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洋 楊傳杰? 劉鵬科 葉偉聰
(1.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北京 102202;2.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福建 福州 350011)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資源之一,在諸多方面影響著人類生存環(huán)境。2022 年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生森林火災,本文梳理2022 年全球野火發(fā)生情況,總結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qū)森林火災特點,分析發(fā)生原因并提出應對策略。
《2020 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公布:森林總面積為40.6 億hm2,人均森林面積約0.5 hm2。森林占全球土地面積的30.8%,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其中,俄羅斯、巴西、加拿大、美國、中國5 個國家就擁有世界1/2 以上的森林資源,森林面積前10 位國家擁有全球2/3 森林資源。
表1 全球森林面積分布情況Tab.1 Glob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area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將大面積的森林火災列為世界八大自然災害之一。森林野火突發(fā)性強、破壞性大、撲救困難是世界難題[1-5]。2022 年以來全球氣候多變,高溫、干旱、大風、雷電等極端天氣增加,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生森林火災。據統(tǒng)計,全球每年有3.3 萬人因短期吸入山火煙霧死亡,中美洲和東南亞地區(qū)山火煙霧造成的死亡比例最高達到1.6%[6]。
截至2022 年3 月20 日晚間,發(fā)生在得克薩斯州11個縣的大規(guī)模山火已持續(xù)三日,造成1 人喪生,超過有140 所房屋被燒毀,過火面積超過218 hm2。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5 月17 日報道,美國新墨西哥州“隱士峰/小牛峽谷”山火已成為該州有史以來最大山火。該州官員稱:“10 萬英畝。”(約40 468 hm2)當地時間2022年7 月30 日,美國加州發(fā)生一場名為“麥金尼”的森林火災。當地時間8 月2 日山火仍在持續(xù),燃燒面積接近225 hm2,已造成至少2 人死亡。截至當地時間8 月1 日下午,已有5 800 多人接到疏散命令。綜合加州河濱郡消防局和《洛杉磯時報》消息,2022 年9 月5 日15∶00時許,河濱郡赫米特市附近的美景大道和包蒂斯塔路一帶突發(fā)火災。加州河濱郡消防局6 日早上表示大火的燃燒面積約為970 hm2。美國國家機構間消防中心數據顯示:截止2022 年 11 月 11 日,已有 61 390 場山火燒毀了 2 934 820 hm2土地。這是過去10 年來報告最多的野火。2022 年被燒毀的公頃數高于2 775 920 hm2的 10 年平均水平。據美國國家跨部門消防中心10 月末數據,2022 年以來發(fā)生的5 萬多起山火已經燒毀了超過2 900 000 hm2土地。全美各地野火近90%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
當地時間2022 年7 月30 日晚間,加拿大當地官員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彭蒂克頓的山林火災正在迅速擴大。山火的面積在一天內擴大了近三倍。發(fā)生在彭蒂克頓西南的基里米奧斯-克里克的山火,從7月29 日晚到7 月30 日18 時,面積已從100 hm2擴大到430 hm2。截止2022 年9 月24 日根據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山火服務中心的消息,當地山火已經肆虐80余天,該省東北部哈得孫霍普附近的戰(zhàn)艦山過火面積已超過30 200 hm2。引起當地民眾普遍擔憂的是,山火距離本尼特大壩和威利斯頓水庫只有4 km。這次山火的濃煙和余燼,增加了本尼特大壩水庫遭到污染的風險。
俄羅斯的森林火災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進入2022 年5~6 月以來,全球多國森林火災不斷。據俄羅斯媒體報道,2022 年進入火災危險期以來,俄羅斯各地發(fā)生1 萬多起森林火災,過火面積超過300 萬hm2。進入8 月份,俄羅斯持續(xù)高溫少雨,長時間、高強度、大范圍的高溫不僅加劇了當地的干旱,也導致森林中集聚了大量可燃物,因此火災一經引發(fā)便呈現燎原之勢,在多地迅速蔓延。莫斯科利珊地區(qū)發(fā)生森林火災,出現強風,森林大火難以控制。截至8 月24 日,當地已出動9 500 多名消防救援人員以及8 架飛機、7 架直升機進行滅火,但森林大火已燒毀利珊地區(qū)近1.2 萬hm2土地,面對來勢洶洶的大火,現有手段較難發(fā)揮作用。此外,當地氣溫升高至31 ℃以上,持續(xù)高溫少雨大大增加了救援難度。
