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明 馬熒
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本文對NOW語料庫中2010年至2022年7月關于重慶的報道進行了檢索分類,從詞頻和搭配詞的層面,統(tǒng)計了海外媒體涉渝報道話語的特征,運用話語分析、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考察了海外媒體在報道中所建構的重慶城市形象。研究發(fā)現(xiàn),重慶在海外媒體話語中呈現(xiàn)出“位于西南的省級直轄市”“創(chuàng)新智慧之城”“一帶一路樞紐之城”的城市形象,并基于此提出進一步提升重慶國際形象的相關建議:在未來的傳播過程中重慶不僅要注重歷史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元素的融合,還要全方位加強城市品牌建設,旨在為進一步塑造重慶的國際形象提出改進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NOW語料庫;重慶;國際形象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9-0125-06
一、引 言
“城市形象”這一概念是美國城市規(guī)劃先驅凱文·林奇(Lynch)于1960年提出的,是指城市居民中的多數(shù)人對于城市形態(tài)所持有的知覺印象[1]。城市形象是大眾對城市內在實力、外在活力以及未來發(fā)展前景等方面的總體評價,是大眾對于城市主觀印象的體現(xiàn),其形成過程就是“自塑”與“他塑”相互作用的過程。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城市形象則是一座城市的無形資產[2]。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良好的城市國際形象不僅有助于城市自身的綜合發(fā)展,還可以加快中國走出去的步伐。
重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長江經(jīng)濟帶連接點上的節(jié)點城市,也是中國與東盟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不斷加深的重要樞紐,并連續(xù)多年上榜新一線城市。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重慶因其獨特的地貌,被貼上“網(wǎng)紅城市”“3D城市”“美食之都”等標簽[3]。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重慶受到了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國際形象的建構及有效傳播也成為當前重慶城市發(fā)展中的熱點議題之一。本文通過對海外媒體涉渝報道話語的特征進行話語分析,便于考察海外媒體在報道中建構的重慶城市形象,并以此為重慶國際形象的塑造提供參考。
二、研究背景
近年來,城市形象的研究開展得如火如荼,在中國知網(wǎng)對“城市形象”這一主題進行檢索可以得到16542條相關結果。相比之下,有關“城市國際形象”的研究較少。截至2022年7月中國知網(wǎng)有關城市國際形象的研究有126篇,其中,主要是通過傳媒、翻譯、語料庫等角度對城市國際形象進行研究。比如,郭之恩、陳斯文以《經(jīng)濟學人》北京霧霾治理報道為觀察視角,對北京國際城市形象進行了分析[4];劉培鈺等人關注了公示語規(guī)范對城市國際形象建設的影響[5];崔子涵通過語料庫,觀察了近10年海外媒體圍繞青島的話語表征及形象建構[6]。關于重慶國際形象的研究有3篇文章,分別為:2015年易衡的《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公示語英譯問題與策略研究———以重慶市公示語為例》,將重慶市公示語的英譯作為研究對象,對當前公示語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剖析,以期提升重慶市公示語的翻譯質量并提高其城市形象[7];劉昊等人的《“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重慶在國際媒體中的形象研究———基于43個國家及地區(qū)媒體數(shù)據(jù)源的分析》,文中發(fā)現(xiàn)重慶還未形成穩(wěn)定的國際形象,需要增強其對地域性的重大活動的影響力[8];劉昊、甘雷在2022年發(fā)表的《重慶城市國際形象社交媒體呈現(xiàn)研究》提出重慶國際形象的社交媒體提升路徑[3]。這3篇文章主要是從傳播學、翻譯視角展開研究的,迄今尚未發(fā)現(xiàn)從語言學視角對重慶國際形象進行研究的文獻。
三、研究設計
(一)語料和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語料取自于NOW語料庫(Newson theWeb)。該語料庫收錄了20個將英語作為主要工作語言的國家或地區(qū)的主流媒體所發(fā)布的網(wǎng)絡新聞,涵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傳統(tǒng)大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9]。當前,該語料庫的容量高達81億詞,每月以1.4億-1.6億詞的速度擴增(約30萬篇新聞報道),即每年新增約18億詞匯[10]。此外,NOW語料庫可以通過線上搜索或下載語料庫的方式考察節(jié)點詞的詞頻分布趨勢,還可以回歸索引行,追溯語料的發(fā)布時間、國家或地區(qū)以及來源媒體,方便用戶對語言實情進行更加精確的調查與研究[6]。
本文基于NOW語料庫,采用批評話語分析的方法,對重慶的國際形象進行考察與分析。本研究的語料起止時間為2010年至2022年7月,從各國海外媒體關于重慶的報道中進行梳理,對涉渝報道的頻次、國別、搭配詞、索引行等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以期可以在海外媒體的話語中,厘清分析重慶的國際形象,并為進一步塑造重慶的國際形象提出改進思路與建議。
(二)研究問題
本文的主要研究問題有:
1.海外媒體話語在建構重慶國際城市形象時呈現(xiàn)了怎樣的語言特征?
