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增勝
文題展示
(單元寫作實踐一)好奇,指的是對未知發(fā)生興趣,感到新奇。有人對宇宙的奧秘感到好奇,于是著迷地仰望星空,觀察探究;有人對“小人國”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反復閱讀《格列佛游記》;有人對周圍事物的變化感到好奇,于是去追尋這變化的原因……好奇,會促使你發(fā)現未知的精彩,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觀點明確,中心突出,600字左右。
寫作指南
文題要求寫一篇議論文,談談自己對材料的感悟和思考,任務、文體要求明確。要想寫出一篇觀點明確、中心突出的議論文,可從以下幾步入手。
一、提煉觀點。議論文的觀點來自我們對生活、對作文材料的感悟和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對生活、作文材料深入分析,不斷提煉,最終形成自己的看法。閱讀材料后,首先要對材料進行分析。所給材料分為三層,首先給出了“好奇”內涵的解釋,即對未知發(fā)生興趣,感到新奇;接著列舉了“有人”好奇的種種表現;最后點明好奇對于人生的重要作用。品讀材料,不難發(fā)現,好奇會促使人們樂于觀察自然、閱讀書籍、追尋生活的變化,好奇心增強了人們探究的興趣,賦予其探究的動力。因此,擁有一顆好奇心非常重要,會讓生活充滿樂趣……分析到這一步,便可以提煉出許多有關“好奇”的觀點,比如“好奇,往往是發(fā)現真理的第一步”“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人的好奇心”“好奇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要”“有好奇心就有美好人生”“尊重是保護學生好奇心的前提”……有了觀點,就為接下來的立意、構思、寫作打下了基礎。
二、選擇觀點。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面對一件事、一種現象,或者一道具體的題目,作者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多個觀點,有的觀點甚至是相互對立的。
比如,關于“好奇”我們有了多個觀點,但它們不可能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現,這時就要進行選擇。如何選擇呢?首先,要把不正確或者過于片面的觀點剔除掉。比如,“有好奇心就有美好人生”,表述過于絕對化,應果斷舍棄。其次,要選那些見解與眾不同、現實性較強的觀點。比如上述觀點中,如果你以“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人的好奇心”為觀點進行寫作,就比泛泛地論證好奇心的作用要好得多。最后,在選擇觀點時,要盡可能選那些自己感受較深、手里有較多論據的觀點,這樣在論述時才能信手拈來,讓論證更有力。
三、突出觀點。選擇好觀點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寫作時還應在寫作過程中竭力突出所擬的觀點。首先要態(tài)度明確,或褒或貶,立場鮮明,切忌模棱兩可,甚至通篇沒有觀點。比如對于“成功需不需要好奇心”這一問題,切忌在論述過程中或肯定或否定,或辯證地認識,或觀點表達搖擺不定,或橫生枝節(jié),或逐漸偏離中心等。
寫作時,要盡可能地在文題中表明態(tài)度,開篇直接點出中心論點,行文過程中要思路清晰,可以用分論點來強化中心論點,最后再重申論點,突出主旨。選擇論據要注意其典型性、時代性,論證語言力求準確,簡明扼要,切忌表意不明。
標桿佳作
好奇,往往是發(fā)現真理的第一步
□ 一考生
好奇是什么?
好奇是伽利略對兩個鐵球為什么不能同時落地的質問,是牛頓對蘋果為什么能落地的思考,是哥倫布對地圓說的驗證……他們的好奇,產生了自由落體定律、萬有引力學說、新大陸學說等一個個真理。可以說:好奇,往往是發(fā)現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促使我們對事物產生興趣,充滿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熱情使得人們對真理的探究抱有持久的力量。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常常一個人看著家鄉(xiāng)的一些來歷不明的石頭遐想:“為什么這里會出現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們是借助什么力量到這兒來的?”后來,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國,做了大量的思考與研究,終于斷定,這些怪石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對來歷不明的石頭的好奇,激發(fā)了李四光對它們進行研究的興趣,更讓他對其保持著長久的研究熱情。這份好奇一直陪伴著李四光,幫助他糾正了國外學者斷定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理論。好奇帶來的興趣和熱情,陪伴我們邁出探索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推動我們對真理的探索與實踐。好奇產生推動力,推動人們不斷揭示奧秘,逼近真理。因為對太空的好奇,人類飛向宇宙,開始在其他星球留下足跡,漸漸梳理出星系運行的軌跡,探索更多宇宙的奧秘;因為對遠古的好奇,考古學家奔波在千年的塵埃里,探索出億萬年來生命活動的歷史;因為對世界的真貌的好奇,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巴爾沃亞首見太平洋,探索出大洲大洋的版圖……好奇,讓人們向著未知的領域不斷探索。探尋到真理的那一刻,也許驚天動地,也許平和寧靜,但無一例外,這些都是人類進步的腳印。而推動這一切的,正是好奇。
好奇,往往是發(fā)現真理的第一步,它驅動思考,推動探索。讓我們心懷好奇,去探索未知,發(fā)現真理吧!
[點評]
這是一篇觀點鮮明的議論文。首先,文章以中心論點為標題,觀點鮮明,總領全文。開頭設問,引發(fā)讀者思考,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第二段承接設問,鋪陳關于好奇發(fā)現真理的幾個事例,回答設問,明確什么是好奇,以簡單分析引出中心論點:好奇,往往是發(fā)現真理的第一步。同時照應標題,銜接自然,使中心論點在關鍵位置閃亮登場。主體部分分設兩個分論點:“好奇促使我們對事物產生興趣,充滿熱情”“好奇推動我們對真理的探索與實踐”,運用并列式結構行文,思路清晰。結尾重申論點,并提出希望,使文章中心突出,且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其次,文章舉了李四光、哥倫布、伽利略、牛頓等人的具體事例,概括敘述了人類探索宇宙、考古學家奔波探索的事例,旁征博引,論據涉及古今中外,敘述事例點面結合,詳略兼具,這些論據的使用,有力地突出了好奇的意義。
最后,本文語言具有思辨性,如第二段對三個事例深入挖掘,由表及里加以分析;主體部分對論據事實做了因果分析,思維有深度。語言簡明準確,如“但無一例外”,“而推動這一切的,正是好奇”,一語中的,使得觀點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