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當爹了……而且和很多中年男人一樣,正在為如何與青春期叛逆的兒子相處發(fā)愁。不僅如此,戴老花眼鏡、穿松糕鞋的觀世音菩薩動不動就教育人“好好學英語”,牛魔王身上那身奇怪西服說不上是藍還是綠,一部冠以“西游”帽子的美劇《西游ABC》,其腦洞和離譜程度讓人一時無法單純用東西方文化或是審美差異以一言蔽之。
這部美劇從開拍時起,關注度就頗高,它是美國主流流媒體平臺少見的亞裔創(chuàng)作者主導、亞洲面孔擔綱主演、講述美國亞裔故事的作品。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一條線聚焦美國普通高中生王進的校園生活,他在學校邂逅了孫悟空的兒子孫維辰。另一主線是孫悟空父子與牛魔王的對決。兩個華裔中學生引發(fā)了《西游記》諸神入世,以此探討當下亞裔族群在美國生存時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zhàn)。
對于寒暑假看著八六版《西游記》長大的觀眾,《西游記》是伴隨一代人成長的經典,雖然當時經費不足,但是拍攝出來的效果,包括劇情邏輯、創(chuàng)作想法、演員表演不管放在哪個年代,都是一部難以超越的作品。在這個框架下看《西游ABC》,那簡直是渾身不得勁。但如果你能留心一下這部美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會發(fā)現(xiàn)《西游ABC》雖然帶了“西游”兩個字,但并非改編自《西游記》原著,而是改編自美籍華人作家的連環(huán)畫《美生中國人》。也就是說,它和吳承恩沒有關系,和我們熟悉的那個八六版《西游記》更是不沾邊。
其實,外國人對《西游記》的改編熱情,不是一兩天了。
美國在20多年前就翻拍過《西游記》,那部在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出的《齊天大圣》,所有角色統(tǒng)統(tǒng)“入鄉(xiāng)隨俗”成了金發(fā)碧眼,唯一的東方面孔觀音居然和唐僧談起了戀愛。 ? ? 韓國對《西游記》的衍生創(chuàng)作貢獻也不小,孫悟空一會和韓國歷史傳說中的善花公主相遇,一會去參與星球大戰(zhàn),在韓劇《花游記》里,唐僧不但是“伏妖能力者”,還和孫悟空成為一對生死相依的戀人,攜手消滅妖魔鬼怪。是的,《花游記》里的唐僧是一位小姐姐,女唐僧的設定韓國不是首創(chuàng),這一腦洞來自日本。
日本絕對算是《西游記》的“頭號迷弟”,他們的知識分子階層對《西游記》原著非常了解,但是一旦進入到大眾層面的影視、游戲領域,反而是經過深度改編的作品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早在1911年,日本就把《西游記》搬上了電影銀幕——由吉澤商店制作的無聲電影《西游記》,比中國還早了15年。1978年,日本斥資5000萬拍攝了世界范圍內首部《西游記》電視劇,不僅在日本一鳴驚人,甚至被翻譯輸出到西方國家。在這部劇中,唐僧由日本女星夏目雅子扮演,從此,女唐僧成了日本改編中的一種固有范式。后來,日本各大電視臺至少又拍過4個版本的《西游記》,全部是由女明星反串唐三藏。女唐僧在當年就曾引發(fā)中國觀眾的強烈不滿,直到今天也未被年輕一代中國網友接受。
不過,在國外諸多《西游記》的衍生創(chuàng)作中,也不乏同時被各國觀眾喜愛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也出自日本,例如,熱門動漫《七龍珠》,豆瓣評分9.3。
為什么全世界都如此喜愛改編《西游記》而不是其他的中國名著?也許21世紀初中國初代網友就已經在網絡論壇上道出了關鍵——《西游記》是最早的“在路上”的中國故事。在地圖龐大的《西游記》中,師徒四人一路西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遇到上百個神仙妖怪,探索多種文化,幾乎是一個故事寶庫,無論神秘奇幻、浪漫愛情還是公路旅行、宗教文化,幾乎能滿足所有類型、所有文化背景的創(chuàng)作需求,也貼合歷險這一世界共享的創(chuàng)作母題。因此,在海外的改編中,西游文化往往并非作為文化對話的“他者”,而是很方便就賦予改編地域的本土文化。
其中,最熠熠生輝的角色孫悟空,他的經歷能夠得到最大公約數的共鳴。西方文化史幾乎就是英雄形象的演變史,他們將《西游記》看作中國人有關英雄的超世俗想像,因此,孫悟空常常是衍生作品中的絕對主角。唐僧的一心向佛、豬八戒的貪財好色、沙僧的忠誠耐心,似乎也都隱喻了人性的不同層面,他們?yōu)榱斯餐哪繕?,不但和外部環(huán)境也要與自己的內心作艱難的斗爭,放在任何文化和民族的背景里,這都是可以理解也愿意共情的故事。
其實,《西游記》本身即是一個不斷改編而成的結果。從玄奘奉詔口述的《大唐西域記》,到故事越來越離奇的唐末筆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唐新語》《大唐三藏取經變文》,再到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創(chuàng)造出神通廣大的“猴行者”,又到元代西游戲曲出現(xiàn)廣泛推廣的西游故事……是每個時代的不同創(chuàng)作者一起孕育了如今的《西游記》??梢哉f改編無處不在,因為時間自會沖刷掉沙礫,只有優(yōu)秀的作品會留存下來,成為時代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