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玲
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美術(shù)大家和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當之無愧的先行者。究竟是怎樣的際遇,成就了傅抱石傳奇的一生?
1904年,傅抱石出生在南昌城棚戶區(qū)一個修傘匠的家里,小名長生。長生家所在的那條街,是各色匠人的聚居地,瓷器店、裱畫店、刻字攤遍布。沒有進過一天學堂的小長生天賦異稟,他對著瓷器上的圖案學會了繪畫,跟著刻字攤習得了篆刻,還在裝裱店里欣賞了很多名人真跡。他不僅知道了石濤、趙之謙等美術(shù)大家,自己也成了遠近聞名、能刻會畫的小天才。當時的江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張先生因為惜才特許他免費進小學讀書,13歲的長生第一次走進學堂,老師為他取名“傅瑞麟”。
傅瑞麟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發(fā)奮讀書,成績優(yōu)異,4年之后被保送到了江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藝術(shù)科就讀。17歲的傅瑞麟魚躍龍門,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醉心篆刻的他技藝漸精,尤其是仿刻的“趙之謙”印章,簡直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學校的門房動起了歪腦筋,瞞著傅瑞麟把這些仿刻的印章當作真跡來賣,竟無人識破,十分搶手。但市面上突然出現(xiàn)20多枚“趙之謙”印章,收藏者們難免困惑。最后還是一位收藏者的兒子道破了天機:“這是我同學傅瑞麟刻的,我親眼見過!”真相大白之際,南昌城里的收藏家們惱羞成怒地去學校興師問罪。校長是愛才之人,他不僅平息了事態(tài),還對傅瑞麟說:“你的手藝這么好,何不以自己的名義刻?”也就是從那時起,傅瑞麟為自己取了一個齋號:抱石齋主人。從此,傅抱石的名字跟隨了他一生,并在日后名揚四海。
1926年,22歲的傅抱石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做了美術(shù)教員。教書之余,他開始撰寫《摹印學》,對篆刻的歷史和理論進行初步的探究。1931年夏,著名畫家徐悲鴻來到了南昌。傅抱石抱著自己的《摹印學》手稿,前去拜訪這位自己慕名已久的大師。傅抱石手稿里的工筆小楷和其對篆刻的真知灼見,讓徐悲鴻眼前一亮,他為發(fā)現(xiàn)了一個藝術(shù)奇才又驚又喜?;垩圩R珠的徐悲鴻決定幫助傅抱石去日本留學。多方奔走之后,傅抱石終于在1933年東渡日本研讀東方美術(shù)史。他一邊學習一邊不懈地刻印、作畫,于1935年在東京舉辦了篆刻個展,引起轟動。其中的微雕作品《離騷》,更是讓人嘆為觀止。一方寬2.2厘米、高4.4厘米的石頭上,居然刻了近2500字的《離騷》全文。顯微鏡下,字字雄健,行距清晰。觀者問他為何刻得這么好,傅抱石笑曰:“我是用精神在雕刻?!笨此茟蜓?,實為箴言,它道出了一名藝術(shù)家用心創(chuàng)作的真諦。
留學歸來后,傅抱石在南京中央大學擔任教職。當時的江西省主席想讓他出任某縣縣長,但傅抱石的心思不在官場,他刻了一方“不求聞達”的圖章相贈,婉言謝絕。
1937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傅抱石帶著家人輾轉(zhuǎn)來到重慶,落腳沙坪壩西郊金剛坡下的一個農(nóng)家院,也就是他日后常在畫上題署的“金剛坡下齋”。在這里,傅抱石經(jīng)歷了他人生中最痛苦也最幸福的一個階段。痛苦,是因為外敵入侵,家國破碎,傅抱石常常借酒澆愁;幸福,是因為山城的重巒疊嶂、青林翠竹給了他嶄新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說:“畫山水的在四川若沒有感動,實在是辜負了四川的山水?!?/p>
一天晚上,酒后微醺的傅抱石飽蘸筆墨,站在畫案前?!斑€我河山”的家國豪情、酒至半酣的藝術(shù)沖動,讓一向謹言慎行的傅抱石情感突然噴發(fā),他將筆鋒打散,放手在紙面上掃刷。他打破了傳統(tǒng)的“勾勒皴擦”的程序,逾越了“筆筆中鋒”的雷池,一幅粗獷雄健、飄逸灑脫、氣韻生動、酣暢淋漓的畫作噴薄而出。
一旁的妻子問:“你這是用的什么筆法???”
傅抱石答:“我以我法!”
這個“我法”,就是日后響徹中國畫壇的獨特技法:抱石皴。傅抱石以此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畫風,也讓整個中國畫壇為之一振。在一篇文章中,傅抱石這樣寫道:“中國畫的精神,即中國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新中國成立后,傅抱石也迎來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新時代。他說:“中國的畫作,可以是繁華景、君子風,也可以是家國情、英雄志?!?960年9月,時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的傅抱石率領一行13人的寫生團,從南京出發(fā),歷時3個月,途經(jīng)6個省,行程23000里,用大量展現(xiàn)祖國山河新貌的畫作,點燃了一盞時代之燈。
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傅抱石被急召進京,和畫家關(guān)山月一起為人民大會堂迎賓大廳創(chuàng)作國畫《江山如此多嬌》。這幅寬9米、高6.5米的巨幅畫作,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為藍本,畫面中長城萬里、黃河滔滔,云開雪霽之中,一輪旭日噴薄而出,恰是“紅妝素裹,分外妖嬈”。因為知曉傅抱石“往往醉后見天真”的創(chuàng)作習慣,周總理還特批了兩箱茅臺酒。因酒而醺、為江山而醉的傅抱石,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又一個高峰。
“山川煙雨抱石皴,瀟湘竹影麗人行。松崖對飲將進酒,滿身蒼翠驚高峰?!边@首詩包含了傅抱石多幅畫作的名字,也是對其藝術(shù)人生的高度概括。1965年,正處于創(chuàng)作旺盛時期的傅抱石突發(fā)腦出血,不幸逝世,年僅61歲。
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里頌千秋。一生勤奮的傅抱石,留下了數(shù)千枚印章和數(shù)千幅畫作,他為中國美術(shù)做出的巨大貢獻,將永遠為后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