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霞 王連高 王英杰 張玉靜 李 翔 張 蕓 李 棟 潘相鵬
1.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公共衛(wèi)生與健康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17;2. 泰安市泰山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泰安 271001
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血常規(guī)檢測中的一項基礎指標,臨床上用于反映紅細胞體積的異質性程度,即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程度,常用于不同類型貧血的鑒別診斷[1]。RDW被證明與心血管疾病、癌癥以及肝臟疾病有著密切聯(lián)系[2-4],同時RDW 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及病情變化緊密相關,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5-8]。SLE 是涉及全身多個系統(tǒng)與器官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RDW 水平與疾病的病情活動度及診斷結果存在聯(lián)系,與患者是否貧血無關,表明RDW 對SLE 的診斷與病情評價的應用價值是巨大的[9]。
糖基化是生物學中蛋白質被翻譯后修飾的一種機制,通過改變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進而影響90%的哺乳動物蛋白的表達[10],異常的糖基化會導致某些特定疾病的發(fā)生[11]。IgG 的糖基化結構對IgG 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影響,其Fc 段的結構可以被IgG Fc 段連接的糖基結構的微小變化所影響,進而導致IgG 的分子功能發(fā)生改變甚至發(fā)生逆轉[12],異常的IgG N-糖基化會引起免疫學變化,介導機體抗炎和促炎反應的改變[13]。有研究顯示,IgG N-糖基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慢性非傳染疾病及癌癥等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存在關聯(lián),可作為疾病的潛在生物標志物[14-17]。本研究擬通過檢測341 例SLE 女性患者的IgG N-糖基水平與RDW 水平,并探討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為后續(xù)二者作為SLE聯(lián)合標志物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本研究以2018 年10 月—2020 年5 月在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確診及住院的SLE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納入女性患者341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納入排除標準,且所有研究對象均為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修訂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18],并具有明確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結果,且由2名副主任醫(yī)師及以上級別的??漆t(yī)師確診。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等;(2)患有其他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3)數(shù)據(jù)信息不全者。
1.2.1 基本信息收集 由經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人員對研究對象進行基本資料收集,采用杠桿秤測量研究對象的身高(cm)和體質量(kg),測量時研究對象赤足并脫去衣帽,結果分別精確到1 cm和0.1 kg,計算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對研究對象進行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液的采集,并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含RDW指標)。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 鈉(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EDTA)真空采血管采集研究對象晨起空腹肘部外周靜脈血液樣本5 mL 用于IgG N-糖基水平的檢測與分析,采用低溫離心機(4℃,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層血漿,并置于-80℃低溫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p>
1.2.2 IgG N-糖基水平檢測方法 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超高效液相色譜(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儀器通過超高壓液相色譜技術對IgG N-糖基水平進行高通量檢測。該方法簡要流程為:(1)采用96孔Protein G提取板對血漿IgG進行分離純化;(2)采用N-糖苷酶(N-glyeosidase F)釋放與IgG結合的N-糖鏈;(3)采用2-氨基苯甲酰胺(2-Aminobenzamide,2-AB)進行熒光標記;(4)通過超高效液相色譜進行分離及檢測分析。最終可以得到24個色譜峰(GP1-GP24),每個峰可代表一種或多種糖基化結構,IgG N-糖基水平可用各個色譜峰的面積占所有色譜峰面積之和的百分比表示。
使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單樣本K-S 檢驗對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正態(tài)分布資料使用均值 ± 標準差表示,非正態(tài)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定性資料使用n(%)表示。將SLE 女性患者根據(jù)RDW 水平的四分位數(shù)(Q1= 12.75,M= 13.30,Q3= 14.60)分為Q1 ~ Q3(≤ 14.60%)與Q4( > 14.60%)2組,2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Mann-WhitneyU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秩相關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進行RDW 水平組與IgG N-糖基水平間的關聯(lián)性分析。檢驗水準α= 0.05。
