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孫 姣,李政陽,劉 淼,崔振潔,陳玉煥
(河北工業(yè)大學 化工學院,天津 300130)
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制備實驗是一個典型的基礎無機化學綜合實驗,是化學及相關專業(yè)大學一年級學生必做的實驗之一[1-3],該實驗涉及一系列化學合成的基本操作,如稱量、水浴、控溫、蒸發(fā)、濃縮、結晶、干燥、傾析、過濾等[4-5],以及較多的無機化學基本原理,如沉淀溶解、配合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草酸電離平衡等[6-7]。因此對于培養(yǎng)學生進行無機化學理論和實驗的能力,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實驗過程中會出現(xiàn)顏色的多種變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8],因此,該實驗被編入現(xiàn)行多種《無機化學實驗》教材中。
在一些《無機化學實驗》教材[9]和文獻中[10],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制備采用硫酸亞鐵銨與雙氧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鉀與草酸反應生成的草酸氫鉀反應制備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但整個制備過程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原料使用了氨水和氫氧化鉀,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二是多次使用減壓過濾,導致制備和結晶時間較長。三是由于涉及到多次過濾和加熱,致使最終產品的成功率和產率都較低。另外一些新修訂的教材[11-13]和文獻[14-16]對其進行了改進,首先硫酸亞鐵銨與草酸反應生成草酸亞鐵,再與草酸鉀、雙氧水和草酸反應生成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這種制備方法避免了使用氨水和氫氧化鉀等原料,也不需要多次減壓過濾,制備時間明顯縮短,成功率和產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學生往往很難獲得草酸合鐵(III)酸鉀的翠綠色大顆粒晶體,只能得到含有雜質較多的黃綠色粉末,這既會削弱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又會對后續(xù)的產品成分的分析產生影響。
針對這些問題,對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制備進行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采用硫酸亞鐵銨直接與草酸鉀結合生成草酸亞鐵與氫氧化鐵,再經氧化結晶制備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并對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改進后的實驗縮短了反應時間,成功率和產率都有明顯地提高,晶體形態(tài)也有了較大的改善,大部分同學可以獲得翠綠色大顆粒晶體,實驗重現(xiàn)性高,確保了學生制備實驗的效果,同時在制備過程中避免使用氨水和氫氧化鉀,節(jié)約了反應成本、降低了污染。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綜合性實驗的把握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試劑:硫酸亞鐵銨,草酸鉀,二水合草酸,無水乙醇,30% H2O2,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
儀器:HH-4型數顯恒溫水浴鍋,水泵抽濾裝置一套,分析天平等。
稱取5 g硫酸亞鐵銨固體置于250 mL燒杯中,加入15 mL飽和草酸鉀溶液,加熱至40 ℃,再往其中緩慢滴加10 mL 4% H2O2溶液并不斷攪拌,得到翠綠色溶液(草酸合鐵(III)酸鉀)和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加入10 mL飽和H2C2O4溶液并加熱至沸騰,同時不斷攪拌,直至溶液呈翠綠色,加熱濃縮,置于避光處常溫冷卻結晶,減壓過濾,得到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具體的制備流程圖見圖1。
圖1 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制備流程圖Fig.1 The flow chart of preparation of ferric (III) oxalate potassium crystal
改進后的實驗保留了必要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訓練,整個實驗的時長控制在1.5~2 h,符合無機化學實驗的要求。大學一年級新生通過此方法制得的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的產率在60%~90%之間,成功率為90%以上。但如果不明確具體反應條件,產品的晶體形態(tài)和顏色會有很大的差別,為了能得到大顆粒翠綠色晶體,對具體的實驗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考察了加熱溫度、過氧化氫加入量、加熱濃縮、結晶方式對產品產率及晶體形態(tài)的影響。
