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凱 杜珊珊 毛燕嬌 張倩
口干癥是一種多原因引起的以口腔干燥為主觀感受的自覺癥狀,由于放療、化學藥物對于口腔腺體的損害,患者術后常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口腔干燥[1]。目前口干治療主要以西藥為主。中草藥藥源豐富、價格低、副作用小,局部用藥濃度高等特點,近年來部分學者開始研究使用中藥治療口干癥。楊氏玉漱生津液包含太子參、葛根、天花粉、烏梅、甘草,可對癥、對因治療口干癥。本文探討楊氏玉漱生津液對頭頸部腫瘤放化療后口干癥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1 月杭州市中醫(yī)院及杭州市腫瘤醫(yī)院因頭頸部腫瘤放化療后口干癥患者50 例。納入標準:經病理證實,已確診為頭頸部腫瘤,根據UICC/AJCC TNM 分期系統(tǒng)(第8 版)中為T1~T4 病變已累及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Nx-N3以及M0,并為首程放療或化療患者;放化療后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口干且有治療愿望者。排除標準:患有影響放化療治療的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糖尿病;張口困難Ⅲ~Ⅳ級,無法經口噴霧及收集唾液者;放化療前1 個月內有影響腺體分泌功能的疾病和用藥史;藥物過敏史;患精神疾患、無法理解問卷內容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5 例。觀察組男11 例,女14 例;年齡54~73 歲,病程2~6 年。對照組男12 例,女13 例;年齡53~74 歲,病程2~6 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獲得杭州市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n 年齡(歲) 病程(歲)觀察組 25 63.84±9.32 4.12±2.32對照組 25 63.72±9.074.14±2.33 P 值 0.258 0.479
1.2 方法 患者保持原口腔衛(wèi)生及生活習慣不變;不使用藥物性牙膏及其他漱口水。兩組用含漱和噴霧法進行干預治療。(1)含漱法:對照組濕潤口腔使用0.9%氯化鈉溶液,觀察組采用楊氏玉漱生津液20 mL 餐前含漱,10 min/次。(2)噴霧法:患者自覺口干癥狀明顯時,以噴霧法改善,兩邊腮腺導管口及舌下腺導管口各噴3 下。兩種方法每日總用量控制在60~80 mL,持續(xù)干預4 周。(3)楊氏玉漱生津液的配制:每80 mL 熱水泡開2 袋楊氏玉漱生津液顆粒(每袋含太子參10 g,葛根6 g,天花粉10 g,烏梅6 g,甘草6 g),充分溶解后裝入小噴霧瓶中。每日晨起配置,有效期僅1 d。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1)主觀口干感:采用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標尺的左端表示:很干并且很不舒服,右端表示:不干或者濕潤?!?~10”則表示從輕到重的口干感覺,感覺越重分值越高。(2)RTOG放射反應評價標準[2]:口干感覺:0 級:無口干癥狀;1 級:可疑口干,睡眠醒來時輕度口干;2 級:持續(xù)輕度口干,不影響進食及說話;3 級:持續(xù)中度口干,進食或說話時需飲水;4 級:持續(xù)中度口干,口腔內燒灼感,吞咽困難,需隨身帶水壺。(3)通過吐取法采集唾液流率。收集前1 h 禁食水,在10 min 內,患者需每間隔1 min將將唾液吐入量筒中收集自然狀態(tài)口腔唾液量。行含漱干預療法后再次吐取法收集唾液量。(4)口腔檢查所得齲均數。由高年資醫(yī)師在首次用藥前、末次用藥后檢查并記錄患者口內齲壞牙齒數量、缺牙數量以及已充填牙數量,計算每組的齲均。齲均(5)咀嚼效率。測定方法參考白冰等[3]的咀嚼效率測定方法。咀嚼效率=(總量-余量)/總量×100%[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M(Q1,Q3)表示,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RTOG 分級比較 治療4 周后,末次噴霧后檢查,觀察組RTOG 分級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RTOG分級比較[M(Q1,Q3)]
2.2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 治療4 周后,末次噴霧后檢查,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M(Q1,Q3),分]
2.3 兩組患者唾液流率比較 治療4 周后,末次噴霧后檢查,觀察組唾液流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唾液流率比較[M(Q1,Q3),mL/10 min)]
2.4 兩組患者齲均比較 治療4 周后,末次噴霧檢查后,兩組患者齲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齲均比較[M(Q1,Q3)]
2.5 兩組患者咀嚼效率比較 治療4 周后,末次噴霧后檢查,觀察組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咀嚼效率比較[M(Q1,Q3)]
通常情況下,當唾液分泌的速度低于口腔黏膜吸收以及蒸發(fā)的速度時,患者便會出現(xiàn)口干癥狀。通過刺激唾液生成治療口干的藥物必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同時又可以特異性、持久刺激唾液分泌,但目前對放化療引起的唾液腺損傷機制仍未明確,致使此方面的治療仍然處于研究階段,而較多唾液替代的藥物價格昂貴,易產生藥物依賴性,不宜長期使用,因此口干癥至今仍然難以治療[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主觀口干感(RTOG 分級、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唾液流率、咀嚼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楊氏玉漱生津液可以促進唾液腺分泌,改善頭頸部腫瘤放化療患者的口干癥狀。中醫(yī)理論認為,唾液屬于津液,經過脾胃、大小腸運化吸收,肺臟宣發(fā)肅降,肝臟疏泄又可調暢,其以三焦作為通道進行升降出入,楊氏玉漱生津液中太子參、葛根、天花粉等有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止渴之功效;烏梅味酸,其天然攜帶的枸櫞酸可以刺激口腔腺體分泌唾液,從而緩解口干[6],而甘草有補心脾之氣、清熱解毒的作用,內含大量活性成分,可以緩解口腔常見疾病所引起的疼痛[7],本方劑中甘草與酸味藥烏梅為經典聯(lián)合,加強酸甘化陰和生津之力。
綜上所述,楊氏玉漱生津液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頭頸部腫瘤放化療引起的口干癥,且采用顆粒劑形式,便于攜帶與使用,具有進一步臨床推廣應用價值,但其效果仍需更多的大樣本與長期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