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平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深入進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成為人老師們關注的焦點,“雙減” 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成為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教師要積極研究新的策略,采取巧妙的措施有效地促進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本文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措施進行分析,探討具體的應用策略,希望對促進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和進步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閱讀能力;激發(fā)興趣;讀書活動;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對學生學好語文起到有效的鋪墊作用。因此,“雙減” 背景下,語文教師要積極采取巧妙的策略,積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達到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采用巧妙的讀書方法,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目標。
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發(fā)閱讀興趣
要想學生主動去學習任何東西,必須對這種事物產(chǎn)生興趣。要想學生愛上讀書,就要激發(fā)他們對書的雅興,才會積極主動去閱讀。只有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了,他們才有專注力去關注書中內(nèi)容, 才會品出書中的精華,這才是我們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目的。所以,要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和興趣,使他們對知識產(chǎn)生渴望和愛好,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一步。讀書如吃飯一樣,合自己胃口的飯菜,學生才主動去吃,才吃得多,吃得香!同樣,如果學生有了閱讀欲望和興趣,就會從被動地閱讀到主動閱讀,愛上閱讀。
魯迅先生曾說過:閱讀要從多個角度去選書,只有從多個方面閱讀,才能獲取多方面的知識。所以在平時的指導中,老師要從多個方面,有目的地推薦相關讀物,拓展學生的閱讀面,開拓視野,豐富知識,發(fā)展思維,激發(fā)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學生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對此戰(zhàn)法非常地贊嘆,從而對這類故事產(chǎn)生了興趣,這時筆者順勢向學生推薦《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相關書籍。這樣,由課內(nèi)的閱讀指導,把學生帶到課外中去,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感受古人精明的作戰(zhàn)策略,對他們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引!這樣,課堂中沒有的知識,學生可以在課外書中找到答案,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正所謂,“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又如,學習《迢迢牽牛星》這首詩歌后,筆者向學生介紹了有關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看著一雙雙對神話故事好奇的眼睛,順勢推薦學生去讀《中國四大民間故事》,這樣,有了筆者的推薦,學生的閱讀有更明確的方向。
在茫茫的知識海洋中,要讓學生認知到汲取多方面的知識對自己的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學生要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就要從多方面去閱讀。如:要想知道有關昆蟲的知識,就去讀《昆蟲記》;如果喜歡問問題,可以推薦他們看《十萬個問什么》;如果想喜歡了解世界的名勝古跡,可以介紹他們看有關各地《尋寶記》書籍……這樣多方面的汲取知識,既陶冶了情操,又可以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開展讀書活動,展示讀書成果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讓學生展示讀書成果,以喚起學生的閱讀原動力,提高閱讀能力的支撐力。如開展“讀書匯報會”、“快樂書吧知識競賽”、“用手描繪讀書心得”、“詩歌誦書悟比賽”、“講故事”、“《課外閱讀登記冊》評比”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讀書效果檢查活動,能有效地反饋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一系列的展示活動, 讓學生感受到分享的快樂來源于閱讀,這樣,他們就更有興趣去閱讀課外書了。例如:舉行“全員悅讀,感受經(jīng)典”手抄報比賽,讓學生緊扣語文課本中“快樂書吧”的主題去描繪內(nèi)容,制作成手抄報。在手抄報中, 必須有老師指點的兩個版塊———第一個板塊是:內(nèi)容必須體現(xiàn)快樂書吧中的書名,并且有其中一本書的內(nèi)容簡介;第二版塊的內(nèi)容必須是:向同學推薦一本書,并且說明推薦的理由; 其它版塊的內(nèi)容由學生自己定。
這樣,學生有了明確的閱讀方向,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同時又有機會能動手去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感受到各種籍的經(jīng)典內(nèi)容,享受了讀書的快樂,達到了本次手抄報的主題“全員悅讀,感受經(jīng)典”。
其實,任何讀書成果展示活動,都是一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在展示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愛讀課外閱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閱讀興趣,讓整個班級活躍起來了,收到很好的讀書效果。
三、巧借讀書筆記,掌握讀書方法
積累是我們讀書的一個重要目的。如何從眾多的書籍中汲取精華,是要講究技巧的。所以,應引導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梢栽跁凶雠?,也可以做在一個筆記本上,方便于運用。讀書筆記要與讀書同時進行。把一些成語、名言警句、優(yōu)美的句子,自己覺得好的內(nèi)容,都可以把它們摘抄下來。讀書筆記僅僅靠摘抄還是不能很好地提高閱讀能力,應該加入自己的思維。比如:學會“品讀”??梢砸龑W生“品人物”,“品寫法”“品道理”……在讀書筆記中記錄下對書籍中人物的現(xiàn)象,探索作者的寫法,感悟這篇課外書所蘊涵的道理……在筆記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讀書見解和感受,鍛煉到了學生的思維,不但可以加強記憶,而且使人聰慧。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長期這樣訓練, 學生的讀書筆記中記錄著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運用起來就方便自如,無形著讓他們產(chǎn)生自信滿滿的感覺來源于閱讀,這樣就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四、用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學生
要想學生愛上讀書,必須老師先愛上讀書,成為學生讀書的引路人。一個愛讀書的老師,會出口成章,文采飛揚,無形中會向學生傳遞了一種信息:只有多讀書的人才會有如此的魅力。在課堂中可以向學生講講自己近段看了哪些書籍?跟學生分享讀書感受;課下,可以問問學生看了哪些書? 有沒有跟老師看了相同的內(nèi)容……
這樣,讓學生耳濡目染,知道老師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激勵學生爭當跟老師成為一路人,成為愛讀書的人!
總之,要想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作為“雙減”背景下的老師,要多學習,多探究,在閱讀教學中優(yōu)化指導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提高的。正所謂: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得妙于法。
參考文獻:
[1]馬平平。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學周刊,2020(33):61-62.
[2]馬明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2020(3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