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靈 李琳
內容摘要:《天黑前的夏天》是多麗絲·萊辛筆下一部反映中年女性生存境況的小說。女主人公凱特在婚后的二十幾年中悉心照顧丈夫和孩子,卻仍然得不到他們的尊重和重視。于是她選擇走出家門,在旅程中尋找全新的自我。本文嘗試結合列斐伏爾的空間批評理論對凱特在旅程中的經(jīng)歷進行分析,以期為當代女性的成長提供借鑒的意義。
關鍵詞:多麗絲·萊辛 《天黑前的夏天》 空間批評理論
小說《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以女性視角觀察生活、體味生活,用女性思維想象與表達的文學作品,作者結合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去分析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生存難題,為女性成長提供指引。
一.多麗絲·萊辛及《天黑前的夏天》
多麗絲·萊辛(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英國著名女作家,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幾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及多個世界級文學獎項。萊辛作品的一個特點就是主題多變,“殖民主義、政治、女性相對于男性以及彼此之間的角色等均在她的作品中有所展現(xiàn)。小說《天黑前的夏天》是萊辛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獲得了大眾的廣泛關注。惠特克也曾提到:《紐約時報》認為《天黑前的夏天》是繼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奎爾的《百年孤獨》之后最好的小說。
小說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凱特是一名英國中產階級的全職家庭主婦,在婚后的25年來,悉心照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操持著一切家務。在一個夏天,丈夫和四個孩子都為自己的假期做好了計劃,凱特突然成為了一個沒有什么用處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凱特進入了一個國際食品組織做翻譯,期間結識了一位比她小15歲的年輕小伙子,兩人共同在西班牙旅游。但在旅游的期間,凱特一直處于迷茫的狀態(tài),一邊想念著自己的家庭,而另一邊也不甘于只做邁克爾太太。當她旅游結束后返回倫敦時,卻得知自己家的房子被丈夫出租,無奈住進了酒店。在酒店生病又與姑娘莫琳同住到了地下公寓。經(jīng)過多次的輾轉,她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走出了迷茫,選擇重新回歸家庭。凱特的經(jīng)歷正是當代許多已婚中年女性的真實寫照?;诖耍疚膰L試結合列斐伏爾空間批評理論,從社會空間、地理空間、心理空間三個維度來解讀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
二.社會空間角度
列斐伏爾認為:“空間是一種政治產品,由政治國家上層統(tǒng)治關系和戰(zhàn)略決定的產品,政治權力是空間生產的管理者。社會空間不僅承載社會活動的場所(物質空間),也承載著眾多社會因素的“非物質空間”(社交場合人物間的關系)。在西方資本主義父權制的長期統(tǒng)治下,獨立的、公共的、生產性的和支配性的特權一直屬于男性,而女性則一直被困在有限和封閉的空間中,扮演著無私奉獻者的傳統(tǒng)角色。小說中的主人公凱特本是一位極具語言天賦的女性,可她在祖父的影響下放棄繼續(xù)在大學深造,選擇與白人醫(yī)生邁克爾結婚。她的祖父是父權制度的堅實信仰者,他認為比起繼續(xù)學習,嫁給一位有身份地位的白人是凱特更應該完成的任務和使命。進入婚姻的凱特被房子束縛著,更被婚姻束縛著。在外人看來,凱特是“邁克爾夫人”—中產階級的白人太太,她面容精致、衣著得體。一言一行都是十分符合這一尊貴的稱號??僧攧P特在經(jīng)歷了一場大病后,與往日精致的“邁克爾夫人”的形象極為不同,她以面容暗淡、身形消瘦的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時,遭到了所有人的拒絕。這是不僅是對于凱特身份的不認同,更是社會對于凱特的拋棄。不符合父權制度下為女性設定的傳統(tǒng)形象,遭到拋棄就是必然的結果。而在擁有主導權的丈夫家中,料理家庭瑣事自然而然被認為是女性的職責。即使她們有機會出門工作,“母親”這一職能也是最被強調的,因為這是父權制等級社會下為她們設定的角色,而那些想要自己奮斗的女性則必然會遭到社會的忽視和拋棄。丈夫邁克爾走出家門,參加社會活動。凱特被限制在家里,包攬著打掃、做飯、照顧孩子丈夫的衣食起居等一切的家務。對于一個全職家庭主婦來說,她家的房子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或空間。列斐伏爾曾說,家庭是女性的領地,因為女性幾乎一生都“圍繞著神龕或壁爐”度過;在其周圍,是一個圓形的、封閉的、固定的空間;或者在烤箱周圍——陰暗深淵的最后遺跡”來支撐他們的家庭。房子這個狹小的空間迫使凱特進入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成為一個合格的主婦和母親。在這個被約束的空間里消耗著凱特所有的精力和能量,她更像是一個隨叫隨到的家庭仆人,服務于每個家庭成員的需求,但卻絲毫得不到他們的尊重與感激。她的兒子蒂姆在餐桌上與她發(fā)生沖突,激烈地指責她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職責,無法滿足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她的丈夫也毫不考慮她的感受,私自決定出租房子—奪走了這個唯一讓凱特有寄托的地方。