當地時間2022 年9 月4 日凌晨,若昂萊特州立生態(tài)公園的火情覆蓋面積達約150 hm2。受火情影響,戈亞斯州政府將8 個城市定為緊急狀態(tài),以便消防部門更快獲取消防和救助物資。據悉,火情最初出現于9月2 日,并迅速蔓延至生態(tài)公園及周邊農場。當天傍晚,戈亞斯州消防部門與森林消防專家組成了特別工作組,當地居民也自發(fā)參與滅火,但強風、高溫、低濕的氣候使滅火變得困難。9 月4 日,為了控制火情和評估火災損失,戈亞斯州政府相關部門對該地區(qū)進行巡檢,以設法保護公園及周邊地區(qū),并進行災后重建。
歐盟衛(wèi)星監(jiān)測服務報告表明,西歐在2022 年出現了創(chuàng)紀錄的火災活動,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有數萬公頃的森林消失。歐洲森林火災信息系統(tǒng)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8 月13 日,歐洲27 個國家已有約66萬hm2森林被焚毀,這是2006 年至2021 年平均火災面積的3.5 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歐洲新聞網站8 月14日報道,2022 年,奧地利、德國等位于歐洲其他地區(qū)的國家也發(fā)生多場林火,建筑和林木遭到嚴重破壞,不少人被迫疏散。數據顯示:西班牙林火毀地情況最嚴重,已有超過24 萬hm2土地毀于林火。2022 年,法國、丹麥和西班牙夏季火災規(guī)模是過去15 a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
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數據顯示:2022 年前10 個月全國共發(fā)生森林火災648 起,2022 年前10 個月,我國森林火災發(fā)生主要集中在3 到4 月和8 到10 月,共564 起,占總數的87%。發(fā)生在湖南、廣西、江西、湖北、廣東、重慶等南方省份較多,共447 起,占總數的69%,其中湖南省發(fā)生了164 起,占總數的25.3%。上半年全國發(fā)生森林草原火災330 起,受害森林草原面積約3 867 hm2。
當地時間2022 年9 月2 日,哈薩克斯坦科斯塔奈州發(fā)生森林大火,截至9 月4 日,自然火災總面積達到4.3 萬hm2。火災已造成1 人死亡、10 人受傷。當地時間2022 年8 月9 日和8 月10 日,希臘薩索斯島森林地區(qū)接連發(fā)生大火。當地時間8 月17 日晚,希臘消防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周內共發(fā)生森林火災284 起。大火燒毀了約530 hm2森林。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2022 年3 月8 日推算,截至當地時間8 日上午6 時,東海岸地區(qū)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森林火災造成21 772 hm2森林被燒毀,面積超過首爾市的三分之一,相當于30 493個足球場。此次火災是東海岸地區(qū)自2000 年以來最大的森林火災。當地時間2022 年4 月4 日晚,韓國東海岸江原道地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山火,山火很快蔓延到多個地區(qū)。山火燒毀300 多棟住宅,525 hm2森林化為灰燼。
2022 年全球森林火災波及全球5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qū)。主要突出特點是火災爆發(fā)范圍擴大。截至2022 年8 月13 日,歐洲27 個國家已有約66 萬hm2森林被焚毀,是近五年來平均火災面積的3.5 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22 年以來,俄羅斯各地發(fā)生10 000 多起森林火災,過火面積超過3 億hm2。當地時間2022 年8月5 日,西班牙加利西亞大區(qū)新一輪山火已致約600 hm2土地被毀。當地時間2022 年8 月12 日,法國吉倫特省當地山火持續(xù)蔓延,過火面積達到上萬公頃。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森林火災范圍持續(xù)增加。面對野火應從“響應和應對”轉向“預防和準備”。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和全球資源信息數據庫—挪威阿倫達爾中心(GRID-Arendal)數據顯示:到2030 年,全球范圍內極端火災的數量將增加14%,到2050 年底將增加30%,截至21 世紀末將增加50%[7]。
