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堃
【關鍵詞】?“全球英國”??英國外交??英美關系??英歐關系??印太地區(qū)
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后,為適應變化中的國際環(huán)境以及退出歐盟后自身國際角色的轉(zhuǎn)變,英國政府提出了“全球英國”外交理念。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討論和醞釀,英國政府于2021年3月發(fā)布《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安全、國防、發(fā)展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簡稱《綜合評估》報告),首次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對“全球英國”理念進行全面闡釋,并以此作為未來10年外交戰(zhàn)略的指導方針,“全球英國”時代正式開啟。2023年3月,英國首相蘇納克發(fā)布《綜合評估》報告的“更新文件”,對外交政策作出一些調(diào)整,但沒有出現(xiàn)實質(zhì)性變化。英國之所以將“全球英國”作為外交理念,顯然是希望在擺脫歐盟的所謂“羈絆”之后以“全球大國”的身份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鑒于“全球英國”理念固有的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陷,再加上英國實力的下降,以及國內(nèi)政治中的制約因素,“全球英國”理念要真正落到實處仍面臨諸多障礙。
作為英國“脫歐”后外交戰(zhàn)略的指導框架,“全球英國”這一概念最早由前首相特蕾莎·梅在2016年10月的保守黨年會上正式提出,意在退出歐盟后將英國打造成為一個“全球性大國”。[1]同年12月,時任外交大臣約翰遜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發(fā)表演說時詳細闡述了“全球英國”理念,表示英國將比從前“更加外向,與世界開展更多交往”。[2]此后,“全球英國”逐漸成為英國政界對未來外交戰(zhàn)略的基本共識。2018年3月,英國政府發(fā)布《國家安全能力評估》報告,對“全球英國”理念進行了初步論述。2021年3月,《綜合評估》報告出臺,該戰(zhàn)略文件的發(fā)布標志著“全球英國”時代正式開啟。
“全球英國”理念明確向外界傳達了英國對其“脫歐”后國際角色的自我認知和在世界舞臺上的自我定位,即具有“全球影響力”“全球視角”和“全球責任”的“全球大國”,希望在世界事務中發(fā)揮領導作用,特別是在集體安全、多邊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和衛(wèi)生風險、沖突解決和減貧等方面。這一定位是英國“脫歐”后外交戰(zhàn)略的出發(fā)點,決定著它與其他國際行為體進行交往時采取的立場。
英國之所以仍將自身界定為“全球大國”,是因為其認為自己仍擁有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多重實力和資源。一是安全與防務力量。英國目前是北約第二大軍費開支國,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其軍費開支已經(jīng)增加到GDP的2.3%?!案挛募边M一步提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2.5%。此外,英國政府還擬進一步增強核力量,計劃將“三叉戟”核彈頭的數(shù)量從180枚增加到260枚。二是科技能力。英國擬將自身打造為科技“超級大國”,使科技成為未來經(jīng)濟、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基石,以確保在下一階段的全球治理中保持領導地位。三是軟實力。英國自認為是“軟實力超級大國”,它將軟實力作為其“開放國家”這一國際身份的核心要素和發(fā)揮外交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四是價值觀影響力。英國強調(diào)自己是民主、開放等價值觀的“全球領導者”和“自由秩序的捍衛(wèi)者”,希望借此在國際秩序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不可否認,英國當前在很多領域的確擁有不可忽視的實力:在經(jīng)濟方面,英國是世界第六大經(jīng)濟體;在政治方面,英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北約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在軍事方面,英國是核大國;在科技和軟實力等方面,它也擁有諸多獨特優(yōu)勢。英國正是以此為基礎與其他國際行為體開展交往,并寄希望于利用這些優(yōu)勢將“全球英國”理念轉(zhuǎn)化為實際影響力。
按照“全球英國”理念,英國將不同的國際行為體劃分成幾個陣營: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傳統(tǒng)盟友,二是以印太地區(qū)相關國家為代表的“新盟友”,三是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的“威脅”或“挑戰(zhàn)者”“競爭者”。英國圍繞上述幾個陣營開展外交實踐,以期落實“全球英國”理念。
