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軍, 邱志華, 許國和
(撫州市臨川區(qū)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 江西 撫州 344100)
十二指腸潰瘍 (DU) 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病因復雜, 通過認為與胃酸分泌異常、 飲食習慣改變、 熬夜受累、 長期精神緊張等相關[1]。 DU 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階段, 臨床表現以間斷性腹痛為主,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反酸、 燒心等, 持續(xù)發(fā)展還會導致消化道出血、 貧血等癥狀, 對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2-3]。 法莫替丁、 奧美拉唑是臨床治療DU 的常用藥物, 其中法莫替丁為H2受體拮抗劑, 主要通過阻斷H2受體,增加環(huán)磷酸腺苷含量, 抑制胃酸分泌。 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 可抑制胃黏膜細胞上H+-K+-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 從而抑制胃酸分泌。 鑒于此, 本研究通過對96 例DU 患者進行隨機分組, 分析法莫替丁聯合奧美拉唑治療的效果,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我院收治的DU患者96 例。 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 ①符合 《內科學》 DU 的診斷標準[4], 經胃鏡檢查確診; ②簽署知情同意書; 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 ④精神良好, 能夠配合相關治療。 排除標準: ①患有傳染性疾病者; ②既往有十二指腸手術史者; ③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者; ④孕婦; ⑤造血系統(tǒng)異常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8 例。 研究組男27例、 女21 例, 年齡 (44.90±9.53) 歲, 病程 (3.21±0.67) 年;對照組男29 例、 女19 例, 年齡 (44.62±9.70) 歲, 病程 (3.28±0.65)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保護胃黏膜、 補液等治療。 對照組采用注射用法莫替丁 (海南倍特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8418, 規(guī)格: 20 mg) 治療, 取20 mg 本品加入20 mL 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 之后靜脈注射, 每日2 次, 共治療14 d。在此基礎上, 研究組加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 (海南海靈化學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20092, 規(guī)格: 20 mg) 治療, 每次口服20 mg, 每日1 次, 飯前0.5 h 溫水吞服, 共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 胃鏡下檢查示潰瘍面消失, 潰瘍痛、 反酸等癥狀完全消失為治愈; 以潰瘍面積縮?。?0%, 潰瘍痛、 反酸等癥狀明顯改善為顯效; 以潰瘍面積縮小20% ~50%, 潰瘍痛、 反酸等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 以潰瘍面減輕不足20%, 癥狀無減輕為無效。 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恢復情況: 記錄兩組的潰瘍痛、 燒心、 反酸消失時間。 ③炎性因子: 于治療前、 治療14 d 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 以3 000 r/min 的速度離心10 min, 離心半徑5 cm, 獲得上層血清后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白介素 (IL) -6、 IL-8、 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C 反應蛋白 (CRP)。 ④記錄頭痛、 頭暈、 惡心等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恢復情況研究組的潰瘍痛、 燒心、 反酸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恢復情況比較 (, d)
表2 兩組的恢復情況比較 (, d)
?
2.3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14 d 后, 研究組的IL-6、 IL-8、 TNFα、 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
2.4 不良反應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 (4/48, 1 例頭痛、 2 例頭暈、 1 例惡心), 與對照組的4.17% (2/48, 1 例惡心、 1 例頭暈) 相當, 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0.178,P=0.673)。
DU 的發(fā)生與胃酸分泌過多、 幽門螺桿菌感染、 十二指腸黏膜防御功能減弱密切相關, 會引起空腹時上腹痛等癥狀, 影響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5-6]。 DU 主要依靠藥物治療, H2受體拮抗劑、 質子泵抑制劑均為臨床常用藥物, 兩種藥物均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可改善患者癥狀。 但DU 病程較長, 病情復雜, 單一用藥難以及時緩解患者癥狀, 臨床常考慮聯合用藥。
研究[7]表明, DU 的發(fā)生、 發(fā)展與炎性反應密切相關。IL-6、 IL-8、 TNF-α、 CRP 均為臨床評估機體炎性反應的重要指標, 其中IL-6 是促炎因子, 能夠加速免疫細胞的增殖、 分化; IL-8 能夠激活中性粒細胞, 引發(fā)局部炎性反應, 會損傷細胞組織; TNF-α 是促炎細胞因子, 一旦機體受到炎癥損傷,TNF-α 升高; CRP 是一種急性期反應物, 當其呈高表達時, 提示機體出現炎性反應、 組織損傷[8]。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潰瘍痛、 燒心、 反酸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且治療后的IL-6、 IL-8、 TNF-α、 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提示法莫替丁聯合奧美拉唑在促進DU 患者癥狀恢復、 減輕炎性反應方面應用價值較高。 原因在于法莫替丁屬于H2受體拮抗劑, 對H2受體有著較高的親和力, 多通過抑制組織胺H2受體, 促使壁細胞內產生較多的環(huán)磷酸酰胺, 抑制胃酸分泌。 法莫替丁還能夠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 調節(jié)胃黏膜微循環(huán), 從而縮小潰瘍面積, 改善患者癥狀。 奧美拉唑屬質子泵抑制劑, 主要通過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頂端膜構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質內的管狀泡上, 即H+-K+-三磷酸腺苷酶所在位置, 可抑制H+-K+-三磷酸腺苷酶活性, 促使胃液中的酸含量降低, 從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減輕DU 相關癥狀。 同時,奧美拉唑能夠持續(xù)地阻止二丁基環(huán)腺苷酸刺激所引發(fā)的胃酸分泌, 將胃pH 值維持在大于3 的范圍, 從而營造一個低酸環(huán)境,促進黏膜血液循環(huán), 加快潰瘍愈合, 改善疼痛、 燒心、 反酸等癥狀。 奧美拉唑與法莫替丁聯合應用可互相補充, 協(xié)同增效,更好地抑制胃酸分泌, 從而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 減輕潰瘍組織炎性反應, 促使患者盡早恢復。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 表明聯合用藥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法莫替丁聯合奧美拉唑治療DU 患者的效果確切, 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降低IL-6、 IL-8、 TNF-α 水平,安全可靠,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