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對夫妻因樓上噪音擾民強行破門打罵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顯示,強行破門的夫妻不僅態(tài)度惡劣,還威脅鄰居家的孩子“再吵信不信我殺了你們”,并對樓上的鄰居實施了毆打。但值得玩味的是,性質相當惡劣的恐嚇與毆打他人,竟然引來了很多網友的同情甚至支持。雖然部分網友似乎站在了施暴者的立場,但必須明白的是,維護權益、處理鄰里糾紛必須依法而行,暴力相向未必達到理想效果,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與鄰居就噪音等相鄰關系進行友好溝通協(xié)商,顯然是代價最小、效果最好的方式。當然,可能有人會“遇人不淑”,碰到沒有同理心、不講規(guī)則的鄰居,甚至是蠻不講理、自私自利的“惡鄰”,進而導致沖突升級。不過,面對這種情況時,通過訴訟方式維護自身權益同樣是一種選擇,如要求鄰居停止侵權,并申請“噪音禁止令”,要求法院禁止其在某個時間段制造噪音。
訴訟的方式雖然耗時較長,但在面對毫不講理的鄰居時,無疑是最為妥善的維權方式。要知道,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正面沖突和麻煩。且隨著法治的健全以及技術的進步,司法機關、執(zhí)法機關將會有著充足的法律武器制裁違法者,如將其列入失信名單,甚至對屢教不改的敗訴者采取罰款、拘留等措施,讓“惡鄰”付出應有的代價。
維護權益、處理鄰里糾紛應依法依規(guī),少些戾氣;意氣用事、濫施暴力只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