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召友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yī)院 商丘 4760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發(fā)展的終末結(jié)局,預(yù)后差,病死率高。臨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以改善癥狀、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xué)狀態(tài)、預(yù)防臟器受損為主要原則。雷米普利是臨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礎(chǔ)藥物,具有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動力學(xué)等作用[1~2]。中醫(yī)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歸屬于“心衰”范疇,因心腎陽虛所致,治療應(yīng)以益氣養(yǎng)陰、振奮心陽為主要原則。參附強心丸可益氣助陽、強心利水,常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療[3]。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參附強心丸聯(lián)合雷米普利治療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PJ2020-006D)。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醫(yī)院收治的200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對照組(100 例)和觀察組(100 例)。對照組男56 例,女44 例;年齡46~78歲,平均(62.47±3.29)歲;病程2~6 年,平均(4.23±0.62)年;體質(zhì)量43~74 kg,平均(60.28±6.17)kg;心功能分級:Ⅱ級58 例,Ⅲ級42 例。觀察組男55 例,女45 例;年齡45~78 歲,平均(62.73±3.32)歲;病程2~6 年,平均(4.20±0.58)年;體質(zhì)量44~75 kg,平均體質(zhì)量(60.45±6.23)kg;心功能分級:Ⅱ級57 例,Ⅲ級4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內(nèi)科學(xué)(第8版)》[4]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且經(jīng)超聲心動圖和心臟核磁共振確診;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5]中心腎陽虛證型,主癥:短氣乏力,心悸;次癥:尿少浮腫,面色灰青;腹脹便溏;舌脈:舌淡胖,脈沉細。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左室射血分數(shù)<40%;無用藥禁忌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病史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口服呋塞米片(國藥準字H51022657),2 片/次,1 次/d;酒石酸美托洛爾膠囊(國藥準字H31020962)口服,1 粒/次,1 次/d。在此基礎(chǔ)上,對照組采用雷米普利治療,治療前先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補充體液,停止使用利尿劑2~3 d,晨服雷米普利片(國藥準字H20030725),起始劑量2.5 mg/次,1 次/d,隨后根據(jù)患者耐受程度逐漸增加用量,維持劑量為5 mg/ 次,1 次/d,連續(xù)治療4 周。觀察組采用參附強心丸聯(lián)合雷米普利治療,口服參附強心丸(國藥準字Z10890018)2 丸/次,2 次/d;雷米普利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連續(xù)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5]評估兩組治療4 周后的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Lee 氏心衰計分減少>75%以上,主次癥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70%,心功能提高至Ⅱ級;有效:治療后,Lee 氏心衰計分減少50%~75%,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30%,心功能提升至Ⅰ級,但不及Ⅱ級;無效:Lee 氏心衰計分減少<50%或超過治療前計分,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不足30%,心功能提高不足Ⅰ級或心功能惡化??傆行?顯效+有效。(2)癥狀總積分:主癥包括心悸、氣短、咳嗽喘促、面體浮腫,計分標準為無(0 分)、輕(2 分)、中(4 分)、重度(6 分);次癥包括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脈象,計分標準為無(0 分)、輕(1 分)、中(2 分)、重度(3 分)。(3)心功能:于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心輸出量與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采用6 min 步行試驗(6MWT)評估患者心功能。(4)心肌損傷標志物: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進行離心處理,轉(zhuǎn)速2 500 r/min,離心半徑15 cm,離心10 min,獲得上層血清,血清B 型鈉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采用熒光免疫層析法測定,內(nèi)皮素-1(Endothelin 1,ET-1)水平采用化學(xué)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采用間接比色法測定。(5)觀察患者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包括電解質(zhì)失衡、器官灌注不足、惡心嘔吐等。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 治療4 周后,觀察組癥狀總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t P對照組觀察組100 100 17.842 25.199 0.000 0.000 t P 27.55±6.25 27.57±6.46 0.022 0.982 10.35±7.34 6.24±5.47 4.490 0.000
2.3 兩組心功能、6MWT 比較 治療4 周后,觀察組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低于對照組,心輸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6MWT 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6MWT 比較(±s)