第一,鞏固和強化與傳統(tǒng)盟友的關系,主要包括維系并深化與美國的“特殊關系”、改善和修復與歐洲的關系以及“重啟”與英聯(lián)邦國家的關系。
《綜合評估》報告和“更新文件”都明確指出,美國是英國最重要的戰(zhàn)略盟友和伙伴,與美國的關系是英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和對外政策的核心。強化英美“特殊關系”、深化對美合作,是英國在“脫歐”后發(fā)揮“國際影響力”的主要渠道之一。這一點并沒有也不會因為英國首相的更迭而改變,無論是梅、約翰遜,還是“短命”首相特拉斯以及2022年10月上臺的蘇納克,都將發(fā)展與美國的關系作為重中之重。在關鍵問題上,英國始終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這在烏克蘭危機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但總體上看,盡管美國在很多問題上需要英國的配合與支持,英美關系中的不對稱性在英國“脫歐”后進一步加劇,英國對美國的需求明顯大于美國對英國的需求,尤其是英美雙方的優(yōu)先事項并不同步,特別是在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談判方面。英國迫切希望在“脫歐”后盡快與美國達成貿(mào)易協(xié)定,但拜登政府顯然并未將其作為優(yōu)先事項,致使雙方的談判進展十分緩慢。
2023年6月8日,英國首相蘇納克訪問美國期間,在白宮與美國總統(tǒng)拜登舉行雙邊會談。
與英美關系不同,在與歐洲的關系方面,英國政府的態(tài)度顯然不具有一致性和一貫性。英國“脫歐”后一方面強調(diào)與歐洲國家的雙邊關系,特別是《綜合評估》報告單獨列出了法國、德國和愛爾蘭這三個國家作為“關鍵伙伴”;另一方面,英國似乎在有意無意地淡化與作為一個整體的歐盟的關系,以強調(diào)“脫歐”后的獨立性。盡管英國仍承諾將為歐洲的安全與繁榮作貢獻,但強調(diào)主要通過北約與歐洲開展合作。事實上,英歐關系在英國退出歐盟后一度遇冷,特別是其修改《北愛爾蘭議定書》的計劃導致與歐盟的關系陷入僵局。在雙邊層面,英國與法國在漁業(yè)、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和移民等問題上產(chǎn)生了一系列矛盾。在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特別是在蘇納克任首相后,英國與歐洲的關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雙方在很多問題上加強了合作。在歐盟層面,2022年10月,時任英國首相特拉斯參加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倡議的“歐洲政治共同體”會議,蘇納克也表達了對該共同體的支持,英國還擬于2024年主辦該共同體第四次會議;2023年2月底,英國與歐盟就北愛爾蘭貿(mào)易問題達成原則性政治協(xié)議《溫莎框架》,意味著雙方關系取得重要進展。在雙邊層面,蘇納克2023年3月訪問法國并會見馬克龍,這是英法兩國首腦時隔五年后的首次會晤,標志著雙方關系緩和。2023年3月底,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訪問德國,這是其繼位后首次正式國事訪問,也是為恢復英國與歐盟關系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英國的盟友陣營中,英聯(lián)邦國家也是重要一環(huán)。鑒于雙方長期存在的歷史和文化紐帶,英國希望通過“重啟”與英聯(lián)邦國家的關系拓展海外市場,維系和鞏固自己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政治影響。2018年8月,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訪問非洲時聲稱,英國的目標是成為七國集團中對非洲的最大投資國。[3]2020—2022年,在約翰遜任內(nèi),英國連續(xù)主辦了三屆英非投資峰會,達成了多項協(xié)議。第四屆峰會將于2024年4月在英國舉辦。特拉斯在任外交大臣期間還曾提議啟動“新英聯(lián)邦協(xié)議”,以強化英聯(lián)邦國家之間的政治溝通和經(jīng)濟聯(lián)系,使其成為實施“全球英國”戰(zhàn)略的核心。蘇納克也在多次演說中強調(diào)英聯(lián)邦對英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英國實力下降,可以用于“拉攏”英聯(lián)邦國家的資源有限,削減對外援助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此外,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離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英國與其他英聯(lián)邦成員國的關系,導致本就不緊密的聯(lián)盟關系更加松散。