共收集確診SLE 女性患者341 例,平均年齡為(40.36 ± 12.93)歲,在不同RDW 水平組,2 組間的RDW、TG 水平以及高血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果見表1。
表1 SLE女性患者的基本特征[n(%)/(± s)]
表1 SLE女性患者的基本特征[n(%)/(± s)]
注:SLE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BMI為體質量指數(shù);RDW為紅細胞分布寬度;TC 為總膽固醇;HDL 為高密度脂蛋白;LDL 為低密度脂蛋白。
基本特征t/χ2 P 0.878 0.041 0.666 0.270 0.473< 0.001 0.449 0.016 0.134 0.768年齡/歲高血壓糖尿病貧血BMI/(kg/m2)RDW/%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RDW低水平組Q1 ~ Q3(n = 266)40.30 ± 12.73 32(12.03)24(9.02)100(37.59)23.96 ± 3.11 13.13 ± 0.75 4.80 ± 1.57 1.43 ± 0.78 1.30 ± 0.40 6.92 ± 64.06 RDW高水平組Q4(n = 75)40.56 ± 13.71 16(21.33)8(10.67)23(30.67)23.67 ± 3.27 16.72 ± 2.15 4.96 ± 1.70 1.77 ± 1.13 1.38 ± 0.47 9.32 ± 56.70 0.153 4.187 0.186 1.217 0.718 14.249 0.759 2.458 1.501 0.295
在不同RDW 水平組間,GP1、GP3、GP4 及GP8在Q4 組的含量顯著高于Q1 ~ Q3 組,GP12、GP14、GP18、GP19 與GP23 在Q1 ~ Q3 組含量顯著高于Q4組,Q1 ~ Q3 組的半乳糖基化和唾液酸化水平均高于Q4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果見表2。
IgG N-糖基與RDW水平的相關性分析顯示,在總體水平上,GP4 (r= 0.113,P= 0.038)及GP8(r= 0.286,P< 0.001)與RDW 水平呈正相關;GP12 (r= -0.202,P< 0.001)、GP14 (r= -0.159,P= 0.003)、GP18(r= -0.117,P= 0.030)、GP19(r= -0.131,P= 0.015)及GP21 (r= -0.123,P=0.023)與RDW水平呈負相關,結果見表3。
表3 SLE女性患者RDW水平與IgG-N糖基水平相關性分析
以SLE 女性患者的不同RDW 水平組為因變量,經標準化轉換后的GP1、GP3、GP4、GP8、GP12、GP14、GP18、GP19 與GP23 為 自 變 量 分 別 納 入logistic 回歸模型,在調整年齡、BMI、高血壓、糖尿病、貧血、TG、TC、HDL及LDL后,GP12、GP14、GP18與GP23為RDW 升高的保護因素(P< 0.05),OR值分 別 為0.564 (95%CI:0.352 ~ 0.904)、0.902(95%CI: 0.834 ~ 0.976)、0.840 (95%CI:0.745 ~0.947)及0.473(95%CI:0.244 ~ 0.918);GP4 與GP8 為RDW 升高的危險因素(P< 0.05),OR值分別為1.052 (95%CI:1.005 ~ 1.102)、1.138(95%CI:1.055 ~ 1.277),結果見表4。
表4 IgG N-糖基水平與RDW水平組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RDW 低水平(Q1 ~ Q3)組中的半乳糖基化及唾液酸化水平顯著高于RDW高水平(Q4)組(P< 0.05)。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SLE女性患者的RDW 水平與GP12、GP14、GP18、GP19及GP21 呈負相關,與GP4 及GP8 呈正相關。在隨后的logistic 回歸分析中發(fā)現(xiàn),低水平的GP12、GP14、GP18與GP23為RDW 升高的保護因素,高水平的GP4 與GP8 為RDW 升高的危險因素,反映著這些因素所代表的IgG N-糖基結構可能與SLE女性患者RDW水平存在相關性。
有研究顯示,當IgG N-糖基唾液酸化修飾降低時,會促進IgG 與免疫細胞上的Fc 受體(FcγRIIIa)結合,從而增加免疫復合物與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加重炎癥反應[19]。當機體的半乳糖基較低時,會使Fc 受體及Dectin-1 與IgG 的結合受到抑制,進而引起或促進機體的炎癥反應,半乳糖基修飾水平增加則可以促進機體的抗炎效應[20]。SLE患者在不同種族中的IgG N-糖基化變化是十分相似的,患者的IgG N-糖基的半乳糖基化水平和唾液化水平較正常人群均減少[14]。而RDW 水平受機體炎癥的影響,持續(xù)的炎癥反應可以激活補體系統(tǒng),導致患者的自身抗體或補體可附著于紅細胞表面,從而導致紅細胞的破壞及RDW的升高[8]。同時,炎癥因子水平的增加,會導致紅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增加,也可直接或間接作用于促紅細胞生成素,達到抑制紅細胞成熟的作用,最終無效或大小不一的紅細胞進入外周血,導致RDW升高。異常的IgG N-糖基化可能通過影響機體炎癥反應,引起機體抗炎或促炎狀態(tài)的改變,從而導致或干預紅細胞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及生成代謝,最終影響RDW的變化,但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本研究探討了SLE 女性患者IgG N-糖基水平與RDW水平的關系,但仍處于初步關聯(lián)性研究階段,且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驗證,后續(xù)應加大樣本量及增添免疫學實驗以加強二者間因果關系的論證與具體機制的研究。后續(xù)研究RDW 聯(lián)合IgG N-糖基指標對SLE 的早期診斷或病情監(jiān)測具有一定的實用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在SLE女性患者中,IgG N-糖基水平與RDW水平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異常的IgG N-糖基化或許是影響RDW 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但具體的因果關系及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為后續(xù)IgG N-糖基與RDW 作為聯(lián)合指標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或反映疾病情況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