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媛媛
傳統(tǒng)語文教學活動往往單一而零散,缺乏序列和聯(lián)系,訓練形式機械而乏味,脫離學生的真實生活。教師通常控制著課堂,采用“肢解式”課堂形式,學生的閱讀呈碎片化狀態(tài),學習表面化成為常態(tài)。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語文教學需要從零散走向統(tǒng)整,從單一走向多元,學習需要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犹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語文課程性質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語文課程被定義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它統(tǒng)一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和構建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展現(xiàn)出來。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整合和聯(lián)結各種要素,以單元的大概念來統(tǒng)領學習全過程。教師可以采用雙線組元的單元結構,螺旋上升的閱讀方法要求,以及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同時,閱讀和寫作應該構成一個整體,相互促進和建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過程中提升文化品位,培養(yǎng)思維能力,發(fā)展審美情趣,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大單元教學概述
(一)大單元教學的概念
1.單元的含義。
在語文教學中,單元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和功能。單元在教育學中被定義為一種教學制度,用于劃分教材和活動進行教學。單元在語文教學中指以教材為基礎單位,以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資源為核心,形成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單元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的組織形式,更是一種教學思維和方法的體現(xiàn)。
在大單元教學中,單元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核心,不僅包括學習內容的安排,還包括學習過程的設計和評價機制的建立。單元的設計應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基礎,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境。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設定具體的學習任務和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等方式,單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使學習更加具有實踐性和意義性。
2.“大”的內涵。
在大單元教學中,“大”這一概念不僅僅指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豐富性,還強調以下特征:
(1)大概念:大單元教學聚焦學科的核心知識,將基本問題、理解和原則等關鍵概念作為學習的核心,統(tǒng)領整個單元學習的全過程。通過深入探究和理解這些核心概念,學生能夠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整體認知和理解。
(2)大情境:大單元教學注重知識在真實生活中的運用,創(chuàng)設真實而典型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具體情境中。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模擬,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實際應用場景,從而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大任務:大任務是貫穿大單元教學整個學習過程的根基且有意義的學習任務。與傳統(tǒng)的碎片化訓練方式不同,大任務注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整體學習,將學習任務設計為綜合性的、能夠涵蓋多個知識點和技能的任務。通過完成這些大任務,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培養(yǎng)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以上特征,大單元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使語文學習與生活應用緊密結合,通過整合和應用知識,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內涵,將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同時,大單元教學也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實現(xiàn)對知識的全面理解與應用。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必要性
1.適應部編版教材“雙線組元”特點的需要。
部編版教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采用“雙線組元”的方式來組織和編排單元教學內容。這種方式將“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閱讀和自由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部編教材提示教師需要具備單元整體意識,需從整個單元的角度來分析教材,思考每篇課文在單元中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間的配合。教師需要確定哪篇是精讀課,哪篇是自讀課,并通過精讀和自讀來完成整個單元的目標。
教學實踐證明,采用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讀寫能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點撥的緊密結合,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整體推進,最終達到單元教學的總目標,同時也可提升教學過程的效果和效率。
2.實施新課標“學習任務群”教學的基礎。
單元整體教學是基于《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教學理念和要求,通過以學習任務為核心、整合各要素的方式,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還提升了語文學習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通過單元整體教學,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素養(yǎng)和核心素養(yǎng),使其在語文學習中實現(xiàn)個體和社會的共同發(fā)展。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路徑
在單元教學中,單元的大概念是根據(jù)課程目標和學習要素確定的,它統(tǒng)領著單元學習的核心知識和人文主題。
首先,明確大概念,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形成整體性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知識的關聯(lián)性和重要性。單元教學強調創(chuàng)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將學習與生活相融合起來,將學習置于真實的情境中,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和遷移能力。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體驗,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促進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其次,單元教學強調設計有意義的學習任務,避免碎片化的訓練。這些任務注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整體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系統(tǒng)性的知識結構。通過完成典型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培養(yǎng)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提升合作和溝通能力。
最后,評價是在單元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成果和發(fā)展過程的反饋和檢驗。恰當?shù)脑u價機制應根據(jù)單元的大概念確定評價的依據(jù)、內容和方式,以全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評價結果可以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反饋,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進步方向。這些要素在單元教學中需要相互聯(lián)結和整合提取,以實現(xiàn)學科知識、學生生活和語文實踐的協(xié)調與融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這些要素,確保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大單元教學的具體實施路徑可參見圖1。