無奈之下,凱特只得接受國際組織的翻譯工作。一開始,這份工作好像給予了凱特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雖然凱特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做一名家庭主婦上,但由于她出色的學習能力和語言天賦,很快便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她終于作為凱特·布朗(而非布朗太太)進入大眾的視線,并得到了大量的贊許和認可。然而,凱特的工作生活并非如此簡單且自由。她再次被限制在狹窄的隔間里,被“規(guī)定和制度”約束著,她又一次過起了這種機械且枯燥的生活,她好像一個機器,一種語言進入她的耳朵,另一種語言從她的嘴里流出。凱特不僅順利完成著她的工作,同時也熟練的組織著工作場所中的瑣碎事務。如:在哪里購買食品、找旅館、服裝店等等。她再次扮演起“母親”這一角色,不由自主地照顧著周圍的一切。在家中,她是四個孩子的母親;而在工作中,她是所有人的“母親”。凱特本對這份工作寄予厚望,她希望可以通過這次機會擺脫困境,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可令她獲得認同的仍是她的“母親”這一角色。事實上,這個承載著社會因素的空間是一個男性的空間,被壓迫、被剝削則是存在于這個空間的女性的必然結果。
三.地理空間角度
列斐伏爾認為地理空間是“在可感知空間中,日?,F(xiàn)實與城市現(xiàn)實之間的一種緊密聯(lián)系”。地理空間表征著發(fā)生在空間內且與之相關的實踐活動及其結果或產物,往往承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隨著地理空間的變化,主人公的精神和社會身份也會產生變化。小說的目錄就是以地理空間命名的:在家、在國際食品組織、在旅途、在酒店和在莫琳的公寓,萊辛向讀者清晰的展示了凱特的行動足跡以及在此基礎上逐漸找到自我的過程。家庭空間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它通過生殖與自然緊密相連,并且是“意義以及社會(空間)實踐的保證”。毫無疑問,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凱特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在這個空間展開的。凱特·布朗組織著這所房子的活動,除去服侍她的丈夫以及她的四個孩子,她也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活,就像一個勤奮的家庭仆人。凱特不僅在地理上被“庇護”在房子里,而且抽象地被束縛在婚姻里?;橐鰧P特來說就像一個籠子,將她與外面精彩的世界隔離開來。而當凱特在非自愿的情況下進入國際食品組織做翻譯工作時,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習慣照顧他人的性格收獲了同事的贊揚,凱特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和認可,被視為了一名工作人員,而不是被事故或疾病拖累的翻譯的替代品。凱特的存在感是通過使用她自己的名字凱特·布朗來定義的,這象征著她的個人身份,而不是布朗夫人。凱特意識的逐漸覺醒促使她告別了布朗夫人這個身份,以凱特的身份與情人杰弗里同游西班牙。她渴望通過這場旅行找到幸福以及找到“自己”。然而,在旅程中,杰弗里一直處于生病的狀態(tài),凱特又自然而然地承擔了照顧他的責任,好像無論是在哪里,她都無法擺脫父權制社會為她設定的母親角色。而在杰弗里逐漸好轉的情況下,凱特的身體也開始出現(xiàn)了癥狀,失去了食欲??雌饋硎桥既簧〉膭P特,其實也是權力在實施懲罰的一種表現(xiàn):就像??略f道,身體與政治領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權力關系直接控制著身體;他們投資它,標記它,訓練它,折磨它,強迫它執(zhí)行任務,舉行儀式,發(fā)出信號”。權力關系直接表現(xiàn)在身體上。在旅程中,她承受著因不道德行為而受到公眾的觀察和公正的懲罰的壓力。凱特并沒有真正可以逃去的地方,她在權力的懲罰下不可避免地生病了。本是期待一場浪漫的婚外戀來解救失去自我的凱特,可當她真正進入西班牙這個旅行空間時,不僅未感受到幸福也遭受著懲罰。于是她又開始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這也說明,在父權制長期統(tǒng)治社會的基礎上,女性只能依附于婚姻、依附于丈夫,離開了家庭、丈夫的女性并未能輕易找到自己的歸屬和意義。無奈之下,凱特只能拋棄杰弗里,結束這不道德的“愛”,再次屈服于父權制的統(tǒng)治—回到倫敦??墒乾F(xiàn)在的她并沒有思考清楚該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回歸到家庭中去,而她也被丈夫告知已經(jīng)把房子租了出去,凱特再一次感受到了輕視,連她唯一可以管理的房子也沒有了,無家可歸的她只能暫住酒店,酒店的房間的大小和凱特家里小臥室差不多,看起來像是一個工具箱,而在房間里的凱特好像是一個囚犯,被囚禁這個封閉且靜止的空間里。為了保證凱特受到懲罰,權力將她置于監(jiān)視之下。酒店服務員西爾維婭是個“間諜”,被派來監(jiān)視凱特的,目的是確保凱特正在遭受著疾病的折磨,她會對凱特進行報道。她的身體經(jīng)受著折磨:“她覺得自己好像發(fā)燒了,頭疼。然而,她感到惡心,盡管她的身體表面火辣辣的,但她覺得體內很冷,非常冷”。??抡J為,權力映射在了身體上,凱特所遭受的痛苦反映了身體與權力的關系。而最后,在空間的作用下,身體被權力掌控和征服。生病后的凱特,身體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面容失色、身型消瘦。這些變化象征著凱特失去了屬于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的精致與優(yōu)雅。由于生病體重也發(fā)生了變化,曾經(jīng)的衣服也不在適合她。而這也表示她被之前的身份所拋棄,作為她想要放棄傳統(tǒng)社會既定角色的后果。