2.海外媒體建構了怎樣的重慶形象?
(三)相關理論
近年來,話語分析的研究逐漸與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相互融合,并在國家形象建構與話語世界建構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11]。Fairclough曾提出批評話語分析的一大論點,即語言是一種社會實踐,從各個角度反映了現(xiàn)實;而媒體報道正是這種源自現(xiàn)實社會的話語,其選題和措辭不但反映了現(xiàn)實,還顯示了文字背后的態(tài)度立場[12]。Fairclough還提出從文本、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三個維度進行文本的語言特征描述、文本與交際之間關系的闡釋、交際與社會語境之間關系的解釋,又稱為“文本—話語實踐—社會實踐”三維話語分析框架[13]。但是,批評話語分析也因自身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色彩而備受指責,因此,Stubbs等人認為要將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運用到批評話語分析研究中[14]。Mautner提出可以采用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方法減少研究人員對批評話語分析的偏見,并把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結合起來,便于揭示語言結構中存在的模式[15]。Bang和Shin則認為僅僅通過肉眼去觀察某些碎片化的話語信息,可能無法得到有效結論[16]。
本研究通過結合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方法,將海外媒體對重慶國際形象的報道進行更加精確、更加全面地分析,發(fā)掘其在話語表層以外的深層含義,提高研究的客觀性,使文本分析具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結合的優(yōu)勢,從批評的角度看待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
(四)研究步驟和方法
首先,對檢索詞“Chongqing”進行詞頻檢索,并根據(jù)詞頻的年份、國別以及索引行進行分析;其次,運用索引行分析,采用話語分析的方法對搭配詞進行分析;最后,根據(jù)分析得出重慶國際城市形象,并提出重慶城市形象對外推廣的策略與建議。
四、結果與討論
(一)“Chongqing”的詞頻檢索與評析
詞頻統(tǒng)計是最直觀的語料庫分析工具[17],因此,可以借助相關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來幫助我們了解話語的傾向。根據(jù)NOW語料庫中各英語國家從2010年至本研究2022年7月8日之日的新聞統(tǒng)計,“Chongqing”的詞頻為12856次。從圖1可以看出,海外媒體涉渝報道的數(shù)量在2012年有一個小的峰值,隨后,外媒報道重慶的頻次比較穩(wěn)定,但是在2015年之后報道次數(shù)從463次猛增到了2016年的1439次,并在2017年達到了近十幾年的最高值1877次;之后三年的報道頻次均保持在1600次以上,但是在2021年又有所下降。2016年之后的高頻次與重慶作為“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讓國際社會更加關注重慶這座城市,因此,外媒的報道頻次也逐漸增加。
在NOW語料庫中,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海外媒體在2010年至2022年7月對重慶進行了相關報道,依據(jù)報道數(shù)量的排名,可以得出這些國家或地區(qū)依次為新加坡、美國、英國、香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愛爾蘭、菲律賓、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南非等(圖2)。報道次數(shù)最多的是新加坡。由于受華人數(shù)量和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新加坡與中國在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有著密切的合作與聯(lián)系,因此,新加坡對重慶的報道數(shù)量較多。其次是美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對不斷崛起的中國抱著一種既期待又謹慎的心態(tài),因此,他們對新一線城市重慶的報道也比較多[18]。最后是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qū),香港也密切關注著祖國大陸城市的發(fā)展動態(tài)。此外,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等國會因為經(jīng)濟、政治等原因而對中國加以關注;巴基斯坦、南非等國家因為“一帶一路”以及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原因而關注重慶這座城市。
對檢索詞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海外媒體對重慶的報道多與國際會議、城市基本介紹、基建工程以及公共事件等內容相關。
(二)基于“Chongqing”搭配詞的檢索與評析
“搭配詞”這一概念是由倫敦學派的奠基人弗斯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在語料庫中,搭配的含義是指“文本中的兩個或多個詞語在彼此的短距離內出現(xiàn)”[19],由節(jié)點詞和搭配詞的共現(xiàn)所產生的搭配行為通常表明文本意義的取舍,反映說話人的態(tài)度,而特定的搭配行為在文本中的反復共現(xiàn)則促成特定話語或意向的產生,與潛在的話語動機聯(lián)系在一起[20]。批評話語分析認為在詞匯與語法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這符合語料庫語言學中“搭配”這一概念[10]。因此,本文通過對檢索詞“Chongqing”共現(xiàn)率高的搭配詞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海外媒體在報道中所塑造的重慶國際形象。
