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張 玲
1.陜西省漢中市中醫(yī)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陜西漢中 723100;2.陜西省漢中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肛腸康復科,陜西漢中 723000
腸造口周圍膿腫作為臨床腸造口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主要是手術外翻縫合時,腸壁造口被全層縫合,腸造口四周皮膚受到損壞,細菌侵入所致的造口周圍感染[1]。傳統(tǒng)創(chuàng)面沖洗、換藥等常規(guī)治療方式雖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亦會使患者痛苦倍增。封閉式負壓引流作為一種將開放創(chuàng)面轉變成相對閉合創(chuàng)面的治療方式,其主要原理是負壓經連接管、填充敷料在傷口表面感染四周形成密閉環(huán)境,由點到面,全方面持續(xù)引流[2]。該技術在外科傷口[3]、感染創(chuàng)面[4]等治療中作用明顯,可使傷口處細菌數量下降,促進局部微循環(huán),加速傷口愈合。然而,創(chuàng)面恢復不僅需要有效的治療方式,還需要良好的護理措施。此外,腸造口周圍膿腫的創(chuàng)腔易滲入糞水導致傷口愈合困難,這是臨床護理的重難點。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主要是責任制護理充分發(fā)揮多學科集體協(xié)調作用,調動患者積極性,提高患者依從性,加速其康復進程[5]。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在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經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中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陜西省漢中市中醫(yī)醫(yī)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96例。納入標準:(1)經臨床檢查證實為腸造口周圍膿腫;(2)初次造口周圍出現疼痛、紅腫等癥狀;(3)年齡>18歲;(4)生活可自理,且溝通、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腸造口并發(fā)癥者;(2)不符合封閉式負壓引流要求者;(3)心、肝、腎等功能嚴重障礙者;(4)存在藥物成癮、酗酒史者;(5)存在明確精神疾病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8例)與研究組(48例)。對照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38~75歲,平均(57.25±6.83)歲;學歷: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中專18例,大專及以上9例。研究組男36例,女12例;年齡36~78歲,平均(56.64±7.09)歲;學歷: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中專16例,大專及以上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NTSY-2020A09)?;颊呒凹覍倬獣郧液炇鹬橥鈺?/p>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1)入院宣教。入院后護士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及病友介紹,做好日常生活護理、用藥及飲食指導等工作。(2)引流相關護理。護士定期檢查引流裝置是否正常,并讓責任護士每2 h查看負壓是否在規(guī)定范圍內,以保持有效負壓;在患者骶尾部放置軟枕,并將患者適當抬高以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創(chuàng)面敷料顏色轉變、引流裝置使用時間等,若需更換敷料及引流裝置則按規(guī)定流程操作,并準確記錄引流液顏色、質量等。(3)疼痛護理。住院期間采用疼痛評估量表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以三階梯鎮(zhèn)痛原則為依據遵醫(yī)囑對患者使用止痛藥物;為患者進行擦洗、換藥等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傷口直接與鑷子尖端接觸。(4)出院隨訪?;颊叱鲈簳r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定期電話隨訪。
1.2.2研究組 給予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
1.2.2.1組建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小組 組建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小組,組員包括主治醫(yī)師、造口治療師、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護士若干名。組員統(tǒng)一培訓后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訂護理方案,評估患者需求及存在的問題。
1.2.2.2術前干預 (1)護士對患者腸造口及負壓引流術的認知程度進行評估;(2)主治醫(yī)師、造口治療師通過與患者直接面談,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造口相關知識及負壓引流術方法、過程;(3)護士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知識及方法;(4)主治醫(yī)師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無法疏導者由組內專業(yè)心理咨詢師進行干預。
1.2.2.3術后干預 (1)疼痛護理:采用濕性愈合敷料以減少敷料更換所致疼痛;采用渦流式沖洗以減少接觸性疼痛;采用播放輕音樂、看電視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其疼痛。(2)造口護理:入院時因患者膿腫處距腸造口較近,故選擇腰帶型硅膠一件式造口袋以確保在不造成局部皮膚壓力性損傷的前提下有效收集糞便;治療期間造口治療師定期評估患者造口周圍皮膚恢復情況,并結合患者使用習慣選擇合適的造口底盤,同時采用造口腰帶加壓固定以確保在不影響創(chuàng)面的前提下保證良好密封性,減少或避免滲漏及創(chuàng)面感染。(3)營養(yǎng)支持護理:住院期間由營養(yǎng)師為患者制訂飲食護理計劃,囑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禁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治療期間每周檢測電解質指標1~2次,根據檢測結果為患者補充電解質;必要時遵醫(yī)囑為患者輸入維生素、人血白蛋白等以加強營養(yǎng)。(4)心理護理:安排心理咨詢師為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針對悲觀患者,心理師在干預過程中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對其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并盡可能避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消極暗示;針對抑郁消沉患者,心理師通過交談法,主動采取友好態(tài)度及輕柔緩和語言與患者溝通,引導其向外宣泄內心感受,認真傾聽其訴說,避免患者內心出現孤獨感;針對焦慮恐懼患者,心理師指導患者進行冥想、放松訓練、沙畫等,以減輕其心理壓力。(5)健康教育:主治醫(yī)師和造口治療師共同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案,做好溝通解釋工作,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造口治療師在為患者進行相關操作時需注意傾聽,耐心解釋該病出現原因,指出患者病情恢復情況,促使患者轉變就醫(yī)態(tài)度,提高配合度;護士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導其進行自我管理護理;創(chuàng)建微信群并邀請患者加入,不定時在群內發(fā)送疾病相關知識,并安排專人定時在群內答疑解惑,集中解決患者問題,鼓勵患者積極學習并在群內分享自己康復經驗,并及時對其進行表揚以提升患者成就感;出院后定期隨訪患者,做好指導工作,囑其按時來院復查,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來院就診。(6)討論總結。小組每周進行一次工作討論會,討論并總結患者疾病現狀及心理情況等問題,并對干預內容進行針對性調整。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膿腫消失時間。