大面積森林火災嚴重影響當地社會秩序。燃燒產生大量的煙塵,有害氣體隨著空氣流動,會對附近城市環(huán)境或居民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8]。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因火災肆虐導致居民、游客被迫撤離,有些地方因火災導致停工停產。自2022 年8 月上旬俄羅斯森林火災爆發(fā)以來,有100 多處森林火災在俄羅斯18 個地區(qū)燃燒,最為嚴重的梁贊州三個地區(q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大火引起的濃煙已影響到莫斯科。法國地方政府聲明報道,特斯特-德布赫地區(qū)的林火自2022 年8 月12日發(fā)生以來,過火面積已達10 500 hm2?;饎萁栾L力持續(xù)增強,對多個露營地構成威脅。當地已有超過14 000 名居民和游客被迫撤離。當地時間2022 年8 月10 日,法國圣馬格納山火肆虐,近6 000 人被迫撤離。山火的濃煙和余燼還會影響駐地居民的日常飲用水。加拿大哈得孫霍普山火的濃煙和余燼,增加了威利斯頓水庫遭到污染的風險。這次被疏散的哈德孫霍普居民表示,目前他們被建議不要使用這里的水。威利斯頓水庫是北美第三大人工湖,是世界10 大水庫之一。
森林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其主要成分為CO2和水蒸氣,這兩種物質約占所有煙霧成分的90%~95%;此外,森林燃燒還會產生少量的CO、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微粒物質。當含量達到一定限度就會造成空氣嚴重污染,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及野生動物的生存。據統(tǒng)計,全球每年有 3 萬多人因短期吸入山火煙霧死亡。森林還有涵養(yǎng)水分的作用。據數據計算,1 hm2有森林地比無森林地能多儲存水量達30 m3。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引起水土流失,還會引起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當全球升溫達2 ℃和4 ℃時,將導致全球森林死亡面積分別提高22%和140%[9]。2022 年6 月到7 月中旬,我國各地氣象部門總計發(fā)布了1.5 萬多次高溫預警,有71 個氣象站錄得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2022 年8 月12 日,中央氣象臺發(fā)布了全國級別紅色高溫預警,這在中國建立氣象預警機制后尚屬首次。2022 年7 月18日,英國氣象局發(fā)布了該國歷史上第一個異常高溫紅色警告,部分地區(qū)氣溫在該國歷史上首次突破40 ℃。世界天氣歸因小組(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Group)稱,即使考慮到全球變暖的大背景,英國本輪熱浪天氣的罕見程度也可以被視為500~1 500 年一見。與此同時,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的部分地區(qū)在2022 年7 月均測得超過40 ℃的氣溫。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氣溫一度上升到44 ℃;巴西南部也受到阿根廷的熱浪影響,氣溫上升至191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澳大利亞氣象局則稱在該國西部名為Onslow的小鎮(zhèn)測得50.7 ℃的氣溫,追平了1960 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溫紀錄。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2 年7 月15日至17 日,格陵蘭冰蓋每天流失冰量達到大約60 億t。美國航天局數據顯示,2022 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全球第5 熱年份。2022 年全球平均氣溫較美航天局1951至1980 年基準期平均氣溫上升了0.89 ℃。。
近年來,森林火災受厄爾尼諾現象、持續(xù)干旱、暴雨洪澇、雷暴冰雹、颶風沙塵、低溫冷害和高溫熱浪等災害在世界各地頻繁發(fā)生,全球正在經歷一次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過程[10]。在氣候連年升溫的背景下,大大增加了森林火災發(fā)生的風險。大風能加速地表水分的蒸發(fā),促使林區(qū)可燃物變得干燥,大風還可以為林火燃燒提供充足氧氣來源,起到助燃的作用[11]。并且,風力風向突變還會引起轟燃、爆燃等突發(fā)情況,對撲火工作造成巨大威脅。頻繁猛烈的雷電會導致森林火災發(fā)生。
火源管控不力,是釀成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在多年來的森林火災調查中,超過90%都是人類活動造成。美國國家跨部門消防中心消息,2022 年全美各地野火近九成是人為造成的。根據環(huán)保協(xié)會的報告:歐洲超過97%的火災都是由于人類活動所引發(f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野外露營備受廣大旅游者青睞,其中露營用火不當、野外亂丟煙頭是引發(fā)森林火災的常見火源。此外,祭祀燒紙、生產燒荒,工礦用火等都是造成森林火災的重要誘因。
