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麗
《文士傳》載:“劉楨,字公幹,少以才學知名。年八九歲,能誦論語、詩、論及篇賦數(shù)萬言……”劉楨在年幼時就已經(jīng)展露驚人的文學才華,恪曹之后所表現(xiàn)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偉大成就也是其年幼時期才華的延續(xù)?!捌湓闯鲇凇豆旁姟?。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保ㄧ妿V《詩品》)根據(jù)史料記載,劉楨的詩歌創(chuàng)作既有“高風跨俗”的一面,亦有“雕潤恨少”的一面,其現(xiàn)存的三組贈答詩歌亦是如此。劉楨現(xiàn)存的九首贈答詩均是五言之制,詩歌所贈對象為從弟、友人,以及知遇之人,每組贈答詩所抒發(fā)的感情隨著詩人政治地位變化和所贈對象的改變而改變?!顿洀牡苋住纷饔谌胛褐?,此時的劉楨處于政治的亢奮期,情感以豪壯之情為主?!顿浳骞僦欣蓪⒃娝氖住贰顿浶鞄衷姟返茸饔谌氩芪赫?quán)的后期,此時的劉楨已經(jīng)遭受到政治上的摧殘,主要表現(xiàn)悲壯之情。本文主要以其贈答詩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贈答詩的藝術(shù)特色。
一、情感表現(xiàn)的豐富性
“劉楨情高以會采”(劉勰《文心雕龍·才略》),“公幹氣褊,故言壯而情駭”(《文心雕龍·體性》)。劉勰認為,“情高”是劉楨詩歌的一大特點。贈答詩是劉楨現(xiàn)存詩歌中占比最大的一類,自然也呈現(xiàn)出了“情高”的特征。
《贈從弟三首》是劉楨前期詩歌的代表性作品。詩人在此詩中全用比興手法,借助所詠物象勸勉從弟的同時亦是在自勉。第一首中的“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可見水之清澈;“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詩人通過展現(xiàn)“蘋藻”環(huán)境的清潔來表現(xiàn)它高潔的品格;“采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突出表現(xiàn)“蘋藻”的用處,并以“園中葵”作為襯托更加表現(xiàn)出“蘋藻”高潔的品格。詩人煞費苦心地描述“蘋藻”生活的環(huán)境及“蘋藻”在人世間的用處,絕不僅僅是為了贊美“蘋藻”這一物象。詩題目又為《贈從弟》,很明顯是為了借助詠嘆“蘋藻”的高潔品格、濟世才用來勸勉從弟,亦是勸勉詩人自己,要做一個品質(zhì)高潔,有濟世之用的人。第二首和第三首在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時所采用的手法同第一首有異曲同工之妙,均是借助詠嘆物象的高潔品質(zhì),以此勸勉從弟和自己。第二首以松樹為所詠對象,贊頌松柏頂霜耐寒、挺拔聳立的品質(zhì),勸勉從弟要同松樹一般堅強,不要因環(huán)境的壓迫而改變操守。第三首以鳳凰為詠嘆對象,贊頌鳳凰“奮翅凌紫氛”的遠大志向,勸勉從弟不要與黃雀為群,而是應(yīng)當志向遠大,不茍流俗。
《贈從弟三首》是劉楨前期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此時的他尚未遭受政治的摧殘,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著希望,所以表現(xiàn)的情感以豪壯為主。在經(jīng)歷了“平視甄氏”之后,劉楨的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感就發(fā)生了變化,由前期的豪壯之情逐漸轉(zhuǎn)變?yōu)楸瘔阎?,典型的代表為《贈徐幹詩》和《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p>
清人吳淇、方東樹等認為,《贈徐幹詩》為劉楨因“平視甄氏”被刑輸作北寺署吏時所作,此首贈答詩的對象是詩人關(guān)系親近的友人,所以詩人在表達情感時表現(xiàn)得更為直接?!罢l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兩句,詩人利用反詰句式道出自己和友人相聚的距離?!八甲映列那L嘆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遷。步出北寺門,遙望西苑園”,詩人將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和動作行為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渴望能夠看見外面的世界,與自己的友人相見一吐衷情,但是宮墻之阻限,被刑之拘禁,以及禁令下的心理禁錮,這些都使詩人坐立不安,情感起伏?!把鲆暟兹展?,皦皦高且懸。兼燭八纮內(nèi),物類無頗偏。我獨抱深感,不得與比焉”這幾句所表達的不僅是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更多是對曹操的不滿和怨憤。由此可見,《贈徐幹詩》既表現(xiàn)了詩人孤獨壓抑的心境,同時也傾吐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但是又不局限于思念之情,實則是明寫思友,暗喻反諷,吐露出詩人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怨憤。