表3 兩組心功能、6MWT 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mm) 心輸出量(L/min) 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6MWT(m)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100 100 t P治療4 周后觀察組對照組100 100 t P 46.16±6.56 46.24±6.52 0.087 0.931 36.33±5.87*41.57±5.28*6.637 0.000 3.19±0.38 3.25±0.37 1.131 0.259 4.82±0.57*4.15±0.61*8.025 0.000 43.10±5.25 43.76±5.12 0.900 0.369 58.68±8.12*51.34±7.38*6.689 0.000 164.57±28.56 164.17±28.66 0.099 0.921 216.14±40.47*189.24±35.34*5.007 0.000
2.4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4 周后, 觀察組血清BNP、ET-1、NO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BNP(pg/L) ET-1(ng/L) NO(μmol/L)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100 100 t P治療4 周后觀察組對照組100 100 t P 754.74±85.25 754.61±85.22 0.011 0.991 241.54±34.72*372.85±46.23*22.712 0.000 576.69±12.34 575.82±12.32 0.499 0.618 282.38±8.26*293.57±9.13*9.089 0.000 262.34±7.54 263.13±7.51 0.742 0.459 182.67±5.23*189.82±5.45*9.466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臨床特征為射血能力降低,常見臨床表現(xiàn)包括乏力、呼吸困難、胸悶憋氣等。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加重患者心功能不全癥狀,極易并發(fā)呼吸道感染、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臨床上主要給予擴血管、利尿、強心等對癥治療。雷米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難、胸悶憋氣等癥狀[6~7]。
中醫(yī)學(xué)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歸屬于“心衰”范疇,認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因年老體衰、臟腑功能虛衰、憂思勞倦、六淫外邪侵襲等所致,導(dǎo)致心之氣血陰陽耗損、血脈循行失暢、心氣心陽虛衰而致心腎陽虛證,治療應(yīng)以溫補心陽、振奮心陽為原則[8~9]。參附強心丸中人參屬補氣藥,具有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之功效,可治療氣短喘粗、自汗肢冷等癥;附子屬溫里藥,可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改善患者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等癥狀;桑白皮、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可治療面目肌膚浮腫之癥;大黃屬瀉下藥,可瀉熱通便、逐瘀通經(jīng)。上述諸藥合用,可發(fā)揮益氣助陽、強心利水之功效[10~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4 周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癥狀總積分、心輸出量與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低于對照組,6MWT 長于對照組(P<0.05)。說明參附強心丸聯(lián)合雷米普利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顯著。參附強心丸中附子含有去甲烏頭堿,能夠興奮患者心臟β 受體,提高患者心肌細胞中環(huán)腺苷酸水平,增強患者心肌收縮力;去甲烏頭堿還可興奮心臟α 受體,擴張外周血管,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從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臨床療效[12]。雷米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可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使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減少,減輕患者體內(nèi)水鈉潴留和心臟負荷;雷米普利還可減少緩激肽的降解,使患者外周血管得到充分擴張,增加患者心輸出量[13]。
BNP 是由心肌細胞分泌的一種體液因子,當患者心室負荷加重、室壁張力改變時,可刺激心肌細胞合成分泌BNP,加重患者心肌損傷。ET-1 是一種活性多肽,主要存在于人體血管內(nèi)皮細胞中,具有刺激心肌間質(zhì)纖維化、誘導(dǎo)心肌細胞凋亡的作用,ET-1水平升高可導(dǎo)致患者發(fā)生心律失常及心肌重構(gòu)。NO是一種氮氧化合物,當NO 水平異常升高時,可通過抑制鈣離子內(nèi)流、負性肌力等作用損傷患者心肌功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4 周后,觀察組血清BNP、ET-1、NO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參附強心丸聯(lián)合雷米普利可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損傷程度。參附強心丸中的人參可擴張冠狀動脈,使患者冠脈血流和心輸出量增加,減輕心臟前后負荷,降低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人參中還含有人參皂苷Rg1,具有減慢心率、減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可減輕患者心肌受損程度[14]。雷米普利能夠拮抗血管緊張素Ⅱ受體介導(dǎo)的縮血管效應(yīng),抑制患者血管平滑肌增生和斑塊破裂,增強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降低血清ET-1 水平[15]。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參附強心丸與雷米普利聯(lián)合治療未增加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參附強心丸與雷米普利聯(lián)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確切,可減輕心肌損傷程度,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