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魚
自2012年起,為了讓人們更多關注陷于困境的亞洲象和非洲象,每年的8月12日被定為世界大象日,當然這份關注指的是大象還活著的時候,而不是等到它們因為象牙被獵殺之后。
目前世界上大象僅剩下兩屬三種,即亞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但在2000多萬年前,地球上曾生活著超過400種大象。盡管大多數(shù)物種都湮滅在歲月的長河中,但直至今日,現(xiàn)代大象依然保留了祖先嵌齒象的顯著特征——象鼻和象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象的牙齒。
現(xiàn)存的大象中,非洲象的雄性和雌性都有象牙,而亞洲象只有雄性才會長象牙。
這兩顆長在鼻子兩側(cè)的巨大尖牙實際上是由大象的上切牙進化而來,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長長的象牙逐漸變成了一種優(yōu)勢,可用于多種用途,例如挖掘水源、舉起物體、收集食物、剝樹皮以及作為防御手段。
但隨著中世紀海上貿(mào)易的興起,由象牙制成的藝術(shù)品開始在人類文明中流通,其巨大的文化和經(jīng)濟價值也讓人們開始大肆獵殺帶有象牙的大象。從15世紀到20世紀,非洲的象牙貿(mào)易令偷獵活動異常猖獗,這股浪潮還席卷至歐洲、亞洲以及其他地區(qū)。
彼時,象牙已然成為大象身上的一個“死亡符號”,每一件象牙制品的誕生都意味著一頭大象的死亡。到20世紀80年代末,非洲的大象數(shù)量已經(jīng)減少了90%之多。
除了數(shù)量急劇下降之外,偷獵活動帶來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越來越多的大象開始不長象牙了。
根據(jù)一項在非洲莫桑比克長達20余年的研究表明,那些免遭偷獵的無牙雌象所生育的后代,有一半的雌性都沒有長出象牙,更為奇特的是,它們的后代中有三分之二為雌性。
該研究的一位合著者——生物學家喬伊斯·普爾(Joyce Poole)認為,多年的偷獵活動改變了該地區(qū)大象種群的進化軌跡,那些幸存的雌象將無牙基因傳給了它們的后代。
實際上,通過對這些無牙象后代的基因分析發(fā)現(xiàn),雌象所提供的X染色體上有基因發(fā)生了變化,而擁有這一基因的雌性將不會長出象牙,并且當基因傳遞給雄性時,可能會影響其發(fā)育,甚至導致胚胎在早期發(fā)育中夭折。
通常我們認為自然進化是緩慢且難以感知的過程,可能需要將時間線拉長至數(shù)千年乃至數(shù)萬年才能從中窺見一二,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人類的干預正在加速這一進程,或許在短短幾十年中,我們就能察覺到進化的痕跡。
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無牙象的生活以及對種群的影響。通過對糞便的初步采樣分析,他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無牙雌性主要以草為食,因為它們已經(jīng)沒有門牙可以用來剝樹皮。
我們都知道大象有著一對標志性的象牙,但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里,大象使用頻次最多的其實是它們的臼齒,用來咀嚼水果、雜草、樹皮、樹根等食物。
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大象也有換牙期,只不過周期有點長,整個過程會貫穿它們一生。亞洲象或非洲象一生中通常會有6組臼齒(極少數(shù)個體有第7組臼齒),也就是說,它們會經(jīng)歷6次換牙。
在小象出生4個月后會長出第一組臼齒,共有4顆,這組臼齒會陪伴小象度過兩年左右的時間,然后換到第二組臼齒,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大象的第二組臼齒在第六個月其實已經(jīng)顯露,因為大象換牙也是一顆顆換,直至一組的4顆牙全部更換。
大象換牙的方式很特殊。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在每一顆乳牙牙根的下方,都對應生長著一個恒牙胚,換牙時,下方的恒牙會逐漸發(fā)育并頂?shù)羧檠?,進而長出新的牙齒,但大象的牙齒不是以這種方式生長的。
由于大象的下頜較短,幾乎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全部的臼齒,為此,進化給大象出了個主意,直接將所有臼齒都塞入嘴中,形成了一種長條形的獨特牙列。
這樣一來,大象在換牙的時候,嘴中的牙齒就像一條傳送帶,生長在后面的臼齒會將前面的臼齒向前推進,直至脫落。類似的換牙方式目前僅在極少數(shù)哺乳動物中存在,如海牛、霜鼠等。
為了滿足其龐大身軀所需的能量,大象不是在進食,就是在進食的路上,而它們的食物多以植物樹皮和草根等堅韌的物質(zhì)為主,因此它們的牙齒被不斷地用來磨碎食物。
隨著牙齒的磨損和更換,到了30歲左右,大象會迎來第六次換牙(即最后一次)。經(jīng)歷這一次換牙后,第六組臼齒會陪伴大象度過相當長的歲月,如果按照大象的自然死亡年齡來計算,這個時間差不多有30年,也就是半輩子。
然而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最后一副臼齒難以抵抗時光的侵襲,它們會變得越來越脆弱,直至無法咀嚼食物,因此自然界的大象除了偷獵、生病等因素外,大多數(shù)都是因饑餓而死,很少有能壽終正寢的個體。
無法進食的大象只能滿足身體的水分需求,最后當大象預感自己大限將至時,它們會在有水源的地方,靜靜地等待死亡的降臨,并且由于水源的位置是整個種群共享的,因此來自同一種群的大象通常會在同一片區(qū)域死去,而這處大象的埋骨之地也被稱為“象?!?。
相較于大象龐大的體型,它們的牙齒或許微不足道,但正是這獨特的牙齒,很多時候卻成了殺死它們的武器。
◎ 來源|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