在詞項搭配中,共現(xiàn)詞頻與MI值的使用頻率較高,是搭配研究中經(jīng)常使用的標準。其中,共現(xiàn)詞頻的主要作用是描述與節(jié)點詞共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雖然共現(xiàn)詞頻能反映共現(xiàn)次數(shù),但是并不能反映該詞在NOW語料庫中的總詞頻數(shù)、共現(xiàn)詞頻數(shù)的規(guī)律和百分比關系[21]。MI值(MutualInformationValue)是用來測算詞和節(jié)點詞搭配強度的一種方法,能夠對大規(guī)模文本中節(jié)點詞的意義建構進行有效識別[22]。本研究對共現(xiàn)詞頻和MI值進行綜合分析,檢索時間截至2022年7月8日;以“Chongqing”為節(jié)點詞,左右搭配間距字符設定為左4右4;MI值設定為≥3的實義詞(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基于此,最終統(tǒng)計出前20個與“Chongqing”共現(xiàn)詞頻較高的實義詞(表1)。
基于語料庫,從“Chongqing”排名前20的顯著搭配詞中可以看出,主要搭配詞涉及三類,分別是城市的基本信息、城市的產業(yè)特點和地名(國內、國外)。
第一類是重慶的城市基本信息。這類詞共檢索到9個,均為中性詞,分別為“China”“city”“municipality”“southwestern”“party”“Chinese”“southwest”“chief”“cities”。通過分析搭配詞可以發(fā)現(xiàn),在海外媒體的報道話語中,重慶呈現(xiàn)了較為客觀的形象。比如在顯著搭配詞列表中,“China”“city”和“Chongqing”這三個搭配詞呈現(xiàn)得最為緊密,這也符合重慶在中國的形象。通過查看這三個搭配詞的相關索引行可以發(fā)現(xiàn),“ChinaChongqing”“thecityof Chongqing”等表述在海外媒體的報道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反映出:在海外的報道中,重慶的城市形象與中國的國家形象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重慶是中國的一部分。此外,在顯著搭配詞中的“southwestern”“southwest”等詞語也常出現(xiàn)在“thecityofChongqing”的左側。通過觀察索引行可以發(fā)現(xiàn),在海外媒體的報道中,介紹重慶時多為“位于西南的一座城市”。在搭配詞列表中,“municipality”也格外引人注意,這正是重慶作為直轄市的表現(xiàn),而海外媒體介紹重慶時,也會格外提及重慶這一身份特點。在索引行中可以看到“themunicipalityofChongqing”這一表達,“chief”和“party”也印證了重慶作為中國直轄市的這一特殊身份??偠灾?,海外媒體話語中的重慶是一個位于中國西南部的、隸屬于中央的直轄市。
第二類是重慶的產業(yè)特點。搭配詞列表(表1)中共有6個,分別是“university”“Lifan”“Co”“initiative”“connectivity”“hospital”。其中,大學、醫(yī)院屬于教育和醫(yī)療產業(yè),在索引行中可以發(fā)現(xiàn)海外媒體對“Chongqinguniversity”“RafflesHospitalChongqing”的關注較多,重慶萊福士醫(yī)院就是新加坡在華建設的國際三甲醫(yī)院。此外,在“Lifan”的檢索中“Chongqing Lifan”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它作為足球產業(yè)受到了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報道。搭配詞“Co.”也表現(xiàn)出了重慶這座城市擁有多樣的有限公司,產業(yè)的多樣化同樣吸引著海外媒體?!癷nitiative”和“connectivity”在檢索行中常一起表現(xiàn)出來,比如,“Chongqingconnectivity initiative”(CCI),即由重慶口岸物流與航運發(fā)展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重慶互聯(lián)互通倡議———國際陸海貿易走廊2022年研討會,這一研討會也受到了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由此可見,在產業(yè)特點這一方面,搭配詞向我們展現(xiàn)了重慶的產業(yè)類型豐富多樣,經(jīng)濟正蓬勃發(fā)展的這一城市形象。
第三類是地名(國際、國內)。在搭配詞中,這一類詞也占據(jù)較多比重,比如“Shanghai”“Chengdu”“Beijing”“Tianjin”“Singapore”。首先,國內的4個城市都是發(fā)展較快的一線城市,重慶作為新一線城市則常與這些城市一同出現(xiàn)在海外媒體對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報道中。同時,成都與重慶相近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淵源也導致他們在搭配詞上更加緊密。其次,國際“Singapore”這一搭配詞主要是由于重慶與新加坡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較多,因此,新加坡對重慶的海外報道數(shù)量在國別中排名第一位。
(三)基于搭配詞索引行的重慶國際形象分析
索引行分析作為語料庫語言學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有助于發(fā)現(xiàn)文本中許多重要的語言形式[20]。本文通過對顯著搭配詞的上下文和相關索引行進行分析,總結出海外媒體對重慶的主要關注點,從而分析發(fā)現(xiàn)重慶在海外媒體報道中呈現(xiàn)的形象。
1.“位于西南的省級直轄市”形象
