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市富陽區(qū)供電公司 王瑞鵬 馮 霞 車麗萍
供電可靠性是指供電企業(yè)對其用戶持續(xù)供電的能力,是衡量供電企業(yè)服務品質的國際通用指標。公司逐步理順供電可靠性管理體系,做深、做細項目需求“一圖一表”、3年行動計劃和可研報告,創(chuàng)建以“一模三率一庫”為基礎的“網格化+”項目儲備新模式,提升供電可靠性和企業(yè)服務質量。
近年來,公司逐步理順供電可靠性管理體系,推進供電可靠性指標管理與配網業(yè)務管理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配網建設改造水平卻無法跟上逐漸提升的可靠供電要求,還存在配網網架相對薄弱、配網規(guī)劃成果缺乏量化評價等問題。
當線路實際負載率高于N-1的理論負載率運行時,如果發(fā)生故障,有部分負荷無法由其他線路轉供電,線路必須等故障修復之后才能恢復供電,停電時間加長,影響線路可靠率;當理論負載與實際負載率一致時,線路為不同主變的聯絡關系且均通過“N-1校驗”的相關線路可靠性較高。由此可見,線路可靠性指標與實際運行線路的負載率、聯絡率與線路“N-1校驗”通過率有關,故“三率”(線路負載率、線路聯絡率與線路“N-1校驗”通過率)是影響線路可靠性的主要指標,加強“三率”指標的管控將有效提升網架可靠性,優(yōu)化用戶供電模式[1]。到2025年公司配網要實現以下目標:(1)城鎮(zhèn)10千伏線路聯絡率100%;10千伏線路N-1通過率95%以上。(2)鄉(xiāng)村10千伏線路聯絡率95%以上;10千伏線路N-1通過率90%以上。(3)城市、鄉(xiāng)村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991%、99.900%。
因供電區(qū)域涉及企業(yè)轉型,部分高負荷用電客戶搬遷,導致部分線路負載率下降, 一些線路在改遷范圍內等情況。為避免電網重復投資,公司制訂內部配電網網架提升3年行動計劃與相關目標值,如表1所示。
表1 配電網“三率”三年行動計劃提升目標值 %
公司結合各供電所上級電網網架現狀及所屬轄區(qū)相應的土地規(guī)劃,對2023年“三率”指標進行分解,并下發(fā)至各屬地供電所??裳性u審通過后,對收口的可研進行成效分析,對未達標的單位提出績效考核,如表2所示。
公司根據“三率”指標對轄區(qū)147條公用線路進行逐一分析,相關線路數據均由專業(yè)部門提供,在確認線路所屬變電站、最大電流、安全電流等基礎數據無誤后,制定線路“一線一庫”負面清單。下發(fā)“一線一庫”負面清單,各供電所根據轄區(qū)上級網架現狀、配網網架現狀、用電網格分區(qū)、政府相關土地規(guī)劃等因素,對負面清單進行核對。若負面清單存在與現狀不符的情況,須提供相關說明至運檢部。運檢部審核無誤后,予以剔除。
各供電所參照項目需求“一圖一表”與3年行動計劃,以解決“一線一庫”負面清單中的問題為導向,以實現2023年項目儲備目標值為方向,積極開展可研項目儲備工作。為完成2023年可靠性管控目標,首次加入帶電作業(yè)費用及發(fā)電車、發(fā)電機等保電費用,以保證工程實施階段的帶電作業(yè)與保電工作,做到“少停電,多供電”,優(yōu)化用戶供電模式。
配網可研項目通過評審收口后,收集所有可研項目,圍繞“三率”對配網項目成效進行分析。
線路重載率整體指標分析。2023年配網項目儲備后,公司重載線路將由52回降至0回,其中D766線2022年最高負荷電流320安培左右,線路掛接2個專變用戶。
各供電所線路重載率指標分析,如表3所示。2023年項目儲備后,所有供電所完成相應目標值。
表3 各供電所線路重載率明細表 %
線路聯絡率整體指標分析。2023年項目可研項目儲備后,公司城鎮(zhèn)單幅射線路由42回降至21回,農村單幅射線路由10回降至4回。城鎮(zhèn)10千伏線路聯絡率由89.63%提升至96.05%,鄉(xiāng)村10千伏線路聯絡率由87.65%提升至95.18%,均達到目標值。
各供電所線路聯絡率指標分析,如表4所示。2023年項目可研項目儲備后,所有供電所均完成線路聯絡率指標。
表4 各供電所線路聯絡率明細表 %
線路“N-1校驗”通過率指標分析。2023年項目可研項目儲備后,公司城鎮(zhèn)“N-1校驗”不通過線路由85回降至45回,城鎮(zhèn)10千伏線路“N-1校驗”通過率由79.01%提升至91.39%。
各供電所線路“N-1校驗”通過率指標分析,如表5所示。2023年項目第一、二、三批項目儲備后,所有供電所均完成相應目標值。
表5 各供電所線路“N-1校驗”通過率明細表 %
綜上所述,通過創(chuàng)建“一模三率一庫”的可研項目儲備模式,各供電所配網可研項目儲備工作擺脫了以往“東拼西補”的方式,所有配網可研項目均朝向解決“一線一庫”負面清單問題和提升“三率”的方向有條不紊地進行。以往無法體現的項目儲備成效能夠通過數據進行顯示,既便于供電所有效開展配網可研項目儲備工作,也為管理工作提供便利,進一步提升配網網架各項指標及供電可靠性指標,優(yōu)化地區(qū)用戶供電模式[2-3]。
