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勇
過敏性紫癜(HSP)是兒科常見病,主要是由免疫性復合物引起的小血管炎,表現(xiàn)為皮膚紫癜、關節(jié)、腸道及腎臟小血管的炎癥和出血[1]。HSP 根據(jù)臨床癥狀可分為腹型、單純皮膚型、關節(jié)型、混合型及腎型等,其中以單純皮膚紫癜為主[2]。腹型HSP 中有近1/4 的患兒先出現(xiàn)腹痛癥狀,后出現(xiàn)紫癜,常被誤診,延誤治療[3]。血清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I-FABP)參與炎性疾病及腸組織缺血缺血損傷,可能與腹型HSP的發(fā)生相關[4];促胃液素(G-17)水平表達異常表明胃腸黏膜功能出現(xiàn)障礙[5];T 細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分子3(Tim-3)參與機體內Th1/Th2 及Th17/Treg細胞平衡調節(jié),有效反映機體內免疫炎癥反應[6]。目前,臨床上關于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在腹型HSP 疾病中所起的作用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以腹型HSP 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長興縣中醫(yī)院收治的44 例腹型HSP 患兒為研究對象(研究組),44 例單純皮膚型HSP 患兒為單純皮膚型組,另選取同時期來本院門診進行健康咨詢的健康兒童44 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研究組患兒均符合腹型HSP診斷標準,單純皮膚型組符合單純皮膚型HSP診斷標準,僅表現(xiàn)為皮膚紫癜[7];(2)首次發(fā)?。唬?)年齡18 個月~9 歲;(4)患兒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近期接受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類藥物治療;(2)其他疾病引起的急腹癥;(3)混合型過敏性紫癜;(4)合并有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5)合并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本研究獲得長興縣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收集可能影響腹型HSP 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呼吸道感染史、消化道感染史、海鮮過敏史、體質量指數(shù)(BMI)、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I-FABP、G-17、Tim-3、C 反應蛋白(CRP)、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比值(MLR)、白細胞計數(shù)(WBC)、白蛋白(ALB)及纖維蛋白原(FIB)等。研究組、單純皮膚型組患者入院后2 d取外周肘靜脈血4 ml,對照組于來院咨詢當日取外周肘靜脈血4 ml。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盒均購于上海研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1)記錄3 組基線資料;(2)記錄3 組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3)紫癜癥狀評分:參考程凱等[8]的方法,從患兒紫癜分布、腹痛、關節(jié)痛、尿常規(guī)鏡檢等4 個方面評估,各方面評分相加為總分。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影響腹型HSP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采用ROC曲線分析各指標診斷效能,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 組基線資料比較 3 組性別、年齡、呼吸道感染史、消化道感染史、海鮮過敏史、BMI、WBC、ALB及FIB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研究組NLR、CRP、MLR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單純皮膚型組(均P <0.05),單純皮膚型組NLR、CRP、MLR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均P <0.05),見表1。
表1 3 組基線資料比較
2.2 3 組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比較 研究組血清I-FABP、Tim-3 水平高于對照組、單純皮膚型組(均P <0.05),G-17 水平低于對照組、單純皮膚型組(P <0.05)。對照組血清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與單純皮膚型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08、1.396、1.761,均P >0.05),見表2。
表2 3 組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比較
2.3 影響腹型HSP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以腹型HSP 的發(fā)生為因變量(Y),將表1、表2 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X),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RP、I-FABP、G-17 及Tim-3 水平異常是影響腹型HSP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均P <0.05),見表3。2.4 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對腹型HSP 的診斷價值 ROC 曲線顯示,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聯(lián)合檢測診斷腹型HSP 的敏感度、ROC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均高于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單獨診斷(均P <0.05)。見圖1、表4。2.5 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與患兒紫癜癥狀評分的相關性 研究組患兒紫癜癥狀評分為(4.24±1.31)分,Pearson 相關性分析血清I-FABP、Tim-3 水平與患兒紫癜癥狀評分均呈正相關(r=0.402、0.389,均P <0.05);血清G-17 水平與患兒紫癜癥狀評分呈負相關(r=-0.354,P <0.05)。
圖1 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診斷腹型HSP 的ROC 曲線
表3 多因素分析影響腹型HSP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表4 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對腹型HSP 的診斷價值
現(xiàn)有研究顯示[10]腹型HSP 的誤診率高達36.51%,其常被診斷為其他內科疾病或外科急腹癥。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胃鏡檢查結果用于診斷腹型HSP,但該方式是一種侵入性檢查,在腹型HSP的診斷中受限。因此,尋找靈敏度高、準確性高的生化標志物診斷腹型HSP 方法成為臨床醫(yī)生關注重點。
I-FABP 是反映腸道屏障功能的生化標志物,其在血液中的水平越高,腸組織發(fā)生損傷越嚴重[4]。G-17 是一種多肽類激素,具有刺激胃酸分泌、有促進胃黏膜細胞分化與增殖的作用,進而調節(jié)胃腸運動,其水平越低,表明胃黏膜損傷越嚴重[5]。Tim-3 主要表達在單核細胞、NK細胞、CD8+T淋巴細胞中,是重要的負性免疫調節(jié)因子,其表達水平可有效反映機體內免疫功能狀態(tài)[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I-FABP、Tim-3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單純皮膚型組,G-17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單純皮膚型組,表明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可能參與腹型HSP 的發(fā)生。同時,多因素分析顯示CRP、I-FABP、G-17、Tim-3 水平異常是影響腹型HSP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均P <0.05),則表明免疫炎癥反應失衡及消化道黏膜病變與腹型HSP 的發(fā)生關系密切,可用于腹型HSP 的評估。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腹型HSP 的發(fā)生易受CRP 水平的影響,故對于CRP 水平異常升高的患兒應引起足夠的重視。ROC 曲線顯示,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聯(lián)合檢測診斷腹型HSP的敏感度、AUC 分別為86.40%、0.841,均高于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單獨診斷。提示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聯(lián)合檢測對腹型HSP 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分析原因:血清I-FABP、G-17 水平可有效反映腹型HSP 患兒消化道黏膜損傷情況,而Tim-3 水平可有效反映此類患兒體內炎癥反應狀態(tài),三者聯(lián)合檢測更能全面反映腹型HSP 患兒身體情況,從而提高對腹型HSP 的診斷效能。同時本研究還觀察了血清I-FABP、Tim-3 水平與腹型HSP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血清I-FABP、Tim-3 水平與患兒紫癜癥狀評分呈正相關,血清G17水平與患兒紫癜癥狀評分呈負相關(均P <0.05)。這表明血清I-FABP、Tim-3 水平越高、G-17 水平越低,腹型HSP 患兒病情越嚴重,提示血清I-FABP、G-17、Tim-3 水平可用于腹型HSP 患兒病情進展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