通過對以上搭配詞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southwest ern”“municipality”與“Chongqing”搭配的次數(shù)較多,表述多為“thesouthwesternmunicipalityofChongqing”。由此可以看出,重慶在海外媒體報道話語中呈現(xiàn)出較為正面的“位于西南的省級直轄市”形象。通過搭配詞的索引行可以檢索出,“ThecentralcityofWuhan andthesouthwesternmunicipalityofChongqingarethe latestChinesemegacitiestotakeasignificantsteptowards thedriverlesscarera,recentlyallowingBaidutocharge feesforridesusingitsdriverlessvehicles.”“Thetwocompanieshavehaltedproductionattheirfacilitiesinthe southwesternmunicipalityofChongqing,whichbordersSichuan.”等??梢园l(fā)現(xiàn),海外媒體提到重慶時會介紹重慶的地理位置及它作為直轄市的發(fā)展情況,在報道中呈現(xiàn)出較為正面與積極的“位于西南的省級直轄市”形象。
2.“創(chuàng)新智慧之城”形象
在表1中,有“initiative”“connectivity”等眾多關于重慶產業(yè)特點的搭配詞,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重慶在海外報道中收獲了“科技”“創(chuàng)新”“智慧”等標簽。而這些標簽也可以通過索引行表現(xiàn)出來,比如,“Last week,F(xiàn)ordsaiditsChinajointventurewithChongqing ChanganAutomobileCo.wouldstartmakingall-electric MustangMach-Evehicles.”“InMarch,thecompany's JinXuanLuxuryTourism(Hainan)DigitalTechnology Co.subsidiaryreachedanagreementwithChongqingE-PetTechnologyCo.Ltd.forthepurchaseofupto$60 millionincross-borderpetfoods,tobedistributedon platformsoperatedbyChongqingE-Pet.”由此可見,在海外媒體報道中,重慶在智能制造領域展現(xiàn)出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在數(shù)字化經(jīng)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潛力,這些都是海外媒體所關注的部分[8]。
3.“一帶一路樞紐之城”形象
通過海外媒體報道重慶的次數(shù)和搭配詞可以發(fā)現(xiàn),新加坡、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區(qū)與國家對重慶的關注度也比較高,這與“一帶一路”倡議有著密切的關系。海外媒體將重慶描述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節(jié)點”“連接中國和歐洲的重要鐵路樞紐”“長江經(jīng)濟帶的重點城市”等。此外,更有媒體把從事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慶和新加坡稱為“雙樞紐”[7]。比如,“It'sanimportantstrategicfulcrumforthedevelop mentofChina'swesternregion,andlocatedatthejunction oftheBeltandRoadandtheYangtzeRiverEconomic Belt.Chongqingwasnamedthefastest-growingglobal tourismcityduringthe2007-2017periodbytheCity Travel&TourismImpact2018reportreleasedbythe 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和“PMLee:WellactuallytheChongqingprojectinvolvestheOneBeltOne RoadbecauseChongqingisinaWesternpartofChina.It isthebeginningofthebelt,theSilkRoadEconomicBelt astheChinesecallit,wheretherailwaystartsfrom ChongqingitgoesallthewaytocentralAsiaandreaches WesternEurope.Andthespecificprojectwhichweare pursuinginChongqingwhichiscalledtheSouthernCorridorisverymuchlinkedtoOneBeltOneRoadbecauseit startsinChongqingandwhattheideaistodeveloptherail corridorfromChongqingdowntoGuangxiBeibuwan,and thereforeprovideafaster,moreeconomicalconnectionfor westernChinaouttothemaritimeSilkRoadandouttothe world.”等。這些報道可以顯示出重慶作為交通樞紐的重要性地位,以及海外媒體對重慶作為“一帶一路樞紐之城”這一形象格外重視。
五、建 議
(一)注重歷史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元素的融合
據(jù)調查,重慶是近年來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旅游城市之一,被稱為“網(wǎng)紅城市”“美食之都”等。這座城市的現(xiàn)代化氣息明顯,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因此,得到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是,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要讓重慶的歷史文化有所展現(xiàn),比如巴渝文化等。在搭配詞中,較多展現(xiàn)了重慶的現(xiàn)代文化與經(jīng)濟,而其歷史文化元素不夠明顯,海外媒體對重慶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文景觀的關注度并不高。因此,重慶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應較多地展現(xiàn)其鮮明的歷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等,這些城市形象有利于重慶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能夠更好地促進重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而打造具有高辨識度的重慶城市新形象。
