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啟,張 政,楊曉東
(1.江蘇瑞祥化工有限公司,江蘇揚州 211400;2.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揚州 225009)
乙醇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揮發(fā)的無色透明液體,可用于制造醋酸、飲料、香精、染料、燃料等。環(huán)己烷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常用作橡膠、涂料的溶劑。乙酸乙酯[1]是一種快干性溶劑,具有優(yōu)異的溶解能力,是極好的工業(yè)溶劑。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在常壓下為三元共沸體系,常規(guī)的精餾方法很難將其分離。本文利用Aspen Plus 模擬軟件提出了一種變壓精餾分離此三元共沸物的方法。
變壓精餾技術最初由路易斯[2]于1928 年提出,該分離方法開始主要針對那些隨壓力變化敏感的二元共沸物。該類共沸物隨壓力變化,將會產生較大的組成變化,通常認為共沸組成的摩爾分率變化大于或等于0.05時,就可以使用變壓精餾進行分離。目前對于二元共沸物的變壓精餾研究比較多,但是對于三元共沸物的變壓精餾研究則很少見[3]。對于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三元共沸物,由于其在不同壓力下的剩余曲線[4]變化明顯,因而可以嘗試利用變壓精餾對其進行分離。
進料為25 ℃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三元混合物,乙醇質量分數為41.00%、乙酸乙酯質量分數為40.00%、環(huán)己烷質量分數為19.00%,進料流量1 000 kg/h。產品為質量分數為99.90%的乙醇、質量分數為99.90%的環(huán)己烷和質量分數為99.90%的乙酸乙酯。
利用Aspen Plus[5]計算模擬軟件,使用NRTL 活度系數法作為物性方程[6],在1.0 bar 和7.0 bar 壓力下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三元體系共沸組成見表1。
表1 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不同壓力下共沸組成
在1.0 bar 壓力下,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會形成3 個二元共沸物、1 個三元共沸物。在7.0 bar 壓力下,三元共沸物消失,只剩下3 個二元共沸物。觀察1.0 bar 和7.0 bar 壓力下的二元共沸物組成的摩爾分數,其變化值大于0.05,因此用變壓精餾的方式分離是可行的。
本次模擬分離工藝的進料組成:乙醇質量分數為41.00%、乙酸乙酯質量分數為40.00%、環(huán)己烷質量分數為19.00%。利用Aspen Plus 模擬軟件作出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三元體系精餾殘余曲線(圖1)(其中EA 表示乙酸乙酯、CYH 表示環(huán)己烷、ETOH 表示乙醇、F 為進料點)。在1.0 bar 壓力下,進料組成位于c 區(qū),如果塔釜采出高純度乙醇,那么塔頂采出仍然是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三元體系,難以進一步分離;同時由于三元共沸物的存在,在塔頂和塔釜分別得到二元混合物也無可能。為了更有效的對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三元體系進行分離,需要對該體系進行加壓操作,同時考慮到不同精餾塔之間的熱耦合,選取三元混合物精餾塔的操作壓力為7.0 bar。
圖1 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精餾殘余曲線
在7.0 bar 壓力下,從殘余曲線可以看出,進料組成由原先所處的c 區(qū)變?yōu)閎 區(qū),在b 區(qū)塔頂可以得到環(huán)己烷和乙醇的二元混合物,塔釜可以得到乙酸乙酯和乙醇的二元混合物。通過這種方式,原先的三元混合物被分割成了2 個二元混合物,而且此2 種二元混合物的共沸組成隨壓力變化較大,可以采用變壓精餾的方式實現分離,從而得到高純度的單一組分。
分離工藝流程見圖2。三元混合物首先進入T1塔,T1 塔頂得到乙酸乙酯含量小于質量分數為0.01%的環(huán)己烷和乙醇二元混合物,塔釜得到環(huán)己烷含量小于質量分數為0.01%的乙酸乙酯和乙醇二元混合物。T1 塔頂采出進入T2 塔,T2 塔釜得到質量分數為99.90%的乙醇,塔頂得到該操作壓力下環(huán)己烷和乙醇的二元共沸物。T2 塔頂采出進入T3 塔,T3 塔頂得到該操作壓力下環(huán)己烷和乙醇的二元共沸物去T2 塔回用,塔釜得到質量分數為99.90%的環(huán)己烷。
