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黃宛香,莫耀素,李繁(廣西賀州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賀州 54289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易引起嚴重的肝臟疾病[1],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目前HBV感染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HBV感染患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十分關鍵[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是一種參與蛋白質(zhì)代謝的生物酶,對肝臟受損情況極為敏感,ALT水平升高可反映肝臟的損傷程度,為HBV診治提供重要依據(jù)[3]。臨床上還存在一部分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行肝穿刺活檢時,發(fā)現(xiàn)其肝組織病理組織已經(jīng)出現(xiàn)炎癥和纖維化改變[4]。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血漿中,其次在心肌及腎臟中的含量也相對較高。AST是肝功能檢查常用指標。AST/ALT比值可進一步評估肝臟疾病情況,當血清AST水平增高且高于ALT水平時,AST/ALT>1提示肝組織病變呈慢性化和進展性[5]。肝臟硬度值(Liver hardness number,LSM)通過數(shù)值量化來評估肝臟是否發(fā)生纖維化或肝硬化,有利于對HBV患者肝組織病變監(jiān)測[6]。近年來,有關ALT/AST比值、LSM值與肝組織不同炎癥分期和纖維化分級關系的報道較少,因此,本文擬對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組織進行病理分期,比較不同分期的血清ALT、AST濃度和LSM值,分析血清ALT/AST及LSM值與肝組織病理改變的關系,以期為慢性HBV感染患者臨床評估和預后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HBV感染患者為HBV組,選取同期78例肝組織正常者為對照組。HBV組有男40例,女38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5.12±4.05)歲。根據(jù)《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7]的診斷標準將肝組織病理分為輕度炎癥組(G1-G2)和重度炎癥組(G3-G4)、輕度纖維化組(S1-S2)和重度纖維化組(S3-S4)。其中輕度炎癥組50例(G1級22例,G2級28例),重度炎癥組28例(G3級15例,G4級13例);輕度纖維化組52例(S1期25例,S2期27例),重度纖維化組26例(S3期21例,S4期5例)。對照組男41例,女37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6.12±4.14)歲。HBV組和對照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8]中相關診斷標準,HBsAg和HBV DNA檢測陽性連續(xù)6個月以上,抗-HIV、抗-HDV和抗-HCV均陰性;HBV DNA定量>1.0×103拷貝/毫升;B超檢查無肝硬化、脾大;接受肝臟活組織檢查。
排除標準:①既往一年內(nèi)接受過抗病毒治療者;②合并其他類型病毒性肝臟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自身免疫疾病者;④孕婦、哺乳期者。
1.3 觀察指標
1.3.1 肝功能指標 在肝穿刺前,采集HBV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靜置20min,離心(3000r/min,15min),分取上清液,采用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ALT、AST濃度。ALT正常范圍:9-50U/L,AST正常范圍:15-40U/L。比較HBV組和對照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計算ALT/AST值。
1.3.2 肝組織病理學檢查 根據(jù)B超影像對HBV組患者進行肝組織穿刺檢查,穿刺深度≥2cm,將穿刺獲得的肝組織進行HE染色檢查,采用Metavir評分法[9]評估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其中肝組織炎癥分為四級(G1-G4):無炎癥活動G1級,輕度炎癥活動G2級,中度炎癥活動G3級,重度炎癥活動G4級;肝纖維化分為四期(S1-S4):S1期為無纖維化或輕度纖維化,S2期為明顯肝纖維化,S3期為嚴重纖維化,S4期為肝硬化。比較不同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的慢性HBV患者ALT、AST、ALT/AST比值。
1.3.3 LSM值檢測 采用瞬時彈性掃描儀(FibroTouch,F(xiàn)T)檢測慢性HBV患者的LSM值?;颊咂教捎趻呙鑳x前,將右手置于頭后,右上肢盡可能展露肋間隙,便于測量的準確性。于右側腋前線和腋中線的第7和第8肋間隙分別進行測量,有超過10次瞬時成像技術成功測量為有效值,取平均數(shù)作為LSM值。比較HBV組和對照組的LSM值,比較不同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的LSM值。
1.3.4 血清ALT/AST及LSM值與肝組織病理改變相關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不同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的血清ALT/AST與LSM值之間的關系。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肝功能指標ALT/AST及LSM值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血清ALT/AST及LSM值與肝組織病理改變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以雙側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BV組和對照組血清ALT、AST、ALT/AST及LSM值比較HBV組血清ALT、AST、ALT/AST比值和LSM值均顯著升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HBV組和對照組ALT、AST、ALT/AST和LSM值比較(±s)
表1 HBV組和對照組ALT、AST、ALT/AST和LSM值比較(±s)
組別例數(shù)ALT(U/L)AST(U/L)ALT/ASTLSM(KPa)HBV組78135.64±15.42118.45±12.321.15±0.2512.65±2.33對照組7823.45±3.1224.68±2.560.95±0.213.21±0.21 t-61.79664.5804.9134.946 P-<0.001<0.001<0.001<0.001
