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鄒 晨,戴小軍,,3,劉延慶,3,張曉春,吳永健,王珊珊
(1.揚州大學臨床中醫(y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2.揚州市中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012;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胃癌毒邪論治重點研究室,江蘇 揚州 225009)
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較強的腫瘤異質性與較高的復發(fā)率、轉移率是胃癌預后較差的重要原因[1]。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癌是我國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特色與優(yōu)勢,中醫(yī)辨證論治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預后。隨著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了解不同中醫(yī)證型的分子病理特征有助于深化對胃癌中醫(yī)理論的基礎研究與抗腫瘤中藥的精準選擇[2]。P2RX7(Purinergic Receptor P2X,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是一種跨膜受體蛋白,廣泛分布于細胞膜表面。研究表明,P2RX7在實體癌和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具有廣泛的生物學功能,能在腫瘤細胞的發(fā)育和擴散中發(fā)揮關鍵作用,為腫瘤發(fā)生和進展的重要介質[3-4]。
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檢測胃癌組織中P2RX7蛋白的表達狀態(tài),并結合患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以及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家族史、Lauren分型和TNM分期等臨床特征,分析P2RX7蛋白的表達及各臨床因素與中醫(yī)脾虛毒蘊證之間的相關性,旨在探討胃癌脾虛毒蘊證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1 研究對象 納入2021年1—12月在揚州市中醫(yī)院就診的未經任何治療的新發(fā)胃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根據(jù)《胃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5]中胃癌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以患者的胃鏡或手術病理報告為明確診斷的依據(jù)。臨床病理分期依據(jù)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AJCC)胃癌TNM分期第八版。本研究經過揚州市中醫(yī)院倫理審查(編號:2021-26)。
1.2 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 根據(jù)《惡性腫瘤中醫(yī)診療指南》[6]的診斷要點,并在課題組專家指導下擬定胃癌脾虛毒蘊證辨證標準。(1)主癥:①納呆食少;②胃脘疼痛;③腹脹;④口臭。(2)次癥:①肢體倦怠乏力;②形體消瘦或浮腫;③面色晦暗無華;④便溏。(3)舌脈:舌淡胖或紅或暗,苔黃或白膩,脈細數(shù)或弦滑。凡具備3項主癥,或2項主癥和2項次癥,結合舌脈即可診斷為脾虛毒蘊證。非脾虛毒蘊證包括肝胃不和證、胃熱陰虛證、氣血虧虛證、脾胃虛寒證等。
1.3 納入標準 (1)病理診斷為胃腺癌;(2)TNM分期明確;(3)發(fā)病年齡18~75歲;(4)KPS評分≥60分;(5)依從性較好,同意提供組織學樣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多重癌癥患者;(2)合并有心肌梗死、腦梗死、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急慢性疾病的患者;(3)妊娠、哺乳期婦女;(4)精神病患者。
1.5 主要試劑與設備 山羊抗人P2RX7多克隆抗體(1∶100)(美國Abcam公司,批號:GR50237-25);SP法免疫組化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17A07F21L0623);DAB顯色試劑(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224020110);蘇木素染色液(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211230);免疫組化專用粘附載玻片(江蘇世泰實驗器材有限公司,批號:80312-3161);自動脫水機(型號:TP1020)、石蠟包埋機(型號:EGHH50H)、切片機(型號:RM2235)均購自美國Thermo公司;電熱鼓風恒溫烤箱(上海醫(yī)用恒溫設備廠,型號:DGX-9143B-21);電熱恒溫水浴箱[邦西儀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型號:HH-2];微波爐(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型號:MM823EE2-PS00000472);正置熒光相差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型號:ECLIPSE 801)。
