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教、學、評”是課堂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課堂教學需要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意識,用妥善評價推動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發(fā)生,促進深度學習結(jié)果的形成。
評價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我們擁有廣泛的選擇空間。我們可以選擇肢體語言評價,營造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語言評價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激勵性的,也可以是引導性的、矯正性的;可以是平實的,也可以是生動的、幽默的,不同的語言風格能讓我們的課堂豐富多彩。“百分制”“十分制”“x分制”“積分制”和“等級制”等不同的量化評價方式,以“分數(shù)”為手段,側(cè)重對學生學習行為和結(jié)果做出數(shù)量式描述或水平判斷,相對“質(zhì)性評價”,它更追求精準和客觀。測試類評價,作為相對嚴謹?shù)恼n堂教學評價方式,需要教師精心準備,認真編制試題,嚴格組織,以提高測試評價效果。選用量表評價學生課堂學習,包括“編制量表”和“運用量表評價”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編制量表和運用量表評價,都要緊扣具體的評價內(nèi)容和要實現(xiàn)的評價目標。無論運用哪一種評價方法,評價主體都是多元的,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團隊評價、教師評價等都可以采用,評價要尊重所有個體或團體的評價權。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價方式,我們評價學生課堂學習的方式需要合理、妥善。妥善評價要與學習內(nèi)容和形式相契合,與學習內(nèi)容不相契合的評價會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妥善評價要適合不同的評價對象,“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再好的評價用錯了對象也難以奏效。評價要“因地制宜”,是采用賞識性評價、矯正性評價,還是采用語言評價、非語言評價,要根據(jù)不同場景選擇。妥善評價要充分尊重學生,要看到學生的發(fā)展,指出問題但不以否定為目的,更不能揶揄或挖苦學生。
妥善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成深度學習。妥善評價,不是敷衍的、空泛的、流于形式的,那些“好”“很棒”“了不起”等廉價的表揚性評價,或“有待完善”“需要改進”等無效的矯正性評價,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改善,更不能成為深度學習的前奏。妥善評價,要發(fā)揮評價的催化劑、黏合劑、強化劑作用,妥善評價有利于改變學生只重結(jié)果而輕視過程的理念,有利于呈現(xiàn)學生學習和思考的過程,強化學生對學習重點和難點的認知,啟發(fā)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路徑,改變假學習,從而推動深度學習的真正發(fā)生。妥善評價,要發(fā)揮評價的“導航地圖”作用。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行為發(fā)生之前,給出評價的方向、標準和藍圖,從而用質(zhì)量標準、目標框架和學習路線將學生學習引向深入,促成探究,促進思維的深度發(fā)展。
在“教”與“學”之間,教師要用妥善評價架起一座橋,構(gòu)建“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這樣“教”便有了力度,“學”便有了深度,課堂便有了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