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陳紹華等[38]采用動物實驗研究當歸拈痛湯治療AGA作用機制發(fā)現(xiàn),該方能下調(diào)炎癥因子IL-1β、TNF-α、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達,降低血尿酸濃度。段姮妃等[39]通過研究清熱通絡方對大鼠模型的作用機制,認為該方可抑制TLR2信號通路異常激活,能有效改善和緩解GA所致炎癥反應。郭玉琴等[40]研究顯示,加味宣痹湯抗炎機制可能是抑制AGA大鼠模型TLR4、MyD88及IRAK4介導的炎癥信號通路信號傳導,減少TNF-α、IL-1β等炎癥因子釋放。
中藥外敷對GA具有效果顯著、簡單方便、不良反應小、患者適應性好等優(yōu)點[41]。中藥外敷通過“三微調(diào)平衡”(即局部微作用、微刺激、微吸收)使藥物透皮起效[41]。段連香等[42]研究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二黃膏(大黃、梔子、芒硝、紅花、丁香、肉桂)治療AGA發(fā)現(xiàn),其療效機制可能與介導炎癥因子下調(diào)有關,二黃膏主要成分大黃酸通過抑制靶向蛋白P38、PI3Kγ、JAK2,進而限制炎癥信號傳遞及下游蛋白表達,有效緩解AGA紅、腫、熱、痛等癥狀,降低患者血尿酸(UA)、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等因子水平,并能減輕關節(jié)積液、滑膜增生。二黃膏中梔子、芒硝等提取物能抑制A549細胞XOD活性、降低尿酸水平及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吞噬功能,在減輕炎癥反應方面有特殊作用[43]。王銘增等[44]研究梔黃止痛散(重用梔子、大黃)外敷在AGA治療中的作用機制發(fā)現(xiàn),梔黃止痛散組UA、CRP、ESR、IL-6、IL-8、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安康信組。李揚等[45]研究威柏膏(威靈仙、黃柏、蒼術、乳香、沒藥等)外敷對AGA模型大鼠關節(jié)滑膜組織炎癥反應作用發(fā)現(xiàn),其機制為降低滑膜組織炎性小體的核心蛋白NLRP3及效應分子Caspase-1表達,從而有效減少其下游IL-1β前體向成熟IL-1β轉化,最終減輕關節(jié)滑膜炎癥反應。胡春平等[46]觀察通絡蠲痹湯聯(lián)合痛風外敷方(大黃、黃柏、黃連、白芷、紫草、乳香、沒藥、冰片、芒硝)對AGA臨床療效及血清炎癥因子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關節(jié)腫痛、活動度及炎癥因子、CRP、ESR、UA水平改善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向珍蛹等[47]觀察雙柏散(黃柏、側柏葉、薄荷、大黃、澤蘭)外敷聯(lián)合針灸治療AGA臨床效果發(fā)現(xiàn),該方可能通過拮抗炎癥因子、抑制炎癥細胞游走和減少血管通透性發(fā)揮抗炎作用,從而控制病情進展。陳興華等[48]研究金黃膏(大黃、黃柏、姜黃、白芷、制南星、陳皮、蒼術、厚樸、甘草、天花粉)外敷治療AGA臨床效果,結果表明金黃膏能降低血漿IL-1β和IL-8水平,抑制炎癥因子水平,緩解AGA癥狀。
針刺對GA臨床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臨床上,針灸治療GA多取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阿是穴等,采用針刺、刺絡、火針等多種方式,其作用機制主要為抑制炎癥反應。譙童茜等[49]基于NLPR3炎性小體探討電針治療AGA作用機制,主要取穴“三陰交”“足三里”,結果表明,電針能通過降低組織蛋白酶B的活性,抑制其激活NLRP3炎性小體,從而減少IL-1β和IL-18生成。葉青等[50]研究三棱針刺血對GA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發(fā)現(xiàn),該療法能降低IL-4、IL-10炎癥因子水平,且hs-CRP和UA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三棱針刺血能促進尿酸排泄,還可提高抗炎因子水平。研究表明,針刺“腎俞”“太溪”能下調(diào)腎臟URAT1和上調(diào)腎臟OAT1蛋白表達,從而降低尿酸水平[51]。孫霞等[52]觀察火針點刺放血對AGA模型大鼠滑膜組織炎癥因子含量影響發(fā)現(xiàn),火針可通過刺激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IL-6、IL-1β、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盧翠娜等[53]研究火針治療AGA的作用機制發(fā)現(xiàn),火針可抑制IL-β、NLRP3表達。謝麗琴等[54]研究結果表明,火針療法機制可能與抑制模型大鼠NLRP3活化及IL-1分泌有關。
臨床上,針對GA不同時期可選擇合適的中藥及方法聯(lián)合治療,也可根據(jù)病情和個體差異調(diào)整藥物組分的種類和劑量。GA發(fā)作期的治療主要為控制病情發(fā)作,減輕患者痛苦,中藥可選擇對炎癥反應有靶點抑制作用的中藥組分,如直接抑制TNF-α、IL-1β和IL-8等炎癥因子生成,以及通過調(diào)節(jié)酶類和MAPK、TLR等信號通路發(fā)揮治療AGA作用;對無癥狀期和慢性期患者,主要降低體內(nèi)尿酸水平,防止GA進一步發(fā)展,可選擇對尿酸合成和排泄有靶點抑制作用的組分,如抑制XOD活性,使尿酸生成減少,以及下調(diào)尿酸轉運蛋白URAT1、OAT4 等水平促進尿酸排泄。另外,可聯(lián)合外治法及針刺,最大程度發(fā)揮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建議今后加強相關藥理學研究,探討中藥藥理、毒理作用的影響,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并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對GA深入研究,挖掘針對新靶點的藥物及組方,為GA治療提供更優(yōu)的用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