1.6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胃癌病理標本來自于2021年1—12月在揚州市中醫(yī)院就診的未經任何治療的80例新發(fā)胃癌患者?;颊咄馓峁┙M織學樣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胃癌組織離體后立即沖洗,修剪,固定,脫水,透明,浸蠟,包埋,連續(xù)切片厚度約4 μm,45 ℃水浴鍋中展片,撈片。溫箱60 ℃烤片2 h,脫蠟復水;滴加3%H2O2溶液覆蓋組織,避光,室溫中孵育10 min,PBS清洗;將組織浸入0.01 mmol/L枸櫞酸緩沖液中高溫煮沸6 min,PBS清洗;免疫組化標記筆固定組織范圍,用兔血清封閉液覆蓋組織,置于濕盒內于37 ℃孵育20~30 min,不洗;孵一抗,濕盒內4 ℃冰箱過夜;PBS清洗,孵二抗,濕盒置于37℃的恒溫箱內孵育30 min;PBS清洗,滴加SABC(鏈霉親和素-生物素復合物)覆蓋組織,37 ℃,孵育30 min;PBS清洗,DAB顯色,顯微鏡實時觀察細胞狀態(tài)以確定最終顯色時間,用雙蒸水充分清洗終止顯色;用含乙醇的蘇木精復染;脫水及透明;中性樹脂封片;拍照。
1.7 結果判定 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據(jù)切片腫瘤細胞染色強度計算分值;在Image J中分析陽性細胞比例計算分值。分值標準如下。(1)染色強度:無著色,計0分;淡黃色,計1分;棕黃色,計2分;黃褐色,計3分。(2)腫瘤細胞中陽性細胞比例:未染色,計0分;0%~≤10%,計1分;10%~≤50%,計2分;50%~≤75%,計3分;>75%,計4分。評分=染色強度評分×陽性細胞百分率評分。評分范圍為0~12分。結果判定標準:0~1分為陰性;2~3分為弱陽性;4~6分為中等陽性;>6分為強陽性。0~3分為低表達;4~12分為高表達。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分析系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脾虛毒蘊證的危險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胃癌患者的臨床特征 脾虛毒蘊證胃癌患者腫瘤家族史、P2RX7表達、TNM分期與非脾虛毒蘊證胃癌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性別、腫瘤部位、Lauren分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80 例胃癌患者的臨床基本特征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脾虛毒蘊證胃癌患者的腫瘤家族史(P=0.000)、P2RX7高表達(P=0.000)、TNM分期(P=0.000)與非脾虛毒蘊證胃癌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P=0.215)、性別(P=0.194)、腫瘤部位(P=0.109)、Lauren分型(P=0.69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2RX7蛋白高表達、腫瘤家族史和TNM分期均是影響胃癌脾虛毒蘊證的危險因素,而年齡、性別、腫瘤原發(fā)部位、Lauren分型不是危險因素。
2.2 胃癌組織中P2RX7表達分布特征 在40倍的光鏡下觀察,胃癌P2RX7蛋白定位于細胞膜和細胞質,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呈棕褐色。(見圖1)80例胃癌患者中,P2RX7蛋白表達陰性者9例(11.25%),弱陽性表達24例(30.00%),陽性表達31例(38.75%),強陽性表達16例(20.00%)。本研究將P2RX7蛋白表達陰性和弱陽性者視為低表達,陽性表達和強陽性表達視為高表達。其中,低表達者33例,高表達者47例。
圖1 P2RX7 蛋白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免疫組化,×40)
2.3 P2RX7與胃癌脾虛毒蘊證的關系
2.3.1 脾虛毒蘊證患者P2RX7表達與非脾虛毒蘊證比較 胃癌脾虛毒蘊證患者的P2RX7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高于胃癌非脾虛毒蘊證患者(P<0.05)。(見表2)
2.3.2 胃癌脾虛毒蘊證與P2RX7表達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P2RX7與胃癌脾虛毒蘊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2=0.253,P<0.01)。將年齡、性別、腫瘤家族史、P2RX7蛋白表達水平、腫瘤部位、Lauren分型及TNM分期7個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進行變量篩選。P2RX7蛋白高表達和腫瘤家族史是胃癌患者脾虛毒蘊證的獨立危險因素,而TNM分期中的Ⅲ、Ⅳ期比Ⅰ期更容易使胃癌患者發(fā)生脾虛毒蘊。(見表3)