2.2 不同肝組織炎癥分級的慢性HBV患者血清ALT、AST、ALT/AST值和LSM值比較 重度炎癥組HBV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和LSM值均升高,且高于輕度炎癥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輕度炎癥組ALT/AST比值高于重度炎癥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不同肝組織炎癥分級的慢性HBV患者ALT、AST、ALT/AST值和LSM值比較(±s)
表2 不同肝組織炎癥分級的慢性HBV患者ALT、AST、ALT/AST值和LSM值比較(±s)
組別例數(shù)ALT(U/L)AST(U/L)ALT/ASTLSM(KPa)輕度炎癥組50114.56 ±17.6896.08±17.931.19±0.2810.98±1.13重度炎癥組28178.06±22.34162.42±20.581.09±0.1515.65±1.24 t-19.13719.9932.38216.656 P-<0.001<0.0010.018<0.001
2.3 不同肝組織纖維化分期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ALT、AST、ALT/AST及LSM值比較 重度纖維化組HBV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和LSM值均升高,且高于輕度纖維化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重度纖維化組ALT/AST比值低于輕度纖維化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肝組織纖維化分期的慢性HBV患者ALT、AST、ALT/AST及LSM值比較(±s)
組別例數(shù)ALT(U/L)AST(U/L)ALT/ASTLSM(KPa)輕度纖維化組52113.45±16.5288.12±18.23 1.28±0.219.23±1.13重度纖維化組26180.32±21.69180.06±21.371.00±0.1118.65±2.56 t-28.76529.1588.91931.586 P-<0.001<0.001<0.001<0.001
2.4 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ALT/AST和LSM值與肝組織病理改變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ALT/AST比值與慢性HBV患者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程度呈負相關(r=-0.041,r=-0.420,P<0.05)。LSM值與慢性乙肝患者肝組織纖維化和炎癥程度呈高度正相關(r=0.778,r=0.800,P<0.05)。見圖1。
圖1 HBV感染患者血清ALT/AST和LSM值與肝組織病理改變相關性
臨床上,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抗原HBsAg或HBV DNA呈陽性,感染時間連續(xù)大于6個月,這種持續(xù)感染可導致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和纖維化升高,甚至肝硬化,需及時采取有效方法對慢性HBV感染患者實施干預和治療[10]。肝組織穿刺活檢是診斷肝組織炎癥程度和肝纖維化的金標準[11],但穿刺活檢技術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伴有一些并發(fā)癥不便于反復實施,因此,尋找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診斷方法來判斷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程度是目前的研究熱點。
血清學檢測具有無創(chuàng)、重復性好、價格優(yōu)良的優(yōu)勢,還能直觀反映肝組織病變程度,研究發(fā)現(xiàn)多種血清水平與HBV感染的肝組織病變有關[12]。肝功能指標是臨床診斷和評估肝損傷的關鍵,ALT、AST是反映肝功能損傷的常用指標,慢性HBV患者的肝臟長期處于一種炎癥狀態(tài),由于肝功能受損,從而影響ALT和AST濃度,因此,ALT、AST水平對慢性HBV具有預測作用[13]。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HBV感染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均升高,血清ALT、AST水平隨著肝組織病理變化嚴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這與文獻[14]報道的結果一致。HBV肝組織炎癥分級表明肝炎的活動情況,肝組織纖維化分期代表肝臟損傷嚴重程度。除肝功能指標以外,不少學者對AST/ALT比值與肝硬化關系進行了研究,本文分析慢性HBV患者ALT/AST比值與肝組織病理變化的關系后,發(fā)現(xiàn)重度纖維化組ALT/AST<1,重度炎癥組和重度纖維化組ALT/AST比值均小于輕度炎癥組和輕度纖維化組,這與Park[15]等人研究結論相似。ALT、AST水平升高代表肝臟功能受損情況,當ALT/AST<1則表明肝受損嚴重或肝硬化。因此,ALT/AST可能與慢性乙肝肝硬化值相關。
近年來,F(xiàn)T逐漸應用于慢性HBV肝組織纖維化程度的診斷評估,其超聲振動肝組織時產(chǎn)生的波速與肝臟彈性有關,檢測波速可以換算成肝臟彈性值(LSM),肝臟硬度越大,即LSM值越大[16]。本研究結果顯示,HBV組LSM值顯著高于對照組,LSM值隨著肝組織纖維化和炎癥程度加重而升高,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LSM值與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呈高度正相關,ALT/AST比值隨著肝組織纖維化和炎癥程度加重而減小,與慢性HBV患者肝組織病理改變呈負相關性。李文征[17]等人的研究結果指出,LSM與慢性HBV患者肝組織纖維化程度分期呈高度正相關;向龍奎[18]等人的研究表明,ALT/AST比值與病情輕重呈負相關關系;葉麗華[19]等人探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SM值與血清ALT、AST、CAP均呈正相關關系,這與本文的結論一致,說明ALT、AST水平和LSM值與肝組織病理變化具有良好的相關性,提示血清ALT/AST和LSM值對肝硬化的判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特別是肝纖維化晚期。
綜上所述,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ALT、AST水平顯著升高,LSM值隨著肝組織病理變化嚴重程度加重而升高,ALT/AST比值和LSM值與肝組織病理變化密切相關,可反映肝組織炎癥及纖維化進程,對臨床指導慢性HBV病情評估和預后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