2023年6月27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與英國簽署歐盟—英國金融服務監(jiān)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第二,提出“向印太傾斜”戰(zhàn)略,以期拓寬新的盟友關系?!毒C合評估》報告和“更新文件”均強調(diào)印太地區(qū)是未來英國外交政策的優(yōu)先方向,對英國的經(jīng)濟、安全以及價值觀“至關重要”,英國擬成為在該地區(qū)參與程度“最廣泛和最深入”的歐洲國家?!跋蛴√珒A斜”是英國“脫歐”后外交政策調(diào)整幅度最大的一個方面,也標志著英國自1956年撤出蘇伊士運河以后首次重回“蘇伊士以東”,目的是通過重建在印太地區(qū)的政治和經(jīng)濟存在,彌補“脫歐”對其國際影響力造成的損失。
英國在發(fā)展與印太地區(qū)國家的關系時,采取了經(jīng)貿(mào)與安全手段并行的方式。在經(jīng)貿(mào)領域,2021年1月1日,英國正式提交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CPTPP)的申請,以期更深入地參與印太地區(qū)貿(mào)易。2023年7月16日,英國正式簽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成為該協(xié)定的第一個非創(chuàng)始成員國,也是第一個加入該協(xié)定的歐洲國家。在雙邊層面,截至2023年5月20日,英國已經(jīng)與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越南和新加坡等多個國家達成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因知識產(chǎn)權分歧等諸多棘手問題,英國與印度的談判并不順利,到2023年5月雙方已完成九輪談判,但仍未達成協(xié)議。在安全防務領域,英國的著眼點主要是小多邊合作,除了強化“五國防御協(xié)議安排”“五眼聯(lián)盟”等傳統(tǒng)多邊機制以外,2021年9月,英國與美國、澳大利亞達成了“三邊安全協(xié)定”,目的在于進一步加強在印太地區(qū)的安全合作,英國還提議邀請日本和印度加入該聯(lián)盟。2023年3月,在蘇納克訪問美國期間,美英澳三國領導人舉行會晤,公布了包括共同研制新型核潛艇等在內(nèi)的進一步合作計劃。在雙邊層面,2022年4月和2023年1月,英國與印度和日本分別簽署了新的防務協(xié)定,在與日本的協(xié)定(《互惠準入?yún)f(xié)定》)中甚至允許在對方國家相互部署軍力。2023年5月,英國首相蘇納克訪問日本,雙方簽署了“廣島協(xié)議”,英國政府認為此舉標志著英日雙方開啟了全新的“全球戰(zhàn)略伙伴關系”。蘇納克還表示將在2025年派遣一個航母戰(zhàn)斗群“重返”太平洋。上述種種舉措表明,英國將與印太地區(qū)的關系作為“脫歐”后外交戰(zhàn)略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英國與印太地區(qū)國家的關系中也存在著一些障礙,特別是印度并非在所有國際事務中都與英美保持一致,例如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
2023年1月11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蘇納克(右)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簽署《互惠準入?yún)f(xié)定》。
第三,英國將意識形態(tài)作為重要的外交工具和“敵友”劃分標準,明確將俄羅斯界定為“威脅”,將中國界定為“競爭者”“挑戰(zhàn)者”,認為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等一些大國的“系統(tǒng)性競爭”是造成當前全球安全環(huán)境惡化的首要原因。
在對俄羅斯的定位方面,英國將其視為本國安全“最嚴重的直接威脅”。英俄關系在2014年之后不斷惡化。2022年2月初,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前夕,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在與英國防務大臣華萊士會晤時曾提到,英俄關系已經(jīng)“陷于谷底”,雙方“合作水平接近于零,而且即將進入負值”。[4]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英國成為“反俄挺烏”的“急先鋒”,其對俄立場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美國還要激進和強硬。無論是約翰遜,還是特拉斯、蘇納克,都在上任后第一時間訪問烏克蘭?!胺炊硗酢币呀?jīng)成為英國各界的共識,且未隨政府更替發(fā)生變化。2023年6月,英國還主辦了“烏克蘭重建大會”。顯然,英國希望借助烏克蘭危機證明自己仍然具有重要的全球影響力和領導力。