表3 Logistic 回歸分析參數(shù)估計值
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位列全球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第五,相關死亡率位列第四[7]。國家腫瘤中心預測2022年我國將有50.9萬人確診胃癌,相關死亡人數(shù)預估有40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常見癌癥中均排第三位[8]。盡管近些年來胃癌的發(fā)病率在下降,綜合治療策略在不斷更新發(fā)展,但胃癌的預后仍然較差。
中醫(yī)學中雖無胃癌病名的記載,但關于其證候描述、病因病機的記載卻十分豐富。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胃癌可歸屬于中醫(yī)學中“噎膈”“胃反”“翻胃”“積聚”等范疇。陰虛痰凝毒結是晚期胃癌的核心病機,胃陰不足為疾病進展之根本,痰凝毒結、聚散流竄為標且貫穿其始終[9]。經過歷代中醫(yī)學家的不斷豐富發(fā)展,目前多數(shù)研究者從“健脾益氣”“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化瘀解毒”等治法出發(fā),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豐富的成果[10-14]。在本研究的80例胃癌患者中,脾虛毒蘊證36例,占45.00%,顯著高于其他證型,與多位醫(yī)家的辨治思路存在一致之處[15-17]。
慢性炎癥和免疫抑制是腫瘤微環(huán)境形成的核心特征,是激發(fā)腫瘤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韓欽芮等[18]通過梳理文獻發(fā)現(xiàn),脾虛患者存在慢性炎癥,癌癥患者在脾虛狀態(tài)下存在免疫抑制反應。程海波等[19]認為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炎癥微環(huán)境可能是熱毒的表現(xiàn),而痰濕毒邪也與腫瘤微環(huán)境中黏附因子的表達密切相關;劉磊等[20]認為惡性腫瘤中的“痰毒”與腫瘤微環(huán)境中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分泌多種因子的病理過程密切相關。此外,腫瘤患者的血液普遍存在高凝狀態(tài),與癌細胞特異性促血栓形成特性及宿主細胞炎癥反應有關[21]。這可能是瘀毒內阻的表現(xiàn)。瘀毒內阻導致氣血津液運行不暢,機體能量利用與代謝障礙,產生低氧微環(huán)境。低氧微環(huán)境會增加低氧誘導因子(HIF-1α)的分泌,進而誘導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腫瘤細胞的生長與轉移。研究顯示,中藥能夠調節(jié)癌癥患者的免疫功能,提升機體抗癌能力。中藥對胃癌機體免疫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降低Treg細胞的免疫抑制,提高CD4+、CD8+效應細胞表達,調節(jié)細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等方面[22]。BAROJA-MAZO A等[23]發(fā)現(xiàn)P2X7激活后,可抑制NK細胞的抗腫瘤效力。綜上所述,脾虛毒蘊可能是腫瘤微環(huán)境形成的關鍵病機。有研究[24]表明調節(jié)腫瘤微環(huán)境的生化成分是癌癥治療的新前沿。在生理條件下,ATP在體內的濃度較低,不足以激活P2RX7。當惡性腫瘤發(fā)生時,腫瘤細胞會向細胞外基質中釋放大量ATP,導致TME中ATP濃度升高,過度激活P2RX7。由于P2RX7在構成TME的不同細胞類型中廣泛表達,P2RX7的過度激活會導致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開放,使Na+和Ca2+流入,K+流出,進一步激活參與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的酶和激酶(如c-Jun、PKA、PKC、PLA、ATK、JNK、MAPK、ERK1/2和p38等),誘導炎癥因子(如TNF-α、IL-10、IL1β、NALP3和Caspase-1/2等)的釋放,最終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遷移和侵襲[25]。目前P2RX7與腫瘤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已被廣泛認識,其中胃癌的預后也與其相關[26-27]。
本研究中,P2RX7高表達47例,占58.75%(47/80),表明胃癌組織中P2RX7處于高表達狀態(tài)。此外,本研究結果證明了脾虛毒蘊是胃癌最常見的病理因素,且發(fā)現(xiàn)P2RX7表達狀態(tài)與脾虛毒蘊證相關。P2RX7高表達可能是胃癌脾虛毒蘊證的分子機制之一,P2RX7高表達和有腫瘤家族史是胃癌患者有脾虛毒蘊證的獨立高風險因素,并且晚期胃癌更容易發(fā)展成脾虛毒蘊證。
綜上所述,P2RX7可作為免疫組化的檢測指標協(xié)助胃癌的臨床診斷,并可作為胃癌脾虛毒蘊證的監(jiān)測指標,有助于更好地協(xié)助胃癌的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