四.心理空間角度
弗洛伊德在《釋夢》中談到,夢的內容是未實現(xiàn)欲望或被壓抑欲望的體現(xiàn),白天的焦慮、壓力、痛苦、恐懼、憤怒等情緒在夢中往往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再現(xiàn),而這些夢正是揭示一些心理疾病的重要工具。萊辛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一直關注夢的意義和作用。她相信夢可以定義一個人的生活,并以一種象征性的方式預測未來。在小說中,凱特有一系列的海豹夢,這些夢貫穿了凱特的整個旅程,反映了凱特在男權社會中的反叛過程中被壓抑的心理空間。海豹第一次出現(xiàn)在凱特的夢境中就是在她剛到國際食品組織工作不久,萊辛對凱特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了細致的描述,“房間的小盒子,里面有一張床,一把椅子,一個五斗櫥,一面鏡子——是的,這是她會選擇,如果她可以選擇...她做夢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房間,功能齊全。在小房間的家具中,鏡子是最引人注目的,它暗示了凱特的夢是凱特在她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困境的圖像??帐幨幍姆块g象征著凱特被困的處境,這種處境內化為她的心理空間。在凱特的第一個夢里,她發(fā)現(xiàn)一只遍體鱗傷的海豹躺在冰冷凄涼的巖石上,被寒風吹打并痛苦地呻吟著,她下意識的跑過去將海豹抱在懷里,為它尋找水源。這只滿身傷痕的海豹又何嘗不是凱特的寫照,孤獨、受傷而又危在旦夕。結婚的25年來為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奉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得到的只有不尊重甚至被無視。凱特和這只孤獨無助的海豹一樣,失去了自己一直以來生活的環(huán)境,于是她抱起了海豹,開始了她們重新找到自我和歸宿的“旅行”。第二個夢中是在加入了國家食品組織的翻譯會議后,她再一次走進了“母親”這一角色,想要施展才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夢想還是破滅了,她懷抱著受傷的海豹迷茫的走進了大海,她并不清楚等待她的終點是什么。而在凱特結識杰弗里,答應這個年輕小伙的邀請后,夢中的海豹變成了一只海龜,因為核爆炸輻射而喪失了本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蛟S這只海龜預示著凱特答應杰弗里的邀請本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與杰弗里的這趟西班牙之行的確是很糟糕,不僅沒有體會到幸福,旅程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照顧生病臥床的杰弗里,迎來的也都是異樣的眼光,夢中的她被豹子、老虎兇狠的追趕著,她只得抱著海豹拼命的逃跑?;蛟S這正是來自凱特內心深處的恐懼,周圍的人對凱特的敵意與威脅使她必須奔跑逃命。而在凱特返回輪到你與莫琳同住在公寓時,海豹每晚都在凱特的夢里,她總是被驚醒。她不知道自己和海豹是否能夠走出這灰暗、迷茫的地帶,是否能夠遇見大海,迎來光明。年輕女孩莫琳的言行深深地影響了她,她在莫琳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在那一刻她也終于做出了選擇,要以凱特本人喜歡的外表重新回歸家庭。在凱特回家前的一個晚上她做了最后一個夢:她抱著海豹向前行進,腳下的冰雪消融,一片藍天,她走到了海邊,將海豹放進水中,抬頭看到了那一輪太陽就在自己的正前方。這個拯救海豹的過程其實也是凱特拯救自我的過程。海豹重新回到大海中,獲得了新的生存機會,也就代表著凱特獲的未來獲得了希望。海豹面臨的寒冷、孤獨都已經(jīng)過去了,它迎來了和風、綠草和鮮花。而凱特在經(jīng)歷了這么多磨難之后,也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自己的未來。
本文運用列斐伏爾的空間批評理論,從社會空間、地理空間和心理空間三個維度分析了中年婦女凱特從迷失到找到自我的過程。萊辛細致地我們展示了父權制社會下家庭婦女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而這絕不是凱特一個人所面臨的問題,更是整個女性群體都會遭遇的難題。應如何改善女性的生存環(huán)境是值得整個社會深思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女性也要運用自己的力量去書寫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做自己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多麗絲·萊辛,邱益鴻譯.《天黑前的夏天》[M].譯林出版社,2016-1.
[2]楊有慶,范建剛.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及其影響[J].甘肅高師學報,2011(16).
[3]陳秀云.基于空間視域解析《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生存困境[J].散文百家,2021(06).
[4]馬瑾,張弛.從空間批評理論看《幸存者回憶錄》中艾米莉的成長[J].英語廣場,2020.