在與中國的關系方面,英國的立場則復雜多變。在“全球英國”的構想中,中國被認為是“系統(tǒng)性競爭者”。約翰遜執(zhí)政后期,受英國國內(nèi)政治以及美國的影響,對華政策中的對抗性越發(fā)突出。特拉斯和蘇納克總體上都延續(xù)了這一基調(diào),特拉斯甚至曾擬將中國和俄羅斯并列為“國家威脅”,而蘇納克則在“更新文件”中將中國界定為對英國及其盟友的“劃時代挑戰(zhàn)”。蘇納克政府的對華立場與約翰遜執(zhí)政前期更為接近,具有明顯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表現(xiàn)出對華強硬的立場,例如蘇納克在就任后發(fā)表的第一次外交政策演講中就宣告中英“黃金時代”已經(jīng)結束,[5]并且明確聲稱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他又肯定中國在諸如經(jīng)濟復蘇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事務中的重要性。2023年5月,英國首相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巴羅在與王毅主任通電話時也稱,愿同中國構建穩(wěn)定、健康、成熟的大國關系。蘇納克政府這種左右搖擺的立場折射出英方在處理中英關系時心態(tài)復雜。
雖然以約翰遜為代表的英國政要將“全球英國”視為一項外交“大戰(zhàn)略”,但這項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面臨著多重障礙。除“全球英國”的固有缺陷以外,英國實力有限以及國內(nèi)政治掣肘也是妨礙其全面落實的重要因素。
第一,“全球英國”理念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一是對“全球英國”內(nèi)涵的界定不夠明晰,并且缺少足以支撐其目標實現(xiàn)的行動方案。英國議會下院外事委員會曾批評這一理念僅是“口號”,缺乏實質(zhì)內(nèi)容,對界定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幾乎沒有幫助。[6]二是“全球英國”理念中的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并不算“新”,不管是關于“全球大國”的定位,還是與美國、歐洲以及英聯(lián)邦國家等“關鍵盟友”的關系,都不過是原有外交政策的延續(xù)。即便是重點推出的“向印太傾斜”,也更像是“新瓶裝舊酒”,所倚重的仍然是其長期以來的伙伴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等,說明英國在“脫歐”后主要還是依靠過去建立的雙邊關系,并沒有走出“舒適區(qū)”。但是,國際環(huán)境與從前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不進行真正變革顯然無法適應新形勢。三是英國雖然在外交戰(zhàn)略中將“向印太傾斜”作為重中之重,但地緣關系決定了其根基只能是在歐洲,英國沒有也不可能離開歐洲。蘇納克在“更新文件”中也承認英國能夠用于印太地區(qū)的資源有限。可見,英國必須面對在其外交政策中如何平衡歐洲—大西洋與印太這一問題。英國議會下院外事委員會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質(zhì)疑,認為歐洲仍應是英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向印太傾斜”一語會讓人誤解英國希望遠離歐洲。[7]
2023年2月16日,英國英格蘭地區(qū),烏克蘭士兵接受英國軍隊包括武器處理、戰(zhàn)場急救等方面的軍事訓練。
第二,“全球英國”的定位與英國自身實力嚴重不符。雖然英國在國際舞臺上仍然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其實力正在衰落是不爭的事實,在經(jīng)濟領域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受“脫歐”、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英國經(jīng)濟自2020年開始一直不景氣,到2022年時已被印度超越,成為全球第六大經(jīng)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23年年初預測,英國經(jīng)濟將陷入衰退,成為七國集團中經(jīng)濟增長速度最慢的國家。[8]經(jīng)濟實力下降意味著綜合國力下降,在2022年10月國際戰(zhàn)略分析網(wǎng)根據(jù)經(jīng)濟實力、人口力量、軍事力量、環(huán)境與資源力量、政治實力、文化實力與科技實力等七項指標發(fā)布的“國家實力排名”中,英國僅位列第七。[9]
長期以來,關于英國是一個全球性大國、地區(qū)性力量還是中等強國的爭論一直存在。英國學界的基本共識是,英國事實上只是一個脆弱的中等強國。[10]甚至英國政府自己也承認,英國是一個“關注國際事務的中等強國”。[11]但在其“全球英國”理念中,英國又反復聲稱自己擁有“超級實力”,能夠在全球發(fā)揮“領導作用”,這無疑是自相矛盾的。“全球英國”理念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將戰(zhàn)略目標與可以實際運用的手段和方法有效結合起來。如果無法找到能夠發(fā)揮影響力的恰當方式,“全球英國”戰(zhàn)略將難以為繼。
2023年2月2日,英國樸次茅斯大三角帆塔,英國與澳大利亞舉行“2+2”部長級會談。
