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國家自然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自然博物館,代表國家保護、研究、收藏、闡釋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具有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自然遺產(chǎn)。其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58年5月,現(xiàn)址主體建筑落成。1959年1月,開館。1962年1月,定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2023年1月,更名為國家自然博物館;6月5日,揭牌。
國家自然博物館館藏37萬余件藏品,珍稀標本數(shù)量在國內(nèi)自然博物館中居首位,如世界上出現(xiàn)最早的有胎盤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復原全身羽毛顏色的赫氏近鳥龍化石、唯一保存完整的“黃河象”化石等,還收藏有許多珍貴的國禮標本。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占地面積為7公頃。該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869年,其古生物學和人類學的收藏居世界各博物館首位。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陳列范圍涵蓋天文學、礦物學、人類歷史、古代動物和現(xiàn)代動物等方面,包括3600萬件標本和史前古器物。這些標本除采自美國境內(nèi)外,還有其他各大洲的代表性標本。
該博物館最出名的是化石大廳,展出近600件化石樣品,包括巨大的猛犸象骨架和令人生畏的雷克斯霸王龍骨架。海洋生物展廳里懸掛著約29米長的藍鯨模型。羅斯地球和太空中心的玻璃外立面超凡脫俗,里面是太空館和天文館。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歐洲最大、藏品最多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總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大約藏有世界各地的7000萬件標本,其中,昆蟲標本有2800萬件。除了常規(guī)的標本之外,還保存著大量早期的自然研究手稿和圖畫等。
館內(nèi)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區(qū)域,每個區(qū)域都有不同的主題,包括古生物、礦物、植物、動物、生態(tài)和人類六個方面。大廳穹頂上懸掛著一副巨大的藍鯨骨架。博物館內(nèi)還收藏有一副長達30米的梁龍化石骨架,梁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恐龍。除此之外,還有一株樹齡達1300多年的超級無敵紅杉樹。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又名巴黎國立自然博物館,是法國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該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793年,前身為國主路易十三下令建造的皇家藥用植物園,現(xiàn)在則包括皇家植物園、礦物學與地質學館、古生物學與比較解剖學館和著名的進化館等。館內(nèi)動物大遷徙的1∶1模型非常壯觀,還有特別漂亮的標本、礦石和化石等。
除了有豐富的館藏之外,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曾經(jīng)是全球植物學、解剖學和化學的研究中心,很多享譽世界的博物學家,如《自然史》作者布封、被譽為“第二個亞里士多德”的居維葉以及最先提出生物進化學說的拉馬克,都曾經(jīng)主持或參與了該博物館的工作。
柏林自然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博物館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創(chuàng)建于1889年。這里收藏著大約3000萬件各類標本,尤其以動物學、礦物學和古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和展示為特色。博物館擁有許多“世界之最”: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標本,世界上最高的腕龍—布氏腕龍骨骼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鳥類—始祖鳥化石。
館內(nèi)的常設展覽有宇宙和太陽系、地球系統(tǒng)、礦物標本、進化進行時、恐龍世界、有蹄類動物標本、水生生物收藏、歐洲動物標本、阿爾卑斯山立體模型、鳥類標本、昆蟲模型、標本制作術和洪堡探索館等,從各方面講述了自然史。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博物館則是“館中之館”。該博物館位于悉尼市海德公園附近,建于1827年,是澳大利亞第一家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出各種動植物標本、化石、礦石以及與人類學研究有關的物品、與環(huán)境科學有關的物品。館中集合了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的精華,很多藏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始建于1825年的南非自然歷史博物館是非洲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了解非洲動物學、古生物學和考古學藏品的不二之選。
博物館的藏品超過150萬件,展出內(nèi)容包括海洋、史前文明、人類文化、動物進化、礦石寶藏等。這里的天文館可以模擬出星空的效果,令游客能夠體驗神奇的宇宙。
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是奧地利的大型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807年,是世界級的重要自然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的主體建筑是一座裝飾華麗的宮殿,收藏的藏品自1889年啟用以來不斷增加。該館最著名的展品包括:有2.5萬年歷史的“威倫道夫女神”雕像,這尊雕像也被稱為“原始的維納斯”“母神雕像”;梁龍骨架和2億年前滅絕的動植物標本等。
這座博物館還是世界上收藏隕石最多的地方。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