圖2 Aspen Plus 模擬工藝流程圖
T1 塔釜采出進入T4 塔,T4 塔頂得到該操作壓力下乙酸乙酯和乙醇共沸物,塔釜得到質量分數為99.90%的乙酸乙酯。T4 塔頂采出進入T5 塔,T5 塔頂共沸物去T4 塔回用,塔釜得到質量分數為99.90%的乙醇。
T1 塔的壓力前已述及為7.0 bar,塔頂組成乙醇質量分數42.91%,環(huán)己烷質量分數57.08%,乙酸乙酯質量分數0.01%??紤]到工業(yè)生產中循環(huán)冷卻水溫度32~40 ℃,被冷卻介質和冷卻水有15~20 ℃的溫差,選取T2塔的壓力為0.8 bar。再考慮用T1 塔的塔頂蒸汽加熱T3 塔釜,T3 塔頂蒸汽加熱T2 塔釜,加熱溫差15 ℃以上,因此選取T3 塔壓力為2.3 bar。在0.8 bar 和2.3 bar壓力下,乙醇和環(huán)己烷二元相圖見圖3,從圖3 可以看出:T2 塔釜可以得到高純度乙醇,T3 塔釜可以得到高純度環(huán)己烷。
圖3 不同壓力下乙醇-環(huán)己烷二元相圖
T1 塔釜的組成為乙醇質量分數40.05%,乙酸乙酯質量分數59.94%,環(huán)己烷質量分數0.01%??紤]到乙酸乙酯的含量較多,優(yōu)先在T3 塔釜出料,再結合T3 塔和T4 塔的熱耦合,綜合考慮后選擇T3 塔壓力為5.0 bar,T4 塔壓力為1.0 bar(圖4)。
對于T1 塔,在固定理論塔板數56、塔釜采出流量667.28 kg/h、塔頂乙酸乙酯質量分數小于0.01%,塔釜環(huán)己烷質量分數小于0.01%的條件下,通過改變精餾塔進料位置考察塔釜熱負荷的變化情況,從圖5 可知:當進料位置逐步下移時,塔釜的熱負荷先減小再增加,在第35 塊塔板進料時,塔釜熱負荷最低,因此T1 塔的最佳進料位置為第35 塊,此時對應的最佳回流比為3.45,塔釜熱負荷324.3 kW,塔頂冷凝器負荷244.7 kW。
圖5 T1 塔進料位置對塔釜再沸器負荷的影響
對于T2 塔,在固定理論塔板數20、塔釜采出流量142.74 kg/h、塔釜乙醇質量分數99.90%的條件下,通過改變精餾塔進料位置考察塔釜熱負荷的變化情況,從圖6 可知:當進料位置逐步下移時,塔釜的熱負荷先減小再增加,在第13 塊塔板進料時,塔釜熱負荷最低,因此T2 塔的最佳進料位置為第13 塊,此時對應的最佳回流比為0.13,塔釜熱負荷136.0 kW,塔頂冷凝器負荷171.6 kW。
圖6 T2 塔進料位置對塔釜再沸器負荷的影響
同理對于T3 塔,在固定理論塔板數20、塔釜采出流量189.99 kg/h、塔釜環(huán)己烷質量分數99.90%的條件下,最佳進料位置為第17 塊,此時最佳回流比為0.16,塔釜熱負荷168.5 kW,塔頂冷凝器負荷144.3 kW,回流至T2 塔的流量為881.39 kg/h(圖7)。
圖7 T3 塔進料位置對塔釜再沸器負荷的影響
對于T4 塔,在固定理論塔板數27、塔釜采出流量400.12 kg/h 的條件下,最佳進料位置為第13 塊,此時最佳的回流比為0.95,塔釜熱負荷425.1 kW,塔頂冷凝器負荷386.6 kW(圖8)。
圖8 T4 塔進料位置對塔釜再沸器負荷的影響
對于T5 塔,在固定理論塔板數30、塔釜采出流量267.19 kg/h 的條件下,最佳進料位置為第13 塊,此時最佳的回流比為1.10,塔釜熱負荷282.7 kW,塔頂冷凝器負荷343.1 kW,回流至T4 塔的流量為1 168.89 kg/h(圖9)。
圖9 T5 塔進料位置對塔釜再沸器負荷的影響
通過Aspen Plus 模擬分離后,每個塔的塔頂和塔釜溫度及熱負荷見表2。如果不考慮進行熱耦合,假設用175 ℃的蒸汽給塔釜再沸器加熱,所需蒸汽量為2 362.74 kg/h,用32~40 ℃的循環(huán)冷卻水給塔頂冷凝器降溫,所需冷卻水量139 046.20 kg/h。如果考慮熱耦合[7],T1 塔頂蒸汽給T3 塔釜供熱,T3 塔頂蒸汽給T2塔釜供熱,T4 塔頂蒸汽給T5 塔釜供熱,那么蒸汽耗量為1 323.79 kg/h,節(jié)約43.97%,冷卻水耗量75 733.60 kg/h,節(jié)約45.53%。
表2 各塔溫度和負荷表
本文運用Aspen Plus 模擬軟件對乙醇-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三元共沸物的變壓精餾分離進行了探究。利用T1 塔在7.0 bar 壓力下分離得到塔頂乙酸乙酯小于質量分數為0.01%的環(huán)己烷和乙醇二元混合物,塔釜得到環(huán)己烷含量小于質量分數為0.01%的乙酸乙酯和乙醇二元混合物;利用T2 塔在0.8 bar,T3 塔在2.3 bar下分離得到質量分數均為99.90%的環(huán)己烷和乙醇;利用T4 塔在5.0 bar,T5 塔在1.0 bar 下分離得到質量分數均為99.90%的乙酸乙酯和乙醇。為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對多個精餾塔進行了熱耦合,可以減少蒸汽耗量43.97%,減少循環(huán)冷卻水耗量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