《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的贈答對象是五官中郎將,即曹丕,該詩當是作于劉楨擔任曹丕的五官中郎將文學時,詩歌交代了劉楨和曹丕的交往及劉楨對時間流逝的感慨等諸多情感。
組詩從四個角度展現(xiàn)了劉楨和曹丕之間的交往以及兩人之間的情感。第一,詩人描繪了“眾賓會廣坐,明燈熺炎光”的暢快時光,追憶曾經(jīng)與曹丕親密的交游時光。第二,詩人嘆息“余嬰沉痼疾,竄身清漳濱”的處境,憂懼其身體狀況不能支撐同曹丕相見,心中的遺憾和憂懼躍然紙上。劉楨亦毫不掩飾自己對曹丕的仰慕之情,以詩文相贈。作為臣子,也作為朋友,他叮囑曹丕努力修養(yǎng)美好品德,在朝為官也要多加珍重??梢?,劉楨與曹丕之間的情誼不受身份地位的影響,故彼此真誠相待,真摯動人。第三,詩人以秋天為背景,呈現(xiàn)環(huán)境蕭瑟悲涼的同時,也呈現(xiàn)了自己的心情狀態(tài)?!敖K夜不遑寐,敘意于濡翰”,詩人整夜不能入睡,不僅是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擔憂,更是擔心曹丕的禍福安危。第四,詩人再現(xiàn)了第一首描繪的繁華景象“明月照緹幕,華燈散炎輝……君侯多壯思,文雅縱橫飛”,追憶自己與曹丕曾經(jīng)的美好時光,表達自己對曹丕的思念之情。
劉楨的《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所贈對象既是自己,也是給了自己機會的掌權(quán)者?!顿浳骞僦欣蓪⒃姟方M詩下總共有四首,每一首均追憶往昔,感念曹丕的知遇之恩,又是隨情感波折環(huán)環(huán)相扣,表達了別后詩人對曹丕的思念和仰慕之情。
劉楨的贈答詩,所贈對象有親人、好友、君主,其情感不僅隨著所贈對象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也隨著其政治地位的改變而發(fā)生著變化。從《贈從弟三首》到《贈徐幹詩》,再到《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所贈對象發(fā)生了變化,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間和身份地位發(fā)生了變化,所抒發(fā)的感情也由最初對政治充滿希望,渴望在朝廷一展抱負,追求高潔品質(zhì)的豪壯之情,到在政治場上遭受打擊之后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怨憤的悲壯之情,同時還夾雜著對政治場上結(jié)交的好友的思念和幸遇伯樂的感激、仰慕之情。由此可見,劉楨的贈答詩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贈答詩表現(xiàn)情感的空間。
二、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性
鐘嶸在《詩品》提到劉楨的詩歌,“其源出于《古詩》。仗氣愛奇,動多振絕……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劉楨詩歌以氣勢取勝,以抒情見長,故鐘嶸慨嘆劉楨詩“雕潤恨少”,這是學界的不刊之論。但是,劉楨的詩歌除了以氣勢取勝,也呈現(xiàn)出“雕潤不少”的一面,他的詩歌尤其是現(xiàn)存數(shù)量最為豐富的贈答詩注重比興手法的運用,用典貼切自然,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豐富多樣。
(一)善用比興手法
運用比興手法是劉楨贈答詩“其源出于《古詩》”的一個絕妙論證,其代表作是《贈從弟三首》。第一首以處于“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的“蘋藻”來比喻高潔的品質(zhì),以此來勸勉從弟和自己追求高潔的品質(zhì)。第二首以“亭亭山上松”來比喻堅貞不屈、清正的操守,以此來勸勉從弟和自己同“山上松”一般即使“冰霜正慘凄”,依然能夠“終歲常端正”。第三首以“奮翅凌紫氛”的“鳳凰”來比喻高遠的志向,勸誡從弟,亦是勸勉自己不要安于現(xiàn)狀,終日與“黃雀群”為伍,而是應(yīng)當?shù)却笆ッ骶保非蟾哌h的志向,不茍流俗的高尚情操。《贈從弟三首》以“蘋藻”“松柏”“鳳凰”這三個具有比興意味的意象來比擬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勉勵從弟和自己勤于修身,以達到這三種理想人格,給人以新奇之感,亦符合鐘嶸所謂的“高風跨俗”之意。
(二)用典自然
用典,作為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由來已久?!豆旁娛攀住纷鳛槲覈姼璧脑搭^,已經(jīng)有非常明顯的用典痕跡。劉楨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他的贈答詩,在用典時,多少會帶有《古詩十九首》的痕跡。用典強調(diào)含蓄,可使詩歌的容量擴大,簡化提煉要表達的內(nèi)容,又能增加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使詩歌形式和語言上更顯簡潔古樸。雖然劉楨用典不多,但是用的都是一些熟典,非常自然?!顿洀牡苋住肪」糯涔蕘硭茉旄邼嵭蜗?。第一首以“蘋藻”來比喻高潔的品質(zhì),出自《左傳·隱公三年》:“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繁蘊藻之菜……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钡谌滓浴傍P凰”來比喻高遠的志向,出自《詩經(jīng)·大雅·卷阿》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岡”,亦與東漢鄭玄箋的“鳳凰之性,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有聯(lián)系。