在實驗過程中,由于氧化劑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水浴時的溫度控制十分重要。溫度過高過氧化氫分解,反應不完全,且易使Fe(OH)3膠體團聚而顆粒較粗大致密,不利于后續(xù)反應地進行;溫度過低過氧化氫與還原劑反應不夠完全,使產率降低。因此實驗考察了不同加熱溫度(20 ℃、30 ℃、40 ℃、50 ℃和60 ℃)對產品產率及晶體形態(tài)地影響,60 ℃以上由于過氧化氫分解過快,不做考慮,其結果如表1表示。
表1 加熱溫度對產品產率及晶體形態(tài)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heating temperature on product yield and crystal morphology
由表1可以看出,加熱溫度為40 ℃時,產品的產率最高,可達91.4%,晶體明亮通透,粒徑也較大為1.80 cm。當加熱溫度低于40 ℃時,反應進行地不充分,剩余大量草酸亞鐵并阻礙后續(xù)反應地發(fā)生,導致產品產率較低,晶體形態(tài)較差且渾濁;當加熱溫度高于40 ℃時,過氧化氫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分解,不能充分氧化反應物,剩余一定量的草酸亞鐵,導致晶體粒徑減小,產率降低。
氧化劑的濃度對產品的制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中氧化劑選用的是過氧化氫溶液,它的作用是將草酸亞鐵氧化成氫氧化鐵。過氧化氫濃度低,氧化過程時間延長,過氧化氫濃度高,分解過多,同時也會導致氧化反應進行地不完全。實驗探究了不同過氧化氫濃度(2%、4%、6%、8%、10%)對草酸合鐵(III)酸鉀產率及晶體形態(tài)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過氧化氫加入量對產品產率及晶體形態(tài)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adding amount of hydrogen peroxide on product yield and crystal morphology
由表2可以得出,當過氧化氫濃度為2%時,由于濃度過低,反應不完全且過程時間長,造成產率低,晶體顆粒也較小,過氧化氫濃度為4%時,草酸合鐵(III)酸鉀產率最大,晶體透亮,顆粒也較大,過氧化氫濃度大于4%時,由于濃度大導致自身分解,反應不夠充分,產率和晶體粒徑均有下降。因此,實驗中選用4%過氧化氫溶液10 mL為宜。
實驗過程中得到翠綠色草酸合鐵(III)酸鉀溶液約30~40 mL,因為溶液的濃度對晶體的產率和形態(tài)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考察了有無加熱濃縮對晶體的影響。將得到的草酸合鐵(III)酸鉀溶液不經加熱濃酸直接常溫冷卻,結果如圖2所示。經過此操作的產品溶液,無法達到晶體的生成條件,不能得到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
圖2 未經加熱濃縮步驟直接常溫冷卻后的溶液Fig.2 Solution cooled directly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heating concentration step
如若將得到的30~40 mL翠綠色草酸合鐵(III)酸鉀溶液加熱濃縮至10~15 mL,再常溫冷卻約30~35 min,即可得到大顆粒晶體,晶體粒徑平均約1.50 cm 以上,產率為90%以上。因此,此實驗加熱濃縮過程必不可少。
結晶方式直接影響產品的產率、晶體顆粒的大小及晶體析出的速度。實驗考察了降溫冷卻結晶(10 ℃)和常溫冷卻結晶(20 ℃)兩種結晶方法對產品產率及晶體形態(tài)的影響,結果見圖3和圖4。
圖3 降溫冷卻得到的晶體Fig.3 Crystals obtained by cooling
圖4 常溫冷卻得到的晶體Fig.4 Crystals obtained by cooling at room temperature
降溫冷卻結晶溶解度急劇下降,溶質大量析出,易形成小顆粒晶體,從圖3可明顯看出,降溫冷卻結晶得到的都是翠綠色的小顆粒晶體,大小不一,產率為85.6%。常溫冷卻結晶時間稍長,但溶解度緩慢減小,條件溫和,能夠得到大顆粒明亮晶體,如圖4所示,產率也有所提高,達到91.0%。
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的制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實驗,實驗探索了其新的制備方法,不僅保留了實驗的基本操作,而且提高了晶體的產率和成功率。通過對草酸合鐵(III)酸鉀晶體合成條件的探索和優(yōu)化,在加熱溫度為40 ℃,10 mL過氧化氫的濃度為4%,加熱濃縮草酸合鐵(III)酸鉀溶液,常溫冷卻結晶的條件下成功獲得大顆粒,形態(tài)好且顏色純正的翠綠色晶體,有效地改善了實驗結果的重現(xiàn)性,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做實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