第三,國內(nèi)政治分歧制約外交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外交政策“過度政治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一是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近年來英國國內(nèi)民粹力量上升,累積的民族民粹主義情緒在外交政策領域表現(xiàn)為“外交懷疑主義”,[12]這不僅體現(xiàn)在英國與歐盟因爭奪控制權導致的緊張關系之中,也體現(xiàn)為意識形態(tài)因素對英國對華政策的影響逐漸加大。二是保守黨內(nèi)部不同派別之間的分歧比以往更尖銳,對很多問題都存在不同認知,導致外交方面的共識被撕裂,不利于形成統(tǒng)一的外交政策。三是英國近年來政局震蕩,在“脫歐”公投后的數(shù)年內(nèi)更換了五任首相,僅在2022年7—10月就更換了三位首相。國內(nèi)政局不穩(wěn)不利于外交政策的連續(xù)性和一致性。
2022年10月25日,蘇納克接替特拉斯就任英國首相。特拉斯曾在約翰遜時期擔任外交大臣,她的外交理念可以說與約翰遜一脈相承,她的離任也標志著“約翰遜時代”的終結。在“后約翰遜時代”,“全球英國”外交戰(zhàn)略將向何種方向發(fā)展?
第一,“全球英國”這一概念本身可能被弱化?!叭蛴痹谝欢ǔ潭壬蠋в屑s翰遜的個人色彩和印記,其隨著約翰遜離任而被弱化也在情理之中。在蘇納克2022年11月28日發(fā)表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說中只字未提此前無處不在的“全球英國”;[13]外交發(fā)展大臣克萊弗利在同年12月12日的演說中也未提及“全球英國”。[14]另外,“更新文件”也沒有提到這一理念。盡管不能僅憑這些就得出“全球英國”戰(zhàn)略會被推翻的結論,但上述種種跡象無疑傳達出了蘇納克政府想要弱化“全球英國”概念的某種信號。
第二,蘇納克將繼續(xù)對外交政策進行“更新”,但調(diào)整幅度不會是大規(guī)模的,更不會出現(xiàn)實質(zhì)性變化。原因在于,與約翰遜和特拉斯時期相比,英國當前面臨的國際局勢并未發(fā)生實質(zhì)性改變。蘇納克對國際環(huán)境的判斷與前任們大同小異,對于英國的外交定位也沒有實質(zhì)性差異。正如“更新文件”所表明的,蘇納克同樣認為英國正處于一個“國家間激烈競爭的時代”,肯定英國的“全球視野”和堅持“對外開放”的立場,仍然強調(diào)“價值觀”對于英國繁榮和安全的意義。在與其他國際行為體的關系方面,蘇納克仍將與美國的特殊關系視為提升英國影響力的關鍵要素,將印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地位上升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變化,將加強與英聯(lián)邦國家的關系作為政策重點之一??梢?,蘇納克的外交政策出發(fā)點以及總體構想與約翰遜時期基本吻合。蘇納克或主要對以下兩個方面的對外政策進行“微調(diào)”:一是進一步緩和與歐洲的關系,并力求將印太政策與歐洲政策有機結合起來;二是與中國的關系或?qū)⑾蚋悠胶獾姆较虬l(fā)展,進一步推動在經(jīng)貿(mào)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與中國加強合作,但認為中國是“系統(tǒng)性挑戰(zhàn)”的基調(diào)不會改變。
第三,鑒于當前英國國內(nèi)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形勢,蘇納克政府的關注焦點是國內(nèi)事務而非外交事務,這也決定了他不會對外交政策做出重大改變。2023年伊始,蘇納克作出了五項政策承諾——將通脹降低一半、實現(xiàn)經(jīng)濟增長、削減債務、減少醫(yī)院排隊等候時間以及遏制非法移民,[15]其中并未包含任何與外交政策有關的事項。2023年2月初,蘇納克小規(guī)模改組內(nèi)閣,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包括:新設能源安全和凈零排放部,以確保長期能源安全和降低通脹;設立單獨的科學、創(chuàng)新和技術部,以彰顯對科技作為經(jīng)濟驅(qū)動力的重視;撤銷國際貿(mào)易部,新設商業(yè)和貿(mào)易部。這些舉措清楚地表明,外交不是蘇納克政府的優(yōu)先事項,對貿(mào)易的重視程度也不如梅和約翰遜時期。面對2024年大選,對于蘇納克和保守黨而言,努力恢復經(jīng)濟增長、實現(xiàn)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以贏得連任才是重中之重。
本文是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項目(項目批準號:20VGQ010)的階段性成果
[1]?“Theresa?May-Her?Full?Brexit?Speech?to?Conservative?Conference,”?The?Independent,?October?2,?2016,?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politics/theresa-may-conference-speech-article-50-brexit-eu-a7341926.html.