(二)全方位加強城市品牌建設
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城市,重慶在對外傳播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運用自身優(yōu)勢,樹立重慶獨有的城市品牌形象,提高重慶的國際知名度與傳播力。比如,利用國內外大型項目、活動、會議、展覽等產生的“聚光燈”效應,將重慶的城市形象融入到傳媒活動中;利用國際媒體因“事”聚焦重慶之“勢”設置議程,開展國際傳播工作。此外,還可以借助中國媒體與國際媒體的合作,進一步優(yōu)化傳播資源配置,使重慶在國際舞臺上以立體化的話語風格亮相世界[8]。
六、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NOW語料庫,海外媒體對重慶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本文從批評話語分析的角度對有關重慶的海外報道進行了分析,并對其所塑造的重慶城市形象進行了解讀。通過對語料的分析,指出重慶要加強歷史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文化元素的結合,同時加快樹立重慶獨有的城市品牌形象,持續(xù)提高重慶在國際上的傳播力與知名度,提升城市的對外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 LynchK.TheImageoftheCity[M].Massachusett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Press,1960.
[2] 王大可,張云帆,李本乾.基于效果評估的城市形象全球傳播能力提升策略與路徑———以上海為典型案例的考察[J].新媒體與社會,2017(4):41-57.
[3] 劉昊,甘雷.重慶城市國際形象社交媒體呈現(xiàn)研究[J].文化產業(yè),2022(17):157-159.
[4] 郭之恩,陳斯文.北京國際城市形象塑造的歷程與啟示———以《經(jīng)濟學人》北京霧霾治理報道為觀察視角[J].對外傳播,2022(3):72-76.
[5] 劉培鈺.公示語英文譯寫與城市國際形象構建[J].百科知識,2022(27):26-27.
[6] 崔子涵.基于NOW語料庫青島國際形象研究[J].聲屏世界,2022(1):115-117.
[7] 易衡.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公示語英譯問題與策略研究———以重慶市公示語為例[J].鄂州大學學報,2015,22(8):90-92.
[8] 劉昊,尹佳,秦昕婕.“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重慶在國際媒體中的形象研究———基于43個國家及地區(qū)媒體數(shù)據(jù)源的分析[J].國際傳播,2021(2):88-96.
[9] 杜海紫,竇衛(wèi)霖.基于語料庫的身份類漢語新詞的流動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20(2):75-80+11.
[10] 黃雅君.海外英文媒體中的泉州形象———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J].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40(1):73-81.
[11] 張瀅.基于語料庫的浙江海外形象架構隱喻分析[J].作家天地,2021(29):11-12.
[12] FaircloughN.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TheCriticalStudyofLanguage[M].NewYork:Routledge,2010.
[13] FaircloughN.DiscourseandSocialchange[M]. Cambridge:PolityPress,1992.
[14] StubbsM.WhorfsChildren:Criticalcommentson 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CDA)[M].inA.Ryan andA.Wray(ed.)EvolvingModelsofLanguage. 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1997.
[15]MautnerG.‘ChecksandBalances:HowcorpuslinguisticscancontributetoCDA[M].inRWodak andMMeyer(ed.)Methodsof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London:Sage,2009.
[16] Bang,Min,Shin,etal.Acorpus-basedstudyof greendiscourseintheSouthKoreanpressincomparisonwiththeUSpress[J].TheSociolinguistic JournalofKorea,2012,20(1):79-110.
[17] 錢毓芳,董穎.義烏在海外媒體中的形象建構研究[J].語料庫語言學,2020,7(2):28-38.
[18] 李存頡,潘軼君.基于NOW語料庫的江蘇國際形象傳播研究[J].對外傳播,2019(12):73-75.
[19] 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
[20] 胡開寶,李濤,孟令子.語料庫批評翻譯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1] 李小妹.NOW語料庫關照下主流英文媒體話語中廣州城市國際形象研究[J].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13(4):91-96.
[22] 錢毓芳.《紐約時報》關于低碳經(jīng)濟的話語建構[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2):30-41.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