(2)心理狀況:采取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6]對干預前后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兩表各有20條項目,每條項目評分1~4分。其中SDS評分重度抑郁為≥73分,中度抑郁為63~72分,輕度抑郁為53~62分;SAS評分重度焦慮為≥70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輕度焦慮為50~59分。SDS、SAS評分越高說明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心理狀況越差。(3)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7]對干預前后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其中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4)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8]對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能力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強。(5)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9]對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表共4個維度,其中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3個維度評分20~100分,物質生活狀態(tài)維度評分16~8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膿腫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膿腫消失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膿腫消失時間比較
2.2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評分、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DS評分、SAS評分均比干預前低,且研究組比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分)
2.3兩組患者VAS評分、MBI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VAS評分、MB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VAS評分比干預前低,MBI評分比干預前高,且研究組VAS評分比對照組低,MBI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MBI評分比較分)
2.4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均比干預前高,且研究組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腸造口周圍膿腫屬于感染性疾病,患者腸造口周圍以潮紅、腫痛、部分流膿等為主要表現。因創(chuàng)腔位于造口邊緣,易滲入糞水,加深創(chuàng)腔,導致愈合困難,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封閉式負壓引流為現階段臨床常用的腸造口周圍膿腫治療方式,可將滲液高效引流,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快創(chuàng)腔縮小速度[10]。但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中患者易出現疼痛、焦慮等,導致其配合度較差,影響預后。因此,尋找有效護理干預方式對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意義重大。
近些年隨著全科醫(yī)學、護理的不斷發(fā)展,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在臨床中逐漸應用,并取得較好成效。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由多個學科合作,共同對某一疾病制訂并實施相應護理方案,實現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11]。桂金敏等[12]對92例行椎管腫瘤切除術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發(fā)現多學科護理模式可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加速康復進程。蘭文霞等[13]指出,多學科協(xié)作護理模式有助于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恢復,縮短其住院時間。本研究中,研究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膿腫消失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報道類似,表明相比常規(guī)護理,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在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經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更好,更能促進患者康復。分析原因,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中多學科相互協(xié)作,共同對患者進行引流相關護理、疼痛護理、營養(yǎng)支持、心理護理及造口護理等,使患者身心舒適,有助于加強其依從性,為其創(chuàng)面恢復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從而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縮短其住院時間。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因傷口位置特殊、治療費用高、傷口疼痛等原因極易出現焦慮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李萍萍等[14]指出,對骨癌痛患者進行多學科聯合護理可明顯降低其SDS評分、SAS評分,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顧磊磊等[15]對糖尿病伴下肢創(chuàng)傷后慢性潰瘍患者進行多學科協(xié)作護理模式,發(fā)現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中,研究組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均比干預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說明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更能改善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心理狀態(tài)。這可能是因為該模式下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更重視患者隱私保護工作;造口治療師換藥時動作輕柔,積極與患者溝通,耐心為其答疑解惑,指出其每天恢復進展以增強其信心;心理咨詢師為患者進行相應心理疏導,多學科合作下共同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本研究中,研究組干預后VAS評分比干預前及對照組低(P<0.05),而MBI評分比干預前及對照組高(P<0.05),表明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可有效減輕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疼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這可能與該干預下的止痛藥物應用、轉移注意力、提供充足營養(yǎng)等措施有關。此外,本研究發(fā)現研究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可提升腸造口周圍膿腫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多學科協(xié)助式護理在腸造口周圍膿腫經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疼痛及心理狀況,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