[2]?Boris?Johnson,?“Global?Britain:?UK?Foreign?Policy?in?the?Era?of?Brexit,”?December?2,?2016,?https://www.chathamhouse.org/sites/default/files/events/special/2016-12-02-Boris-Johnson.pdf.
[3]?HM?Government,?“PM?Announces?Ambition?for?UK?to?Be?Largest?G7?Investor?in?Africa?by?2022,”?August?29,?2018,?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pm-announces-ambition-for-uk-to-be-largest-g7-investor-in-africa-by-2022.
[4]?“Russian?Minister?Says?UK-Russia?Ties?‘Close?to?Zero,”?The?Moscow?Times,?February?11,?2022,?https://www.themoscowtimes.com/2022/02/11/russian-minister-says-uk-russia-ties-close-to-zero-a76349.
[5]?HM?Government,?“PM?Speech?to?the?Lord?Mayors?Banquet:?28?November?2022,”?November?28,?2022,?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pm-speech-to-the-lord-mayors-banquet-28-november-2022.
[6]?House?of?Commons?Foreign?Affairs?Committee,?“Global?Britain,?Sixth?Report?of?Session?2017-19,”?March?6,?2018,?https://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201719/cmselect/cmfaff/780/780.pdf.
[7]?House?of?Commons?Foreign?Affairs?Committee,?“Refreshing?Our?Approach??Updating?the?Integrated?Review,”?December?13,?2022,?https://committees.parliament.uk/publications/33283/documents/180231/default/.
[8]?“Britain?the?Only?G7?Economy?Forecast?to?Shrink?in?2023,”?The?Guardian,?January?30,?2023,?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23/jan/31/britain-only-g7-economy-expected-shrink-2023-imf.
[9]?International?Strategic?Analysis,?“The?ISA?2022?Country?Power?Rankings,”?October?17,?2022,?https://www.isa-world.com/news/?tx_ttnews%5BbackPid%5D=1&tx_ttnews%5Btt_news%5D=595&cHash=d37d2e848d6b79811749a619c74abebc.
[10]?Malcolm?Chalmers,?“The?Integrated?Review:?The?UK?as?A?Reluctant?Middle?Power?”?March?2021,?https://static.rusi.org/rusi_pub_281_chalmers_final_web_version_0_0.pdf.
[11]?The?Foreign?Policy?Centre,?“Finding?Britains?Role?in?a?Changing?World:?the?Principles?for?A?Global?Britain,”?September?2020,?https://fpc.org.uk/wp-content/uploads/2020/09/The-principles-for-Global-Britain-publication.pdf.
[12]?The?Africa?Report,?“UK:?What?Does?Rishi?Sunak?Spell?for?‘Global?Britain?”?October?25,?2022,?https://www.theafricareport.com/253319/uk-what-does-rishi-sunak-spell-for-global-britain/.
[13]同[5]。
[14]?HM?Government,?“British?Foreign?Policy?and?Diplomacy:?Foreign?Secretarys?Speech,?12?December?2022,”?December?12,?2022,?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foreign-secretarys-speech-12-december-2022.
[15]?HM?government,?“PM?Speech?on?Building?A?Better?Future:?4?January?2023,”?January?4,?2023,?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pm-speech-on-making-2023-the-first-year-of-a-new-and-better-future-4-january-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