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龍志瑪
摘要:幼小銜接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教師要關注到民族地區(qū)學生對漢文漢字漢話理解困難的特點, 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掌握教學重難點;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的教學問題中逐步掌握數學解題思維,學會數學學習方法,并引導學生通過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提升數學能力。
關鍵詞:幼小銜接;民族地區(qū);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幼小銜接小學數學教學要基于學生在幼兒園的數學學習意識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藏民族地區(qū)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著學生對漢文漢字漢話有學習困難的特點,很多學生對小學數學漢語文字敘述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使得學習基礎較為薄弱。教師在中低年級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 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銜接與培養(yǎng),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尤其是在一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掌握學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結合學生對漢文漢話理解困難的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幼小銜接數學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藏民族地區(qū)的低中年級學生對漢文漢話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對小學數學的文字性敘述理解起來也有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銜接階段的教學, 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在形象化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順利進入小學數學的學習。教師在授課之前可結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基礎制作適合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符合幼小銜接數學學習規(guī)律的課堂多媒體PPT, 在課堂上適時展示多媒體PPT 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理解數學概念,體會數學思維。如在《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減”這兩種計算方法,勢必要將這種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多媒體PPT 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更為形象生動地理解想加算減與破十法的思維方式。隨著授課進程的開展,教師采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想加算減與破十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當中逐步學會數學計算方法,并在主動探索積極交流的過程中對抽象的數學問題,借助多媒體的輔助完成形象化的思考,進而獲得數學能力。
二、動手操作可以讓幼小銜接段的小學數學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能夠盡快進入數學思考
針對學生對漢文漢話理解能力差的特點,在幼小銜接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深入到教學情境當中, 體會數學問題奧妙所在,逐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教師要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作為數學學習習慣之一循序漸進培養(yǎng)起來。無論是在課外學生的自主學習還是在課堂當中學生的自主思考,動手操作能力都會讓學生將數學問題在自己擺一擺看一看算一算的過程當中逐步掌握解題方法。
學生學會了數學思考,幼小銜接段的小學數學過渡學習就會變得更為容易。如在《認識鐘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完成鐘表學具的制作。鐘表學具上要用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硬紙板條代表鐘表上的分針時針和秒針,并在鐘表學具盤上畫好時間。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操作時針分針和秒針來感受時間的變化,來認識整時整點。學生在不斷地動手操作中會認、會讀、會寫整時,不僅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建立了時間觀念。
動手操作降低了幼小銜接階段小學數學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在實踐當中更好地感知數學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動手操作的習慣。當學生再次遇到新的數學問題的時候能夠自主制作數學學具自主進行數學問題的探討,這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逐步喜歡上數學,學會數學解題方法。
三、合作研討,讓學生能夠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小學數學難度降低
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生具有自身獨特的認知特點和個性化特征,有些學生幼小銜接非常自然,有些學生幼小銜接就顯得不是那么順利,為了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階段,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合作小組中相互交流,相互呈現(xiàn)自己的思考。教師要教會每一個學生小學數學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明確感知小學數學和幼兒園數學學習意識的不同。對合作學習的學習任務,教師也可細化到每一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和參與過程并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研究探討當中。如在《20 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理解20 以內進位加法算法,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去思考分析交流解題方法,去在合作小組中探討解題的關鍵。在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PPT 展示需要合作小組完成的教學任務,需要不同學習層次的同學所要達到的合作研究目標,這樣學生在合作中都能夠積極感受數學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深入探索20 以內進位加法算法,學會計算20 以內進位加法,學會解答20 以內進位加法的數學問題。
總之,幼小銜接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根據本班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組織教學。以學生現(xiàn)有學習基礎為本,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目標,教師可以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關注自身數學學習能力上的銜接和訓練。教師要引導學生經過由扶到放的過程,逐步學會自主學習。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的特點,采用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數學問題的解答緊密聯(lián)系起來,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 強化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順利完成幼小銜接階段小學數學學習的過渡。
參考文獻:
[1]楊棟。淺談幼小銜接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2023,(01):15-16.
[2]蔡紅。幼小銜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核心素養(yǎng)滲透策略及意義研究[J].亞太教育,2021,(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