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莉 張永河 劉雨瀅
(1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鴻興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吉林白城 137202;2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吉林吉林 132109)
豬肉是我國居民日常食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消費者對豬品種與肉質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在規(guī)?;B(yǎng)殖過程中,豬的品種改良是科學養(yǎng)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著整個養(yǎng)殖場的經(jīng)濟效益[1]。因此,種豬場的育種工作極為重要,通常針對豬群生長性能、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3 個方面開展[2]。吉林花豬是以克米洛夫豬為父本與民豬或巴克夏雜種母豬雜交選育而成的品系,是吉林省的地方品種。本試驗對比并探討了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某育種豬場中大白豬、長白豬和吉林花豬的特點差異,以期為該豬場采取相應措施提高種豬群生長性能和繁殖性能,改善豬肉品質提供科學依據(jù)[3]。
本試驗于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某育種豬場進行,該場共有大白豬、長白豬和吉林花豬共436 頭,試驗針對3 種不同品種豬進行數(shù)據(jù)記錄及試驗分析。
試驗期間豬群自由采食及飲水,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發(fā)現(xiàn)疾病及時對患豬進行治療。
1.3.1 生長性能測定
試驗期間,收集經(jīng)過4 個月育肥期后,3 個品種豬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并計算料肉比,公式如下:
料肉比=豬群飼料消耗量÷豬群增重量
用皮尺測定3 種豬的體長、體高、管圍、胸圍、腹圍、胸深。具體測定方法如下:沿背線測定豬枕骨至尾根間的距離即為體長(cm);沿肩胛后角與胸部垂直測定的周徑即為胸圍(cm);沿肩部最高點測定到地面的距離即為體高(cm)[4];測定左前肢最細處的周徑即為管圍(cm);沿相切于肩胛后角的背部測定至胸部下邊緣的垂直距離即為胸深(cm);測定腹部最粗處的垂直周徑即為腹圍(cm);計算平均背膘厚度,公式如下:
平均背膘厚度(mm)=(肩部最厚處+胸腰椎結合處+腰薦結合處)÷3
1.3.2 繁殖性能測定
針對該豬場1 年間的核心母豬群繁殖性能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和統(tǒng)計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品種母豬的總產仔數(shù)、活仔數(shù)、健康仔豬數(shù)、弱仔數(shù)、畸形仔豬數(shù)和死胎數(shù)等指標[5]。
1.3.3 豬肉品質測定
分別隨機挑選體況相近的3 種豬各5 頭,屠宰后取背最長肌測定pH 值、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粗蛋白等指標[6]。用PHS-25 型酸度計(濟南鑫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測定pH 值;用取樣器將肌肉樣品制成1 cm3小圓薄片,稱重記為W1,紗布包裹用壓力器加壓后取出稱重記為W2,按以下公式計算失水率:
失水率=(W1-W2)÷W1×100%
將肌肉樣品分別于4℃、80℃和-20℃下熟化后,用RH-N50 肌肉嫩度儀(廣州潤湖儀器有限公司)測剪切力;取肌肉樣品稱重記為W1,用鍋屜蒸30 min 后晾干稱重記為W2,按以下公式計算熟肉率:
熟肉率=W2÷W1×100%
用KDY-9830 凱氏定氮儀(北京優(yōu)譜通用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測定肌肉中粗蛋白含量;
用索氏抽提法測定肌肉中粗脂肪含量。
本試驗數(shù)據(jù)均通過Excel 進行整理,用SPSS 26.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試驗結果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7]。