劉楨所選取的物象的含義,都是古已有之的含義,他在《贈從弟三首》所表達的情感均以古代流傳下來的含義為基礎(chǔ),并向所詠嘆的物象注入自己的情感,但都不脫離物象的傳統(tǒng)意蘊。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其一中,“昔我從元后,整駕至南鄉(xiāng)。過彼豐沛郡,與君共翱翔”中的“南鄉(xiāng)”出自《詩經(jīng)·商頌·殷武》篇的“維女荊楚,居國南鄉(xiāng)……莫敢不來王,曰商是?!薄4嗽妼懙氖浅蓽戏椒コ?,大獲全勝,并使得楚臣服于成湯之事。按照地理位置來講,荊楚居于我國南方,所以荊楚被稱為“南鄉(xiāng)”。劉楨在這里使用“南鄉(xiāng)”一詞也是因為自己曾在建安十三年(208)與曹丕等一起南下攻打劉表,其地理位置和荊楚之國是一樣的?!顿洀牡苋住菲涠械摹笆耪呷缌魉?,哀此遂離分”出自《論語·子罕》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形容時間流逝之快。劉楨于此借助《論語》之意,慨嘆與曹丕相見的時間如流逝,分離的時間轉(zhuǎn)瞬即至。劉楨的贈答詩用典之處不局限于這幾處,雖說沒有通篇用典,但是他所用之典都非常妥帖自然。
(三)語言之自然華美
劉楨贈答詩的語言兼具自然和華美兩種風格,其語言風格表現(xiàn)出的兩重性,除了和當時的文化氛圍相關(guān)聯(lián)之外,主要還受《古詩十九首》的影響。鐘嶸評價劉楨的詩歌“其源出于《古詩》”亦和此有關(guān)。
贈答詩的語言表現(xiàn)得自然質(zhì)樸,主要表現(xiàn)在散文化的語言、疊字使用等方面。散文化的語言是指表述的明白如話,具有生活化氣息的語言,如劉楨《贈從弟三首》其二中的“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一”和“何”的運用,白話性語言,散文化的手法,使詩文樸實而又有風骨蒼然、勁健有力。疊字的使用能夠增加詩歌的美感。劉楨的贈答詩雖說相對于《古詩十九首》而言已經(jīng)降低使用疊字的頻率了,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他的贈答詩使用疊字的痕跡,如“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贈從弟三首》其一)中的“泛泛”和“磷磷”,“輕葉隨風轉(zhuǎn),飛鳥何翻翻……仰視白日光,皦皦高且懸”(《贈徐幹詩》)中的“翻翻”和“皦皦”。散文化、生活化字詞的使用和疊字的使用,使劉楨的贈答詩的語言呈現(xiàn)出自然、質(zhì)樸的特征。
建安文風漸趨華麗,劉楨言“投翰長嘆息,綺麗不可忘”(《公燕詩》)。由此可見,他其實也注重辭藻的華美,雖然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并沒能完美地實踐,但也能從其詩歌的用詞中感受到其語言的華美之處。例如,“眾賓會廣坐,明燈熺炎光……金罍含甘醴,羽觴行無方”(《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其一),詩人在描述曾經(jīng)的宴會場景時,使用的都是如“熺炎光”“金罍”“甘醴”“羽觴”等華美的辭藻,不用身臨其境,便能讓人感受到當時輕歌曼舞、杯酒相接、紙醉金迷的暢快時光。又如,“明月照緹幕,華燈散炎輝……君侯多壯思,文雅縱橫飛”(《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其四),仍然是追憶以前的美好,描述曾經(jīng)的暢快,使用的仍然是諸如“華燈”等展現(xiàn)繁華景象的辭藻。雖說劉楨的贈答詩的語言特色是以自然為主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自然本色之下呈現(xiàn)出的綺麗的特征。
劉楨的贈答詩情感非常豐富,部分詩歌表現(xiàn)的情感具有不斷向前推進的層次感。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法的使用上,詩人不局限于使用一種表現(xiàn)手法,兼用比興、用典等修辭手段來表現(xiàn)情感。詩人用典喜用熟典,在擴展詩歌內(nèi)涵的同時能夠拉近讀者與詩人的距離感,使其贈答詩妥帖自然。雖說劉楨的贈答詩的語言風格仍然以自然質(zhì)樸為本色,但已表現(xiàn)了星星點點的綺麗之感。劉楨同曹丕、曹植等其他建安詩人,共同推動了中國詩歌向緣情綺靡方向的發(fā)展。
劉楨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尤其是在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上作出了突出貢獻。曹丕稱劉楨為“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與吳質(zhì)書》)。鐘嶸評價劉楨的詩歌“雕潤恨少”,雖說該評論被眾多學者接受,但劉楨的詩歌創(chuàng)作依然存在“雕潤不少”的一面,如其擅長選用高潔脫俗的物象以比興的手法作為詩歌的開端。劉楨的詩歌創(chuàng)作對后世的左思、鮑照等人也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我們應(yīng)當重視劉楨的詩歌給后世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