(一)凝練單元大概念,構建合理的學習目標體系
為了有效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教師需要進行深入研讀課程標準,并以統(tǒng)編教材的單元為基礎進行整合;需要分析課程目標、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單元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需要考慮學生的學情,從不同維度整合、提取、凝練出單元的大概念。
以閱讀文學作品為例,教師可以根據(jù)最新版本的課程標準,了解學生需要欣賞作品、理解作品內涵并能夠描述其中的情境和形象的要求。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選擇了豐富多樣的詩歌作品,這些作品通過詩歌的意象、語言和韻律表達了豐富的情感?;谶@一情境,教師可以先提取單元的大概念為“詩歌語言的陌生化”,并進一步細分為具體的學習目標,再設計不同的閱讀與寫作任務,構建以“理解詩歌陌生化語言”為核心的單元學習目標體系。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自主欣賞和朗誦詩歌的任務,引導學生感知和理解其中的陌生語言和意象。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體驗詩歌的陌生化之美。通過開展這些任務,學生在實踐中能逐漸理解和運用單元的大概念,進一步提升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二)整合單元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
為了實現(xiàn)大單元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具體的學習情境,將學習活動與目標、內容、方法和資源等要素相連接。教師可以以單元的大概念為核心,從不同維度整合教學內容,并在單元內外進行聯(lián)結,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學習情境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項目式學習或小組討論,也可以是真實或仿真的場景。
以“難忘故人”為主題的單元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讓學生在其中了解回憶性散文和傳記的特點,并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實現(xiàn)大單元的學習目標。在這個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回憶性散文和傳記作品,讓學生深入理解這些文本的特點和意義。同時,教師可以設計項目任務,如策劃推文、撰寫推文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和寫作方法來表達對故人的回憶和感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單元大概念的理解,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設計單元學習任務,重構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結合單元大概念和學習目標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學習任務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1.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的結合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參與項目式學習,學生能夠在綜合性的任務中運用各學科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跨學科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和作品,提高學習的深度和實用性。
另外,項目式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和吸引力的項目任務,即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生在項目中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考和探索解決方案,從而提高自身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以新聞閱讀與寫作項目為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新聞、采訪相關人士、撰寫新聞報道等活動,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和人生啟示。這種項目式學習不僅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獲取學習資源,而且讓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情境中,提高語文學習的實用性和可持續(xù)性。
2.層進式閱讀方法序列。
大單元教學需要細化和深化統(tǒng)編教材中列出的閱讀方法,并根據(jù)學習進程進行調整和推進。比如,在學習默讀方法時,教師可以跨單元建立閱讀序列,以“學會默讀,讀懂散文獨特的情思”為單元大概念,整合相關任務,讓學生在一系列閱讀活動中真正掌握默讀方法。通過整體有序的學習任務群,學生能夠不斷鞏固所學知識,在領會和運用中提高學習效果。
3.議題式“思辨讀寫”活動。
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兩個核心要素。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當挖掘文本與寫作任務之間的結合點,選取適當?shù)淖h題,整合相關資源,并開展改編、續(xù)寫、仿寫等創(chuàng)作活動。此外,教師也可以將閱讀與寫作與生活情境進行聯(lián)結,開展讀書匯報、話題討論、專題報告等綜合性活動。將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認知能力,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以“我眼中的經典文學作品”為議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系列活動的方式促進初中生對這些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體驗。比如,教師可以組織讀書報告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眼中的經典文學作品,分享自身的閱讀體驗和感受。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并促使他們以個性化的方式來理解和詮釋這些作品;舉辦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大賽,鼓勵學生運用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編寫自己的文學作品。通過這個活動,學生能夠深入思考文學作品的結構、情節(jié)和主題,并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力構建一個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義的故事。
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將個性化的閱讀與真實的社會生活進行關聯(lián),也讓他們在想象和聯(lián)想中親身體驗文學作品的魅力,能夠探究文學作品的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價值,學會以另一種視角觀察和體驗豐富多樣的世界。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批判思維和表達能力,為其個人成長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制定單元評價機制,指引基于實證的學習過程
教學設計者需要回答三個主要問題: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如何達到目標,我們如何評估達到目標的情況。在大單元教學中,評估學習過程和學習表現(xiàn)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單元教學注重過程性和表現(xiàn)性評價,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評價學生在學習目標中的掌握程度、進展情況和調整需求,收集多種表現(xiàn)性任務的證據(jù),如課堂問答、閱讀調查、改寫改編、設計量表等。這些評價數(shù)據(jù)用于觀察和診斷學情,以實證為基礎反饋教學效果并調整學習進程。
評價指標設計應注重知識遷移和應用,并體現(xiàn)評價即指導理念,以多種評價形式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如展示、自評、互評等,提高自信和成就感。同時,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干預,引導學生自我調整和反思,實現(xiàn)學會學習的目標。比如,在新聞項目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組織活動過程評價和指導任務完成評價,根據(jù)階段和目標使用不同的評價指標,起到確定規(guī)則、推動任務完成和提供學習支持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可以從上述四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但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路徑的研究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課題,本研究對初步探索該路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仍需進一步深化研究,以助力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