由表1 可知,吉林花豬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大白豬、高于長白豬,且3 種豬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平均采食量在3 種豬間沒有顯著差異(>0.05);吉林花豬的體長顯著高于大白豬和長白豬(P<0.05);大白豬和吉林花豬的體高顯著高于長白豬(P<0.05),吉林花豬最高;吉林花豬的胸圍和背膘厚度顯著高于大白豬和長白豬(P<0.05);腹圍和管圍在3 種豬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表1 不同豬品種的生長性能結果
不同豬品種間繁殖性能的比較結果見表2,如表2所示,平均窩產總仔豬數(shù)大白豬高于長白豬、高于吉林花豬,且大白豬顯著高于吉林花豬(P<0.05);平均窩產活仔豬數(shù)大白豬與長白豬差異不顯著(P>0.05),兩者顯著高于吉林花豬(P<0.05);平均窩產畸形仔豬數(shù)、平均窩產死胎數(shù)和平均窩產弱胎數(shù)大白豬高于長白豬、高于吉林花豬,但在3 種豬間差異不顯著(P>0.05);平均窩產健康仔豬數(shù)大白豬與長白豬差異不顯著(P>0.05),兩者顯著高于吉林花豬(P<0.05)。
表2 不同豬品種的繁殖性能結果(頭)
不同豬品種的肉質特點的比較結果見表3,如表3所示,pH45min和pH24h在3 種豬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長白豬的失水率和熟肉率顯著高于大白豬和吉林花豬(P>0.05);長白豬的剪切力顯著低于大白豬和吉林花豬(P>0.05),粗蛋白顯著高于大白豬和吉林花豬(P>0.05),粗脂肪顯著低于大白豬和吉林花豬(P>0.05)。
表3 不同豬品種的肉質特點結果
本研究測定了大白豬、長白豬和吉林花豬在育肥階段的生長發(fā)育性能,結果表明3 者有明顯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體長、體高、胸圍和背膘厚度等指標存在顯著差異[8]。吉林花豬的體長、胸圍和背膘厚度均顯著高于大白豬和長白豬(P<0.05);大白豬和吉林花豬的體高顯著高于長白豬(P<0.05),且吉林花豬最高[9]。說明吉林花豬的生長發(fā)育性能在3 個品種豬中最優(yōu)。體型發(fā)育的差異與品種特征不同有關,大白豬起源于英格蘭,因其腿部較長,故體型略高,強壯活潑,擅長移動。長白豬起源于丹麥,腿短、體型偏長。吉林花豬以克米洛夫豬為父本,與民豬或巴克夏雜種母豬為母本,體型結實、生長快速。時超[10]通過對比杜洛克豬、長白豬和大白豬采食性狀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分析品種和性別對豬采食特性及生長性能的影響,試驗發(fā)現(xiàn)不同品種豬的采食特性和生長性能具有明顯差異,性別對豬群生長性能沒有明顯影響,且杜洛克豬的生長性能相對較好,長白豬和大白豬的生長性能較為接近。這與本試驗結果所得趨勢一致,大白豬的生長性能與長白豬相近并略高于長白豬,而吉林花豬生長性能最佳,這主要是因為吉林花豬經(jīng)過雜交組合生產,針對其遺傳改良主要集中在提高生長性能方面。
不同的品種母豬在繁殖性能上存在顯著差異,張德磊[11]針對安徽省原種豬場的生產測定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大白母豬平均窩總產仔數(shù)、平均活仔數(shù)和健仔數(shù)均高于長白母豬,長白母豬高于杜洛克母豬,且大白母豬和長白母豬平均窩總產仔數(shù)、平均產活仔數(shù)和產健仔數(shù)均極顯著高于杜洛克母豬(P<0.01),但大白母豬與長白母豬間差異不顯著(P>0.05)。本試驗結果顯示,大白豬的平均窩產總仔豬數(shù)、平均窩產畸形仔豬數(shù)、平均窩產死胎數(shù)和平均窩產弱胎數(shù)均高于長白豬和吉林花豬。證明大白豬的繁殖性能在3 者中最優(yōu),近年來大白豬在雜交和改良品種方面表現(xiàn)也非常優(yōu)異,育種工作得到了較大的進展。另外不同品種和不同組合方式均對母豬繁殖性能有顯著的影響,提示在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當?shù)姆N母豬和雜交組合[12]。
肉質性能的測定可以反映豬肉品質的優(yōu)劣,剪切力、失水率和熟肉率等指標是評價豬肉品質的直觀標準[13]。剪切力受肌肉纖維的影響,剪切力越小,肌肉越細嫩,同時肌肉系水力也關系到肌肉的細嫩程度,系水力指標如失水率和熟肉率的降低會導致肌肉嫩度變差[14]。本試驗通過對比大白豬、長白豬和吉林花豬的屠宰性能,結果顯示長白豬豬肉的失水率和熟肉率顯著高于大白豬和吉林花豬(P<0.05),長白豬豬肉的剪切力顯著低于大白豬和吉林花豬(P<0.05),說明長白豬的肉質在3 種豬中更為細嫩。中國地方豬雖繁殖性能強、易于飼養(yǎng)、存活率高,但生長緩慢、瘦肉率低,因此,養(yǎng)殖中通常引進國外種豬雜交改良以優(yōu)化豬肉品質,提高營養(yǎng)價值[15],在本試驗中,長白豬肉中的粗蛋白顯著高于大白豬和吉林花豬(P<0.05),說明長白豬肉的肌肉營養(yǎng)成分更高;吉林花豬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說明吉林花豬的肉質風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