加快森林草原防滅火人才培養(yǎng),培養(yǎng)一批視野開闊、業(yè)務精通、理論扎實的防滅火主力軍。扎實開展我國森林防滅火方面欠缺或薄弱學術研究,結合我國森林火災特點,借鑒國際相關理論研究,搭建符合我國特色的森林火災前、中、后防滅火綜合平臺,優(yōu)化人才知識體系。定期組織業(yè)務理論學習和專業(yè)技能培訓,加強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在滅火機理研究方面,加快人才引進與研究步伐,突破當前滅火方式的“瓶頸”,形成完整的森林防滅火系統(tǒng),確保各崗位人才都能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實時監(jiān)測火源是提高森林防滅火工作的關鍵所在。當前,高新技術在森林防滅火工作中的廣泛應用,為救援力量準確掌握轄區(qū)火險情況提供便利。充分發(fā)揮無人機技術優(yōu)勢、可利用無人機搭載高分辨率可見紅光和紅外攝像機,按照預先設定的飛行路線對林區(qū)進行依次巡檢[12-15]。充分利用3S技術,確?;鹎楸O(jiān)測“無死角”。同時建立專門的數據庫,通過大數據計算技術,進一步提升預報預測的精準度。實現重點林區(qū)的實時監(jiān)管,保證24 h不間斷監(jiān)測,做到山火的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撲救。
結合實際合理規(guī)劃林區(qū)防火阻隔網,最大限度控制火情肆虐蔓延。利用抗火樹種或耐燃樹種特性營造防火林帶,通過利用在易燃樹種中引入抗火或耐燃樹種形成防火性較強的混交林。充分利用以林區(qū)先天優(yōu)勢地形、道路、水域等為基礎開設防火阻隔區(qū)域,從而減緩火頭發(fā)展的速度。完善林區(qū)運輸網建設,打通救援隊伍到達火場“最后一公里”。結合林區(qū)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取水點,確保遇有火災能夠及時補充水源。構建“生物、工程、天然”三位一體的防火網絡。從而起到全方位防火的功能,提高綜合預防和森林自身抗御森林火災的能力,有效防止大面積森林火災發(fā)生。
林下凋落物大量積累,為火災發(fā)生提供大量的燃料來源。根據可燃物載量情況,定期組織專業(yè)力量開展計劃燒除,通過主動清理的方式達到減少地表可燃物載量的作用,能有效防止高強度森林火災發(fā)生。結合不同地區(qū)林木特點,利用生物繁殖技術,繁殖各類腐蝕鏈生物加強森林凋落物分解,達到清理林下凋落物的效果。及時清理林下凋落物,破壞“燃燒三角”,能夠有效地從根源上預防火災發(fā)生。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合理劃分各個片區(qū),安排專人負責各自轄區(qū),形成分片化、網格化管理模式,提高森林可燃物管理質效。
森林火災大多數是由于人為因素引起,我國因人為火源導致的森林火災達到九成以上,人為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根源所在。結合林區(qū)防火實際,把防火宣傳作為重要突破口,把宣傳工作開展進社區(qū)、進學校、進林區(qū),提高公民主動防火、積極預防的意識,將森林防火意識轉化為公民的實際行動,形成“預防林火、全民有責”的社會風氣。樹立“管住火源、就是保護森林的理念”。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出臺相關的火源管理措施,加大監(jiān)督巡查力度,嚴格落實進山入林不帶火,野外游玩不吸煙,切實做到森林火災源頭的治理。
全球氣候變化和各種極端天氣頻繁出現,是當前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需要全球參與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多國家配合實施。我國也與周邊15 個國家廣泛開展火災預防撲救合作。但是,在火災前的監(jiān)測、火災中的撲救、火災后的恢復、火災機理研究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降低森林草原火災發(fā)生的概率,樹立防災減災,降低災害損失和災害頻率,真正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做到走出去、引進來、防得好、滅得快,切實加大國際、跨國森林消防合作廣度和深度,形成全球森林防災減災命運共同體[16]。
森林火災是世界共同面臨的自然災害。本文在綜述2022 年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qū)森林火災基礎上,總結火災發(fā)生特點、分析火災成因,提出對我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應對策略,旨在強化森林草原防滅火體系建立,能夠具備防滅結合、中外結合的工作思路,形成理論研究有突破、滅火行動有創(chuàng)新、防火宣傳有針對、防滅結合有效果的整體框架。同時要著眼國內、放眼全球、展望未來,用大視野、大格局、大自然的思維體系,以更加科學的方式加快推進國內、國際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從而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