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王坤
1.煙臺市蓬萊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煙臺 265600;2.煙臺市蓬萊人民醫(yī)院ICU,山東煙臺 265600
2 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是一種由遺傳、環(huán)境等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由于胰島β 細胞功能缺陷和胰島素抵抗,血糖水平長期顯著升高,繼而造成神經(jīng)、眼睛、血管、心臟和腎臟損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治療T2DM 的藥物種類較多,且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和特點,需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藥物[2]。格列美脲屬于第三代磺酰脲類藥物,具有服藥頻率低、對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小及增強體外降糖作用等特點[3]。達格列凈是一種新型降糖藥,通過抑制近曲小管鈉-葡萄糖共轉運體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SGIT2)促進葡萄糖排泄降低血糖,不易造成低血糖,且有心血管保護作用[4]。兩者均為臨床治療T2DM 的常用藥物,但目前關于對胰島素抵抗作用的研究較少,且尚缺乏兩者藥物作用的比較研究。白細胞介素34(interleukin 34, IL-34)是一種脂肪細胞表達的細胞因子,與胰島素抵抗呈正相關,可用作反映T2DM 患者胰島素抵抗的標志物[5]。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在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時大量增加,是反映心力衰竭的重要標志物,也是T2DM 患者心衰風險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有力預測工具[6]。本研究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煙臺市蓬萊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旨在探究并比較達格列凈與格列美脲對血糖控制、胰島素抵抗及IL-34、NT-proBNP 的影響,為T2DM 臨床藥物選擇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內分泌科收治的80 例T2DM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達格列凈組和格列美脲組,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老年2 型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中T2DM 診斷標準[7];既往均使用二甲雙胍治療≥1 年;年齡18~80 歲;所有受試者均同意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肝、腎功能損害者;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史者;惡性腫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對研究藥物過敏者。
全部患者規(guī)律服用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44023395,規(guī)格:25 mg/片)隨餐或餐后口服,2片/次,2 次/d。格列美脲組加用格列美脲(國藥準字H20030800,規(guī)格:2 mg/片)早餐前0.5 h 口服,2片/d。達格列凈組加用達格列凈(國藥準字J20170040,規(guī)格:10 mg/片)口服,1 片/次,1 次/d。兩組均治療3 個月。在治療前與治療3 個月后采集血樣進行生化分析。
血糖控制: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P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胰島功能: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 FINS)、餐后2 h 胰島素(2 h postprandial insulin, 2 hFINS)、穩(wěn)態(tài)模型的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nsulin resistance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A-IR),HOMA-IR 由公式計算: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22.5。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IL-34、NT-proBNP水平。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FPG、2 hPG、HbA1C 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s)
?
治療后,兩組FINS、2 hFINS、HOMA-IR 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INS、2 hFINS 及HOMA-IR 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INS、2 hFINS 及HOMA-IR 比較(±s)
?
治療后,格列美脲組IL-34 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達格列凈組IL-34 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34 水平比較[(±s),ng/mL]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34 水平比較[(±s),ng/mL]
?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 水平比較[(±s),pg/mL]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 水平比較[(±s),pg/mL]
?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性疾病,管理目標是將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維持在推薦的目標范圍內,以避免短期和長期的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7]。T2DM 主要由β 細胞功能障礙和胰島素抵抗引起,除了生活方式干預,需取決于患者的血糖水平、體質指數(shù)及合并癥等情況進行合理降糖藥物選擇[2]。大量研究表明,達格列凈與格列美脲均可有效控制T2DM 患者血糖,并改善胰島素抵抗,但尚缺乏對比研究。本研究比較了達格列凈與格列美脲對血糖控制、胰島素抵抗及IL-34、NT-proBNP 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個月后,格列美脲和達格列凈均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控制(FPG、2 hPG、HbA1C)情況(P<0.05),與既往研究較為一致[8-9]。本研究格列美脲對FBG 有顯著影響,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由于二甲雙胍聯(lián)合應用的結果,也可能與研究時間和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HOMA-IR 顯示格列美脲和達格列凈均能顯著降低胰島素抵抗(P<0.05),但兩者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0-11]。治療3 個月后,格列美脲能顯著降低IL-34水平(P<0.05),而達格列凈對IL-34 水平影響相近(P>0.05),這可能與兩者抑制炎癥反應的機制不同有關,格列美脲通過阻斷不同途徑腫瘤壞死因子α合成直接抑制炎癥反應,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12],而達格列凈則可能通過核因子κB 活化抑制炎癥反應[9]。治療3 個月后,兩組NT-proBNP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說明格列美脲和達格列凈均能降低NT-proBNP 水平,兩種藥物對NTproBNP 的影響相近(P>0.05)。張曉飛等[13]發(fā)現(xiàn)格列美脲使NT-proBNP 水平降低,宋文玲等[14]發(fā)現(xiàn)達格列凈可顯著降低NT-proBNP 水平,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格列美脲與達格列凈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并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對胰島素抵抗明顯的T2DM 患者具有較好應用價值。對于減少炎癥反應方面,格列美脲更推薦用于IL-34 水平高的患者。由于兩者均可顯著改善NT-proBNP 水平,因此可以推薦給心血管疾病高危的T2DM 患者。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未來仍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研究和更長的隨訪來比較和確定兩種藥物對糖尿病患者的益處。
綜上所述,格列美脲和達格列凈均能顯著改善血糖控制及胰島素抵抗,并提高NT-proBNP 水平,但達格列凈對IL-34 無顯著影響,而格列美脲可顯著降低IL-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