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榮,任常諭,周后鳳,趙玉林,魯 征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形勢,結合積累的臨床診療經(jīng)驗,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官網(wǎng)于2022年底出臺《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1](以下簡稱《指南》),適用對象為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感染者,以及基礎疾病處于穩(wěn)定期,無嚴重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療的感染者。我國慢性病群體基數(shù)較大,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2],患有慢性病、腫瘤等基礎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肥胖(體質量指數(shù)≥30 kg/m2)、年齡>60 歲、晚期妊娠和圍產(chǎn)期女性等群體具有重型或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危險因素,感染后易轉化為新冠病毒感染重癥人群,危及患者生命。該類人群用藥發(fā)生藥品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因此,其感染后用藥方案更應科學精準。在此,基于《指南》,梳理其相關治療藥物(含西藥與中成藥),結合藥品自身特點,并參考藥品說明書、相關文獻和臨床用藥指南,分析不同患者群體的用藥安全風險點,為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藥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從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官網(wǎng)獲取《指南》全文,梳理其用藥品種,按照西藥(共15 種)、中成藥(共8 種)分類統(tǒng)計,查閱各藥品的藥品說明書并參考相關臨床用藥指南,分析其存在的用藥安全問題;并根據(jù)不同用藥人群特點梳理出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用藥安全風險點,以確?;颊叩挠盟幇踩?/p>
結果見表1 至表3。西藥部分,需特別注意的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于發(fā)熱治療時需注意給藥間隔時間和療程,其中對乙酰氨基酚間隔4 h 以上,布洛芬間隔6 h以上,每天用藥均不超過4次,用藥療程均不超過3 d,不推薦二者交替用于治療發(fā)熱[3-4]。對于炎性因子引發(fā)的疼痛,宜選用布洛芬治療;對于孕婦發(fā)熱,宜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治療[5]?!吨改稀吠扑]用于治療流鼻涕的抗過敏藥物可能會引發(fā)嗜睡,建議睡前服藥。中成藥部分,《指南》推薦用于治療發(fā)熱的,退熱機制均為疏風清熱,適用于風熱感冒,風寒感冒、無汗者慎用。且這些藥多具有清熱解毒功效,藥味苦寒,易傷胃氣,年老體弱、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脾虛大便不成形者慎用;除疏風解毒膠囊外各藥處方中均含麻黃,高血壓、心臟病及運動員患者慎用。宣肺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均禁用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嬰幼兒。
表1 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常用中成藥安全風險點匯總Tab.1 Summary of medication safety risk points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for home -base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表2 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常用西藥用藥安全風險點匯總Tab. 2 Summary of medication safety risk points of commonly used western medicines for home-base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表3 涉及藥品的藥品說明書信息(部分)Tab.3 Information of drug instructions of partial involved drugs
本研究中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不同從《指南》推薦的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藥物中選出西藥15 種、中成藥8 種,梳理出各藥用藥風險點,便于居家用藥患者合理選藥。但要注意,《指南》推薦藥物僅可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對癥治療,無癥狀感染者無須用藥,僅需做好健康監(jiān)測。由于《指南》推薦治療藥物未明確用法用量和療程,為安全起見,用藥須嚴格按藥品說明書或咨詢醫(yī)師和藥師,不可超劑量、超頻次和超療程用藥?;颊叱霈F(xiàn)發(fā)熱癥狀時,不能盲目使用退熱藥物,不可疊加使用2 種以上藥理作用(西藥)和功效相似(中成藥)的藥物,以免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或加重病情。對于兒童、孕婦、年老體弱、肝腎功能不全及患有慢性病的特殊群體,治療方案應個體化,西藥嚴格把握藥物適應證,遵循臨床用藥指南,避免超禁忌證和超藥品說明書用藥;中成藥應遵循中醫(yī)辨證用藥的“三因制宜”原則,做到個體化、精準化、合理化用藥,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