圍繞建設“可靠性高、互動友好、經濟高效”的一流現代化配電網目標,公司按照“結構合理、適度超前、技術先進”的工作原則,基于“一模三率一庫”的可研項目儲備模式,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制,不斷推進配網建設標準化、運檢智能化、運營實效化、管理精益化、服務互動化[4]。本文以東湖供電所的東湖分區(qū)商務居住網格為例對“網格化+”項目儲備新模式進行分析。
結構好,就是實施標準化建設,應用典型設計、標準物料,確保廊道、選址、建設一次到位,避免大拆大建,規(guī)劃引領,逐年建設標準目標網架,增強互聯率與轉供轉帶能力,提升配網結構合理性,夯實結構好的基礎。
設備好,就是根據區(qū)域和城鄉(xiāng)發(fā)展實際需要,適度超前,合理確定設備選型,堅持質量為本的方針,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和供應商評價機制,推廣應用中高端裝備,提升設備耐用性,突出設備好的核心。
技術好,就是促進配電自動化與信息化融合發(fā)展,結合配變智能終端、低壓電力物聯網、一二次融合設備和直流配電技術的研究應用,滿足各類供用電主體靈活接入、設備即插即用需要,增強配網運行靈活性、自愈性和互動性,打造以配網為基礎的能源互聯網,提升配網管控技術先進性,把握技術好的關鍵[5-6]。
管理好,就是基于“一模三率一庫”項目儲備模式,建立網格化管理新模式,貫穿配網規(guī)劃、建設、運維、搶修、服務全過程,不斷深化營配調信息貫通、業(yè)務融合,建設應用好供電服務指揮平臺,做實配網運營支撐保障大后臺體系,突出安全、質量、效率、效益,提升配網運營管理協(xié)同性,強化管理好的保障。
服務好,就是要真正轉變觀念,積極主動作為,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提高業(yè)擴報裝、主動檢修、故障搶修工作效率,提高市場感知能力,推動業(yè)擴環(huán)節(jié)前置,持續(xù)改善客戶電力獲得和使用體驗,實現服務好的目標。
經網格化建設管理后,通過中壓配網線路的新建與改造,提高10千伏電網的供電能力;變電站間10千伏線路的聯絡關系明顯增強,變電站間負荷轉移能力隨之增強;網架優(yōu)化與設備改造并行,中壓配網的電纜化、絕緣化水平大幅提高;配網運行趨于優(yōu)化,線路和配變處于良好的負載狀態(tài),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同步提高。
普遍性方面。針對可靠供電的配網網架提升和用戶供電模式優(yōu)化的應用,對不同的現狀、問題、方案應用等相應的專業(yè)管理方法,指標均得到有效提升,專業(yè)管理方法具有普遍性。
科學性方面。通過應用相應的專業(yè)管理方法,相關指標均得到大幅提升,可以實現預期目標,逐步完善并建成目標網架,滿足創(chuàng)建評審細則要求,專業(yè)管理方法具有科學性。
可行性方面。通過應用相應的專業(yè)管理方法,發(fā)現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按照流程可實現建設改造目的且可調整、可閉環(huán),符合“精準投資”理念,專業(yè)管理方法具有可行性。
根據專業(yè)管理面臨的內外部環(huán)境變化、國內外標桿單位專業(yè)發(fā)展情況,評估專業(yè)管理標準和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業(yè)務流程的科學性和技術水平、管理手段的先進性、制度和管理的適應性和有效性等,發(fā)現專業(yè)管理方法在工程項目過程管控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隨著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政策的深入實施,今后的項目儲備和負面清單須增加“是否具備接入條件”與“所在線路重載配變”2項內容,以滿足用戶業(yè)擴接入需求。要加強對工程實施階段帶電作業(yè)或保電施工作業(yè)的管控工作,杜絕因管控不到位,造成費用多列影響工程指標。
以“一模三率一庫”為基礎的“網格化+”新模式,將項目儲備目標精細到各分區(qū)、各網格,編制“一網格一策”,明確各網格存在的問題,使建設單位在項目儲備時更具有方向性與可操作性。為避免在建項目實施進度滯后或中止造成建設資金擱淺,在項目“入庫”和“出庫”管理階段,各市、縣供電企業(yè)嚴格把關,存在實施風險的項目必須在降低風險后才能“入庫”管理和“出庫”實施。通過篩選存量項目,盡快實施改善配網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局部供電瓶頸、提升網架結構和提升城鄉(xiāng)服務水平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